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由于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孕妇易感COVID-19,尤其是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期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目前尚缺乏孕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随机临床试验证据,各国关于孕妇接种新冠疫苗的推荐存在差异,这给孕妇COVID-19的防控带来了一定挑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妊娠期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进展,论述了妊娠期患COVID-19对孕妇、胎儿及婴儿的危害,以及真实世界研究中妊娠期接种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以期为今后开展孕妇相关研究,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例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疑似患者密切接触的双胎妊娠孕产妇的临床分娩处理经过、诊断及结局。 方法选择2020年2月19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1例孕龄为37+2孕周的与疑似COVID-19患者密切接触的双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妊娠结局、COVID-19相关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对本例受试者的临床分析如下。①一般临床资料: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双胎妊娠,无妊娠相关并发症,无发热、干咳等临床症状。②流行病学资料:丈夫为COVID-19疑似患者,与其共同居住、生活,未采取任何隔离、消毒等防护措施。③妊娠结局:对其按照COVID-19疑似患者防护标准进行管理,于37+3孕周接受剖宫产术分娩2例出生体重分别为2 430 g和2 510 g新生儿。④COVID-19相关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分娩后,立即进行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鼻咽拭子、直肠拭子、羊水、胎膜标本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均呈阴性。 结论在SARS-CoV-2感染疫情暴发期,产科应制定严格的防护、隔离措施与应对策略,有效切断传染源,防止医务人员与非SARS-CoV-2感染孕产妇被交叉感染,而对COVID-19疑似患者做好防护、隔离管理,防止其被反复感染,同时对其妊娠、分娩及产后进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17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ICU)隔离病区住院的16例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COVID-19组)和38例核酸检测阴性(对照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6例确诊为2019-nCoV感染的产妇中,轻症1例(6.25%),普通型15例(93.75%)。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分娩孕周,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热和咳嗽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17~0.386、χ^2=0.012~2.048,均P>0.05)。两组产妇的羊水量、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胎盘重量,以及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5~1.015、χ^2=0.021~0.316,均P>0.05)。新生儿COVID-19核酸检测未发现阳性者。结论非重症感染2019-nCoV产妇与未感染产妇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COVID-19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未发现感染2019-nCoV。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而其强烈的传播性已引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存在高度病原同源性,同为β属冠状病毒。由于孕妇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一定脆弱性,为疫情流行期间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本文将对目前所报道的孕产妇罹患SARS、MERS、COVID-19对母婴健康影响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COVID-19流行中孕妇健康管理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以来,研究发现COVID-19康复患者在出院后在14 d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期间有样本采集核酸检测再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复阳)的情况,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综述的方法,旨在综合描述COVID-19复阳者临床人口学特征、可能影响因素以及传播风险,为COVID-19患者出院管理、医疗资源救治分配和传播风险控制提供综合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下呼吸道标本(痰)和上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病毒核酸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5例COVID-19病例同一时间采集的痰标本和鼻咽拭子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N基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例COVID-19病例痰标本核酸检测ORF1ab基因、N基因的CT值低于鼻咽拭子,扩增曲线信号优于鼻咽拭子。结论 COVID-19病例同一时间痰标本病毒载量高于鼻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效果优于鼻咽拭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21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行基因溯源分析,为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1年驻马店市发生的2例COVID-19病例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阳性咽拭子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并构建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Neighbor-joi...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入关键时期。口岸作为重要的防控环节,对控制病毒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依据现已掌握的COVID-19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口岸防控NCP相关措施进行探析,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口岸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一种新的β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作为受体侵入细胞导致肺损伤,病情加重与继发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重症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感染性休克,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大多数药物如巴利替尼、瑞德西韦、氯喹等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无特效药治疗。COVID-19传染性强,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对全球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研究其病原学及发病机制,进而开展对治疗药物和疫苗的临床研究,对及时控制病毒传播,防止病情恶化进展,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抗体IgM和IgG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7日—3月5日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法检测COVID-19确诊住院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统计分析不同病程(<7 d、7~14 d、>14 d)、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18岁、18~岁、41~岁、>6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结果 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武汉市硚口区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及疑似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3月武汉市硚口区常住居民区内的11例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患者及8例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发病经过、母儿结局以及新生儿的临床特点。结局随访至3月26日。结果:11例确诊患者足月分娩6例,早产1例,引产1例,流产2例,待产1例。临床表现中有发热6例、咳嗽及呼吸急促3例和腹泻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6例患者剖宫产和1例患者阴道分娩,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良好。妊娠合并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中有1例孕6w疑似患者进行了药物流产,余7例孕妇均为足月剖宫产,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良好。结论:产妇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本区研究结果发现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积极评估并及时诊治者母婴结局良好,远期结局及对子代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例COVID -19康复期经肺泡灌洗液病理检测确诊为PCP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及复习。结果 共检索到99篇文献,其中19篇为COVID -19合并PCP的病例报道。COVID -19合并PCP多发生于重症合并有T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患者,2例康复期患者出现PCP。