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OCS)的早期诊断方法及迅速、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6例OCS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55岁,平均32岁.OCS部位:小腿部12例,足部4例.全部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采用改良Whiteside法测量筋膜间室内压力,切开减压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肿胀基本消退后,创面予以直接缝合或创面植皮术,以及根据骨折部位和特点,行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根据Merchant评分标准分别从患肢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步态、关节稳定度和活动范围等方面评定疗效. 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12~1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切开减压应用VSD技术治疗后切口或创面均获愈合,14例恢复佳,患肢远端运动、感觉恢复正常;1例远端感觉减退、麻木;1例出现肌挛缩、感觉麻木、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根据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结论 采用改良Whiteside法测定筋膜间室压力是早期诊断OCS的可靠方法;切开减压联合VSD技术可迅速并有效治疗OCS,降低患肢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损伤,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从而影响骨折的治疗和关节功能的恢复。为预防OCS的发生,2002年5月-2005年6月,我们对收治的151例闭合性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探讨冰袋冷敷预防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后OCS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下肢浅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浅静脉曲张陆民,张培华病史报告贺治静住院医师患者男性,36岁。右下肢残静脉曲张7年,伴患肢沉重、胀痛。足靴区色素沉着,溃疡形成3月。患者于7年前开始逐渐出现右小腿浅表静脉曲张,患肢沉重、怠倦。无红肿热痛,无肢体发凉、发热感,患肢活动正常。近年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髓动员刺激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初步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下肢缺血35例43侧患肢,男23例,女12例。年龄34~90岁,平均71.3岁。病因:糖尿病下肢缺血30例38侧患肢,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2侧患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3侧患肢。其中间歇性跛行期5例5侧患肢;静息痛期15例19侧患肢;组织缺损期15例19侧患肢,其中组织溃疡期9例12侧患肢;组织坏疽期6例7侧患肢。在抽取骨髓前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2~3d,每天300μg;抽取骨髓血130-200ml,经分离纯化后再行移植。采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13例19侧患肢,下肢动脉腔内注射16例16侧患肢,下肢肌肉局部注射与动脉腔内同时注射6例8侧患肢进行移植。结果术后2个月肢体疼痛改善率为94.7%,冷感改善率为97.1%,肢体麻木改善率为93.3%。5例5侧患肢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44.2%患者的踝肱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 ABI)有不同程度增加。39侧患肢行经皮氧分压(transe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eP02)测定,92.3%有不同程度增高。患肢溃疡:在9例11侧患肢中,愈合1侧,明显缩小或缩小3侧,无变化7侧,其中3侧患肢被截肢。术后行血管造影评估25例34侧患肢,91.2%患肢的侧支循环有不同程度增加。并发症:骨髓动员刺激出现发热和轻微乏力各1例,均自行缓解;单个核细胞移植后1周出现轻度心肌梗死1例,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出院,1个月后因患肢疼痛加重行膝下截肢。32例40侧患肢获随访3412个月,症状消失13侧,明显改善15侧,改善8侧,复发2侧,无效2侧。客观评价标准与术前比较ABI增加25侧;TcPOz测定增加36侧;21侧患肢的血管造影显示90.5%患肢有新生侧支形成;10侧患肢足部溃疡7侧愈合,3侧明显缩小;3侧患肢截除坏疽足趾者于术后2~3个月愈合出院。结论经骨髓动员刺激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下肢缺血,具有抽取骨髓血少、细胞量多、近期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优点,是除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的又一种治疗下肢缺血的新方法。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AS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5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股腘ASO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治疗方法包括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简称“溶栓导管溶栓”)等。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研究条件的112例患者(121条患肢)。Rutherford分级2、3、4级者分别有13、68、40条患肢,泛大西洋协作组织第2版分级A、B、C级者分别为41、39、41条患肢。121条患肢中,单纯动脉球囊扩张61条,球囊扩张+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27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12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6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溶栓导管溶栓3条,球囊扩张+溶栓导管溶栓+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7条,球囊扩张+溶栓导管溶栓5条。完全超声引导下完成手术118条患肢(成功率97.5%),有3条患肢未能在完全超声引导下完成。