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苦参根和根茎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年来商品苦参中出现的具有髓束的苦参饮片进行研究。方法:追踪调查其来源,并采集其原植物及根和根茎,且对自采的苦参的根和根茎与具髓束的商品饮片进行了性状、组织构造、薄层色谱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具髓束的苦参饮片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tescens Ait的根茎。结论:建议新版中国药曲收载苦参根茎与苦参根同时做苦参药用。  相似文献   

2.
张萍 《药物分析杂志》1996,16(5):331-332
商品苦参中新出现的混淆品北京友谊医院中药剂科100050张萍最近,在我们检验的2批苦参检品中,发现有的饮片横切面明显可见异型维管束散在,这与习见商品和文献中所述苦参特征有较大差异,对其是否是苦参提出了疑问。但该商品产地、植物来源目前尚无法追查清楚。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自采苦参根茎和根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含量,以便了解采自同一株植物的苦参根茎和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方法:采用Welch Materials XtimateTM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0.1%氨水调至pH 9.2),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果:自采苦参根茎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为四川资阳2.17%、北京怀柔2.53%、山西原平3.21%,根中二者总量为四川资阳2.86%、北京怀柔2.26%、山西原平3.34%。结论:采自不同产地或同一株植物的苦参根茎和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各有高低。  相似文献   

4.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和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茎及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市售刺五加根、根茎、及茎中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比较刺五加根、根茎、及茎的质量。方法采用TLC对异嗪皮啶和绿原酸进行鉴别,HPLC法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对饮片质量进行考察。结果市售刺五加根、根茎、及茎都能检出异嗪吡啶及绿原酸,但紫丁香苷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市售刺五加饮片质量以根、根茎为佳。  相似文献   

6.
苦参生物碱类在慢性肝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1],主要药理成分为苦参碱(MT)和氧化苦参碱(OMT)。现代研究表明苦参生物碱药理作用广泛,在肝脏方面具有肝保护、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抑制癌细胞、抗病毒等作用。这些功能使得苦参生物碱在临床上应用不断扩展。本文就苦参生物碱(MT和OMT)在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肝癌和肝纤维化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董丽萍  邢燕  刘传玲 《淮海医药》2007,25(3):272-272
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1].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1部.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临床上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一种山豆根的伪品白苦参,亦为豆科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  相似文献   

8.
中药品种很多,名称也很繁杂.易出现混用,误用.笔者介绍几味中药及其杂品的鉴别. 1 山豆根 1.1 来源越南槐豆科属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 1.2 杂品名 (1)滇豆根.为毛茛科铁皮锣属植物的根及根茎.产于云南,在部分地区作山豆根用,但性味功能不同,应注意分别应用.(2)云豆根.云南部分地区以豆科野扁豆属植物的根和根茎作山豆根用,性味功能不同,不宜混用.(3)朱砂根.华东和湖南部分地区,曾以柴金牛科植物朱砂根的根作山豆根用,性味功能不同,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方法,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卣肠癌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局部晚期直肠癌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同步放化组采用希罗达口服同时放疗;复方苦参注射液组(苦参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10ml加入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计划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治疗结束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苦参纰和同步放化疗组缓解率(CR+PR)分别是86.7%(26/30)和70.0%(21/30)(P〈0.05)。苦参组和同步放化组部分毒性反应(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减少、放射性直肠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可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扩大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的根和根茎,药用其根与根茎。刺五加富含多种酚性低物、香豆精、甾醇、鞣质树脂、多糖等。据载(新编药物学第12版,1985;590)剩五加具有镇静扩张血管、降压、降血脂及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的作用,有明显提高动物耐低压缺氧能力,并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本文报道刺五加注射液的试制及其药理试验初步结果。一、刺五加根成分预试:(一)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冷浸24~48h过滤提取;(三)用水煎乙醇沉淀提取。用纸层析法预试上述提取刺五加根成分,站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11年11月于我院初治的12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苦参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同期放化疗,苦参组同期放化疗开始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结果:苦参组完全缓解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组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苦参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虽未能提高同期放化疗疗效,但能减轻同期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促成放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董方亮 《中国药师》2013,(12):1912-1914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明目止泪、燥湿利尿、祛风杀虫、安五脏、轻身定志等作用。苦参在《本草疏经》中已被记载能"治症瘕积聚"。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是苦参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近年其抗慢性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作用倍受关注。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尽管抗病毒治疗仍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藤苦参素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对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藤苦参(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f.)系萝摩科(Asclepiadaceae)马连鞍属(Streptocaulon Wight et Arn.)植物马连鞍的干燥根,又名古羊藤、南苦参、有毛老鸦嘴、虎阴藤、红藤、地苦参、小暗消、哈骂醒合(傣语)、哈骂不果(哈语)等,产于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藤苦参为傣药经方雅叫哈顿散中的主治药之一,雅叫哈顿散已被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张琳等研究了藤苦参的化学成分,未见有关藤苦参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文献资料表明,藤苦参的同属植物多具有抗肿瘤作用。本实验对从藤苦参中分离得到的藤苦参素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对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的方案与单纯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所接受的方案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方案组(苦参组)30例及单纯GP方案组(对照组)30例。每例患者至少治疗2周期以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苦参组30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10例,总有效率为46.67%;对照组30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1例,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苦参组中19例癌痛患者,治疗后癌痛缓解率为89.47%;对照组中20例癌痛患者治疗后癌痛缓解率为5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苦参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提高率60.00%;对照组提高率3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苦参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减少GP方案化疗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对中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总结分析66例晚期癌症合并疼痛患者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显效(CR)15例(22.7%)、有效(PR)22例(33.3%)、无效(NR)29例(43.9%),总有效率(CR+PR)56.1%。1例(1.5%)出现发热寒颤,给予对症处理均好转,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痛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修订完善苦参片的质量标准。方法:修订现行标准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增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结果:显微鉴别中苦参组织特征均易察见;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分别在24.2~4840μg(r=0.9999)、20.8~4160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3%(RSD为1.17%)、96.97%(RSD为1.35%)。结论:修订后的标准简便、准确,可用于苦参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王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76-2677
甘草,又名蜜甘、美草、蜜草,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其:“味甘、平”被列为上品。其入药部分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其根和根茎主要含有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是甘草的甜味成分。自古甘草有生熟两种用法,生泻熟补,而熟制的方法多蜜炙。甘草在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有益气、缓急、止咳、解毒、调和药性等功效。现将其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详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晚期肝癌患者(均无手术、放疗、化疗指征)分为治疗组(24例,给予一般治疗+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治疗)和对照组(24例,给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1.6%,疼痛缓解率为71%)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安全、有效,能有效地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每天静滴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共4周,并每周向胸腔内注入博莱霉素40 mg.(m2)-1及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共2~4次;对照组:每周胸腔内注入博莱霉素40 mg.(m2)-1,共2~4次。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博莱霉素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单用博莱霉素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博莱霉素治疗癌性胸水疗效肯定,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苦参凝胶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减少苦参栓的刺激性。方法:将苦参栓改变成凝胶剂,并设立对照组(甲硝唑栓) 为对照组,检查其临床效果。结果:苦参凝胶剂刺激性小于栓剂,疗效优于甲硝唑栓,P<0-05。结论:苦参凝胶临床疗效优于甲硝唑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