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的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占2.45%和10.61%,均高于北京市城区平均水平。4个月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7.11%和49.78%,前者高于北京市4月龄儿童纯母乳喂养率。2岁以下儿童的辅食添加率为85.12%。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同时流动儿童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与辅食添加的现状调查,了解妇幼指标的完成情况,为开展儿童早期营养干预,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样230名0~5岁城区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及中、重度贫血患病率等5项指标。结果:5岁以下儿童5项指标的横断面调查均明显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与辅食添加现状明显改善;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4月龄纯母乳喂养率上升至67.3%;4~6月婴儿的辅食添加率为54.55%;1月龄时鱼肝油的补充率为84.8%,钙的补充添为64.2%。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认识到了及时添加辅食的重要性;3岁以下贫血患病率为18.00%,5岁以下维生素A患病率为2.56%。结论:①城区4月龄母乳喂养率为67.3%,虽高于全国水平,但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月龄为76.0%,1岁后下降到6.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今后应重视早期母乳喂养的促进、支持与指导。②维生素A缺乏等儿童营养缺乏症仍然突出,特别是生后6个月发生率较高,说明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要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必须加强对家长的儿童早期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泉州市6月~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泉州市 6月~ 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红细胞压积 (Hct)及血清铁的检测 ,并于试验性治疗后复查血红蛋白。 【结果】 泉州市 6月~ 7岁儿童总贫血、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 17.5 6%、13 .94%和 3 2 .97%。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区。各年龄组贫血患病率以 6月~ 1岁组最高 ,3~ 5岁组最低。低出生体重、辅食添加不合理、素食为主、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消化道感染、厌食、营养不良和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 10 0 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等因素是贫血患病的相关因素。 【结论】 泉州市 6月~ 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 13 .94%,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桐乡市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喂养方式及贫血患病情况,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出生的婴儿25 451名进行体格发育监测,详细调查1岁内喂养情况,定期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结果】1)通过大样本监测(总计162 247人次),桐乡市0~3岁婴幼儿体重发育指标良好,身长发育水平略低于《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下称《标准》);2)贫血患病率42 d为2.3%(566/24 498),12个月为25.3%(2 581/10 188),24个月为14.1%(2 205/15 667),36个月为12.7%(1 168/9 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222.4,P0.01);3)婴儿42 d母乳喂养率为92.3%,3个月为86.2%,6个月为71.0%。【结论】桐乡市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总体水平较好;强化1岁内半固体、固体食物的合理添加是降低婴幼儿贫血患病率的关键;促进母乳喂养必须综合干预,呼吁政府延长产假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切实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研究地区婴幼儿喂养现状,比较该地区与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婴幼儿喂养水平,探索我国婴幼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标准化问卷对我国中西部40个县3 708名2岁以下儿童看护人的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版《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中的8个指标并与世界卫生组织 2010年公布的46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调查地区早开奶率、6个月以下儿童纯母乳喂养率、1岁和2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7个国家中分别位列第34、39、44和45名。辅食及时添加率、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位列前20%,辅食添加普遍过早。 【结论】 调查地区婴幼儿喂养中主要存在开奶不及时、母乳喂养伴随喂水、过早添加辅食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加强健康宣教,传播喂养知识,对婴幼儿喂养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延长母乳喂养与儿童体格发育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西部贫困地区儿童体格发育现状,探讨延长母乳喂养与儿童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资料来源于“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9~2000年度综合项目县”的调查结果。该资料对7364名3岁以下儿童的母亲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儿童测量了身长和体重。【结果】被调查儿童总的低体重患病率为20.2%,生长迟缓患病率为25.5%;低体重患病率在12~17个月时达峰值(26.9%),生长迟缓患病率随月龄增加而呈迅速上升趋势,直至36个月时达38.9%。1岁以上儿童中,断奶儿童的多种辅食添加率都好于未断奶儿童,断奶儿童的辅食添加频率好于未断奶儿童。1岁以后,已断奶儿童的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低于未断奶儿童。【结论】延长母乳期喂养显示出与辅食添加的负相关、与体格发育的负相关,提示有可能存在延长母乳喂养一影响辅食添加一影响体格发育这样一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海淀区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的海淀区508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各占2.95%和23.03%,均高于北京市城区平均水平.4个月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5.74%和55.74%,前者高于北京市4月内纯母乳喂养率.6~12个月儿童辅食添加率为95.74%.2~5岁儿童在过去1个月内鱼及水产品、牛羊肉及制品和动物内脏类动物性食物的食用率较低.