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农村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人口比例抽样法(PPS),于2005年调查了中国西部45个县获得14 073对母子的样本,通过母亲回忆获得儿童在调查时点前两周内的腹泻患病情况.结果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7.4%,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为3~12月龄.影响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的因素有:母亲民族(OR=1.30)、农村类型(OR=1.18)、产后访视次数(OR=0.92)、母亲住院分娩(OR=0.79)、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OR=0.72)、家庭食用碘盐(OR=0.72)、儿童年龄(OR=0.68)、母亲单独给儿童做饭(OR=0.66)和儿童服用过维生素A(OR=0.45).结论 2005年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低于2001年患病率.降低西部农村儿童腹泻患病措施主要是加强围产期保健、普及儿童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儿童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拉萨市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状况,并探讨影响腹泻患病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有3岁以下儿童的家庭607户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应答者回忆获得儿童和其家庭的一般情况及儿童在调查时点前两周内腹泻患病情况。结果调查地区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17.3%,腹泻两周患病率男童(17.6%)和女童(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儿童按6月龄划分,儿童在0~5、6~11、12~17、18~23、24~29及30~35月龄段的腹泻两周患病率分别为16.5%、28.4%、25.0%、10.9%、9.8%和4.9%,不同月龄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时点前两周儿童是否感冒、母亲孕期晚上看东西较孕前困难、添加蛋白类辅食的时间和家庭炒菜常用铁锅与其腹泻患病密切相关(P0.05)。结论拉萨市农村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较高。加强当地孕产妇的膳食营养指导和儿童常见病预防、适时添加蛋白类辅食可以降低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湖北省农村地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8个市(县)调查2 330名5岁以下儿童。结果 2009年湖北省农村5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8.1%,男童(8.2%)和女童(7.9%)腹泻两周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两周患病率随儿童月龄的增长而下降,但有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最低的为46~59月龄组(2.2%),最高的为6~11月龄组(13.8%);中收入地区两周患病率最高(13.5%),高收入地区最低(4.6%);出生时母亲年龄>25岁的儿童两周患病率高于出生时母亲年龄≤25岁的儿童(10.4%>6.7%);母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儿童两周患病率最高(11.9%),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者最低(6.9%);母亲外出打工的儿童两周患病率高于母亲未外出打工的儿童(9.9% vs 7.2%);过去一年家庭人均收入≤3 000元的儿童两周患病率最高(11.7%),>6 000元者最低(7.1%)。结论 湖北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较高,其受儿童月龄、儿童出生时母亲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外出打工、家庭经济状况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五县农村7岁及以下儿童腹泻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宁夏卫生厅与哈佛/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的“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试点项目对宁夏五县(海原、盐池、同心、彭阳、西吉)“农村居民家庭卫生健康询问调查”2009、2011、2012年和2015年调查的10 318名儿童的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对儿童腹泻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宁夏五县农村7岁及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5.4%(558/10 3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民族以及是否计划免疫儿童的腹泻患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族儿童(OR=1.351,95%CI:1.090~1.671),儿童年龄小(0~<2岁,OR=10.515,95%CI:7.308~15.129; 2~<4岁,OR=3.319,95%CI:2.285~4.821)和家庭年收入水平低(OR=1.555,95%CI:1.229~1.966)可能是该地区儿童腹泻的危险因素。结论 宁夏五县农村地区7岁及以下儿童两周腹泻患病率较高,民族、年龄、家庭年收入水平是宁夏农村地区儿童腹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充点四川省的资料,对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的可能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四川省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20.54‰和167.84‰(以人次计),均高于本次调查的全国平均水平(139.5‰和120.5‰)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低于全国水平,未住院率高于全国水平。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人均年收入、是否愿意获得保健知识和因病卧床天数对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要量较高,现有卫生服务利用不充分。性别、人均年收入、是否愿意获得保健知识和因病卧床天数是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城市流动儿童腹泻和咳嗽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杭州和北京两城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过去两周内腹泻和咳嗽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杭州市下城区和北京市朝阳区、大兴区选取流动人口居住比例较高的地区,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对所有符合条件的5岁以下流动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集到3 028份5岁以下流动儿童看护人有效问卷.杭州流动儿童过去两周内腹泻和咳嗽的患病率均高于北京,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0和4.68,P<0.05.在控制了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后,3~5岁流动儿童腹泻的患病率是1岁以下儿童组的0.53倍,95% CI:0.42~0.68,但1~2岁和3~5岁儿童咳嗽的患病率分别是1岁以下儿童组的1.40倍,95% CI:1.12~1.75和1.78倍,95% CI:1.46~2.16.结论 两城市流动儿童过去两周内腹泻和咳嗽患病率均较高,且其患病的危险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陵水县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与家庭卫生行为和卫生条件的相关性,为今后儿童腹泻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于2015年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陵水县4个乡镇413名5岁以下儿童进行入户调查,分析儿童腹泻相关因素。