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利用AX型连续操作测试(AX-CPT)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上下文加工的任务概率效应及其脑机制。方法在AX-CPT任务中,18名大学生仅要求针对反应线索A后的反应探针X按键,而对抑制线索B后的各类探针X或Y均不反应。设立3组互补的AX型/AY型任务概率:0.55/0.15,0.35/0.35,0.15/0.55;保持BX型和BY型任务概率恒定,均为0.15。行为绩效和ERP数据分别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反应线索A概率愈高,AX型反应愈快且BX型虚警愈多。ERP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显示概率效应显著脑区和时段分别是:线索A:顶中央区(300~350 ms)与左枕区(450~500 ms);线索B:右前额(350~500 ms)和左前额(750~950 ms)。AX型探针:右额顶(200~250 ms)、左额极、右背前额及双顶区(300~400 ms)和双顶枕区(400~650 ms);AY型探针:额中央区(350~500 ms)-P3效应;BX型探针:右颞区及左枕区(300~350 ms);BY型探针:左颞区(150~250 ms)。结论任务概率不仅影响反应型线索编码和抑制型线索期待,而且分别调节了四种类型探针加工相关的神经集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面孔表情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25名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重复测量析因设计和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逐对比较(Bonferroni校正),利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结果 显著的表情效应分别于3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后顶区和双枕区(280-340ms).左额区(400-420ms)和右额区(480-500ms)。正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4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额顶颞区和左前额区(60-80ins),右枕区(120-140ms),左枕区(280-320ms)和左额顶区(400~440ms)。负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5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枕区(120~140ms),中央额顶区(220~240ms),中央顶区(280-300ms),左顶和右额颞区(320-340ins)和额顶枕颞区(48~500ms)。结论 面孔表情加工是涉及广泛脑区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情绪的脑加工通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运动意向的形成、执行和抑制过程的神经相关.方法 记录14名在校大学生在完成意向准备与执行两阶段任务时的19通道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和行为反应.首先在意向准备阶段呈现"做什么"(what)线索,分为3类:(1)指令性或(2)自由性意向准备左手或右手按键反应,(3)对照情形无须意向准备.随后在意向执行阶段旱现"是否做"(whether)线索,受试者将(1)强制性或(2)自主性执行或放弃先前的运动意向.结果 平均反应时的"做什么"和"是否做"交互效应显著(F(2,26)=8.262,P=0.002).其中,指令意向条件下的强制反应[(466.60±106.38)ms]显著快于自主反应[(545.35±147.06)ms],自由意向条件下的强制反应[(538.71±127.39)ms]与自主反应[(561.44±146.51)ms]无显著差异,无意向准备(对照)条件下的强制反应[(533.80±81.71)ms]快于自主反应[(589.75±140.81)ms].在意向形成阶段,自由性和指令性的ERP效应主要出现在双额部(150~200ms)、广泛额顶部和右侧颞区(300~700 ms).在意向执行阶段,自主执行与自主抑制的ERP效应出现在左前额及额顶中央区(160~220 ms),右前额顶区(300~550 ms).结论 自由性运动意向产生于前额部,运动意向在额顶网络维持.早期的意向抑制涉及左前额及额顶中央区,而右额顶区与晚期的反应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神游的神经机制。方法 10名被试从事持续注意反应任务(SART)。两类视觉刺激分别以罕发与频发概率混合呈现,神游状态出现以罕发刺激的错误反应为依据,比较两种状态(神游有/无)下频发刺激引出的19通道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行为绩效。采用(神游状态:有,无)×(罕发/频发概率:0.1/0.9,0.2/0.8,0.3/0.7)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结果反应时间的概率效应显著:0.1/0.9组(460.54±46.46 ms)短于0.2/0.8组(485.42±47.23 ms)与0.3/0.7组(485.99±54.85ms),F(2,18)=14.083,P=0.000;神游的(468.82±48.74 ms)显著短于非神游(485.82±51.53 ms),F(1,9)=38.108,P=0.000。漏报率概率效应显著:0.1/0.9组[(24.61±11.65)%]高于0.2/0.8组[(19.94±9.94)%]与0.3/0.7组[(20.52±9.60)%],F(2,18)=4.924,P=0.020。感受性指标d’无显著概率效应。ERP的F值参数映像显示概率与神游交互效应出现在双侧顶区(500~600 ms);概率效应出现在左前额和右顶区(300~350 ms)以及双额区(800~900 ms);神游效应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感知觉阶段(150~350 ms)双侧枕区和额极(250~300 ms);判断与决策阶段(400~600 ms)的双侧额颞顶区;反应监控阶段(800~900 ms)的双侧额区。结论在神游阶段,外源信息的认知加工活动整体上削弱,反应虽加速但更易出错。神游可能系执行注意系统的监控失败所致。SART的刺激概率结构通过执行注意系统影响外源性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探讨短暂任务线索消除任务切换代价的神经机制.方法 19名被试依据不同长/短时程( 1000/100 ms)呈现的线索,按键分别完成中文Stroop颜色单字词的词义或颜色判断任务,连续两个任务之间存在两类接替关系:同类任务重复和异类任务切换.对行为绩效和19通道ERP均行2(线索时程:长/短)×2(任务接替:重复/切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反应时切换代价(切换减去重复):短线索[ (0.80 ±40.7) ms]与长线索[(15.0±33.3)ms]差异存在显著趋势(t(18)=-1.77,P=0.09).正确率切换代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P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在线索加工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前额-后枕区(1 00 ~ 200 ms)、额顶-颞枕区(200~500 ms)以及额顶网络-枕区(500 ~ 900 ms).在任务执行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左侧额区(300 ~400 ms)和顶枕区(400~ 900 ms);任务主效应起始于右侧(500 ~ 600 ms)并扩散至双侧(600 ~ 900 ms)额中央顶颞区.结论 短暂线索不仅在线索加工阶段可早期启动额顶网络的准备,而且在任务执行阶段促进左侧额叶对线索的提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血清铁蛋白、心脏及肝脏磁共振T2-star(T2*)评估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患者的心脏、肝脏铁超负荷的临床