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20.28%. [结论]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理之处,同时流动儿童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和贫血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最终改善流动儿童营养状况,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社区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喂养知识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评价在社区对家长进行小儿科学喂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抽取 2 0 0 0年 1~ 2月 915例听过每月 1次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讲课的家长的子女为观察组 ,以同期未听课家长的子女 95 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 3、6、9、12月龄小儿的体重和身长的发育情况。 4个月统计母乳喂养率 ,1岁统计辅食添加及时合理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营养性贫血患病率。 【结果】  0~ 5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 ,6~ 12个月体重增长速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9~ 12个月身长增长速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观察组(87.3 % )大于对照组 (76.5 % ) (P <0 .0 1)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率观察组 (88.5 % ) ,对照组 62 % (P <0 .0 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观察组 19% ,对照组 3 3 % (P <0 .0 1) ;1岁时营养性贫血患病率观察组 15 .2 % ,对照组 2 8.5 % (P<0 .0 1)。 【结论】 社区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降低营养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 ,特别有利于改善换乳期儿童体格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216名接受儿童健康检查的0~3岁婴幼儿采集静脉血,采用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3岁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5.49%;高峰在6~12月龄组;各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29,P0.0001)。早产儿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完全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16.25%)显著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34.04%)及人工喂养组(3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75,P0.0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0.06%,低于其他喂养时间组。在4~5月龄添加谷类、蛋类辅食、4~6月龄添加动物内脏类辅食、7~8月龄添加肉类、蔬菜类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时间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婴幼儿营养性贫血问题非常严峻,婴幼儿贫血与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研究地区流动儿童婴幼儿喂养现状,以发现存在的主要喂养问题。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两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标准问卷,分别对广东和浙江两省各一个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市的2 055名2岁以下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对8个婴幼儿喂养指标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结果 调查地区流动儿童婴幼儿早开奶率为18.0%、纯母乳喂养率为13.6%、1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为17.0%、2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为5.2%、辅食及时添加率为81.1%、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53.9%、辅食添加频率合格率为26.9%、辅食合理添加率为16.9%。 结论研究地区流动儿童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情况水平差,提示流入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中婴幼儿喂养的健康促进,改善保健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闵行区民工小学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贫血发生率,贫血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制定预防民工子女贫血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上海市两所民工小学的2 513名6~13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身高体重,对诊断为贫血的60%学生进行连续三天24 h膳食调查。 【结果】 女生消瘦风险是男生的1.49倍(OR=1.49),男生超重风险是女生的5.53倍(OR=5.53)。贫血患病率为10.3%。身高、体质指数、年龄与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r=0.204、0.346、0.440,P<0.05)。贫血学生生长迟缓和低体重风险分别是非贫血学生的1.76倍(OR=1.76)和1.78倍(OR=1.78)。钙、锌、VitA、VitC的摄入量不足推荐摄入量60%的比例分别为72.1%、48.3%、45.6%和32.7%。 【结论】 民工子女贫血患病率高,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贫血学生营养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改善营养是预防贫血促进生长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以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间添加辅食、添加不同种类辅食对婴幼儿贫血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顺义区3~18月龄婴幼儿143名,向其母亲询问婴儿基本状况、添加辅食时间和辅食种类等;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方法测量其血红蛋白浓度。 【结果】 本研究发现该组儿童贫血发生率12个月前为30%左右,明显高于12个月后的10%左右 (P< 0.01)。不论男童还是女童, 6个月龄前或6个月龄后儿童,4个月前添加辅食均可以使贫血发生率下降(P< 0.05)。添加铁强化食物(如配方奶和营养素补充剂)可以使血红蛋白浓度升高(P< 0.05)。采用不同贫血诊断标准(97、105、110 g/L),贫血发生率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12个月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12个月龄后儿童。虽然4个月前添加铁强化辅食使得铁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适宜的辅食添加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宁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及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地区5 658个 7~18岁儿童青少年,测量其身高、体重,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作为判断标准,并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南宁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2%、8.48%;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1);各年龄组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回归系数的数据表明,对超重、肥胖性质影响最大的变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父母肥胖史、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间、户外运动时间、吃油腻食物及甜食、进食速度、出生时体重、婴儿4个月内喂养方式。 