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急性期Bell’s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Bell’s面瘫患者6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Bell’s面瘫常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观察组结合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法,观察两组H-B评分、瞬目反射R波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第1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H-B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瞬目反射R1、R2波长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R1波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R2波长在第1疗程治疗结束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第2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在Bell’s面瘫治疗过程中加入井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可有效提高Bell’s面瘫的治疗效果,促进其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根据接受针剌频次不同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每星期治疗5次,对照组每星期治疗3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Portmann量表、Stennert面神经麻痹继发损害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量表、Stennert面神经麻痹继发损害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星期3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与每星期治疗5次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穴位埋线辨证施治对急性期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瞬目反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中医内科就诊的90例急性期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穴位埋线辨证施治,对照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针刺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疗程通过肌电瞬目反射以及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及对瞬目反射检测。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1、R2波分布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侧瞬目反射R1、R2波潜伏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R1(11.02±0.68)ms,R2(32.64±1.06)ms;对照组治疗后R1(12.03±0.07)ms,R2(34.21±1.0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穴位埋线辨证施治对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及瞬目反射R1、R2波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单予电针治疗,运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差异性,应用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导脑电记录分析系统记录2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面神经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瞬目反射结果,面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安全有效,且可增加电针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改善情况。[方法]将16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神经根水肿和营养周围神经的口服药物进行常规治疗。选用口服泼尼松30 mg/次,每日2次;弥可保0.5 mg/次,每日3次;有病毒感染者口服阿昔洛韦0.2 g/次,每日5次,以上药物均5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加针刺治疗,选取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穴位辨证加减,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5 d为1个疗程,针刺2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House-Brackmann分级)以及瞬目反射(BR)检查患侧R1、R2、健侧R2′波幅较自身健侧R1、R2,患侧R2′百分比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House-Brack-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所检测的R1、R2、R2′波幅,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有明显性提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在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Bell’s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海南省白沙县人民医院针灸科治疗的92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较对照组的86.96%显著提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与Sunnybrook量表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Bell’s面瘫急性期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面肌功能锻炼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住于我科的8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面肌功能锻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面神经功能分级、临床疗效及面神经传导和瞬目反射的结果。结果:治疗后面肌功能评分明显升高,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差延长,波幅下降,阳性率为67%;瞬目反射R1、R2、R2',波阳性率为100%;治疗后两组内各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联合面肌功能锻炼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突出,通过面神经传导和瞬目反射可全面客观的评估面神经损害程度、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采用温针灸翳风穴,并予电针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只予电针和西药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改善情况。[方法] 将16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局部血运, 减轻神经根水肿和营养周围神经的口服药物进行常规治疗。选用口服泼尼松30 mg/次, 每日2次;弥可保0.5 mg/次, 每日3次;有病毒感染者口服阿昔洛韦0.2 g/次, 每日5次, 以上药物均5 d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施加针刺治疗, 选取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穴位辨证加减, 每日1次, 每次留针30 min,5 d为1个疗程, 针刺2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House-Brackmann分级)以及瞬目反射(BR)检查患侧R1、R2、健侧R2′波幅较自身健侧R1、R2,患侧R2′百分比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House-Brack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0.01).[结论] 针刺疗法在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79-2382
目的:观察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朱琏手法组85例,普通针刺组85例。朱琏手法组采用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普通针刺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均加艾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经3个疗程治疗后,采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观察判断每1个疗程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比较疗程的长短。结果:面神经功能评分朱琏手法组第1疗程(64.76±25.44)分、第2疗程(85.51±21.15)分、第3疗程(92.71±13.52)分,普通针刺手法组第1疗程(51.86±25.81)分、第2疗程(74.45±22.85)分、第3疗程(86.24±18.87)分,朱琏手法组评分提高大于普通针刺组(P0.05或P0.01);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朱琏手法组第1疗程(2.78±1.13)级、第2疗程(1.78±0.98)级、第3疗程(1.51±0.77)级,普通针刺组第1疗程(3.29±1.13)级、第2疗程(2.32±1.06)级,第3疗程(1.86±0.93)级,治疗后朱琏手法组神经功能分级评定降低大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朱琏手法组第1疗程、第2疗程、第3疗程临床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朱琏手法组第2疗程治愈率52.94%、第3疗程治愈率67.06%,普通针刺组第2疗程治愈率28.24%、第3疗程治愈率43.53%,朱琏手法组治愈率高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朱琏手法组的疗程为(2.31±0.74)个疗程,普通针刺组的疗程为(2.59±0.70)个疗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改善面神经功能上优于普通针刺组;在临床疗效上朱琏兴奋Ⅱ型手法优于普通针刺组;在治愈率及缩短治疗时间上朱琏兴奋Ⅱ型手法优于普通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ng RF  Huang SX 《中国针灸》2011,31(7):587-590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的疗效,探索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痛程不超过5天(以保证急性进展期最少3次的针灸治疗),对照组病程7天以上,未接受过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针灸治疗,穴取四白、地仓、颊车、攒竹等,治疗8周.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等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均可降低HB分级,提高FDI评分(均P<0.05),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86.4%(51/59),优于对照组的76.2%(1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患者的治疗天数(25.98±11.25)少于对照组(39.31±13.07,P<0.01);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1%(3/59),低于对照组的9.5%(2/21,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针灸干预,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综合治疗Bell麻痹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BPll麻痹的疗效、疗程及时瞬日反射的影响. 方法:8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及综合组各40例,两组用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剂等药物治疗,综合组在药物治疗后的第8天开始加用针刺电针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结果:药物组有效率87.5%,综合组有效率95.oo%,综合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与药物组比较,综合组在前3周的治愈患者数高于药物组;综合治疗和药物可均能缩短瞬目反射患侧R1波的潜伏期,但综合治疗前后的差值与药物治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加针灸、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急性期、静止期Bell麻痹疗效好,可明显缩短R1波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为提高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将14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取针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2组不同时期的TFGS评分和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TFG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同期的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能显著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风热型Bell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针刺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的方法 ,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周、2周及1个月后对Bell麻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配合三棱针放血疗法对风热型Bell麻痹急性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点刺放血配合中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面神经评分(TFGS)、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TFG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扶正循经平刺配合药物治疗Hunt面瘫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维华  赵伟娥  李梅 《河北中医》2012,34(3):398-401
目的观察扶正循经平刺配合药物治疗Hunt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8例Hunt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扶正循经平刺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药物治疗。2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面神经肌电图变化(20 mA电刺激)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6.8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侧治疗前后面神经直接刺激、瞬目反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侧治疗前面神经直接刺激、瞬目反射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面神经直接刺激、瞬目反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循经平刺配合药物治疗Hunt面瘫临床疗效确切,对已损伤面神经电生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肝胆湿热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及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的方法,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优于针刺治疗,对肝胆湿热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康 《新中医》2018,50(10):159-16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针灸门诊治疗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以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以单纯针刺治疗,不行电针。2组均治疗4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局部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体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局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可增加对穴位的刺激,加快局部肿胀消退,更好地改善面部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期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ine-deri ved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来医院治疗的风寒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期针刺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DIP评分、FDIS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H-B分级及血清GDNF和NG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GDNF和N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DIP评分、FDIS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H-B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疏风散邪方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风牵正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明确,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早期恢复,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