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从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对AMI行冠脉造影172例中,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2例)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160例)的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及吸烟史等主要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两组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多为长期大量吸烟者(11/12)。比较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6个月心脏事件随访包括:再次AMI、心力衰竭、复合终点事件,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长期大量吸烟为冠脉造影正常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其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2.
影响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多种临床因素.方法 使用日本科林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左右侧肱动脉-踝部动脉之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取两者平均值作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TC/HDL比值、血糖(GLU)、血尿酸(UA)、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为自变量.作均数比较、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多因素偏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baPWV显著高于女性,吸烟者baPWV显著高于不吸烟者,有高血压病史者haPWV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有糖尿病史者baPWV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史者,SBP≥90mmHg组baPWV显著高于SBP<90mmHg组.TC≥5.17mmol/L组baPWV显著高于TC<5.17mmol/L组,LDL≥3.37mmol/L组baPWV显著高于LDL<3.37mmol/L组,GLU≥6.10mmol/L组baPWV显著高于GLU<6.10mmol/L组.BMI≥24kg/m2组baPWV显著高于BMI<24kg/m2组.baPWV与收缩压、脉压、年龄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471、0.433.各P值等于0.000.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人选因素有:收缩压、年龄、高血压史、体重指数、TC/HDL比值、血糖、吸烟史.结论 baPwV与收缩压、脉压、年龄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5例早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急诊PCI治疗,随访6个月,统计预后不良发生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95例早发AMI患者中,PCI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8.42%(27/95)。预后不良组中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1.5μg/L、植入金属裸支架、首诊心率>76次/min、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cTnⅠ水平>1.5μg/L、支架类型为金属裸支架、首诊心率>76次/min、NSTEMI均是导致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c...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发病早期血糖增高及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国外有过报道,国内报道尚少。我们对84例AM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以探讨AMI病人早期血糖增高与近期预后关系。方法:病例自1989年1月至1990年12月间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住院的AMI病人78例,男58例,女20例。按WHO标准,经心电图和心肌酶学证实,血糖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测得。血糖检测为同一实验室同一方法完成。本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24天,住院期间死于本病例为死亡组,根据48小时内第一次空腹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血糖>6.72rnml/L)和非高血糖组,根据AMI合并泵…  相似文献   

5.
背景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研究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AMI合并CS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究早期液体平衡和乳酸清除率对接受ECMO辅助治疗AMI合并CS患者的短期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49例AMI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CMO上机后30 d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27)和死亡组(n=22)。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MI合并CS患者ECMO上机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24 h液体平衡、24 h乳酸清除率及联合指标在预测AMI合并CS患者ECMO上机后30 d预后的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肌酐、罪犯血管左主干或左前降支、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24 h液体平衡、上机24 h乳酸高于生存组,24 h乳酸清除率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2,95%CI(1.00...  相似文献   

