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年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中,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在临床的意义。方法 38例轻、中、重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于生后24小时内及3天取脑脊液测定CK-BB、NSE的酶活性,其中36例在生后6个月作神经发育随访。结果 HIE中度组的CK-BB、NSE较轻度组的升高,重度组的较中度组的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5例神经发育落后的患儿24小时内及3天的CK-BB、NSE均在高值水平。结论 脑脊液中CK-BB、NSE是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灵敏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年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中,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在临床的意义。方法38例轻、中、重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于生后24小时内及3天取脑脊液测定CK-BB、NSE的酶活性,其中36例在生后6个月作神经发育随访。结果HIE中度组的CK-BB、NSE较轻度组的升高,重度组的较中度组的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5例神经发育落后的患儿24小时内及3天的CK-BB、NSE均在高值水平。结论脑脊液中CK-BB、NSE是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灵敏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发生脑损伤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水平变化以及与新生儿HIE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新生儿病房Apgar评分≤3分的新生儿38例,生后观察临产表现及CT检查,结果判断组轻度HIE8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并以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生后1、3天天血清NSE水平。结果轻、中、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轻、中、重度HIE组之间3天内血清NSE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与HIE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它们对HIE患儿病情进展、病情程度、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符合新生儿HIE诊断标准的病例39例,分为轻度HIE组和中重度HIE组,选取同时期出生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新生儿不同时间的血清NSE浓度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血清NSE浓度与新生儿HIE相关,且与其严重程度正相关,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NSE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HIE和脑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相关性,以更简便、准确的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作出早期评估。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20项行为神经评分方法对28例HIE和1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清NSE及NBNA评分的测定。结果轻度HIE血清NSE与正常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组血清NSE及明显异常(P〈0.01),所有病例血清NSE与NBNA评分高度负相关(r=-0.837,P〈0.001)。结论血清NSE的检测方法简便,是判断脑损伤极为敏感的指标,与NBNA评分相比能更早、更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的程度,为临床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测定56例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HIE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HIE较中度HIE明显升高,中度比轻度HIE明显升高,P均〈0.01:轻度、中度、重度HIE及对照组脑脊液NSE均明显低于血清NSE,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HIE可引起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升高,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HIE恢复期NSE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SE水平与HIE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性及其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胶南市人民医院儿科56例HIE患儿和27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 h,第3~5天,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分离血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结果临床分度HIE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HIE各组NBNA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血清NSE浓度变化与新生儿HIE程度呈密切正相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SE浓度变化与NBNA评分是评估新生儿HIE时脑损伤的早期特异敏感指标,对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0、NSE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红侠  王军  张绍美 《江苏医药》2007,33(6):544-54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中、重度HIE患儿(HIE组)和15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HIE组分别于生后1、3、6 d,对照组于生后3 d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0及NSE的水平.结果 HIE组生后1 d血清IL-10及NS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HIE组血清IL-10及NSE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HIE组生后6 d血清IL-10及NSE水平较生后3 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10及NSE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其水平与HIE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浓度与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52例新生脑损伤患儿为观察组,5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12 h内、2 d后血清NSE浓度。结果新生儿脑损伤组血清NS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NSE浓度变化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评估有较高的价值,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介素-18(IL—18)和钙离子(Ca^2+)的水平变化,探讨IL—18、Ca^2+与HIE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HIE新生儿为HIE组,对照组为正常新生儿。2组分别于生后第1、3、7、14天测定血清IL—18和Ca^2+,分析IL-18、Ca^2+的变化及意义。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3、7天血清IL—18含量较对照组均有升高,Ca^2+含量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1);且中、重度HIE患儿血清IL-18含量高于轻度HIE患儿,Ca^2+含量低于轻度HIE患儿(P〈0.01)。第14天HIE组的IL—18、Ca^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Ca^2+参与HIE的整个发病过程,检测血清中IL-18、Ca^2+水平对判断HIE脑损伤的程度、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所致的新生儿脑损伤,存活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临床出现一系列的脑病表现。