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阻断肿瘤血供后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12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肝癌病人,104例为原发性肝癌,16例为转移癌,共289个肿瘤结节,分为两个治疗组:(1)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1~2d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热凝固治疗(PMCT)70例;(2)手术中暂时阻断肝门血流后行肝癌微波热凝固治疗(MCT)50例。结果治疗中B超监测微波凝固范围显示:单电极60w、180S时,TACE+PMCT组和术中阻断肝门血流+MCT组肿瘤凝固体积分别为20~92CITI。和18~85cm^2,明显超过单纯的微波热疗时8~15cm^2。的凝固体积;治疗后随访6~36个月,98例病人AFP转为正常水平,占81.7%;59例病人再活检,其中肿瘤完全坏死者为48例,占81.4%;TACE+PMCT组有66例肿瘤不同程度缩小(94.2%);术中阻断肝门血流+MCT组有43例肿瘤不同程度缩小(86%);两组半年,1,2年生存率分别为96.5%、89.3%、79.9%和95.5%、85.5%、63.3%。结论无论是TACE联合PMCT,还是术中阻断肝门血流联合MCT治疗肝癌,两种方法均可显著地增强微波热疗的局部作用,扩大肿瘤凝固坏死范围,从而更加有效地杀灭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和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T)治疗原发性小细胞肝癌(SHCC)患者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对127例SHCC进行了RFA和PEIT,其中RFA组81例共97个病灶,PEIT组46例共59个病灶。比较患者RFA及PEIT 1、2、3、4、5年生存率和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RFA组术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6.4%、62.8%、51.7%和44.4%;PEIT组病患者术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60.0%、47.8%、37.5%和33.3%;RFA组患者平均治疗费用明显高于PEIT组。结论对于SHCC,RFA疗效优于PEIT;对于位于肝包膜下、大血管分支旁、血供丰富的SHCC,以PEIT为宜;PEIT费用低廉,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3例肝癌患者在分别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CT)治疗中及治疗后,采用实时超声造影对其中76个病灶检查,并与常规超声、CT、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比较.结果 TACE组21个病灶治疗后1个月, 超声造影显示13个病灶有部分残留,与DSA结果 一致.RFA组和联合治疗组(TACE和RFA,TACE和MCT)共55个病灶在首次接受RFA及MCT治疗后即刻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检出6个病灶部分残留,而超声造影检出24个病灶部分残留.介入治疗后最后一次随访中,超声造影显示有20个病灶部分残留、55个病灶治疗完全、1个病灶判断不明确,与最终诊断比较,在诊断准确性上,超声造影明显优于CDFI(P=0.039),超声造影与增强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以增加检测肝癌的血流信号强度,有助于确定介入治疗范围,尤其对于在介入治疗短期内需多次确定疗效者以及消融治疗中即刻评价疗效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肝癌微波消融术前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再定性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微波消融治疗前评判肝肿瘤性质的价值。方法对拟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107例患者(共128个病灶)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C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EUS诊断肝癌的敏感度98.35%(119/121),特异度100%(7/7),阳性预测值100%(119/119),阴性预测值77.78%(7/9),准确率98.44%(126/128),均高于CDFI(P〈0.001)。根据CEUS结果,119个恶性病灶得到及时微波消融治疗;7个良性病灶经CEUS正确诊断后避免了不必要的微波消融。结论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前,应用CEUS能正确判断肿瘤性质,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近年收治的116例肝癌患者共154个病灶进行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比较手术前后B超、CT监测肝癌结节的直径及血流情况和AFP值的变化,以及术后1,2,3年生存率。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前血清AFP值为(421.6±36.5)μg/L,术后1个月降为(232.5±25.6)μg/L(P<0.01);术前肿瘤直径为(48.6±10.2) mm,术后1个月减为(37.5±7.8 )mm(P<0.05);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消失15例。明显缩小86例,无明显变化15例;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67.1%,43.8%,继发性肝癌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53.8%,24.0%。结论:冷循环微波刀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结节型复发患者,共151个复发病灶;采用CT超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增强CT或MR,采用改良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肿瘤治疗疗效,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共完成93例次消融治疗,平均1.7次/例,其中完全有效33例(33/53,62.26%)、部分有效13例(13/53,24.53%),总有效率86.79%(46/53)。1例患者出现热损伤,2例术中出现胆心反射,1例伤口感染,1例术后腹腔出血。53例患者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8.68%(47/53)、56.60%(30/53)、20.75%(11/53),中位生存时间11.8个月,总的生存时间17.7个月。