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同时显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与 G 带的方法。一、细胞培养与染色体制备 培养基采用 RPMI1640,加入20%小牛血清及适量双抗。人外周血培养24小时后加入 BrdU10微克/毫升,避光继续培养48小时。培养终止前6~7小时用含胸腺嘧啶核苷(10微克/毫升)的培养液替换含 BrdU 的培养液,4~5小时后加入秋水仙素0.8μg/ml,按我室常规方法收获细胞,制片。二、胰酶处理 将标本置0.0025%胰酶(pH7.0)中处理5~10分钟,自来水冲洗后用1.5%Giemsa 染4~6分钟。  相似文献   

2.
在改进姐妹染色单体区别染色(SCD)方法研究中,在对高压水银荧光灯的研究基础上,我们研制成灯泡内壁不涂以白色荧光粉的高压水银灯。用此灯对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并用荧光染料双苯并咪唑(Hoechst33258,25μg/ml,PH6.8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染色5—10分钟之染色体样品照射10~15分钟,再进行 Giemsa 染色。SCD 效果良好。这种方法之优点在于一灯兼起光源与热源之作用,代替了用普通紫外线灯照射外加水浴或其它加温方法的 SCD 步骤节省时间,提高 SCD 效果,自动计时使用方便;设备简单,价钱便宜。  相似文献   

3.
葡萄胎染色体制备原用细胞埋养法,技术较复杂,我们参照绒毛染色体快速制备法对35例葡萄胎进行了染色体制备。其方法是:将葡萄胎患者初次刮宫之标本迅速放入含秋水仙素之Hank's液或1640液中,选其水泡较小的新鲜组织约10g,放入小玻皿内剪碎、分移至离心管内(每管2~3g)加入1640液5ml、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8~1μg/ml),37℃培养箱内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丝裂霉素C(MC)0.1,0.4和1μg/ml的不同浓度于收获前24小时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白细胞中,观察并记录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与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表明MC各处理组的每个细胞染色体平均总断裂数目分别为0.73,0.92和4.57,它们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其中以四射体最常见,常由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作者认为四射体可代表化学试剂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的典型变化,0.1和0.4μg/ml MC组的剂量可作为用于某些实验研究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分析影响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的细胞培养环节的主要因素。方法:以规模化生产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为材料,观察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间、外周血用量、培养时间等对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结果: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间、外周血用量等对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和染色体形态观察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结论:5ml培养液中,加入0.2~0.4ml外周血培养68~69h、以0.064μg/ml秋水仙素处理3h,可获得高分裂相与高分辨率染色体的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
人类第9号染色体在人群中表现出高频率的结构性重排(如臂间倒位发生率高达1%),为了探讨其发生机理,我们通过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分析对此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9号染色体上 SCE 的频率和分布规律。我们参考 Bobrow 等的 Giemsa-11染色方法和 Alves 等的碱性溶液直按 SCD 法,摸索建立了同时显示 G—11染色和姊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的新方法,对10名正常人、五名 inv(9)(P11,q13)携带者、二名 dup(9)(q1200→q2100)携带者、一名9qh 携带者进行了 SCE 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效果的因素,明确作为课堂实验教学项目的可行性。方法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技术制备染色体标本片,细胞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新配制和-20℃保存10年的BrdU溶液。标本制备后分别取新鲜(1 d龄)和-20℃冻存1,2,3,4,5周龄的染色体片用紫外线照射,照射条件为50,56,60℃三种温度,10,20,30 min三个时间,然后Giemsa染色10 min。根据姐妹染色单体着色效果与色差评价各因素对差别染色的影响。结果在-20℃冻存10年的BrdU与新鲜配制的BrdU掺入DNA后的染色效果无显著差异,终浓度以10μg/ml为佳。新制备和-20℃保存1-5周的染色体标本片,在50-60℃的片温范围内,紫外照射10-30 min均获得良好的差别染色效果。结论BrdU溶液在-20℃长期冻存不影响DNA掺入效果;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对相关因素容差性较强,改进后作为课内教学实验项目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遗传毒理学试验,从DNA、染色体二个水平上研究大豆皂甙(soyasaponin,SS)抗诱变性。方法以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作为生物材料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选用终浓度为100μmol/L的H2O2为模型致DNA断裂剂,H2O2和SS同时处理细胞;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选择浓度为0.05μg/ml的丝裂霉素C(MMC)为模型诱变物,SS终浓度设20、100、500、2000μg/ml培养液,MMC和SS同时处理细胞。结果SCGE结果显示,随加入SS浓度升高,细胞尾部积分光密度与总积分光密度比值显著下降(P<0.01),DNA迁移距离显著减少(P<0.05)。人外周血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加入500、2000μg/ml较高浓度SS条件下,细胞畸变率、染色体总畸变率均明显低于模型诱变剂组(P<0.01,P<0.05)。结论SS在二项不同遗传终点的体外测试中,均显示出明确抗突变作用。SS具有开发成为防治肿瘤药品和食品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阴道毛滴虫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阴道毛滴虫染色体的标本,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从患者阴道后穹隆拭取分泌物,接种于肝浸汤培养基中(内含10%小牛血清,100u/ml青霉素,链霉素100μg/ml),37℃孵育48—72h。收获前1.5h加入秋水仙素(最终浓度  相似文献   

10.