【结论】 南宁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遗传、饮食行为和运动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营养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398名调查对象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用Z评分法和血红蛋白值评价儿童营养和贫血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儿童中低出生体重儿占5.4%;近2周有腹泻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分别占15.1%和31.1%;6个月内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45.3%、43.2%和11.4%。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1.7%、低体重率为7.8%、消瘦率为6.6%、贫血率为11.7%,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在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4~36月龄组生长迟缓率最高,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的患病高峰在6~12月龄,各月龄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是出生体重(OR=1.001),低体重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19)、出生体重(OR=1.001),消瘦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54)和出生体重(OR=1.001),贫血的影响因素为月龄(OR=1.029)。结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仍然较为严重,应针对各年龄段儿童营养不良状况特点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改善甘肃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于2009年3-6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统一标准,统一培训,以一人一表调查深圳市学龄前儿童10 138人,有效问卷8 920份。 【结果】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9.0%,体重低下发生率为0.6%,生长迟缓发生率为1.6%,消瘦发生率为0.9%,贫血发生率为2.53%。吃饭时看电视听音乐或玩玩具,吃饭时间越短,不愿咀嚼固体食物,饭前吃零食,外出就餐次数多,是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吃饭时间不固定、不愿咀嚼固体食物,含饭、拒食,外出就餐次数少,是儿童营养不良或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好,其饮食行为对其营养状况影响明显:某些饮食行为分别是肥胖、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和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5岁以下儿童及其母亲贫血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 分析我国城市与农村 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儿童贫血与母亲贫血的关系。方法 : 用 HEMOCUE光度计 ,测定指血血红蛋白。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与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 城市 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 1 2 .2 8% ,农村 2 6.71 % ,全国平均 2 1 .67%。母亲贫血率城市 1 1 .8% ,农村 2 6.2 8% ,全国平均 2 0 .1 4%。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 ,1 8m以内婴幼儿贫血因素有 :哺母乳 OR=3 .92 ,母亲贫血 OR=2 .2 3 ,低出生体重 OR=1 .65 ,未加蛋类 OR=1 .3 8,未加奶类 OR=1 .5 4。 1 8~ 60个月儿童贫血因素有 :母亲贫血 OR=2 .74,哺母乳 OR=1 .87,生长迟缓 OR=1 .85 ,低体重 OR=1 .60。结论 : 我国农村 5岁以下儿童及母亲贫血率均高于城市。儿童贫血与低出生体重、辅食添加、哺母乳和母亲的营养状况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闵行区0~2岁儿童贫血与营养状况。【方法】 整群抽取闵行区儿童保健系统中2008年出生,目前已满2周岁的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72 194人次。【结果】 闵行区0~2岁儿童贫血平均检出率为1.81%,以6月龄儿童的贫血率最高。0~2岁儿童各营养状况中贫血的检出率依次为肥胖>超重>营养不良>正常,超重和肥胖较营养正常儿童患贫血的风险分别高3.14倍和3.27倍。超重检出率为10.23%,肥胖的检出率为0.84%。肥胖与超重比值平均为12.17。【结论】 闵行区贫血的发生已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超重、肥胖人群是贫血潜在风险人群,进一步预防控制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将是闵行区贫血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6~48月龄儿童睡眠问题的现状,探索儿童喂养可能对睡眠产生的影响。 【方法】 研究采用《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6~48月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按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作为儿童睡眠问题的诊断标准。 【结果】 6~48月龄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为57.8%;发生率随年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未断母乳、未断夜奶、未添加辅食肉和鱼虾及睡前饮水量较多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均高于没有这些因素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喂养因素有关,改变不良的喂养行为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检出率,探讨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参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编制的“儿童睡眠健康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 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平时睡眠总时间(11.19±1.22) h,周末睡眠总时间(10.87±1.37) h,3~4岁儿童睡眠时间及5岁儿童周末睡眠时间均少于国外标准,不同性别之间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儿童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名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达50.30%,其中男童为50.88%,女童为 49.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89,P>0.05 )。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阳性检出率受到儿童睡前是否有剧烈活动、父母亲及抚养人睡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结论】 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阳性检出率高,睡眠质量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