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Western杂交检测二甲双胍治疗后自发发病的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内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OLETF大鼠肝脏组织内IRS-1的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01),肌肉组织内IRS-1的蛋白表达亦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组织内IRS-1的蛋白表达则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后能使OLETF大鼠靶组织内IRS-1蛋白表达发生改变,特别是它能明显增加肝脏组织IRS-1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抗高血糖、改善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环子孢子蛋白基因片段,经基因序列测定后克隆于pWR450-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G1、JM103及JM109。在不同菌体浓度及不同剂量IPTG诱导下检测CS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仅pWR-CSP/TG1工程菌在菌体浓度OD590值达0.7~0.8时,加入终浓度1mmol/LIPTG进行诱导,可表达一88kDa的融合蛋白。dot-ELISA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CS蛋白表达产物能被抗CS蛋白重复区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的17区基因(MSP1- 17),本文原核表达了FUP株MSP1 的17 区基因,并纯化及鉴定了表达蛋白。方法 将MSP1- 17 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1,形成pGEX- 4T- 1/MSP1- 17。IPTG诱导pGEX- 4T- 1/MSP1- 17 转化的BL21菌,纯化并用MSP1- 17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pGEX- 4T- 1/MSP1- 17,转化菌经诱导表达出与GST融合的蛋白(约40KD),纯化后纯度达72% ,MSP1- 17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识别表达蛋白。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MSP1- 17 蛋白,为深入研究和应用MSP1- 17 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哮喘豚鼠免疫治疗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观察抗白细胞介素5(IL5)单抗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联合应用雾化吸入和腹腔注射法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及抗IL5单克隆抗体(McAb)治疗,比较基础、治疗前、后外周血(PB)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的改变。结果McAb治疗组豚鼠外周血EOS计数治疗前[(176±027)×109/L]与治疗后[(163±026)×109/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NS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McAb组BALF中EOS数[(041±006)×109/L]与NS组[(046±007)×109/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抗IL5单抗具有下调外周血和气道EOS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选择性拮抗剂ONO-6240治疗哮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复制过敏性哮喘模型,研究ONO-6240对抗原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小鼠支气管肺泡冲洗液中未见到EOS;致敏小鼠给予抗原反复吸入刺激后,支气管肺泡冲洗液(BALF)中EOS急剧增多(9.68×10 ̄8/L±0.72×10 ̄8/L)。在(ONO-6240治疗各组中,ONO-6240的剂量0.1mg/kg、1.0mg/k及10.0mg/kg分别导致EOS数下降42.1%(5.60×10 ̄8/L±0.97×10 ̄8/L,P<0.01)、58.8%(3.99×10 ̄8/L±0.84×10 ̄8/L,P<0.01)及72.6%(2.65×10 ̄8/L±0.71×10 ̄8/L,P<0.01)。还发现ONO-6240抑制EOS对气道的浸润伴随着白细胞介素(IL-5和IL-2)水平的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ONO-6240通过抑制IL-5和IL-2的产生,从而抑制了EOS在气道的聚集;认为ONO-6240用于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理应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皮生长因子(EGF)家族在老年人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老年人肠型胃癌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 结果 EGF在正常组织无表达,在胃癌表达最高(70.8% )。TGF-α、EGFR在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分别为72.2% 及83.3% )最高;TGF-α/EGF+ EGFR共同表达亦以不典型增生组织为最高。TGF-α、EGFR在癌周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55.6% 及61.1% )明显高于非癌正常组织(P< 0.01);且EGF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浆膜外侵呈正相关(P< 0.05)。EGF家族阳性胃癌粘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 0.01),共同表达TGF-α/EGF+EGFR胃粘膜的PCNA标记指数也明显高于单独表达EGF、TGF-α或EGFR组(P< 0.05)。 结论 TGF-α、EGFR与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关系密切,二者共同表达是癌前病变有意义的标志。EGF与进展期癌有关,是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与其红细胞胰岛素酶活性(EIA)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EIR)的关系。方法检测54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EIA、EIR及相关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患者的EIA、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血浆总胆固醇(TC)、血浆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亲和力EIR位点数、ISI、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分2(HDL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与不伴这些疾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前者的EIA、FINS高于后者,而ISI低于后者(P<001或P<005)。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的EIA与FINS、TG显著正相关,与低亲和力EIR位点数及ISI呈显著负相关,患者的低亲和力EIR位点数与FINS及TG呈负相关。结论(1)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2)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胰岛素酶活性及胰岛素受体活性异常有关;(3)红细胞胰岛素酶活性和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也许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各种靶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和胰腺 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是导致 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1〕,但机制不明 ;为探讨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以一种自发发病的 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为对象 ,研究其肝脏、骨胳肌、脂肪组织内胰岛素信号传导分子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蛋白表达水平。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 :OLETF大鼠 (由日本大冢制药公司研究所提供 4周龄雄性大鼠 ,在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普通饲料喂养至 16周 )为研究对象 ;Wistar大鼠为对照组。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试验前禁食 14小时 ,先取空腹眼眶…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在慢性缺氧过程中大鼠肺内内皮素(ET)-1mRNA是否表达及变化,采取体外转录并用地高辛-UTP标记ET-1和c-fosRNA探针进行组织原位杂交,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肺组织匀浆ET-1浓度。结果显示,缺氧3周大鼠肺内ET-1mRNA表达增加,主要阳性反应部位位于血管内皮和支气管上皮细胞。c-fosmRNA主要位于血管平滑肌和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缺氧3周大鼠静脉血浆ET-1浓度为3.85±1.52ng/L(与对照组比较,P<0.05),动脉血浆为4.72±1.66ng/L(P<0.05),肺组织匀浆中为2.05±0.68ng/g(P<0.05)。