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胆囊炎CT表现。方法:对我院肝胆科收治的黄色肉芽肿胆囊炎患者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为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17例胆囊增大;胆囊结石8例,胆管结石5例;胆囊与周围肝脏组织分界不清4例,胆囊轮廓不清1例;增强扫描显示胆囊壁增厚明显均匀或不均匀7例,胆囊壁轻度强化2例,胆囊内壁光整、囊腔形态规则5例。结论:黄色肉芽肿胆囊炎CT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CT检查有助于黄色肉芽肿胆囊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近3年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15例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二维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7例(47%),胆囊壁局部增厚2例(13%),结节样病灶5例(33%);合并胆囊结石13例(87%),胆囊颈部结石嵌顿6例(40%);伴有胆汁浑浊、胆泥形成7例(47%);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显著增厚[(12.55±6.36)mm],伴有胆囊结石、胆泥形成。注射造影剂后3例病灶显影稍晚于胆囊壁,显影强度低于肝组织。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结果:在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中,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型增厚4例。局限型增厚2例。增厚的囊壁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小结节影4例,伴胆囊内结石5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厚的胆囊壁轻度强化。门脉期至平衡期强化逐渐明显,囊壁结节强化不明显,出现较高密度的连续性黏膜线2例。胆囊周围浸润3例。肝侵犯1例,3例胆管扩张,肝门肿大淋巴结1例。误诊为胆囊癌4例,一般慢性胆囊炎伴结石1例。结论:通过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资料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高煜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214-2216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 )的M 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术前M Rl影像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见胆囊壁增厚,其中15例为弥漫性增厚,5例为局灶性增厚。14例患者见胆囊壁内结节,直径为0.2~0.8cm ,表现为较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20例患者胆囊均表现为黏膜线强化,其中多数黏膜线完整。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结论 胆囊壁增厚、壁内出现结节、黏膜线完整并明显强化、邻近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是XGC较常见的影像表现。M RI检查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常规超声表现10例伴有胆囊结石;胆囊萎缩3例,胆囊增大3例;12例均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其中9例为弥漫性增厚,3例局限性增厚;7例病灶边界清晰,5例边界模糊;2例可见完整胆囊内壁黏膜线,2例可见肝脏局限性浸润;6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动脉期1例与周围肝实质呈同步增强,5例呈快速增强,达峰值时1例呈高增强,5例呈等增强,门脉期4例呈等增强,2例呈低增强,延迟期3例呈等增强,3例呈低增强,多数呈"快进慢退";且超声造影后胆囊病灶显示更为清晰。结论胆囊壁增厚、完整的胆囊黏膜线以及超声造影"快进慢退"是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特征的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以及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患者均出现胆囊壁不同程度的增厚及胆囊结石,5例增强扫描出现"夹心饼干"征,10例患者胆囊黏膜线完整,2例中断; 1例患者影响到肝脏。结论影像学增强检查的"夹心饼干"征,胆囊壁低密度结节,黏膜线完整,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肖昌武  邱容  张伟  李宁 《华西医学》2010,(9):1644-1645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4年9月2009年10月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1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3例,慢性胆囊炎8例,胆囊癌4例。10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加十二指肠瘘修补术,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加胃瘘修补术,1例行胆囊切除加胆囊床部肝组织切除。术后并发胆瘘1例,切口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术前难诊断,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手术切除胆囊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表现。观察胆囊壁厚度、胆囊壁强化情况、胆囊壁内结节、胆囊内黏膜线、胆囊内有无结石以及胆囊周围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中胆囊增大12例、缩小4例,所有患者均见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及胆囊壁内结节,6例胆囊内显示黏膜线。11例患者胆囊内有结石。胆囊周围炎性浸润8例,其中2例炎症侵及肝脏。结论胆囊壁增厚、增厚胆囊壁内结节及胆囊内黏膜线是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谢余澄 《临床医学》2010,30(12):18-19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超声和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与普通慢性胆囊炎相似。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破坏,内壁可见黄色或者棕色斑块。镜下为纤维母细胞,泡沫样组织细胞,急慢性炎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改变。结论临床上较难区分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胆囊癌,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超声表现.结果 1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弥漫性增厚13例(76%),局限性不规则增厚4例(24%),胆囊壁内探及血流信号2例(12%),内壁光滑11例(65%),内壁不光滑6例(35%).结论 超声对于提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有重要价值,但仍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9例由胆囊病变引起的胆囊周围炎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胆囊病变,病程及胆囊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病例:本组9例,年龄24~78岁,男5例,女4例。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例,胆囊穿孔3例,胆囊胆总管内瘘1例,胆囊炎性肉芽肿2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4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3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在 28—60岁之间。常见症状及体征类似慢性胆囊炎和胆道系统结石等。1例B超诊断为胆囊癌。手术及大体观察胆囊壁增厚,1例胆囊底有黄色结节。4例均有胆道系统结石。该病在临床及病理上要与胆囊恶性肿瘤及胆固醇沉着症等鉴别。治疗宜行胆囊切除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以慢性胆囊炎住院并行胆囊切除术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1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6例,年龄36~69(平均50)岁,病程2周~13 a,平均4 a。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12例(其中5例急性发作),伴发热、恶心呕吐8例。B超均提示胆囊炎伴胆囊内结石。术中见胆囊与肝脏及周围组织广泛粘连且胆囊壁明显增厚9例,其中2例因胆囊壁增厚与周围组织粘连甚重,临床疑有胆囊癌可能作快速病理,全部病例行胆囊切除,术后恢复良好,2周后治愈出院。1.2方法本组胆囊标本经常规甲醛固定,病理大体观察取材,石蜡包埋切片,…  相似文献   

14.
