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血花生四烯酸释放及其对高血压病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61例高血压病者血花生四烯酸含量变化及对TXB2、6ketoPGF1α含量及T/6比值的调节进行研究.结果:(1)血压:治疗各组均较治疗前下降(Ⅰ组P<0.05,Ⅱ组、Ⅳ组P<0.01);治疗后Ⅳ组较Ⅲ组血压下降显著(P<0.01)。(2)血花生四烯酸、TXB2、6ketoPGF1α含量及T/6比值:①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花生四烯酸(P<0.05~P<0.01),TXB2含量(P<0.05)及T/6比值(P<0.05~P<0.01)均显著升高;6ketoPGFa1α含量下降不显著。②治疗后花生四烯酸(Ⅰ组、Ⅱ组P<0.05,Ⅳ组P<0.01)、TXB2(Ⅰ组P<0.05,Ⅱ组、Ⅳ组P<0.01)含量及T/6比值(Ⅱ组P<0.05,Ⅳ组P<0.01)均降低;6ketoPGF1α较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表明血花生四烯酸和TXA2含量与血压变化趋势一致,提示其在高血压病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55例置换于二尖瓣位的三种不同生物瓣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置换于二尖瓣位三种生物瓣的有效瓣口面积(EOA)分别为:BN型2.6±0.4cm2,Perfect型为2.3±0.2cm2,Carpentier-Edwards瓣为2.3±0.62cm,其中BN瓣的EOA最大(P值<0.05),后两种瓣间的EOA无显著差别(P值>0.05),三种生物瓣的峰值流速(Vmax)、峰值压差(PG)、及平均压差(MG)无显著差别(P值均>0.05)。  相似文献   

3.
应用放免法测定了40例确诊男性冠心病患者与40名健康人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并同步检测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旨在探讨性激素在男性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理。结果为冠心病组T值(15.04±4.86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0.45±9.26),P<0.01;E2(173.20±95.12/100.53±49.82pmol/L)、E2/T比值(11.03±6.97/5.77±4.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同时冠心病组血清胆固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5.30±0.94/4.39±1.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尤其是HDL2低于对照组。其中胆固醇浓度与T呈负相关(r=0.3828,P<0.05),与E2及E2/T比值呈正相关(r=0.4799,P<0.05;r=0.35,P<0.05)。提示:性激素失衡在男性冠心病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能与其致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比上尿道感染治疗疗程效果,将76例急性上尿道感染患者同双盲分组,使用复方新诺明加氟嗪酸分别进行2周疗程及6周疗程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2周疗程药物副作用低于6周疗程(P〈0.05),而复发率高于6周疗程(P〈0.05)。  相似文献   

5.
曾群英  麦炜颐  何清  陈国伟  高修仁 《新医学》2000,31(12):716-718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缬沙坦组(59例,80mg/d及160mg/d)和氯沙坦组(对照组,58例,50mg/d至100mg/d)均边续服药半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降压幅度、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75%和74%、3.5kPa/2.0kPa和3.4kPa/2.1kPa、0.82和0.81、0.78和0.79,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贤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均升高(P〈0.05~0.01);醛固酮、内皮素均降低(均为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酸也明显下降(均为P〈0.05),基础值越高,降幅越大,且氯沙坦组更显著(P〈0.05)。随访半年,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对30例冠心病患者口服硫氮卓酮缓释剂(合心爽90SR)90mg,一日2次,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VE/VA由0.82±0.32至1.03±0.41(p<0.01),PFR由1.51±0.68至1.83±0.52(p<0.01),1/3FR由0.86±0.28至1.15±0.61(p<0.05)舒张功能明显改善。LAD/AOD由1.24±0.2s至0.23±0.23(p>0.05),EDC由3.51±1.68至3.12±1.24(p>0.05)均无明显变化。代表收缩功能的EF,PER及FS均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7.
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慢性肺心病血液高凝状态56例,另以56例作对照。结果表明,总有效率UBIO组为93%,对照组为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4.38,P<0.05).UBIO组凝血时间、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抗凝血酶III异常变化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和球结膜微循环的血管形态、周围状态及总积分改善非常显著(P<0.01),PaCO2下降,PaO2,SaO2上升非常显著(P<0.01~0.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8.