结论 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结节型复发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射频和无水酒精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射频(RF)治疗和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探讨RF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肝内复发但没有肝外转移的患者137例,共161个病灶,除外肝功能为ChildC级的患者。分别行RF治疗74例,共86个病灶;行PEI治疗63例,共75个病灶。RF组中有9个病灶直径大于3cm(最大的肿瘤直径为4cm),平均为2.05cm;而PEI组所有病灶直径均小于3cm,平均为2.03cm。监测2组病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AFP、彩色多谱勒超声等变化,并统计患者的1、2及3年生存率。结果 RF组和PEI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RF组和PEI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3.0%(80/86)及81.3%(61/7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RF组中,直径〈3cm和3~4cm的病灶的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6.1%(74/77)和66.7%(6/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RF组和PEI组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55/74)、62.2%(46/74)及54.8%(17/31)和68.3%(43/63)、57.1%(36/63)及45.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的病灶完全坏死平均治疗次数为1.3次,明显低于PEI组的2.5次(P=0.000)。结论 RF是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术中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治疗浅表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肝癌患者共15个浅表病灶在腹腔镜下术中超声引导穿刺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13个病灶术后一个月经超声造影和增强CT或增强MRI复查,病灶区内未见血流信号及强化,2个病灶术后一个月复查病灶区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及强化,进行第二次治疗,其后一个月复查病灶区内未见血流信号及强化。现10例患者健在,生存期在3—22个月之间。仍在随访之中。结论腹腔镜下术中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治疗浅表肝癌的疗效良好。体现了微创外科观念,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4例共70个病灶.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6岁(44~78岁).所有病灶的直径均在0.8~5.0 cm,患者总共接受了30次微波消融手术.经皮穿刺微波消融19次共35个病灶;开腹消融11次共35个病灶.定期随访观察消融效果,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7%.11次开腹微波消融术术中B超发现45个病灶,多于术前B超发现的38个病灶和CT检查发现的35个病灶.11次开腹微波消融术后1个月病灶均完全坏死,19次经皮微波消融术后1个月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88.6%(P=0.122).直径≤3.0 cm的病灶坏死率为96.4%,3.1~5 cm的病灶坏死率为85.7%(P=0.212).24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8~75个月.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19例经皮消融的患者分别有3例和10例出现肝内新发转移灶,而开腹消融术后复发者分别为0例和1例(P=0.046).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4.3%、23.3%.结论 开腹微波消融术后较经皮消融早期肝内新发转移灶的发生率较低.微波消融是治疗直径≤5 cm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315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总结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315例肝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肿瘤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了一次定位、多点穿刺,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直径5~13cm的大肝癌,及经皮经肺经膈肌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AFP阳性的169例肝癌病人中,RFA后有124例(73.6%)明显降低,其中有95例(56.2%)转阴。半年生存率为89.5%,1年生存率为80.1%,18个月生存率为61.4%,24个月生存率为48.3%,〉36个月生存率为35.6%。结论采用TAE、SPVE及RFA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含大肝癌)的病人,疗效明显,总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4例女性IC患者,平均年龄(43.4±8.9)岁,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例。A组口服阿米替林、托特罗定;B组除口服A组药物外加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将2%利多卡因15ml+肝素50 000U+5%碳酸氢钠10ml+0.9%氯化钠10ml混合液行膀胱灌注,保留30min,每周两次。观察并对比A、B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疼痛评分,O’Leary-Sant IC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A、B两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相同时间段A、B两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A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B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完治疗,A组中共有3例出现倦怠、2例出现口干,均可耐受;B组中2例出现倦怠,2例灌注后出现轻度肉眼血尿,均自行缓解。