CK是一个与细胞能量转运、肌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CK-BB是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是神经元损伤的重要标记,且有高度特异性,其升高的程度与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清CK及CK—BB的动态变化,我们进行了以下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46例HIE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GM-1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血清NSE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平及血清NSE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NBNA评分高于时照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Ml辅助治疗HIE可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减少NSE的释放,保护脑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对患儿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 HIE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 NSE 和 cTnI 水平在出生后第1、3、5、7天的动态变化。结果2组新生儿自出生第1~7天,NSE 水平和 cTnI 水平均持续降低,且自第3天开始,观察组患儿 NSE 水平和 cTnI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 HIE 能降低患儿血清 NSE 水平和 cTnI 水平,有利于改善患儿病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IL-6、IL-18在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血清IL-6、IL-18在HIE的发病程度和预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03例足月HIE患儿及2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7天血清IL-6、IL-18水平,并于生后第7天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患儿的IL-6与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②不同程度HIE组IL-6与IL-18水平随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各组HIE患儿生后7d血清IL-6、IL-18水平较生后1d均有明显下降,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L-6、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HIE患儿脑损伤程度及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IL-8、脑血流变化水平与HIE脑损伤程度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SIA法检测41例不同程度HIE患儿、14例正常新生儿血清IL-8水平,同时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技术观察双侧大脑中动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脉动指数(RI)。结果 HIE患儿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增高尤其明显;中、重度组Vd、Vs低于对照组,RI指数重度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急性期患儿血清IL-8水平与脑血流速度呈负相关,与脉动指数(RI)呈正相关。结论 检测血清IL-8和脑血流变化对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BB、CK-MB)在病毒性脑炎(VE)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19例重症VE患儿,17例轻症VE患儿,在入院后24h内、第3天、第7天分别采血,用磷酸肌酸激酶法和电泳法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BB、CK-MB)。结果重症VE患儿血清CK、CK.BB、CK-MB与对照组和轻症V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暴发型与重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症组其水平以入院24h内最高,与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第3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轻症V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K、CK,BB、CK-MB水平及动态变化与VE临床程度密切相关,脑炎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对判断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154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时有窒息的患儿94例为实验组,于出生后3~7 d行颅脑MRI检查,依据颅脑MRI分为无脑损伤组42例和脑损伤组52例;正常的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其出生后24 h内检测血清NSE浓度。结果窒息脑损伤组血清NSE值较窒息无脑损伤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无脑损伤组血清NSE值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清NSE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评价晚期早产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食欲素、神经激肽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63例,根据《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分为轻度(n=29)、中度(n=18)、重度组(n=16),取同期健康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食欲素、神经激肽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食欲素、神经激肽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食欲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食欲素、神经激肽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食欲素、神经激肽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检测食欲素、神经激肽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预测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脑CT值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为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HIE患儿,采用TOSHIBA Aquilion4螺旋CT扫描脑部,并检测血清中NSE水平,同时选择同期住院均为咽下综合征患者45例作对照组。结果 HIE组与对照组比较,额叶、颞叶的CT值有明显差异(P<0.01),而枕叶与顶叶存在一定差异(P<0.05),显示HIE患儿脑损伤以额叶、颞叶为主,枕叶、顶叶次之;HIE患儿脑部CT值越低,其血清NSE值越高,两者呈直线相关。结论 HIE患儿血清NSE的水平和脑实质CT值对评估脑实质的损伤的程度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CK-MB)、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窒息新生儿和6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采取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MB、CK-BB.结果窒息组血清CK、CK-MB、CK-B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窒息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i-I-~意义(P>0.05)。窒息#—t—lnl清CK- B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1)窒息新生儿血清中CK、CK-MB、CK-BB水平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程度越重水平越高。(2)血清CK、CK-MB、CK-BB是窒息新生儿心、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卿临床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