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秦彦武  黄伟 《四川中医》2013,(8):136-13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将发病2天内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急性期组)急性期开始针灸治疗,B组(静止期组)静止期开始针灸治疗,C组(恢复期组)恢复期开始针灸治疗,各组在急性期开始即服用西药和TDP照射治疗。结果:A组、B组、C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4.87%、88.89%、81.08%,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针灸介入时机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志平  张志强 《陕西中医》2009,30(7):878-87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针灸介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急性期针灸组(治疗组)和发病7d后针灸组(对照组),以3个疗程统计疗效。分别以治疗前、发病第7d和治疗后为观测时点,评价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痊愈患者的治疗次数。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者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介入并不损伤面神经而加重病情,相反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治疗次数,提示急性期为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灸分期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灸分期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及治疗组患者不同分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静止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恢复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且急性期(发病早期)的治疗效果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分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屈勇 《中国针灸》2005,25(8):545-547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90例急性期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加运动疗法、单纯针刺疗法、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6.7%,对照Ⅰ组53.3%,对照Ⅱ组46.7%.观察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可提高疗效,是一种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朱琏针灸治疗Bell’s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接受朱琏针灸,对照组接受常规针灸,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Stennert继发损害面神经麻痹评分、瞬目反射情况等。结果:两组痊愈患者疗程及针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HB量化评分及瞬目反射R1、R2波长比较,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Stennert继发损害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朱琏针灸疗法治疗Bell’s麻痹急性期,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缩短疗程,并有效提高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宜军  周友龙 《中国针灸》2004,24(10):677-678
目的: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2例根据本病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临床常规针灸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针灸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干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24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将急性期125例作为研究组,恢复期11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干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痊愈患者多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和针刺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最佳有效期为急性期,早期干预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55例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5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72%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总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总体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急性期及静止期治疗效果更佳,恢复期治疗效果一般,临床应根据病变分期分而治之,以促进面神经麻痹症状的快速改善。  相似文献   

9.
急性期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二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2%,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1%,有效率9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150例患者按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期组(病程≤7天)96例和恢复期组(病程>7天)54例,采用同一针灸方法治疗.结果:急性期组疗效明显优于恢复期组(P<0.005),其治愈者的治疗次数也明显少于恢复期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提示急性期为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采用温针灸翳风穴,并予电针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只予电针和西药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2.
综合治疗Bell麻痹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BPll麻痹的疗效、疗程及时瞬日反射的影响. 方法:8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及综合组各40例,两组用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剂等药物治疗,综合组在药物治疗后的第8天开始加用针刺电针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结果:药物组有效率87.5%,综合组有效率95.oo%,综合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与药物组比较,综合组在前3周的治愈患者数高于药物组;综合治疗和药物可均能缩短瞬目反射患侧R1波的潜伏期,但综合治疗前后的差值与药物治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加针灸、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急性期、静止期Bell麻痹疗效好,可明显缩短R1波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不同药物治疗急性期Bell氏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即针刺加中药组、针刺加西药组以及针刺加中药和西药组,在急性期分别予以相应处理,恢复期予以相同的治疗,在治疗前后以及急性期后和恢复期后,分别进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以及疗效评价。结果急性期后,三组治疗后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后,针刺加中西药组较其余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加西药组和针刺加中药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西药干预急性期Bell氏面瘫可以显著改善面瘫症状,且疗效优于针灸分别配合中药和西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经筋透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6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其急性期、静止期和后遗症期的疗效,并观察电针测定面神经痛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种针刺手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5%和90.5%,经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期选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经筋组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对急性期面神经麻痹和神经活跃型患者疗效确切,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面神经麻痹患者可采用经筋透刺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灸治疗9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通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定,以观察其病程长短与针灸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针灸介入贝尔氏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90例患者按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前均以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3组均予针灸治疗,在临床治愈或治疗20次后再次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患者各期治疗后Sunnybrook量表评价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发展期组明显优于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患者,静止期和恢复期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针灸治疗在发展期显效率明显好于静止期和恢复,而静止期与恢复期间针灸治疗比较显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但在临床应用中把握此段治疗时机,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近15年来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文献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对研究针刺经络的选择,以及针灸方法包括电针、针刺、针刺手法、穴位注射等方法进行讨论针灸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结果:通过直接刺激和间接刺激方式联合治疗面瘫急性期,可加快其恢复时间及提高临床治愈率。结论:运用混合型刺激疗法来寻找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最适合点,使针灸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更优、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Bell’s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海南省白沙县人民医院针灸科治疗的92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较对照组的86.96%显著提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与Sunnybrook量表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Bell’s面瘫急性期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风热型Bell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针刺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的方法 ,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周、2周及1个月后对Bell麻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配合三棱针放血疗法对风热型Bell麻痹急性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尚存的一些争议进行了思考。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程,结合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变化及病理变化特点,可将该病分为以下4期:急性期为发病后1~7d,静止期为发病后8-20d,恢复期为发病后21~90d.后遗症期为发病90d以后。在急性期即可以采取针灸治疗,早期针灸干预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痊愈率。因急性期邪气盛,风邪在络,病位浅,治以祛邪为主,以患侧面部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取穴。针灸宜浅,手法宜轻。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Bell麻痹的效果早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一些现象仍值得思考,多数Bell麻痹属于轻中度,一般预后良好,然而临床上中西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往往同时使用,是否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过度治疗势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且无益于患者康复;另一方面,少数预后差的重度面瘫,常规针灸治疗效果不理想,缺少特效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近年来发现Bell麻痹的发病,与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被激活密切相关,面瘫康复的结果主要取决于面神经损伤或变性程度。减轻面神经变性程度,关键在于发病早期及时干预。Bell麻痹初期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后判断,分辨出重度面瘫并加强治疗以提高康复水平减轻后遗症。今后临床研究应侧重面瘫发病初期规范的针灸治疗,以及加快重症面瘫恢复的特效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