结论:阿米替林、托特罗定同时使用是治疗IC合适的口服药物方案,而服药同时早期就进行利多卡因加肝素膀胱灌注的联合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显著提高IC治疗的短期效果,也可以增加远期疗效,而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序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4例行TACE联合RFA序贯治疗(联合组),与15例单纯TACE治疗及13例单纯RFA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3组的肿瘤坏死率以及平均生存期。结果:联合组的肿瘤坏死率达78.6%,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及单纯RFA组(分别为26.7%、46.2%,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46.7%和38.5%,三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5.1月,高于TACE组(14.5月,P〈0.05),与单纯RFA组(19.9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触序贯治疗大肝癌与单纯TACE和单纯RFA组治疗结果相比,可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及腺体内无水酒精注射两种方式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SHPT患者分为甲状旁腺切除组7例及甲状旁腺无水酒精注射组10例,术后腺体送检病理,观察药物注射前后腺体超声信号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记录血清学指标并随访1年。结果:腺体长径大于1.0cm病理改变呈结节样增生,无水酒精注射后腺体血流信号减少。两组术后钙、磷、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患者症状均有改善,并发症少,但手术组疗效优于注射组。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治疗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确切,临床作为首选,甲状旁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可作为单一腺体增生或甲状旁腺切除后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移植、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疗法对白癫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3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四组:①自体表皮移植+NB-UVB+bFGF组(A组):24例,行自体表皮移植术,移植皮片121片,术中加用bFGF,术后进行NB-UVB光疗;②自体表皮移植+NB-UVB组(B组):22例,行自体表皮移植术及术后进行NB-UVB光疗,移植皮片118片;③自体表皮移植+bFGF组(c组):25例,行自体表皮移植术,移植皮片132片,术中加用bFGF;④自体表皮移植组(D组):22例,仅进行自体表皮移植,移植皮片120片。随诊比较各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有效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四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其中D组最低(P〈0.05),B组和c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表皮移植、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应用对白癫风治疗有协同作用,可有效缩短疗程,显著提高痊愈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N)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7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捡取数目将710例患者分为少于15枚组(327例)和15枚以上(含15枚)组(383例).按淋巴结转移率进行rN分期;按淋巴结转移数量进行pN分期.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少于15枚组和15枚以上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 CI:55.6~92.4个月)和96个月(95% CI:77.8~11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rN分期既是少于15枚组(P<0.01,RR=1.225,95% CI:1.102~1.362),又是15枚以上组(P<0.01,RR=1.421,95% CI:1.269~1.592)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N分期仅仅是少于15枚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RR=1.475,95% CI:1.168~1.863).采用rN分期系统,相同分期的两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pN分期系统,在pN1期患者中少于15枚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15枚以上组(P<0.01).结论 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在判断胃癌预后中,按淋巴结转移率的rN分期不受检出淋巴结数目的限制,较pN分期系统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6.
