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视网膜变性中药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金钠多(Ginaton,Gin)和葛根素(Puerarin,Pue)对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rea,MNU)诱导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Gin大剂量和中剂量组、Pue大剂量和中剂量组。于生后47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并于生后50d,模型组和各药物处理组的大鼠腹腔注射MNU60mg·kg-1,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MNU或生理盐水处理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取眼球。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周边视网膜总厚度,TUNEL试剂盒检测感受器细胞凋亡。结果MNU处理7d后,模型纽周边视网膜总厚度为36μm,Gin组(大剂量和中剂量)和Pue组(大剂量和中剂量)分别为(44±2)μm,(37±2)μm,(46±2)μm,(35±2)μm。MNU处理24h后,模型组周边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凋亡指数为(38.0±3.6)%,Gin大剂量组、中剂量组、Pue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为(26.3±2.7)%,(37.4±2.9)%,(25.4±3.0)%,(39.0±2.5)%.结论Gin和Pue对MNU引起周边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但二者对中心视网膜均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N-甲基-N-亚硝脲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N一甲基一N一亚硝脲(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生后50 d的雌性SD大鼠30只分别按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MNu。在注射MNU 12、24、48、72 h和7 d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出眼球,做病理切片。另6只生后50 d的雌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用TuNEI一试剂盒和透射电镜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NU作用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内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弹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 MNu作用后极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12、24、48、72 h和7 d后的凋亡指数分别是(33.6±2.3)%、(46.5±5.7)%、(20·l±5·3)%、(8-2±3·6)%和(2.O±O.8)%。在MNu作用后24 h,大部分光感受器细胞出现核固缩;24 h后,内颗粒层及内颗粒层和脉络膜之间有PcNA表达,72 h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24 h后,内颗粒层和外颗粒层开始出现GFAP和弹性蛋白的阳性表达,72 h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 结论 MNu可选择性地诱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及引起Mnller细胞增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3-36)  相似文献   

3.
N-甲基-N-亚硝脲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00只,分17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在大鼠生后50 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50 mg/kg、60 mg/kg、70 mg/kg和80 mg/kg。在MNU处理后24、48、72 h和7 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中心视网膜和周边视网膜损伤,其损害的程度与MNU的剂量呈正比。作用24 h后,可见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破坏及光感受器外节部定向紊乱;48 h或72 h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 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00只,分17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在大鼠生后50 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50mg/kg、60mg/kg、70mg/kg和80mg/kg.在MNU处理后24、48、72 h和7 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中心视网膜和周边视网膜损伤,其损害的程度与MNU的剂量呈正比.作用24 h后,可见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破坏及光感受器外节部定向紊乱;48 h或72 h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 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N-甲基-N亚硝酸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过程中凋亡相关分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在视网膜中的时空表达,探讨其在MNU诱导的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鼠龄50 d的3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MNU模型组(24只大鼠)和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模型组按4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MNU建立MNU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kg。模型组大鼠根据MNU注射后不同处死时间再分为1、3、7、10 d组,每小组各6只大鼠。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后3 d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视网膜中caspase-3、bax和bcl-xl的基因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在视网膜中的表达以及分布的变化,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dUTP 缺口末段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经病理学检测确定造模成功。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spase-3和bax的相对吸光度(RA)值为62.45±7.65、46.53±4.41],MNU模型1 d 组caspase-3(83.23±8.11,P=0.009)和bax(72.73±9.46,P=0.004)的表达均增强,3 d 组二者表达水平均最高 (caspase-3 RA =140.48±18.40,P=0.000;bax- RA=102.36±13.97,P=0.001),10 d 组caspase-3的表达水平(RA =47.32±5.37,P=0.027)低于对照组,而10 d bax的表达 (RA=48.27±4.40,P=0.997)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bcl-xl在4个造模组中的表达水平(1 d RA =63.29±4.29,P=0.000;3d RA =79.83±5.58,P=0.000;7 d RA=70.19±4.42,P=0.000;10 d RA =66.05±4.97,P=0.00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RA =45.98±3.06),3 d 组的表达水平最高。MNU诱导后1、3、7 d 组的bax/bcl-xl比值(1 d为1.15±0.14,P=0.143;3 d为1.28±0.16,P=0.001;7 d为1.17±0.08,P=0.079)大于对照组(1.01±0.09),其中3 d组的比值最大,但10 d 组bax / bcl-xl比值(0.73±0.07,P=0.001)小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3、bax和bcl-xl的表达变化分别与其RT-PCR检测结果一致;正常对照组在视网膜各层均未发现凋亡细胞,MNU 1 d 组的外核层可检测到大量凋亡细胞核[凋亡率(AI)为34.96±3.44,P=0.000],3 d 组的外核层检测的凋亡细胞最多(AI=76.97±5.83,P=0.000),10 d 组未检测到凋亡细胞。结论 MNU诱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上调caspase-3及引起bax/bcl-xl表达失衡并明显倾向促进细胞凋亡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基脲( 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过程中Rhodopsin 和recoverin表达变化与损伤的时效关系。