认为慢性缺氧可引起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同时伴有肺血管的重建以及右心室的肥厚;随着肺动脉压的改变,其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肺内ET-1的表达和产生主要位于肺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支气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探讨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CPL)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3组,肝纤维化模型组、CPL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GF-β_1基因的表达。结果:CPL治疗组大鼠肝脏中TGF-β_1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PL可明显下调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_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内皮素对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同位素放射免疫直接测定法,检测10例肺结节病和8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的活性,并与8名健康非吸烟者进行对照。结果肺结节病和IPF患者血清和BALF中的ET1活性分别为(62±29)ng/L,(170±24)ng/L和(77±71)ng/L、(10±3)ng/L,与正常对照组(20±8)ng/L、(40±06)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中ET1活性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明显负相关(r=-0538,P<001);结节病组和IPF组BALF中的ET1水平与BALF中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649,P<001),肺结节病患者、IPF患者BALF中ET1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712,0813,P均<001)。结论ET1在肺结节病和IPF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疾病活动性判定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 SJIR - 2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检测该基因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 基因作为血吸虫免疫疫苗打下基础。 方法 PCR 反应扩增出目的基因 SJIR - 2 后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 pEG FP 中,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 293T 细胞,再以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该基因 的编码蛋白在 293T 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结果 PCR 反应扩增出目的基因 SJIR - 2,构建了 pEGFP - SJIR - 2 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插入片段大小正确,DNA 测序结果与 GeneBank 中的 SJIR - 2 基因序列同源性为 100% ,重组基因成功转染进 293T 细胞中,Western blot 检测出该蛋白在 293T 细胞内的表达。 结论 成功构 建了 pEGFP - SJIR - 2 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在真核细胞内表达,为我们进一步探索 SJIR - 2 基因的重组疫苗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哮喘时嗜酸细胞(EOS)凋亡与肺组织白细胞介素5(IL-5)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组7只)、哮喘组(8只)、地塞米松组(8只),应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不同密度EOS凋亡百分比和肺组织IL-5mRNA的表达。结果 (1)正常对照组BALF中低密度EOS、正常密度EOS凋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调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和Northern blot杂交方法分别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OPN蛋白和mtnA的表达。结果 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PBMC OPN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人(P〈0.01),SLE患者OPN蛋白主要在淋巴细胞表达,而活动期患者PBMC OPN蛋白及mRNA的表达高于稳定期患者(P〈0  相似文献   

15.
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肝炎的免疫调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日达仙的免疫调节作用,选取18例下肝炎病人用日达仙(Tα1)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内毒素(LSP)、肝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T细胞亚群(CD8^+、CD4^+)。结果治疗前LSP、TNF、IL-2R、IL-6、CD8^+均增高9P〈0.01),而IL-4及CD4^+降低。经Tα1治疗后LSP、TF、IL-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基因佐剂,观察其与pcDNA3-ROP1(pc-ROP1) DNA共同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IFN-γ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双酶切鉴定,获得pcIFN 重组子;碱裂解法大量制备,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只鼠注射pcIFN、pc-ROP1 各100μg,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以pcDNA3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30 天、50 天、70天共三次用MTT法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NK细胞活性;双夹心ELISA 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及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结果 构建成功的作用下,该两项指标均明显提高,且IFN-γ、IL-2 及NO水平均较不加佐剂组显著提高(P< 0.01);而对IgG抗体滴度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 IFN-γ基因佐剂具有协同pc-ROP1DNA免疫的作用,可增强免疫鼠细胞免疫应答,IFN-γ、IL-2细胞因子及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动态检测35例老年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SB)、丙氮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白蛋白(A)和球蛋白(G),并与35例青中年患者比较。结果表明:老年人重型EHF中SB(29.9±11.8μmol/L)和ALT(132.9±61.4U/L)增高,T(60.0±8.1g/L)和A(29.1±5.1g/L)降低,与青中年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恢复期末老年人EHF的SB(21.9±9.1μmol/L)、ALT(80.2±36.6U/L)、T(64.2±9.1g/L)和A(32.3±7.1g/L)均异常(P<0.01或P<0.05),而青中年患者仅ALT(49.9±20.5U/L)稍高;EHF的肝脏损害主要与病型、病期和年龄有关。提示动态检测老年人EHF的肝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素E1对肺心病心衰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对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PGE1)200μg/d静脉滴注,疗程5天。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F)、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并与对照组(不用PGE1)的3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肺心病心衰患者的EDF、LPO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SOD含量则显著降低(P<0.001)。治疗组病例治疗后EDF、LPO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SOD含量则显著升高(P<0.001),症状体征及血气参数显著改善(P<0.01~0.001)。对照组(不用PGE1)病例的EDF、LPO、SOD、血气参数及症状体征,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PGE1对肺心病心衰患者确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下食管括约肌(LES)局部组织内一氧化氮(NO)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与LES压力(LESP)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108例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LES局部组织内NO和VIP含量及LESP。结果 LESP与组织内NO和VIP含量呈负相关(r=-90.7,P〈0.01;r=-92.3,P〈0.01),NO和VIP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88.5,P〈0.01)。结论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慢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的特点。方法 雄性SD大鼠气管内注入浓度Ig/L的脂多糖200μl制成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一理盐水组及氟美松组,每组7只。应用ELISA法测定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含量,生化法检测血和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并进行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