术后有5条患肢穿刺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7条患肢穿刺部位血肿,均经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本院2005年7月~2011年6月收治24例(31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复发的主要原因有大隐静脉残留18条患肢,小隐静脉曲张未处理5条患肢;激光闭合术后曲张静脉再通4条患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6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4条患肢;血管再生与深静脉交通1条患肢.21例患者(28条患肢)接受再手术治疗,25条反流性静脉曲张患肢外观曲张静脉消失,1例随访时死亡,死时患肢无复发.3例PTS患者治疗后,2例溃疡愈合,1例仍反复溃疡.结论 再手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以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起,对收治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52例,共58条患肢行股浅静脉包瓣术18例,19条患肢,静脉外肌袢形成术34例,39条患肢。术后随访3~30个月,除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外,其余病例疗效良好。认为此类手术设计合理,效果确切,合并症少,是治疗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复合功能锻炼法促进乳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复合功能锻炼法对改善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3~8月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128例),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1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采用复合功能锻炼法:以病友活动室为平台,由乳癌术后患肢康复小组成员对患者患肢的功能康复进行功能锻炼操和康复器材使用的指导。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复合功能锻炼法进行患侧肢体训练能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淋巴液回流及患肢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步行锻炼对下肢缺血症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4年1月,收治下肢间歇性跛行患者33例(56条患肢),每周在步行机上行走锻炼2次,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的3l例(53条患肢)中,27例(49条患肢)下肢的缺血表现显著改善或消失,无痛行走距离(PWD)和最大行走距离(MWD)分别提高338.49%和297.66%;2例(2条患肢)有好转,PWD和MWD提高60%和50%;2例(2条患肢)无效。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1例(2条患肢)和高血凝综合征l例(1条患肢),PWD和MWD提高456.32%和489.45%,足趾溃疡均愈合。结论步行锻炼是治疗间歇性跛行(IC)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观察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采用腔内成形术治疗的41例患者共48条患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条患肢有静息痛(54.2%);9条患肢发生足部溃疡(18.7%),13条患肢合并有足趾或足部组织坏疽(27.1%)。19条患肢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为0,22条患肢在0.1~0.5之间,7条患肢在0.51~0.6之间。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3.8%。术后33条患肢疼痛缓解(73.3%),其中27条患肢无疼痛(64.3%)。10条患肢症状减轻(22.2%),其中3条复发。足部溃疡的9条患肢中,1条患肢足部小溃疡愈合。13条足趾或足部组织坏疽的患肢,2条行膝下截肢,2条行半足截除。24条患肢术后ABI增加0.5以上,12条增加0.31~0.5,7条增加0.1~0.3。42条患肢被随访,随访率为93.3%;时间平均为8.5个月(1~18个月)。本组共截肢5条患肢,总救肢率为88.1%。结论膝下小动脉腔内成形术在无法接受动脉旁路移植的严重下肢缺血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合功能锻炼法对改善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2010年3~8月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128例),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1 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采用复合功能锻炼法:以病友活动室为平台,由乳癌术后患肢康复小组成员对患者患肢的功能康复进行功能锻炼操和康复器材使用的指导.结果 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复合功能锻炼法进行患侧肢体训练能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淋巴液回流及患肢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肢毁损性电烧伤的救治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4年7月—2020年12月, 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上肢毁损性电烧伤男性患者, 其年龄为21~57岁, 其中7例患者行急诊手术, 共对20个患肢行保肢治疗。对5个患肢坏死骨行切除处理, 将1例患者左侧患肢远端残余手及腕部交叉异位再植至右前臂残端, 对2个尺桡骨远端坏死患肢行截骨后短缩再植。彻底清创后, 拟用组织瓣修复的创面面积为12 cm×7 cm~58 cm×13 cm。根据创面大小和分布, 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吻合血管的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2个患肢创面;游离移植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脐旁穿支皮瓣修复其余17个患肢创面, 其中创面较大的10个患肢联合移植腹股沟皮瓣或另一侧脐旁穿支皮瓣。移植组织瓣总面积为20 cm×8 cm~52 cm×20 cm。组织瓣移植术中, 根据患肢血管缺损长度, 分别用组织瓣血管蒂远端、患侧无损伤静脉、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等桥接14个患肢远端动脉, 并对其中3个远端回流不畅患肢行大隐静脉移植再通肢体远端静脉。对供瓣区创面行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1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景霞 《护理学杂志》2005,20(11):30-31