意义。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输血+去铁治疗的β-TM中选择28例≥10岁,血清铁蛋白>1000 μg/L的患儿,2010~2011年
分批赴香港进行心脏T2*、肝脏T2*检测,检测结果分别与年龄、血清铁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14 例
(50%)发生心肌铁超负荷,其中心脏T2*<10 ms(重度)7 例,10~14 ms(中度)2 例,15~20 ms(轻度)5 例;肝脏铁过载28 例
(100%),其中2.7~6.3 ms(轻度)2例,1.4~2.7 ms(中度)7例,<1.4 ms(重度)19例;发生LVEF下降共2例(7.14%),其中1例患者
重度心肌铁超负荷;肝脏T2*与心脏T2*呈正相关(r=0.378,P=0.047),心脏T2*与血清铁蛋白呈负相关(r=-0.479,P=0.01),年龄
与血清铁蛋白、LVEF、心脏T2*、肝脏T2*均不相关。结论磁共振成像(T2*)是检测β-TM患者输血所致心脏、肝脏铁超负荷的
有效、无创的手段,联合血清铁蛋白可作为评估机体重要脏器铁过载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面孔表情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25名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重复测量析因设计和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逐对比较(Bonferroni校正),利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结果 显著的表情效应分别于3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后顶区和双枕区(280~340ms),左额区(400~420ms)和右额区(480~500ms)。正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4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额顶颞区和左前额区(60~80ms),右枕区(120~140ms),左枕区(280~-320ms)和左额顶区(400~440ms)。负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5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枕区(120~140ms),中央额顶区(220~240ms),中央顶区(280~300ms),左顶和右额颞区(320~340ms)和额顶枕颞区(480~-500ms)。结论 面孔表情加工是涉及广泛脑区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情绪的脑加工通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功能随时间在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方面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具有记忆障碍主诉的MCI患者11例作为MCI组,征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均与之匹配的健康老年人14例作为HC组。分别于入选时和3年后对受试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CMS)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并采用数字化脑电记录系统,分别采集MCI组及HC组3年前后脑电信号。在Matlab 7.0平台上利用自编程序按以下的频率范围分别计算各频带功率:δ频带(2~4 Hz),θ频带(4~8 Hz),α频带(8~13 Hz),β频带(13~30 Hz)和γ频带(>30 Hz),并计算α相对功率比(αRPP)。结果 入选时和3年后,两组等值记忆商(MQ)、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联系回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两组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评分均低于入选时,MCI组联想学习评分低于入选时(P<0.05)。入选时,MCI组全脑、左半球、左额区、左颞区、左中央区、左顶区、左枕区αRPP均低于HC组(P<0.05);3年后,MCI组全脑、左半球、左颞区、左中央区、左枕区αRPP均低于HC组(P<0.05)。3年后,两组全脑、左半球、右半球、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左中央区、右中央区、左顶区、右顶区、左枕区、右枕区αRPP均低于入选时(P<0.05)。入选时,MCI右半球、右额区、右颞区、右中央区、右顶区、右枕区αRPP均高于对侧(P<0.05)。结论 CMS中联想学习分测验得分可能是区分MCI和增龄性老化的敏感神经心理学指标。随着时间推进,MCI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均出现増龄性脑功能减退,但MCI脑功能改变以优势半球功能受损更为显著,且出现更早,随病程进展可出现明显非优势半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麻醉深
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结肠镜患者90例随机分成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5例,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
压、心率、脉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NTI)。D组缓慢静脉泵注(10 min)右美托咪定0.3 μg/kg,然后注射丙泊酚1 mg/ kg;C组
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 kg。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0.2~0.5 mg/kg。观察丙泊酚用量、可唤醒时间及体动、循环、
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总用药量和呼吸抑制例数D组明显低于C组(P<0.05);体动发生例数D组明显低于C组
(P<0.05);循环抑制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深度指数(NTI)C组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Narcotrend麻醉深
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同单独使用丙泊酚相比能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以减少不良反应,并能提供更佳的镇痛效果
且大大降低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右半肝门静脉系统的解剖,为计算机辅助个体化肝脏分段和解剖性肝切除提供形态学依
