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脑动脉硬化是一个病理名词,指的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脑部小动脉的高血压性动脉硬化。由此而引起慢性脑部症状,即所谓脑动脉硬化症。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约70%的患者有脑动脉硬化。因此,正确诊断和积极防治脑动脉硬化症,对于预防脑血管意外,无疑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有关资料和工作中的体会,探讨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通道是瞬时受体电位亚家族的一种具有多种激活机制的非选择性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TRPV1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药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激活或抑制TRPV1通道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潜力。本文综述TRPV1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中药基于TRPV1通道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射干类中药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法 ,对射干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单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射干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单体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提示抗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射干类药物防治疾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1]),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主要病因~([2])。高血压患者多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多出现于颈动脉处。之前很多人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从中药中寻找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药物一直备受关注,二苯烯苷(TSG)是中药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二苯烯苷对AS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它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脂、抗炎等作用,本文通过对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其中抗肿瘤中药单体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目前常见的用于肿瘤药物治疗的中药单体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脉硬化是一种发生在动脉血管中的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小动脉硬化等3种类型,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表现就是血管管壁增厚、变硬、变脆,管腔变狭窄。目前大部分的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机理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中药在防治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增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沉重的负担。中药以其毒副作用小、协同作用强和整体调节等优势,为PD的中药防治提供了良好前景。该文从抗氧化应激和抗神经细胞凋亡两个方面,对近10年来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在PD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郑浩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04-20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常累及各组织器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抗动脉粥样硬化药(antiatherosclerotic drugs)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CHMG-CoA)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公认的有效降低胆同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范如宇  丁碧云 《安徽医药》2012,16(4):537-539
易损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急症的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有很好稳定作用。中医药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防治中具有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慢性疾病,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分离技术和药效机制评价方法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型中药的活性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该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针对中药活性成分发挥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目前中药有效成分单用及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中药进一步抗肿瘤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超微粉碎对中药化学成分溶出度及药理学的影响。中药超微粉碎后与原中药比较,可检测到的化学成分发生了"量"或"质"的变化。有的量增加或降低;有的检测出现了新的成分或原有成分却检测不到了。超微粉碎中药溶出成分的变化,也导致了药理学上的多向变化。如今超微粉碎中药不断被认可应用,提出其安全性问题的思考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今年来国内外研究中药肠吸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分析,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研究中药肠吸收的方法和模型.并对中药有效单体成分的肠吸收、中药单味药和复方的肠吸收以及影响中药肠吸收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促进中药肠吸收的策略。旨在为提高中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改进中药剂型、发现中药新药和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系统生物学着眼于系统组成成分的构成、动态与发生,与中药对机体的整体而又动态的调节相符合,它的出现给中药研究带来了曙光。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以及近三年来这些技术在中药复方、中药有效部位和中药活性成分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传统中药寻找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导药物分子。方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热点之一,以该受体为靶标,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方法中的药效团筛选、分子对接和相互作用模式分析对传统中药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结果从含有37 170个化合物的传统中药数据库中优选出20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通过进一步的氢键作用分析确认3个先导化合物。结论该研究为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PPARα激动剂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活性蛋白质组技术(ABPP)是越来越多的化学蛋白质组学方法之一,该技术利用小分子化学探针来探索化合物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中药活性成分分子靶点的鉴定中,ABPP技术具有高效、准确等优越性,目前已经利用该技术鉴定了许多中药活性成分的分子靶点。综述了ABPP技术在中药活性分子靶点中的应用,包括青蒿素、黄芩苷、穿心莲内酯、苏木酮、龙牙葱木皂苷、山楂酸、蟾毒内酯、毛兰素与荜茇宁等,为创新药物靶点的发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微波提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曦 《安徽医药》2018,22(12):2460-2462
微波提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因其简单、方便、快速和选择性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微波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提取装置及其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儿科制剂缺乏是全球性问题。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补充形式在儿科临床运用了十几年,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极具应用价值。本文立足于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回顾了这些年中药配方颗粒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讨论其在儿科中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尚存的问题,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在儿科中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四环三萜化合物是植物来源中药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但研究发现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普遍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肠吸收不佳,严重影响了该类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按照苷元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达玛烷型、羊毛脂烷型、葫芦素烷型、环阿屯烷型、原帖烷型、楝烷型等几类,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单体的肠吸收机制,探讨其肠吸收不佳的原因;综述发现肠吸收多用于研究中药单体、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配伍的有效吸收成分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并表明中药配伍对有效成分的肠道吸收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改善中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口服利用度、新剂型的研发设计以及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