在母亲及其新生儿外周血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己烯雌酚(10~(-6)M,10~(-5)M和10~(-4)M)和丝裂霉素C(0.003,0.009和0.03μg/ml),测定其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结果表明新生儿自发性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较母亲为低。在丝裂霉素C处理组中,其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增加呈现剂量-效应相关关系;己烯雌酚组未发现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增加。本研究结果提示:化学性诱导对母亲及其新生儿淋巴细胞的灵敏性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人正常关节软骨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外源性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对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ases 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结合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透明软骨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透明软骨细胞,从基因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源性DCN(对照组:0,A组:2.5μg/ml,B组:25μg/ml,C组:250μg/ml)作用下透明软骨细胞对MMP13、X型胶原(Collagen X)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正常透明软骨细胞培养呈多角型,扁平状,换液培养5 d时,细胞呈多边形、星形等,排列紧密呈"铺石板"样。②本法分离培养的原代透明软骨细胞的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③随着外源性DCN浓度(0~250μg/ml)的不断增大,Collagen X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成剂量依赖关系(A:0.78±0.03,B:0.71±0.04,C:0.63±0.01),MMP13的表达则在DCN高浓度组(250μg/ml)时明显降低(0.85±0.02,P<0.01)。结论外源性DCN抑制透明软骨细胞的Collagen X的表达且成剂量依赖关系,高浓度(250μg/ml)对MMP13的表达起明显抑制作用。表明外源性DCN可能通过抑制透明软骨细胞肥大化抑制软骨细胞MMP1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在改进姐妹染色单体区别染色(SCD)法的研究中,我们继用普通高压水银荧光灯代替国外使用的太阳灯后,制成了高压汞灯。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荧光加Giemsa(FPG)法作了较大的改进。即将Hoechst 33258染色与灯照步骤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方法是将Brdu标记好的染色体标本载玻片置于铺锡纸的容器上。滴加4滴Hoechst 33258溶液(用磷酸盐缓冲液配成5μg/ml与25μg/ml溶液),加盖盖玻片。用高压汞灯照射3—20分钟,灯下部距离照射面3.5cm。照毕将盖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下,放入装有磷酸盐缓冲液的平皿中,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多甙下调IL-1β诱导的呼吸道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多甙)对前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调控,以探讨雷公藤在气道重塑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分离新西兰白兔气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IL-1β处理组(加入终浓度为10ng/ml的IL-1β),IL-1β 雷公藤共处理A、B、C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μg/ml、10μg/ml、20μg/ml的雷公藤溶液预处理半小时后再给予终浓度为10ng/ml的IL-1β),作用24h收集细胞爬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TGF-β1的表达。结果IL-1β处理组(0.511±0.012)TGF-β1表达较对照组(0.138±0·009)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IL-1β 雷公藤共处理A、B、C组(0.353±0.046,0.245±0.034,0.218±0·024)TGF-β1表达较IL-1β处理组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在5-20μg/ml浓度范围内,随雷公藤浓度的增加,气道上皮TGF-β1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减少。结论雷公藤多甙抑制由IL-1β诱导的气道上皮TGF-β1的过度表达,从而可减轻气道重塑的发生,为雷公藤防治哮喘气道重塑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外周血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x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技术 ,研究经过培养的第一次分裂后人淋巴细胞中 2 1号染色体自发性分离异常与年龄的关系 ,以及不含 2 1号染色体微核出现的频率 ,以阐明 2 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与年龄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对象 :68名健康实验对象的年龄及分组情况见表 1。二、双核淋巴细胞标本的制备每人抽取外周血 2ml ,按常规法建立淋巴细胞培养物 ,培养至 44小时后 ,加入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 ,CB)至终浓度为 6μg/ml ,再避光培养 2 8小时 ,收获细胞 ,空气干燥法滴片。三、FISH及所用人 2 1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作者于1983年9月至1984年3月用295例妊娠6~11周人工流产术或在B超指示下经宫颈抽吸的绒毛组织制片666份(每份组织湿重10~20mg),不经培养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制备方法,并对其中270份进行各项分析:发现以妊娠7~8周时分裂相出现率最高(100%)且最多,以后逐渐减少;绒毛组织用量以10~20mg为宜;秋水酰胺最终浓度和作用时间宜为0.04~0.4μg/ml,作用1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秋水仙素终浓度(0. 