结果陵水农村5岁以下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为23.5%;随着年龄的增加,5岁以下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下降(χ~2=17.786,P=0.000)。对饮用水不进行处理的家庭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高于对饮用水进行处理的家庭(χ~2=4.152,P=0.042);无厕所的家庭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高于有厕所的家庭(χ~2=4.563,P=0.033);厕所类型是粪坑的家庭儿童腹泻患病率最高;卫生间不清洁的家庭儿童腹泻患病率高于卫生间清洁的家庭(χ~2=4.778,P=0.029)。垃圾处理方式为填埋和院内处理的家庭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较高。结论本次调查地区5岁以下儿童2周内腹泻病的患病率较高,且与家庭卫生行为和卫生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6岁以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与腹泻患病情况及经济损失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富振英  何武  陈春明 《卫生研究》2000,29(5):283-287
应用1998年全国营养监测现场调查资料,重点分析我国城市与农村6岁以下儿童2周呼吸系统与腹泻患病情况、变化趋势、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儿童因病所赞成的经济损失。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城市与农村6岁以下儿童2周呼吸系统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分别为23.75%和21.97%,但其中贫困农村又高于城市为26.03%。患病年龄特点是2岁以内的儿童呼吸系统患病农村高于城市,而2岁以后城市高于农村。患病高峰农村在6-18个月,而城市3-4岁之间。与1990年比较,1998年儿童呼吸系统患病在城市上升了9.5个百分点,农村上升了6.9个百分点。6岁以下儿童2周腹泻患率农村高于城市,分别为7.0%和4.31%,而贫困农村最高为10.36%。儿童腹泻患病率随年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在6-12个月,各个年龄段患病率农村均高于城市。1998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从9.4%下降为4.3%,农村从13.0%降为7.0%。2岁以内营养不良婴幼儿的呼吸系统与腹泻患病率都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凡患有呼吸系统与腹泻的婴幼儿平均身高与体重都显著低于正常儿童。采用成本效益方法,对1998年400例6岁以下儿童按其2周呼吸系统与腹泻患病率估算的经济损失城市为11793元,农村5458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两周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安徽省地理位置东西南北中抽取5个县,然后在每个县根据活产数抽取2~3个乡镇,对抽样乡镇所有4~5岁儿童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5岁儿童4 457名,其中男童2 506人(56.2%),女童1 951人(43.8%)。两周患病1 042人,两周患病率为2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年龄较小(OR = 1.299, 95%CI:1.127~1.497)、家庭居住人数较多(OR = 1.239, 95%CI:1.075~1.429)、看护人类别为母亲(父亲,OR = 0.704, 95%CI:0.572~0.866;祖父母等(OR = 0.668, 95%CI:0.566~0.789)与农村地区4~5岁儿童两周患病呈正性相关。母亲年收入为1~2万(低于1万,OR = 1.236, 95%CI:1.033~1.479;高于2万,OR = 1.226, 95%CI:1.024~1.468)与农村地区4~5岁儿童两周患病呈负性相关。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的两周患病率较高,儿童年龄、家庭居住人数、看护人类别、母亲年收入是影响儿童两周患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血红蛋白<110 g/L做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率。问卷调查对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5.71%,1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最高,为14.7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下降。母亲的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每月孩子的消费与儿童贫血的发生无显著相关;经单因素分析,1岁以下、低出生体重、0~6月龄儿童非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导致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发。经多因素分析,出生低体重、未添加辅食、过去两周是否有腹泻和呼吸道疾病以及是否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建议相关部门重视流动儿童及乳母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提高流动儿童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县农村地区0~5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某县农村地区1 026名0~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检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县农村地区0~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3.65%,贫血患病率0岁组最高,为22.75%,1岁组为15.38%,2岁组为9.47%,3岁组为11.34%,4岁组为10.53%,女童的贫血患病率为16.78%高于男童的11.23%(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喂养方式等均为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贫血率越低。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病率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结论农村0~5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与其性别、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喂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范围内抽取8 006名5岁以下儿童,测量身高体重,用2006年WHO生长发育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分别为7.26%、 2.74%、2.87%。儿童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12.93%、5.17%。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水平存在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结论 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水平较低,营养过剩水平较高。制定不同年龄阶段相应的措施,降低儿童的营养不良和肥胖是今后营养改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儿童的贫血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筛选出1272名3岁以下儿童对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红蛋白测定。所得资料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6.3%,6~12月龄为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高峰,以后贫血患病率随月龄增加而下降。