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接受针灸治疗时的发病时间分为A、B、C3组,针灸时间在发病1~3 d内为A组(38例),针灸时间在发病4~7 d内为B组(37例),针灸时间在发病8~10d内为C组(37例),3组均按分期治疗原则治疗,急性期者为患者发病7d内,静止期为患者发病8~15 d内,恢复期为患者发病16d及以上。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6. 8%,B组为97. 3%,C组为83. 8%,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及C组,A组及C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发病4~7 d内开始针灸治疗,疗效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55例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5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72%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总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总体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急性期及静止期治疗效果更佳,恢复期治疗效果一般,临床应根据病变分期分而治之,以促进面神经麻痹症状的快速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风热型急性期及静止期Bell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治疗急性期和静止期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治疗Bell麻痹的最佳时机。方法:观察Bell麻痹急性期和静止期的症状积分、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对于Bell麻痹的治疗,无论急性期还是静止期均有显著性疗效;针灸的治疗Bell麻痹远期疗效,急性期干预优于静止期干预;针灸治疗Bell麻痹早期治疗痊愈率高,后遗症少。结论:急性期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时机及方法。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时期的不同分为发展期组(n=30)、静止期组(n=20)和恢复期组(n=10),分别给予各组患者为期3个疗程的相应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发展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静止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恢复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发展期组患者临床疗效均优于静止期组、恢复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不同,其中发展期是针灸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时期,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笑丽 《光明中医》2008,23(7):932-933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6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依据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结果:治愈126例,好转4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8.82%。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6.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宜军  周友龙 《中国针灸》2004,24(10):677-678
目的: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2例根据本病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临床常规针灸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针灸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即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和恢复期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发病7d内就诊的患者,B组为发病在8~30 d之内就诊患者,每组30例,均采用针灸配合闪罐等综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1)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恢复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均为100%; (2)A组的痊愈率(83.33%)明显优于B组的痊愈率(53.33%),并且A组痊愈所需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急性期即介入治疗组其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李振 《光明中医》2014,(6):1250-1251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急性期、恢复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使用针灸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疗效优于恢复期介入。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越早疗效越好,留下后遗症的几率越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A、B、C组急性期分别采用半刺、浅刺和西药治疗,急性期后均采用常规针刺,配合颧髎温针灸,针后患侧面部闪罐。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愈显率85.0%,高于C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恢复,与常规浅刺疗效相当,较急性期只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灸分期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灸分期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及治疗组患者不同分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静止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恢复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且急性期(发病早期)的治疗效果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不同病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瞿群威  熊涛 《中国针灸》2005,25(5):323-32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在急性期开始电针和超短波治疗,B组在急性期行超短波治疗,静止期再加用电针治疗.结果:A组痊愈显效率为85.0%,总有效率为98.3%,B组分别为68.3%和91.7%(x2=7.96,P<0.05);肌电图检测显示,治疗前和发病第8天时异常肌电图的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0天时BR波转为正常或轻度异常的例数A组明显多于B组(P<0.05),M波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回升A组也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急性期电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痊愈显效率,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蔡剑飞  徐君君  袁淑芬 《新中医》2015,47(8):231-232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针灸组则根据不同分期给予相应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患者口角歪斜、面部表情、眼睑闭合等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并评价针灸组患者病变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43%、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6%、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静止期及恢复期针灸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83%和61.54%,3期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面部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越早进行针灸干预疗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组(发病7d内)51例、静止期组(发病8~20d)44例和恢复期组(发病20d以上)43例,3组患者均采用温针灸治疗,采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价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比3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的FDI躯体功能评分明显提高,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展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FDI评分改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展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63.6%、62.8%,发展期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且在发展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入我科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5人,B组25人。A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B组采用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愈17例,占68%;显效6例,占24%;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15例,占60%,显效8例,占32%,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治愈率高于B组,2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早期干预对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根据本病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超短波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超短波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贝尔氏面瘫患者30例,按发病和就诊时间分组,其中发展期(1~7天)患者10例,设为A组;静止期(8~20天)患者10例,设为B组;恢复期(21~90天)患者10例,设为C组。全部患者均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0%,C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0.0%,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效果良好,把握时机,分期及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与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252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组)126例和对照组(针刺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91.27%,针刺组总有效率79.37%,针灸组优于针刺组,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急性期针灸组有效率96.23%,针刺组有效率83.33%;静止期针灸组有效率91.84%,针刺组有效率76.60%;恢复期针灸组有效率79.17%,针刺组有效率76.00%。急性期与静止期的针灸组优于针刺组,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虽针灸组有效率高于针刺组,但差异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面瘫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恢复率,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B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91.67%;A组患者治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6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B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缓解痉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各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急性期A组加用浅刺法治疗,B组加用耳针治疗,C组只予西药基础治疗。各组急性期后均采用针刺,加用电针,针后患侧面部闪罐,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比较改良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FDIP)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各组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A组、B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临床有效率A组86.7%,B组83.3%,均高于C组的56.7%(P0.05);A组临床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刺法、耳针疗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急性期单用西药者效果更优;急性期介入浅刺法或耳针疗法均能提高临床有效率,且不增加继发面肌痉挛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加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治疗组按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分期针刺治疗,同时加用艾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患者平均疗程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刺加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