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干咳、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1,3-β-D-葡聚糖升高,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肺叶磨玻璃浸润影、细小网状改变,可出现实变、囊肿样病变及气胸等表现。CT不易区分COVID -19是否合并PCP,联合痰/肺泡灌洗液Grocott银染色、免疫荧光镜检、聚合酶链反应、血清 1,3-β-D-葡聚糖可有效提高肺孢子菌检测准确率。复方磺胺甲 口 恶 唑(TMP/SMZ)为PCP治疗的首选药物,采用氨苯砜、克林霉素、卡泊芬净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重症COVID -19患者及其康复期存在合并PCP的风险,但早期识别困难。PCP 治疗首选药物为TMP/SMZ,也可采用氨苯砜、克林霉素、卡泊芬净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已有数以千计的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并有人因此失去生命。在疫情早期,中国发生了医务人员感染。由于对SARS-CoV-2的特点认识有限,湖北有3,000多名医务人员在疫情暴发初期感染了SARS-CoV-2。由于当地医院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超过4.2万名医务人员(包括军队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被派往湖北。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中国有十分之一的重症监护医生在武汉工作。在中国抗击COVID-19的过程中,虽然在疫情早期发生了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2,但通过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快速诊断,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强调医务人员的安全,加强医务人员基本防护知识培训和统一管理等有效防护措施,国家援鄂医疗队42,632名队员最终未报告感染,并且当地医院医务人员感染病例显著减少,说明医务人员院内感染COVID-19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本文旨在阐述中国武汉疫情期间,如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2。  相似文献   

15.
罗钰铭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05-5006
目的: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度管理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确诊ICP患者324例,按照血清胆红素、肝酶和CG水平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组分别为202例和84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出血及分娩方式等。结果:ICP轻、重两组羊水Ⅱ度以上污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重度ICP组明显高于轻度ICP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轻、重两组早产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重度和轻度组剖宫产率分别为95.23%和73.65%,较正常组剖宫产率3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肝酶和CG的升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结论:对ICP患者进行轻度和重度分度管理及处理后发现对围生儿预后是有影响的,尤其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以剖宫产分娩结束妊娠的 ICP孕妇 72例 ,观察其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 ,与同期行剖宫产分娩的 70例正常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CP组羊水胎粪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率分别为 3 0 .56%、 2 3 .61%、 16.67%、 5.56%、 16.67%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0 .0 1)。结论 :ICP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17.
《Vaccine》2023,41(11):1783-1790
Backgroun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vaccination and long COVID has not been firmly established.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VID-19 vaccination and long COVID.MethodsPubMed and EMBAS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on September 2022 without language restrictions (CRD42022360399) to identify prospective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comparing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vaccination befor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 infection. We also included studies reporting symptomatic changes of ongoing long COVID following vaccination among those with a history of SARS-CoV-2 infection. Odds ratios (ORs) for each outcome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 random-effects model. Symptomatic changes after vaccina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a one-group meta-analysis.ResultsSix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volving 536,291 unvaccinated and 84,603 vaccinated (before SARS-CoV-2 infection) patients (mean age, 41.2–66.6; female, 9.0–67.3%) and six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volving 8,199 long COVID patients (mean age, 40.0 to 53.5; female, 22.2–85.9%) who received vaccination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were included. Two-dose vaccin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long COVID compared to no vaccination (OR, 0.6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45–0.92) and one-dose vaccination (OR, 0.60; 95% CI, 0.43–0.83). Two-dose vaccination compared to no vaccin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persistent fatigue (OR, 0.62; 95% CI, 0.41–0.93) and pulmonary disorder (OR, 0.50; 95% CI, 0.47–0.52). Among those with ongoing long COVID symptoms, 54.4% (95% CI, 34.3–73.1%) did not report symptomatic changes following vaccination, while 20.3% (95% CI, 8.1–42.4%) experienced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after two weeks to six months of COVID-19 vaccination.ConclusionsCOVID-19 vaccination before SARS-CoV-2 inf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long COVID, while most of those with ongoing long COVID did not experience symptomatic changes following vaccination.  相似文献   

18.
朱明  温兰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03-250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诊断,及时治疗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62例(GDM组)与随机选择同期住院中非妊娠期糖尿病、无内外科并发症的孕妇162例(对照组),就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围产儿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GDM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母儿合并症羊水过多、羊水过少、阴道炎、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胎、新生儿死亡、早产儿、巨大儿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筛查、诊断,及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于某三甲医院分娩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母婴结局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3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平均年龄29岁,平均孕周38+4周。初始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1例,其余2例患者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产妇乳汁、阴道分泌物、脐血、羊水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母婴分离,其中2例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病室单间治疗,住院期间每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另1例间隔24 h连续2次核酸结果阴性,转至隔离点隔离观察。产妇和新生儿均预后良好。结论 本研究尚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孕晚期产妇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对于孕周足月或呼吸道症状加重产妇,建议及时终止妊娠,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母婴分离并严格隔离,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