探讨来曲唑对提高睾酮/雌二醇比例(T/E2)〈10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或隐匿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数量的有效性。46例不育症患者,排除染色体异常后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22例患者,包括6例无精子症患者和16例隐匿性无精子症患者,接受来曲唑治疗,每天2.5毫克,连续治疗6个月;第2组24例患者包括5例无精子症患者和19例隐匿性无精子症患者,使用安慰剂。收集以下数据:精液常规分析、临床病史、阴囊超声检查、体重指数(BMI)、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囊性纤维化筛查,以及性激素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雄激素和催乳素。所有患者在接受来曲唑或安慰剂前后都进行精液分析和性激素评估。采用Mann—Whitney己,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精子浓度与FSH、T/E2的比例、双侧睾丸体积~IIBMI等参数的关系使用多变量分析评估,不良作用评估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1组患者精子浓度、活力、FSH、LH和T都显著增加,平均精子浓度从400ml。增加到1.29×10^6 ml^-1(P〈0.01),平均精子活力a级精子从2%增加至15%(P〈0.01),而第2组则没有明显变化。第一组中的雌二醇水平有显著下降,第2组无明显变化。第1组中有8名患者有副作用,第2组中没有患者出现副作用。来曲唑治疗后精子浓度与T/E2比值,FSH水平以及体重指数呈负相关,精子浓度和睾丸体积之间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接受LAM联合ADV初始抗病毒治疗,60例接受ETV单药抗病毒治疗。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超声波或C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X检验比较两组在治疗12和24个月时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累计生存率。结果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和ETV单药治疗组各有45例至随访结束。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12个月(X^2=2.12和2.88,P〉0.05)和24个月时(X^2=3.21和3.2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3.5%(10/23)和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后,LAM和ADV初始联合组分别有2例(4.4%)和3例(6.7%)发生病毒学突破,但均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ETV单药组分别有I例(2.2%)和2例(4.4%)发生病毒学突破,并在24个月检测到1例(2.2%)发生病毒变异。LAM+ADV初始联合组和ETV组治疗24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基线)相比,Alb水平上升(F=18.9和17.3,P〈0.05),TBil和ALT下降(F=16.5、17.1和23.7、24.8,P〈0.05),PT缩短(F=22.7和24.5,P〈0.05),CTP评分和MELD评分下降(F=18.5、17.8和24.2、23.8,P〈0.05)。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6.7%(10/60),ETV单药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8.3%(11/60)。两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结论LAM与ADV初始联合或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且耐药变异率低;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24个月时高于单药组,两种方案在临床上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后,受者短期预后、肝移植的手术时机以及MELD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肝移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随访30天后存活组(12例)与死亡组(18例)的术前MELD评分,以MELD分值25和30为界线将病例分组,比较存活率以及肝脏病理,分析大块、亚大块肝细胞坏死与非大块、亚大块肝细胞坏死病例的MELD分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前MELD评分平均值为28.92±13.45,术后随访3个月总生存率为40%,其中存活组与死亡组术前MELD评分分别为21.56±11.83和33.82±12.43(P〈0.05);以MELD评分25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3个月存活率为63.6%和26.3%(P〈0.05);以MELD评分30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3个月存活率为53.3%和26.7%(P〉0.05):大块、亚大块肝细胞坏死组与非大块、亚大块肝细胞坏死组患者术前MELD值相比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2.38±12.69和33.28±12.41(P〈0.05)。结论MELD评分可评估肝移植受术者的短期预后,肝移植受者MELD评分值在25分时比30分时行肝移植术更有意义,MELD评分与肝细胞坏死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O2激光打孔抽吸冲洗联合红蓝光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36例,作囊肿CO2激光打孔及注射器抽吸冲洗,每2周1次,共1~2次。联合红蓝光贯序治疗每周2次,共8次;B组:33例,作囊肿注射器穿刺抽吸冲洗,每周1次,共1~4次。联合红蓝光贯序治疗每周2次,共8次;C组:38例,作囊肿CO2激光打孔并注射器抽吸冲洗治疗,每2周1次,共1~2次。结果.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54.55%,44.74%;治愈率分别为61.11%,24.24%,23.68%。A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A组的治愈率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随访期内,三组总复发率分别为22%,33%及39%。结论:CO2激光打孔抽吸联合红蓝光治疗重度痤疮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89例LRYGB患者的资料。根据有无腹部手术史将患者分为腹部手术史组(n=19)与无腹部手术史组(n=70)。评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病情分级、腹腔粘连发生率及粘连松解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无腹部手术史组与腹部手术史组患者术中发现腹腔粘连率分别为7.1%与73.7%,其中需松解率分别为0与71.4%,无因松解粘连引发的并发症。腹部手术史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ASA分级及年龄较无腹部手术史组高(P<0.05),腹部手术史与增加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关(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史并非LRYGB的手术禁忌证。然而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往往年龄、ASA分级高,增加了手术风险,且术中粘连松解率较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