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民族、看护人、体重低下、生长迟缓、过去2周内腹泻、母亲贫血、6个月龄内喂养方式、辅食添加种类(配方奶粉、普通牛奶、铁米粉、动物肉类、水产品)及辅食添加方式与3岁以下儿童贫血有统计学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低下(OR=1.581,95%CI:0.967~2.586)、过去2周内腹泻(OR=2.143,95%CI:1.453~3.160)和母亲贫血(OR=2.211,95%CI:1.611~3.036)均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6个月龄内混合喂养(OR=2.184,95%CI:1.561~3.055)和人工喂养方式(OR=5.282,95%CI:2.507~11.131)相对于母乳喂养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而添加普通牛奶(OR=0.721,95%CI:0.524~0.991)和添加铁米粉(OR=0.599,95%CI:0.496~1.055)是儿童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等将有助于改善儿童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健康扶贫背景下,评估四川省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监测与横断面调查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收集2015-2019年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四川省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县儿童营养包服用情况的监测数据,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包服用情况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四川省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县中开展横断面现场调查,选取6~24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儿童营养包服用情况,并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长和体重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效服用营养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监测数据显示,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由2015年的0.80%(2.64万/328.18万)下降至2019年的0.65%(2.19万/335.69万),低体重率由2.12%(3.97万/328.18万)下降至1.11%(3.71 万/335.69 万);儿童营养包有效服用率由2015年的89.55%(1.67万/1.86万)上升至2019年的91.18%(10.89万/11.94万)。横断面研究共纳入872对儿童及其看护人,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有效服用营养包能够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的风险(OR = 0.61, 95%CI:0.43~0.90)。结论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在促进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服用营养包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营养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398名调查对象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用Z评分法和血红蛋白值评价儿童营养和贫血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儿童中低出生体重儿占5.4%;近2周有腹泻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分别占15.1%和31.1%;6个月内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45.3%、43.2%和11.4%。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1.7%、低体重率为7.8%、消瘦率为6.6%、贫血率为11.7%,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在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4~36月龄组生长迟缓率最高,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的患病高峰在6~12月龄,各月龄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是出生体重(OR=1.001),低体重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19)、出生体重(OR=1.001),消瘦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54)和出生体重(OR=1.001),贫血的影响因素为月龄(OR=1.029)。结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仍然较为严重,应针对各年龄段儿童营养不良状况特点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改善甘肃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赵文莉  李慧  杨海霞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257-258,262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改善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的400名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陇西县和康乐县5岁以下儿童(每天补充1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为干预组,并按照干预组儿童年龄和性别情况随机抽取30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1 a后测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分析两组儿童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低体重率和贫血率等的差异.结果 营养包干预组1 a后0~2岁婴幼儿身长、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值均<0.01),贫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2 ~4岁儿童消瘦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补充营养包,可以显著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促进体格发育,对低年龄段的婴幼儿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调查我国0~6岁儿童常见疾病及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我国儿童目前的健康水平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为儿童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全国15个省抽取43 370名6岁以下儿童,采用家长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国0~6岁儿童家长自报两周患病率为22.35%,男童高于女童,城市高于农村,不同年龄组、东中西部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系统疾病的两周患病率为4.48%,占各系统两周患病总和的74.68%;发热、咳嗽、腹泻等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症状,两周发生率分别为9.62%、9.39%和6.43%。结论 0~6岁儿童两周患病率在不同年龄、城乡、地区间差异提示应加强婴儿常见病的防治,针对儿童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以及发热、咳嗽、腹泻等疾病症状的处理,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