对3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采用分离提取的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悬液,在患肢进行肌内注射移植,10~20d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移植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患肢动脉血液流速有所增快。提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的变化.进行患肢的观察及护理,严格控制感染及注意抗凝、扩管药物治疗的护理等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6例(52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20例(24条患肢)。所有病人均行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1条患肢),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35条患肢),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条患肢)。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0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条患肢),同时存在3个静脉系统病变(15条患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诊治经验,探讨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115例(137条患肢)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条患肢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成形术(其中11条加行局部溃疡清创术),12条患肢行股-腘动脉旁路术(其中5条加行局部溃疡清创术),31条患肢行单纯溃疡清创术或截肢(趾)术,23条患肢行保守治疗。所有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肢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死亡。结论糖尿病足病情复杂多样,治疗上应做到个体化,关键在于处理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对绝对卧床患者,特别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使用一般便盆时,需将患者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易引起患肢疼痛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鉴此,笔者自制了一种简易卧床大便器,临床使用46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53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53例(83条下肢)下肢严重缺血。病因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44例71条患肢(44/53,83.0%);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5例6条患肢(5/53,9.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6条患肢(4/53,7.6%)。本组患者中80.7%(67/83)患肢有疼痛感,72.3%(60/83)肢体有冷感,67.5%(56/83)肢体有麻木感。移植后2个月评估其疗效。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移植后2个月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3.6%,总的冷感缓解率为91.7%,总的麻木缓解率为75.0%。有39.8%(33/83)患肢的ABI有所增加。89.2%(74/83)患者经皮测定的氧分压(TePO2)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9.2%患者的溃疡面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44.6%(23例37条)于术后行血管造影评估,其中72.9%患肢有不同程度的侧支血管形成。15条(18.1%)患肢最终行截肢,其中5条患肢降低了截肢平面。结论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以左腕克雷氏骨折为例,患者取坐位,手法如下:1.医生面对患者,左手握住患手掌部,右手握住患肢前臂远端,两手同时用力将前臂置于中立位,使挠骨远端向上。2.使患者掌部伸出治疗台外,将整骨圆垫垫在烧腕关节下方,令患肢掌、臂成一直线。3.医生左手将患臂掌部五指集一体把紧,准备向下弯曲牵引,同时保持稳定,不可左右晃动。4.医生右手拇指按在患腕内侧,另四指按在患腕外侧,并紧紧把住,同时医生右手掌根部压住挠骨远端移位之骨块处。5医生左手施力将患肢掌部向前下方牵引成角约70度左右,利用韧带和肌肉的弹性及伸展性传达牵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半内收治的70例(76条患肢)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EAP临床分类,其中C4级38例(41条患肢),C5级18例(18条患肢),C6级14例(17条患肢)。18例(18条患肢)C4级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传统组),其余患者采用SEP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SEPS组)。分析患肢手术前后的CEAP临床评分及患肢溃疡愈合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SEPS组患者术后曲张静脉团消失,患肢酸胀及沉重感逐渐减轻,局部瘙痒及创面疼痛缓解;C5级患者溃疡愈合区色素沉着及硬化明显改善,皮炎消失;C6级患者足靴区活动性溃疡在术后10~60 d(平均47.3 d)愈合;术后患肢的CEAP临床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平均随访15个月,无复发患者。SEPS组C4级患者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SEPS是治疗重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VLU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烧伤患者四肢如有创面需抬高患肢,以免肢体受压,加深创面。我科以往采用棉芯枕头或充气枕作为抬高工具,但存在接触创面大.渗液易污染枕芯,不易消毒,透气性能差等弊端。鉴此,我科于2003年1月起采用滕编小凉枕抬高患肢,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