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掌握静安区各类场所蟑螂侵害现状,探索有效的蟑螂控制方式,为蟑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比较自行投药组和专业队伍投药组的不同场所控制前后(1个月)间蟑螂成若虫侵害率、蟑迹查获率等指标的差异,评估控制效果。结果控制前调查523个场所,成若虫侵害率最高为农贸集市20.41%,其次为居委会12.58%,再次为超市7.86%;蟑迹查获率最高为农贸集市21.09%,其次为居委会13.25%,再次为超市8.49%;查见蟑螂主要为德国小蠊,占97.54%,各类公共场所均以德国小蠊为主,仅居委会大蠊占查见总数的42.10%;控制后调查499个场所,愿意接受控制的占96.55%,其中选择自行投药的占34.49%,专业队伍投药的占65.51%;实施控制后全区成若虫侵害率下降75.78%(χ~2=139.899,P0.001),蟑迹查获率下降68.52%(χ~2=112.227,P0.001),自行投药组成若虫侵害率下降73.26%(χ~2=37.628,P0.001),蟑迹查获率下降71.82%(χ~2=100.130,P0.001);专业队伍投药组成若虫侵害率下降77.27%(χ~2=46.197,P0.001),蟑迹查获率下降68.13%(χ~2=66.560,P0.001)。结论各类公共场所和居民区在蟑螂侵害程度、种类及控制方式的选择上均有所差异,建议结合不同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蟑螂防控。  相似文献   
2.
黄瑾  李璐奕  祁炜罡  黄瑛  曾颖  唐帆 《药学实践杂志》2018,36(6):533-535,546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效果,评价其改善氯吡格雷抵抗作用的效果。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80人,随机分组,分别给予3种药物治疗方案:A组用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加用血府逐瘀胶囊;B组使用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C组用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加用西洛他唑,连续3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法检测干预后血小板抑制率。并随访患者半年,观察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抑制率均有所提高,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对血小板抑制的有效率达40%,优于C组(33.33%),与B组相当(40.74%)。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不敏感的患者换用进口波立维对提高血小板抑制效果更佳;仅对氯吡格雷不敏感的患者加用血府逐瘀胶囊对血小板抑制有协同作用。随访半年后发现,联合使用血府逐瘀胶囊的时间延长可能会增强血小板抑制的效果,但并不增加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等风险。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对提高血小板抑制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出血风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DALK)术后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的64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在术前均给予抗感染药物规范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照组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2组患者均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最佳矫正视力、免疫排异反应、角膜表面曲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 63%)高于对照组(65. 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6)。通过对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矫正视力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出现免疫排异反应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眼压趋于稳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不同时点角膜表面曲率之间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飞秒激光辅助DALK术联合他克莫司可显著改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术后视力和球内压力,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适合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阳性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抗原物质特异性抗体 ,摸索反应条件。按确定的最适条件对中国东北地区 5 8例哮喘病人及4 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确定了ELISA方法的最适包被浓度 ,最适反应浓度 ,和反应时间及温度。以OD值≥健康对照组平均OD值的 1 5倍作为阳性标准 ,发现本地区哮喘病人血清中对蒿草花粉、春季花粉、淡水鱼、蒜这 4种抗原物质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可以将以上改良的ELISA方法和阳性标准应用于本地区的哮喘病人过敏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的特点。方法应用福莫特罗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多时间点观测34例哮喘病人和14例健康人肺通气功能随时问的变化。结果哮喘病人。各项指标在15min、30min、60min、120min、240min的测量值较基础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哮喘患者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测量值较正常对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有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正常对照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成波浪型变化。哮喘病人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中,FEV1、FEV1/FVC、PEF、FEF25、FEF25/75,随时间点变化的拟合二次曲线模型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的拟合二次曲线模型方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有一定的特点,并且气道扩张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源性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rhPDGF-BB)与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FAK mRNA 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根据检测时间点不同分为5个小组(n=16),分别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从加力第1天开始在正畸牙颊侧黏膜下隔日注射rhP-DGF-BB 10 ng与rhTGF-β15 ng,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1、4、7、10和14 d分别处死每大组的一小组大鼠。收集标本,用TRAP染色观察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FAK 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rhP-DGF-BB及rhTGF-β1联合注射明显促进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的增加(P<0.05);破骨细胞内FAK mRNA基因量的表达7 d前增加(P<0.05),7 d后逐渐降低,14 d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PDGF-BB和TGF-β1联合应用促进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增殖,增加了破骨细胞内FAK mRNA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结合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体手术操作过程,总结该手术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结果通过医护人员良好专业配合,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后住院2~3天,手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室护士应该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的无菌操作,熟悉各种腹腔镜手术特殊器械的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哮喘豚鼠动物模型痉挛气道的解痉挛规律,病理组织学上验证大、小气道解痉挛 规律。 方法:实验豚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仅吸入蒸馏水后处死。对照组雾化吸入乙酰胆碱建立哮喘豚鼠模型后吸入蒸馏水,治疗组建立哮喘豚鼠模型后吸入沙丁胺醇解除气道痉挛。并在0、15和30 min及1 h各时间点分别处死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动物,固定肺组织后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获取大、小气道的连续切片。观察大、小气道的病理改变,测 量大、小气道管径变化。 结果:正常组豚鼠的大、小气道管径分别为(2.41±0.50)和(0.55±0.20)mm,对照组大、小气道管径分别为(1.78±0.41)和(0.41±0.10)mm,两组豚鼠大、小气道管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大、小气道管径收缩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别;治疗组豚鼠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在15 min时大气道即明显扩张达到(1.99±0.55)mm,并持续扩张到1 h,达(2.25±0.80)mm(P<0.05);而小气道在15及30 min 时均未见明显扩张,至1 h时明显扩张达到(0.50±0.14)mm(P<0.05)。 结论:哮喘豚鼠大、小气道的解痉时相不同,大气道先解痉,而小气道解痉延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常规基波成像和组织谐波显像技术对比,探讨组织谐波显像技术在胆道疾病超声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谐波显像技术对比分析73例胆道疾病中基波和组织谐波显像技术的图像结果。结果在观察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壁上胆固醇结晶形成、胆囊腺肌症、胆囊癌和胆总管癌中,应用组织谐波显像技术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是100%、93%、100%、100%、80%;常规二维检出率分别是96%、60%、90%、80%、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织谐波显像技术明显优于基波显像。结论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步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随机等分为早期下床活动100~300步组及早期下床活动>300~500步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腹胀发生率。结果早期下床活动>300~500步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100~300步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早期下床活动100~300步组(P<0.05)。结论针对妇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实施早期下床活动>300~500步进行干预,可有效促进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