黄河  张绍华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1913-1914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2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26例,CT检查12例,术前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2例,胆囊癌4例。18例行胆囊切除术、4例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行胆囊切除术加十二指肠瘘修补术、2例行胆囊切除加胆囊床肝组织楔形切除术。26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XGC。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术前难以诊断,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胆囊切除术是基本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4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为XGC为20例,准确率为43.47%.CT及MRI对XGC的诊断有效率远远大于B超.临床治愈45例,1例术后发生门静脉栓塞死亡.结论 XG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术前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有所提高,但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术式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为主,手术范围以尽可能的切除病变胆囊为主.  相似文献   

16.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附16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本文回顾性分析16 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XGC) 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手术和病理结果。方法: 16 例XGC (男6 例, 女10 例, 年龄 43~78 岁) 术前均经超声检查。结果: 16 例XGC 均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壁均见增厚 4m m ~15m m , 其中1 例合并肝浸润以致胆囊壁与肝实质无法分界。结论: XGC 是一种良性慢性胆囊炎, 可能发展成胆囊癌, 尽管在组织学上具有特征, 但是在超声上无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XG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XGC的CT检查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胆囊癌1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4例.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胆囊壁增厚8例,弥漫性胆囊壁增厚21例;增厚的胆囊壁内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结节15例;伴发胆囊结石26例;肝-胆界面较清楚者24例,肝-胆界面不清者5例;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在动脉期仅有轻度强化,门脉期至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影强化不明显,增强后显示密度较高的黏膜线9例.结论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延迟强化,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胆囊轮廓及黏膜线的存在对本病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481例胆囊切除标本中病理确诊的12例XG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XGC临床表现与一般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类似。大体观察示胆囊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多数病例切面可见淡黄或黄褐色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斑点,有的呈息肉样突起,镜下观察胆囊壁的正常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代之以特征性肉芽肿性结构。由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急慢性炎症细胞,纤维母细胞,异物巨细胞和Touton巨细胞等组成。结论 XGC的临床表现难与一般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或胆囊癌鉴别,但多有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卿江  卿永烈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8(6):377-377,T108
例 1男性 ,2 8岁。间断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 2年余。查体 :右上腹肋下及剑突下轻压痛 ,肝轻微叩痛 ,莫非征阴性。B超 :肝未见占位。胆囊 7cm× 2 7cm大 ,壁厚 0 3cm ,内见多个强回声团伴声影 ,提示胆囊结石。临床诊断 :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病理检查 巨检 :胆囊大小 5 5cm× 2 5cm× 1cm ,浆膜面光滑 ,黏膜网纹稍增粗。胆囊壁厚 0 2 5cm ,层次可辨。胆囊内有圆形结石 3枚 ,直径 0 5cm ,表面黄色。镜检 :胆囊黏膜上皮增生 ,向内凹入形成R A窦 ,体部肌层和浆膜层及底部肌层均见多个血吸虫卵沉着 ,胆囊体壁内有假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XGC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23例XGC均为老年人,女性多见。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胆囊炎或胆石病,所有患者术前均误诊为胆囊炎或胆囊癌。XGC病变多位于胆囊体部,病理学检查是在胆囊壁内形成特征性泡沫状细胞性肉芽肿,术后病理诊断为XGC。结论 XGC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在术前难以诊断,极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