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能明显改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的血液粘度 ,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检测 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项目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血沉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其余项目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0 1 )。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血液粘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3.
李少珍  庞明 《广西医学》1991,13(3):155-157
本文观察40例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全血比粘度等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其它疾病各40例对照。结果表明,肺心病组低切、高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0.01),血沉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连续腰麻(CSA)后血液流变学状态的改变。方法:20例下肢手术老年病人,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 h(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各时间点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全组病人红细胞压积、全血中切粘度于T2-T4期(P<0.05或0.01);血沉方程K值T2期(P<0.05),血浆粘度T2-T3期;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3-T4期(P均<0.01);纤维蛋白原T1-T4期均低于麻醉前(P<0.05或0.01);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则在整个围术期无改变。结论:连续腰麻可以改善老年病人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减少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对保障围术期老年病人的安全性有益。  相似文献   

5.
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骨关节炎(O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检测49例O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OA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3/s)、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全血粘度(高切200/s)、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骨关节炎患者血液粘滞度较正常增高、且主要由血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4例躁狂症患者与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躁狂症患者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而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结论躁狂症患者存在高粘滞血症及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7.
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 (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外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 HES)和对照组 (乳酸林格液 )各 2 0例。全部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中分别输注 HES和乳酸林格液各 1 0 0 0 ml。采血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 K值、全血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 TK等进行检测 ,以观察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HES组不同切变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输注后明显降低 ( P<0 .0 1 ) ,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粘度也有降低 ( P<0 .0 5 )。结论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方法:测定48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和52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无论男女,其低切全血粘度及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而中切全血粘度及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引起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改变,从而导致微血管循环障碍。因此,检测血液流变学对早期诊断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式祺  陈敏 《右江医学》1993,21(2):58-59
对230例老年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并与100例无颈椎病老年人对比。结果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老年颈准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沉、红细胞凝集指数两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老年颈椎病与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躁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4例躁狂症患与34例正常对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躁狂症患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躁狂症患存在高粘滞血症及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取针灸联合组114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2个疗程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听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第1、2疗程结束针灸联合组听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1%和73.00%,针灸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第1、2疗程结束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和促进微循环,提高患者听力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喜马拉雅旱獭模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健康成年喜马拉雅旱獭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1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在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食的第4周、12周检测血浆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普通组相比,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粘度也有明显增加(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增加(P〈0.05),全血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则明显降低(P〈0.01),全血还原粘度亦降低,其中全血还原粘度(中切)降低明显(P〈0.01)。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喜马拉雅旱獭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胆固醇浓度无关。其中血浆粘稠度中切ηa60l/s(mPa.s)、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红细胞刚性指数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高胆固醇、高脂饲料饮食使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存在特有的变化,提示喜马拉雅旱獭可作为高脂血症防治研究中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黏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对照进行FBG、2hPBG、HbAlc、血液流变学检测,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进行DR的诊断、分期。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retinopathyRetinopathy,NDR)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mvRetinopathy,NPDR)组,NPDR组进一步分为DR—I、DR—Ⅱ、DR—Ⅲ组。结果NPDR组2hPBG、HbAlc高于NDR组(P〈0.01)。FBG水平NPDR组与NDR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变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及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沉K值、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NPDR组、NDR组与对照组(正常人)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NPDR组之间及NPDR组、NDR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R的程度和进展与2hPBG、HbAlc水平、血流变学密切相关,FBG并不是一个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Ⅲ或Ⅳa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6例中晚期鼻咽癌的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同期放化疗联合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结果:同期放化疗联合组在肿瘤的消失方面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联合组1、3、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无Ⅲ度以上的不良反应和化疗相关死亡。放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骨髓抑制和口腔黏膜及皮肤反应,但无中途停止和放疗相关死亡。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Ⅲ或Ⅳa期)鼻咽癌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二聚体与临床分期、临床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临床分期Ⅲ-Ⅳ期(晚期)外周血中cd4+(%)比例较临床Ⅰ-Ⅱ期(早期)低(P〈0.01)、Ⅲ-Ⅳ期(晚期)CD8+(%)比例较临床Ⅰ-Ⅱ期(早期)高(P 〈 0.01)、CD4+/CD8+(%)比例较临床Ⅰ-Ⅱ期(早期)低(P 〈 0.01),D-二聚体含量(μg/L)较临床Ⅰ-Ⅱ期(早期)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和D-二聚体的含量与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 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D-二聚体含量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早晚相关,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级别无关,提示可作为肺癌患者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舰艇官兵赴索马里长时间远洋护航后部分血流变和凝血分析指标显著改变的综合措施干预,保证官兵身心健康和舰上的生存能力。方法选择2013-07/12月成建制赴索马里远洋护航官兵287名,年龄19~44岁,男性,经医院全面体检身体合格,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某A舰161名官兵为干预组,某B舰126名官兵为未干预组。对血流变12项指标和凝血分析5项指标进行远洋护航前后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护航前与护航后未干预组相比:全血粘度6项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比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凝分析5项参数增高,血浆粘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护航前与护航后干预组相比:血流变12项指标、血凝分析5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舰艇官兵远洋护航后部分血流变学和凝血分析指标发生改变,经供应保障改变、食物和食谱调节、针对性对机体必需物质补充和心理教育后,能全面恢复,可推广应用于远洋护航官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0例同期癌旁3-5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OB-1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分别为6.67%、13.33%、77.94%;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0.00%、20.00%、83.82%,两种蛋白阳性率在不同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Ⅲ、Ⅳ期(91.43%)高于Ⅰ、Ⅱ期(63.64%);有淋巴结转移(96.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67.44%);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5.65%)高于无侵犯包膜的(4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yclinD1的阳性率在Ⅲ、Ⅳ期(94.29%)高于Ⅰ、Ⅱ期(72.73%);有淋巴结转移(10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58.88%);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7.83%)高于无侵犯包膜的(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NOB-1和CyclinD1阳性率均增高,两者出现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r=0.344,P<0.01)。结论 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过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考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Ⅰ~Ⅱ期23例,Ⅲ~Ⅳ期22例)和2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MMP-9、bFGF的含量,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中MMP-9、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内异症组患者腹腔液中MMP-9、bFGF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内异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血清中MMP-9、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内异症组血清中MMP-9、bFGF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内异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MP-9与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MMP-9、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中高表达,为异位内膜的"侵袭"与"血管生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以50例鼻咽癌标本作为病例组,以50例正常子鼻咽部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组中PTEN和p53的表达,分析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病例组PTEN阴性24例,对照组阴性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Ⅲ期和Ⅳ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TEN 阴性比例明显高于PTEN 阳性患者,差异有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1),病例组PTEN阳性38例,对照组阳性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53阳性比例明显高于p53阴性患者,差异有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与鼻咽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CC族趋化因子受体7(CCR7)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NPC患者60例,取其鼻咽癌组织(病例组),选择同期鼻咽部炎症患者30例,取其鼻咽部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患者的CXCR4和CCR7表达情况。结果病例组CCR7和CXCR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2例和27例,均高于对照组的6例和4例,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患者的CCR7和CXCR4阳性例数为22例和16例,高于Ⅰ期+Ⅱ期的10例和11例,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1期CCR7阳性例数为24例,高于M0期的8例,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CR7和CXCR4阳性例数分别为23例和24例,未转移者9例和3例,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R7和CXCR4在鼻咽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鼻咽癌组织,且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XCR4和CCR7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