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甘草次酸属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中药甘草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溃疡、免疫调节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发现甘草次酸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研究。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十分复杂,且目前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仍然是化疗所面临的障碍和挑战。甘草次酸具有药理活性好,低毒性的优点,已经展现出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具有在多种化疗药物引起的化学抵抗中成为化疗增敏剂的潜力。本文论述了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甘草次酸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祥  徐寒梅 《药学进展》2014,(6):432-437
动物类中药资源丰富,其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疗效引起医药领域广泛关注,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然而,抗肿瘤动物类中药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明确。综述常用抗肿瘤动物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动物类中药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以期为抗肿瘤动物类中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岳珊珊  苏颖 《海峡药学》2014,26(1):11-13
麦冬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心肌缺血、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关于其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日益活跃,本文从麦冬的直接抗肿瘤作用、作为化疗辅助用药和放疗辅助用药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草豆蔻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其主要成分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调节能量代谢及抗炎作用等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中药草豆蔻主要抗肿瘤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药草豆蔻抗肿瘤活性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隐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里提取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缺血性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和侵袭、抗新血管生成及调控活性氧水平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对近年来研究的隐丹参酮的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20,(4):500-504
目的:综述中药赤芍活性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赤芍""活性成分""肿瘤""作用机制""Paeoniae Radix Rubra""Active constituent""Cancer""Mechanism"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9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赤芍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近100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赤芍活性成分对于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宫颈癌、肠癌、肝癌、骨肉瘤等肿瘤细胞均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逆转肿瘤细胞多耐药性、抑制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当前赤芍抗肿瘤研究多以体外研究为主,并不能充分阐释赤芍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此外,活性成分也多局限于皂苷类。建议可借助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药材成分与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挖掘重要靶点及相关分子通路,并通过体内外研究进一步明确赤芍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赤芍及相应成分治疗肿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炎症、肿瘤、炎症与肿瘤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讨中药抗炎有效成分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本文概述了目前黄酮类、苯丙素类、醌类、鞣质、皂苷、生物碱、多糖类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在抗炎、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各类成分的作用机制,探讨当今抗炎、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新方向,这为有效使用中药有效抗炎成分在抗肿瘤治疗中带来启示,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8.
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复发及转移,但肿瘤多药耐药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化疗的疗效及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多药耐药是肿瘤细胞在接触某种化疗药物之后,对其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其他结构类似的化疗药物也产生交叉抗药性的一种肿瘤治疗进程中出现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已表现出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潜力,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越发得到关注。本文将综述一下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的广泛机制,并以胃癌为例进行较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一些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肿瘤转移和肿瘤耐药是导致肿瘤患者复发、预后差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肿瘤转移还会增加肿瘤的抗药性。目前,国内外西医治疗肿瘤转移的方法有抗血管生成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但是依然难以消灭转移癌细胞。生物碱是中草药中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部分生物碱都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中药中分离得到了一批具有抗肿瘤转移活性的生物碱,弥补了现代医学抗肿瘤转移治疗的不足,成为防治肿瘤转移的一个有效方法,现将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癌症有密切关系,抑制mTOR通路可以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许多mTOR抑制剂被开发用于癌症的治疗。一些中药活性成分如蒽醌类、生物碱类、萜类、多糖类、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可以通过抑制mTOR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自噬、阻断细胞周期发挥抗肿瘤作用。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抑制mTOR通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明确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3大常见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耐药导致结直肠癌化疗失败的报道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药物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以中药活性成分为研究重点,发现姜黄素、白藜芦醇、人参皂苷等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控相关蛋白表达、自噬、上皮间充质转化、癌症干细胞、有氧糖酵解等途径逆转结直肠癌耐药性。对逆转结直肠癌耐药性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加以总结,以期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2.
黄瑾  曾颖  唐帆  袁芳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5):389-392,398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常与中药制剂联合使用。加强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提高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协同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提供依据。笔者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肝羧酸酯酶、P糖蛋白是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与氯吡格雷发生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也有些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药效学方面与氯吡格雷有协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类中药逆转多药耐药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草药以其多成分,多作用机制的优势在我国肿瘤临床治疗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活血化瘀类中药是常用的一类药物,目前已经发现该类中药对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具有逆转作用。现就MDR的发生机制和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逆转MDR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联合FOLFOX-6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药辨证治联合FOLFOX-6对60例(B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辅助化疗,与中医药辨证治联合FOLFOX-6对60例(A组)对照。结果骨髓抑制B组发生率55%,A组发生率38.5%,A组明显少于B组;A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5.2%,B组为80%,A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结论中医药辨证施治联合FOLFOX-6辅助化疗治疗根治术后结肠癌患者在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增加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健玲教授指出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邪实正虚的过程,正气虚尤其是脾肾气虚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手术后围放化疗期,中医中药通过整体辨证论治,配合中医多途径特色疗法,主要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可减少化疗、放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并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以抗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6.
系统生物学着眼于系统组成成分的构成、动态与发生,与中药对机体的整体而又动态的调节相符合,它的出现给中药研究带来了曙光。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以及近三年来这些技术在中药复方、中药有效部位和中药活性成分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在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提取溶剂的选择是影响提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绿色溶剂包括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和天然低共熔溶剂,其作为中药提取溶剂的研究深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绿色溶剂由于具有提取效率高、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制备等优点,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新型绿色溶剂代替传统溶剂提取已成为现代提取工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查阅数据库相关文献,对新型绿色溶剂的定义、制备以及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和梳理,主要介绍应用于黄酮类、皂苷、生物碱等有效成分的绿色提取。旨在为中药绿色提取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最常见的血管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大量报道,发现一些中药单体在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方面效果显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几类常见的中药单体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动脉硬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品种共线是药品生产普遍存在的情况,多产品共线的污染、交叉污染控制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中重点关注内容。中药品种间共线生产较普遍,且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微量成分定量困难等原因,使中药品种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和清洁验证的考量点更复杂。归纳了中药共线生产和清洁验证存在的问题,探讨中药共线生产和清洁验证的主要考量点,并进行了中药共线生产清洁风险评估,以期为中药共线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