选用比格犬23只,随机分左冠痉挛组(n=7),右冠痉挛组(n=9)和对照组(n=7),采用选择性左或右冠脉内注射麦角新碱诱发冠脉痉挛,对照组的右冠代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经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右冠脉分别痉挛前、后5分、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和60分钟时右室横径、长径和前壁运动幅度,发现冠脉痉挛后右冠痉挛组的右室横径增加,由痉挛前的1.92±0.09cm增加至痉挛后的2.58±0.6cm(P<0.01),大于痉挛后同期对照组(2.29±0.4cm~2.58±0.6cm/1.93±0.11~2.03±0.16cm,P<0.05);右室长径由痉挛前3.14±0.08cm增至3.61±0.5cm,(P<0.05),大于痉挛后同期对照组(3.35±0.24~3.55±0.45cm/3.15±0.05~3.16±0.06cm,P<0.05);右室前壁运动幅度较痉挛前降低,由0.85±0.01cm降至0.69±0.11cm(P<0.05),认为左冠或右冠痉挛均可引起右室功能的异常,犬的左冠痉挛对右室功能影响可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对糖尿病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治疗作用。方法:糖尿病伴发SMI77例,其中38例(治疗组)采用地奥心血康0.2g口服,3次/日,共治疗1个月;并与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的39例(对照组)作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MI24小时发作次数由40±19次减少为14±11次,持续时间由4.4±2.0分钟缩短为2.1±1.2分钟(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心肌缺血程度、耗氧量、血脂及血小板聚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除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改善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地奥心血康能减轻糖尿病伴发的SMI,对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癫痫Ⅱ号中药复方制剂对癫痫小鼠模型T细胞亚群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癫痫Ⅱ号制剂在40%浓度下能使小鼠L3T4及Lyt-2细胞百分率增加(P〈0.05),在80%浓度下能使Thy-1,Lyt-2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L3T4/Lyt-2比值升高(P〈0.05),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降低(P〈0.05)。提示该制剂对癫痫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Tumorobjectiveremissionratecan'tembod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surviveassociatedwithtumorandtheeffectcharactersofhighlivingquality,buttomaketheassess-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effectmoreobjec-tive,qualitative,standardizationwillhelptoresolvetheques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ffect犤1犦.Webroughtforwardtheconceptofsynthetictreatmentcriteriawiththehelpofsomeex-pertsonwestern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犤2犦.Followingisthesummaryofitsutilizationinlatest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联合恩度解救治疗的疗效和生存。方法确定为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联合恩度治疗,具体用法:恩度15 mg/d,连续静脉输注1 d,休息7 d,21 d/周期。观察患者联合治疗的疗效,生存和毒性结果。结果 1例获得部分缓解(PR)(10%),6例稳定(SD)(60%),3例进展(PD)(30%);客观缓解率(ORR)为10%,疾病控制率(DCR)为70%;联合治疗后的中位PFS为4.2个月(95%CI:3.21个月~5.19个月);联合治疗开始后的中位OS是8个月(95%CI:4.96个月~11.04个月)。DCR、PFS和OS与患者的性别、年龄、PS评分、病理类型及易瑞沙服药时间长短均无相关性。结论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联合恩度解救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疾病获得稳定,延长生存时间,并且毒性可以耐受,可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26例以铂类为主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失败后,对PS评分较好(0~1分)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希罗达联合化疗。评价客观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6例患者中,未见完全缓解(CR)患者,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0例,疾病进展(PD)1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5.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9.6个月,1年生存率26.92%。5例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1例出现Ⅲ度手足综合征。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中是一个有效的化疗方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 11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行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体肿瘤疗效差异、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以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疗效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临床有效率依次为11.9%(7/59)、 47.5%(28/59)、59.3%(35/59),对照组为8.5%(5/59)、39.0%(23/59)、47.5%(2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依次(12.17±0.98)月、(20.07±2.38)月,均明显长于对照组 的(8.48±0.68)月、(16.07±2.78)月(P <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异常、白细胞下降、外周神经毒性、肝 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临床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林萍  李玮  贠相华  刘爱东 《临床荟萃》2010,25(20):1768-1771,F0002
目的 回顾分析154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不同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154例,其中单纯化疗组(73例)、联合化放疗组(44例)、放化疗+其他治疗组(20例)及拒绝治疗组(17例).结果 接受治疗的3组总有效率为48.9%,总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个月,总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其中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43.8%,联合放化疗组有效率为61.4%,联合放化疗组+其他治疗组有效率为40.0%.3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7、10、7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期分别为3、8、6个月.结论 通过比较3个综合治疗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放化疗组在改善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期方面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首次诊治的临床症状、就诊时间、分期、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68例首次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诊治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中男828例、女340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60.16岁,中位年龄60岁。主要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胸闷、憋喘、发热及肺外症状。就诊时间:最短3 d,最长24个月,平均时间2.29个月,中位时间2个月。病理或细胞学类型:腺癌、鳞癌、小细胞癌、腺鳞癌及其他类型癌分别为621例(53.2%)、337例(28.8%)、143例(12.2%)、18例(1.5%)、49例(4.2%);临床分期Ⅰ、Ⅱ、ⅢA、ⅢB、Ⅳ分别为46例(3.9%)、85例(7.3%)、270例(23.0%)、228例(19.6%)、539例(46.1%)。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2.4%,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0.4%、44.9%、15.8%;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N分期、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症状不典型,就诊时间较晚,就诊时临床分期较晚,预后较差,患者的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N分期、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患者原发病灶切除及不同方法处理脑部转移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7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接受开颅摘除脑转移瘤+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开颅组);16例患者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γ-刀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开颅组和γ-刀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但两组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患者应积极外科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敏感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41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剂量250mg/d。结果全组治疗有效率为53.7%,疾病控制率为68.3%;肿瘤进展时间(TTP)3~19个月,中位TTP为8个月;生存期为3.5~22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5个月,1年生存率为63.4%;腺癌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女性患者有效率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和皮疹。结论吉非替尼对晚期NSCLC,特别对肺腺癌、女性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的肝癌患者31例,共计33个病灶。对31例复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影像重建,导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规划,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按照规划布放粒子,术后增强影像扫描重建并利用TPS系统进行放射剂量学评估及疗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3、6、12个月的影像学改变,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术后2个月随访病例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1/33),15.2%(5/33),75.8%(25/33),93.9(31/33),2例出现局部进展(6.1%,2/33);术后1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0.9%(30/33);术后1、3、5年的总生存率为91%、81%、50%,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7.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3.2个月。术后疼痛5例,发热2例,腹泻1例。 结论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复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加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周围型肺癌患者16例,均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然后先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栓塞,5-7天后行射频消融治疗,一月后CT复查,行第二次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1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37次,随访6 ~12个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NC)4例,进展(PD)2例,有效率(CR+PR+NC/CR+PR+NC+PD)87.5%;1年生存率93.8%.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是治疗周围型肺癌较为有效的方法.且创伤小,疗效好,费用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药物对患者的毒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