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医精髓,内容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疾病本身及其癌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借鉴"治未病"思想,对UC进行防治,以期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UC健康管理模式,对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及癌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方面综述了结肠黑变病的防治,强调早期防治的重要性。方法检索近年来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的相关研究,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探讨结肠黑变病的防治。结果早期对致病因素进行控制及干预,能预防结肠黑变病的发生与发展。对已患有结肠黑变病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降低结肠息肉、腺瘤的发生率,预防癌变。结论贯彻"治未病"的思想,对结肠黑变病进行早期干预及积极治疗,能有效控制MC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目前已形成一套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变防渐、瘥后防复等方面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发病率高,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到该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等阶段,可有助于KOA患者及时发现与治疗,改善预后。KOA的未病先防可通过功法锻炼、合理膳食及防避外邪、外伤与慢性劳损等方式保持膝关节的健康;KOA的既病防变可通过中药内服、针刺艾灸、中药熏洗、手法按摩等手段;通过现代康复方法及手术等达到既变防渐;KOA的瘥后防复可通过功法锻炼、冬病夏治、药膳食疗等中医特色方法以扶正固本,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刘莉教授以"治未病"思想防治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经验,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予以阐述.刘莉教授强调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外因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等.痰湿是MS的病理因素,贯穿于发病的全过程,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脾肾亏虚为本,痰瘀热互结为标.在MS痰浊内生期注重"未病先防",通过中医健康宣教以及对饮食、运动、情志的调理以防病于未然;在MS痰瘀互结期重视"既病防变",以健脾补肾,祛痰瘀热邪之标实为治则,预防变证发生;MS"瘥后"期的调摄从心理、生活和药物几个方面进行,以防病复发.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多样,但仍未解决其易发病、难治愈、多复发等问题。基于“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诊疗新思路,通过危险因素识别、癌变倾向监测及偏颇体质调理,旨在早发现、早干预健康风险,优化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构建胃食管反流病健康大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人群健康状态的连续追踪、实时反馈及疾病的精准预防、高效治疗,体现中医现代化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境界和精华,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最高体现,其基本内容主要涉及"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病早期则积极干预、治疗,防止疾病加重、传变,并促进疾病的愈合,病情向愈后采取对应措施防止疾病复发。"治未病"理论的精髓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疾病的防治意义非凡。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临床常见病,因其高发病率和高癌变率,受国内外学者广为关注,降低CAG发病率、预防癌变、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减轻患者精神负担至关重要。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分析CAG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改善广大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同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诱导,小儿性早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做好对该病的预防和既病防变迫在眉睫,这也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理念,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性早熟的发病率以及减轻性早熟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疗效欠佳,易复发,中医"治未病"理论有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本文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阐述"治未病"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中的指导作用,为本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时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导思想,在阳痿发生前以"房事有度、舒畅情志、调摄饮食"做到早期预防;阳痿发生后,根据疾病的不同病机,从肾、肝、脾进行辨证论治;疾病初愈后,以"康复指导"与"心理疏导"达到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骨科常见病,该病的发生与年龄、创伤、炎症和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本病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推拿通过刺激腧穴,疏通经络及运动患者肢体关节,可使人体气血流畅,阴阳调和,标本兼治.推拿对本病的预防和辩证分型治疗有独到之处.现代对手法作用的机理研究也多有发展.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 UC)以难治性、复发率高为特征。近年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日渐深入人心。其中,“体质辨证”对于疾病的易感程度的预测、疾病的发展方向、治疗及转归甚至是预防起着重大的作用。笔者通过概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机,UC的易感证型、易感体质,以及UC易感体质“体质辨证”的方药干预,为进一步防治UC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特色和精华内容,也是中医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指导理论,其提倡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早识、早防、早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通过整理历代医家的阐述及亲身临床实践,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和临床意义归结为"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方面加以详细剖析,认为治未病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特色和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对人民群众的养生防病意义重大,有必要继承、掌握并熟悉运用"治未病"思想的精髓,让中医"治未病"这一经典中医理论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学说的重要准则和理论基础。非酒精性脂肪肝已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及正常工作,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角度入手,探讨精神调养、饮食调节、合理运动及防止疾病传变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既病防变"理论指导下,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则治法,以阻断其发展。轻度UC健脾益气以固本,辅以清热解毒治标;中重度UC,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以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辅以健脾化湿,加速诱导缓解、防止病情进展,起到增效减毒、缩短疗程作用。在并发症防治方面,清热凉血、健脾益气、活血养血以塞流、澄源、复旧,防治出血及血栓形成;益气扶正、清热解毒以防治机会性感染;扶正固本、解毒化瘀以防治癌变;心肝脾同调,防治UC伴焦虑抑郁。既斩断病邪的传变途径,又先安未受邪之地,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裴晓华教授以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理念,结合国际淋巴协会的4级诊断标准,强化本,总结出三阶段的中医防治方法,收获良好的临床效果。即初期注重观念教育和早期预防,未病先防;发展期注重内外同治,既病防变;慢性期注重长期外治巩固,稳定防复。同时各阶段都需对患者进行观念教育,让其形成长期的自我预防意识,这是预防本病发生或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斯宁 《吉林中医药》2008,28(7):473-47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痛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要降低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必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未病先防,就是要普及COPD的预防知识,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COPD的发生;既病防变,就是要早期诊断及治疗COPD,防止其发展、转变;瘥后调摄,就是在疾病初愈时做好疾病后期的治疗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与诊治疾病的理想境界。本文从未病先防,调养防传;已病早治,自我调节;初期干预,祛邪扶正;既病防变,标本兼顾等方面综合探讨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痹症"。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疾病康复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未病"理论含三种境界,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在疾病的康复阶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疾病不仅要治,还要促进康复,防止复发或发展,中医"治未病"强调慢病康复的治疗,并有特殊优势。中医"治未病"理论广泛应用于慢病康复,并初见成效。"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对疾病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健康的基石","治未病"不仅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需要持之以恒。"治未病"包含着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丰富内涵,其重点是突出在防病防变防复发的预防上。  相似文献   

20.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如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1].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等内容.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