2μg/ml,0. 3μg/ml,0. 4μg/ml)在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6 h,8 h,10 h)作用下对染色体中期分裂相的影响。结果秋水仙素终浓度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分裂指数(F=11. 982,P=0. 000 0. 05)和分裂相合格率(F=4. 632,P=0. 004 0. 05)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简单效应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0. 3μg/ml秋水仙素处理8 h后,染色体分裂指数和分裂相合格率均较高,分别为58. 8%和55. 8%。结论对秋水仙素终浓度和处理时间定量控制,试验重现性良好,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数目充盈,形态良好,染色体畸变分析更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入外源性SOD对辐射诱发人血淋巴细胞染色单体型畸变和染色体型畸变的影响。方法  (1)人血 37℃培养 70h后加入不同浓度SOD ,接受 1Gy60 Co -γ射线照射 ,再培养 3h ,按常规方法制片 ,每组镜检 30 0个细胞 ,观察SOD对辐射诱发染色单体型畸变的影响 ;(2 )人血先加入不同浓度SOD ,再按上述条件照射 1Gy ,37℃培养 5 4h ,按常规方法制片 ,每组镜检 30 0个细胞 ,观察SOD对辐射诱发染色体型畸变的影响。 结果 (1)各个浓度SOD(5× 10 -3 ~ 5× 10 -1mg/ml )对辐射诱发的染色单体型互换和断裂均有非常明显的降低作用 ;(2 )只有中浓度SOD对染色体性畸变包括染色体互换与断片 ,以及高浓度SOD对染色体互换才产生降低作用。结论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 ,不同浓度SOD对辐射诱发的染色单体型畸变和染色体型畸变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尿酸利仙(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ECV)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μg/ml)的TNF-α刺激;②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TNF-α至终浓度为25μg/ml,分别孵育细胞8、16、24、48小时。③用25μg/ml的TNF-α孵育细胞16小时,同时用含不同浓度(2.5%、5%、10%)中药尿酸利仙含药血清的培养液进行干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VCAM-1mRNA表达。结果:低、中、高浓度TNF-α刺激均可显著上调血管内皮细胞VCAM-1mRNA表达(P0.01),各刺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μg/ml的TNF-α在16、24和48小时均可显著上调血管内皮细胞VCAM-1mRNA表达(P0.01),各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浓度的中药尿酸利仙含药血清干预均可显著降低VCAM-1mRNA表达(P0.05,P0.01)。结论:中药尿酸利仙含药血清可抑制VCAM-1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减轻TNF-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及抑制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人正常关节软骨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外源性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对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ases 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结合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透明软骨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透明软骨细胞,从基因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源性DCN(对照组:0,A组:2.5μg/ml,B组:25 μg/ml,C组:250 μg/ml)作用下透明软骨细胞对MMP13、X型胶原(Collagen X)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正常透明软骨细胞培养呈多角型,扁平状,换液培养5d时,细胞呈多边形、星形等,排列紧密呈“铺石板”样.②本法分离培养的原代透明软骨细胞的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③随着外源性DCN浓度(0~250μg/ml)的不断增大,Collagen X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成剂量依赖关系(A:0.78±0.03,B:0.71±0.04,C:0.63±0.01),MMP13的表达则在DCN高浓度组(250 μg/ml)时明显降低(0.85±0.02,P<0.01).结论 外源性DCN抑制透明软骨细胞的Collagen X的表达且成剂量依赖关系,高浓度(250μg/ml)对MMP13的表达起明显抑制作用.表明外源性DCN可能通过抑制透明软骨细胞肥大化抑制软骨细胞MMP1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牛磺酸的抗诱变作用.方法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0.5~20.0mmol/L牛磺酸及0.05mg/L丝裂霉素C(MMC),(37±1)℃体外培养72h,观察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和染色体畸变(CA)发生率.结果0.5~5.0mmol/L牛磺酸加0.05mg/LMMC组淋巴细胞SCE及CA发生率与阳性对照组(MMC0.05mg/L)相近(P>0.05);而当牛磺酸浓度≥10.0mmol/L时,淋巴细胞SCE及CA频率明显降低(P<0.05),并呈现浓度依赖趋势.结论较高浓度(10mmol/L及以上)牛磺酸可以对化学诱变剂所致DNA和染色体的遗传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牛磺酸很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化学诱变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