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年龄、性别等一般人口学资料,AMD家族史,疾病史及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使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和眼科检查;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病例组(545人)和对照组(480人)中各影响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有AMD家族史者患AMD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者的4.21倍(P<0.001),有气管炎/哮喘病史者患AMD的危险性是无该病史者的1.87倍(P=0.008),吸烟者患AMD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91倍(P<0.001),饮酒者患AMD的危险性是不饮酒者的1.53倍(P=0.003)。在血生化指标中,总蛋白(P=0.00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6)和载脂蛋白A1(P=0.012)水平与AMD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家族史、气管炎/哮喘病史、吸烟和饮酒是AMD的危险因素;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水平与AMD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徐长钰 《广西医学》2007,29(5):649-65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早期的血脂水平.方法 对104例AMI患者入院24 h之内进行血脂测定,并与心绞痛组(CHD)、健康查体组(CON)血脂进行组间比较.对AMI组中按照不同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糖进行分组,不同分组间的血脂水平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AMI发病早期TC、LDL-C水平比CHD组及CON组明显降低,AMI组和CHD组HDL-C水平均较CON组降低.AMI发病早期血脂水平在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高血压病和非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发病早期血脂有下降趋势,尤以TC、LDL-C为显著,不能以此延误他汀类调脂药物的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不同时期发生房颤(AF)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非创伤性12导联心电图及心电监测法,监测460例AMI病人AF的发生率、原因、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其中40例病人发生AF,按发生时期分为两组:(1)早发组24例为发病24小时内出现AF;(2)晚发组16例为发病24小时后出现AF。结果 460例AMI病人中,发生AF40例(8.7%)。AF病人的住院病死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无AF病人高(P<0.05)。其中,晚期AF组病人住院病死率比早期AF组病人增加(P<0.05)。结论 AMI病人并发AF,尤其并发晚发AF,提示病情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背景 血脂异常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密切相关,影响患者的预后,了解AMI患者的血脂变化,对临床给患者施行更好的调脂治疗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期间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连续入选2015-01-01至2018-02-28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457例,监测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随访时第一次复查时血脂水平演变情况,并记录患者服药情况。结果 AMI患者不同时间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内LDL-C呈下降趋势,发病后24 h左右的LDL-C达到(2.21±0.63)mmol/L,较入院时平均下降(0.98±0.34) mmol/L,此后患者的LDL-C水平逐渐趋于平稳。AMI患者不同时间点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内呈下降趋势,发病后24 h左右总胆固醇(TC)水平较入院时平均下降(1.34±0.46)mmol/L,此后患者的TC水平趋于平稳。AMI患者不同时间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李国富 《重庆医学》2003,32(12):1727-172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血脂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心肌梗死急性期TG≥2.20mmol/L者110、TG1.76~2.20mmol/L者占9%;TC≥6.24mmol/L者占13%,TC在4.68~6.24mmol/L者占36%;LDL-C≥2.6mmol/L者占58%。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可发现血脂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高低是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分析糖尿病合并AMI和非糖尿病合并AMI各32例,两组有高血压史者分别为21例和14例;胸痛者8例和23例;肺水肿者19例和10例;心室晚电位阳性检出率为17例和8例;8周内死亡9例和2例;1年内残废12例和4例。均糖尿病伴AMI组病情严重,因糖尿病患者伴AMI病情隐匿,放预后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阐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选择60岁以上体检健康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CRP。结果:老年冠心病各组TC和TG均高于对照组(P<0.05),TG升高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老年冠心病各组血浆Hcy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各组之间血浆Hcy和CRP水平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老年冠心病与Hcy和CRP水平升高有关,高同型半胱氨基(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与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有关联。随着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Hcy和CRP水平也增高,可以通过监测血浆Hcy和CRP水平增高程度来预测老年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运动水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水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临床和冠状动脉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4例AMI根据发病时运动水平分为静息和运动发病两组,103例完成了冠脉造影,164例中5例死亡。结果:静息发病组女性发病年龄大,梗死前心绞痛多;糖尿病静息发病多,这组女性年龄比男性大;运动中发病者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结论:不同运动水平发生AMI的冠脉病变不同,静息发病组血管病变严重,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本地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脂水平状况及冠心病 (CHD)二级预防中的调脂治疗。方法 :将 170例AMI患者分为中青年组 (35~ 5 9岁 ,49例 )、老年组 (6 0~ 79岁 ,10 9例 )、高龄老年组(80~ 90岁 ,12例 ) ,分析各年龄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水平 ,血脂增高检出率 ,强调了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策略。结果 :TC ,TG水平随AMI发病年龄增加而降低 ,TG水平与AMI发病年龄呈负相关 (γ =- 0 2 0 3,P <0 0 1) ,中青年组及老年组TC均值极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 (P <0 0 1) ,中青年组TG均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 0 5 ) ,39%的AMI患者因TC增高需开始饮食疗法 ,2 7%的需开始药物疗法。结论 :重视CHD ,特别是中青年组病人的调脂治疗 ,调脂治疗为CHD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在人ICU 24h内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将患者分为:①正常白蛋白组及低蛋白血症组,统计APACHEII评分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脱机时间及病死率;②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正常白蛋白组及低蛋白血症组APACHEII评分值、MODS发生率、脱机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值的标本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蛋白血症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50%以上的AMI死亡发生在患病的头4h内,AMI住院死亡的70%发生在发病72h内,若能对AMI患者在发病72h内  相似文献   

17.
孔令振  刘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88-3290
目的:总结AMI早期(发病24h内)不典型ECG的表现特点,提高凭借早期不典型ECG诊断AMI的水平。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AMI患者在发病24h内早期不典型ECG83例,与各自发病前ECG进行对比分析,归类总结。结果:83例不典型ECG共归纳17个表现特点。结论:部分AMI早期ECG表现虽不典型,但具有与AMI相关的固有特点,有助于AMI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因素,重点讨论血清胆固醇对COPD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回顾性分析同仁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诊断为AECOPD的住院患者33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h内收入住院,将患者按照死亡与否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且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后24h内均抽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分析,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经分析,与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浓度≤3.67mmoL/L相比,TC浓度3.67-4.37mmoL/L,OR=0.672,P=0.442,TC浓度4.37-5.23mmoL/L,OR=0.145,P=0.006,TC≥5.23mmoL/L,OR=1.012,P=0.018,血CRP浓度随着TC浓度的上升而下降。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170mg/L时,OR=7.074.P=0.029.结论:CRP、TC均可早期预测COPD患者住院病死率,血TC3.67-4.37mmoL/L为降低死亡优势的保护性因素,TC〈3.67mmoL/L或TC〉5.23mmoL/L为增加死亡优势的危险因素,高CRP为增加死亡优势的危险因素,血胆固醇增加可以对抗炎症反应,提高住院患者存活率,进而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健康成年男性痰瘀证及其社会行为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健康成年男性血瘀证与痰证的临床特点及社会行为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178例青中年男性。调查社会行为因素、血瘀证相关临床诊断指标、痰证相关临床诊断指标。结果:健康成年男性血瘀证的检出率为25.9%。痰证检出率为22.4%。吸烟者血瘀证危险是不吸烟者的5倍。吸烟者痰证危险是不吸烟者的6倍。饮酒导致痰证危险性增加2倍,并与饮酒量或频繁程度正相关。增龄可成为血瘀证危险性增高的因素之一。油腻饮食较蕾通饮食的血瘀证、痰证危险性高;体育锻炼可降低吸烟者的血瘀证及痰证危险性。提示吸烟、饮(酗)酒、油腻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可作为血瘀与痰的危险因素或候选病因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AMI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素质却不能随之提高,导致AM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AMI的危险因素有三类: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②可改变的生理危险因素;③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对本市AM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提出干预对策,目的在于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