  方法:将36只SPF级7周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MNU模型组(6h组,12h组,24h组,3d组,7d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 MNU,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PBS。右眼行HE,TUNEL,透射电镜评估视网膜组织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程度,左眼取视网膜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观察视网膜组织中Rhodopsin和recoverin的mRNA表达变化。
  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MNU注射12 h 后出现凋亡小体,24 h后外核层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TUNEL 检测发现MNU注射24 h 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最高,达(29.7±2.3)%,与电镜结果吻合。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 MNU注射12 h后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而Recoverin的表达从注射后24h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MNU能特异性诱导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Rhodopsin和recoverin表达下调与MNU诱导光感受器细胞的选择性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钦  董建强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11,29(7):596-599
背景合理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是进行RP干预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研究证实,N-甲基-N-亚硝脲(MNU)可造成哺乳动物光感受器细胞的选择性损害,但是否MNU可用于建立RP动物模型的报道较少。目的评估MNU对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损害作用。方法20只2岁龄的猫一次性股静脉注射MNU,并按照注射剂量的不同分为20、25、30、35、40mg/kgMNU组,每组4只。另外4只猫股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MNU注射后每日观察实验猫的行为变化、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分别于注射后24h、72h、7d和14d用静脉注射过量的质量分数2%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猫,眼球摘除后制备视网膜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不同剂量MNU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MNU组的实验猫注射MNU7d后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MNU注射24h,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害以核固缩和排列紊乱为主,MNU注射72h,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害以外核层变薄和细胞碎裂为主,MNU注射7d后,40mg/kg注射组的实验猫均死亡,光感受器细胞层仅存在极少量细胞,MNU注射14d,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均完全消失。各组视网膜损害程度与注射MNU剂量有关。结论MNU可以造成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严重损害,MNU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的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银杏内酯B(GB)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6d的SD大鼠86只,随机抽取6只为正常对照组;80只分为4大组,每组2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GB大、中、小剂量组。各组每次4只分别于24h、48h、3、5、7d行右眼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通过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结果ERG正常组a波振幅为(105·4±16·8)μV,b波振幅为(292·6±19·6)μV。模型对照组24h后,a波消失。GB各剂量治疗组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2、3、3d,小、中剂量组b波消失时间分别为5d和7d,大剂量组7d时b波振幅下降为正常的8%。中心视网膜厚度检查:正常组大鼠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为(98·4±1·8)μm。MNU处理7d模型对照组外视网膜厚度为(17·8±2·1)μm,而GB各剂量治疗组分别为(25·2±2·7)、(38·3±2·3)、(45·8±2·3)μm。结论GB对MNU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变性所致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和视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杞菊地黄汤对化学诱导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大鼠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杞菊地黄汤对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的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以及杞菊地黄汤6倍、3倍、1倍和1/3倍各剂量组。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常规HE染色测量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3倍与1倍剂量杞菊地黄汤能显著降低MNU诱导的大鼠外核层细胞凋亡百分率(P<0.01),维持外核层厚度(P<0.01);6倍和1/3倍剂量杞菊地黄汤组大鼠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结论3倍与1倍剂量的杞菊地黄汤对MNU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注射MNU对大鼠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N 甲基 N 亚硝脲 (N methyl N nitrosourea,MNU)对大鼠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 生后 5 0d的雌性SD鼠 76只 ,随机抽取 4只为正常对照组 ,余 72只等分为 3组 ,分别按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MNU 5 0、4 0、30mg·kg-1。各组每次 4只分别于6、12、2 4、4 8h ,3、5d行闪光视网膜电图 (ERG)检查 ,并于造模 1、2、3、5、7、10d全麻后处死动物 ,取眼球做病理切片。结果 MNU 5 0、4 0、30mg·kg-1剂量组ERG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 6、12h ,3d ,b波消失时间分别是 12、2 4h ,5d。HE染色显示 :以中周部视网膜为观察对象 ,MNU 30mg·kg-1组第 3天开始出现外颗粒层结构改变 ,第 10天光感受器细胞显著减少 ,但未消失 ;MNU 4 0和 5 0mg·kg-1组第 1天即出现外颗粒层排列紊乱 ,外颗粒层消失时间前者在第 10天 ,后者在第 5天。所有模型切片结果 ,其神经节细胞层、内颗粒层以及色素上皮层与正常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MNU能选择性地损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