据。方法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软件MI-3DVS对83例肝脏CT数据的肝静脉和门静脉分割重建,对门静脉右支的数
量、走向和分布规律进行三维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建立门静脉右支的3D分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个体化肝脏分段。结果重
建后的门静脉模型可显示门静脉4级分支,门静脉右支三级分支基本分为P5、P6、P7、P8四大分支,根据其三级分支的三维分布,
将P5、P6、P7、P8 分为以下3D分型。P5 可分为5 型,A型有16 例(19.3%),B型有5 例(6%),C型有30 例(36.1%),D型有7 例
(8.5%),E型有25 例(30.1%)。P8 可分为4 型,A 型有29 例(34.9%),B型有29 例(34.9%),C型有10 例(12.1%),D型有15 例
(18.1%)。P6可分为4型,A型有35例(42.2%),B型有12例(14.5%),C型有33例(39.7%),D型有3例(3.6%)。P7可分为6型,
A型有27例(32.5%),B型有11例(13.3%),C型有27例(32.5%),D型有4例(4.8%),E型有12例(14.5%),F型有2例(2.4%)。以
门静脉三级分支供血区域实现了个体化肝段划分。结论右半肝门静脉三级分支解剖结构复杂多变,熟悉正常人群右半肝门静
脉3D分型,术前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个体化分段,对解剖性肝切除术的顺利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指标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及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效能。方法队列研究分析行体外受精(IVF)/
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ICSI) 的331个取卵周期病例,并将病例分为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以及高反应组3组,采用ELISA方法检
测患者月经第3天的血清抗苗勒氏激素(AMH)水平,同时超声测量双侧卵巢内基础窦状卵泡数(AFC),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激素(E2)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结果血清AMH水平、AFC、血清FSH水平、FSH与LH比值
(FSH/LH)、年龄均与获卵数×1000/促性腺激素(Gn)总安瓿数相关(P<0.001);而基础E2与其不相关(P>0.05)。AFC及血清AMH
水平作为单一指标对于卵巢低反应的预测价值最好,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787~0.924)和0.832(0.764~0.900),对卵
巢低反应的最佳预测界值点分别为AFC≤9个,AMH≤1.88 ng/ml。AFC是预测卵巢高反应的最好单一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
为0.787(0.728~0.847),最佳预测界值点为AFC≥15个。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联合AFC、血清AMH水平以及血清FSH水
平指标能更好地预测卵巢低反应,但联合各指标并不能提高对卵巢高反应的预测效能。结论AFC、血清AMH水平、血清FSH水
平、FSH/LH、年龄均是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指标,但是其敏感性、特异性不同。AFC作为单一指标对于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最好。联
合AFC、血清AMH水平及血清FSH水平能提高对于卵巢低反应的预测效能。而对于卵巢高反应,联合多指标不能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介绍单孔腹腔镜经腹膜外入路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方法2010年9月~2011年6月,对3名
非精原细胞瘤睾丸肿瘤患者行右侧睾丸切除术,术前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术后3周左右行单孔腹腔镜后腹膜淋巴结清扫
术。采用右下腹腹直肌旁纵行3 cm切口,置入“2环1套法”自制开口器建立单孔腹腔镜通道。手术步骤及清扫范围同开放保留
神经的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RPLND)手术范围。结果手术时间为180~270 min(平均
240 min)。术中失血量为20~100 ml(平均50 ml),无需输血。未中转开放手术或增加工作通道。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
症的发生。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除首例患者右髂外静脉周围淋巴结阳性,余切除的淋巴结均为阴性。首例患者已完成1年随访,
后2例患者也规律随访,AFP降至正常,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对切口美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单孔腹腔镜后腹
膜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经腹直肌旁腹膜外入路是理想的手术入路,美容效果较好。随访1年显示肿瘤控制效果及性
功能保留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REHO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GE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8例首发抑郁症
患者和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成像(fMRI)检查,排除全脑器质性病变,运用DPARSF、REST分析
软件进行全脑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志愿者比较,抑郁症患者存在多个与认知及情绪控制相关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异
常,其中在左侧后扣带回、双侧颞下回、双侧颞上回、左侧到岛盖部额下回、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左侧角回、右侧杏仁核、右
侧眶内额上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右侧小脑后叶局部一致性减低(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存在部分脑功
能异常。这些脑区均与认知和情绪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时脊髓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
分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组(DM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n=30。DM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60 mg/kg)
诱导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C组则注射等剂量的溶剂。于注射STZ前、注射STZ后2、7、14、21、28 d(T1~6)取尾静脉血测定血
糖;于T1、T3~6时用von Frey丝测定50%缩足反应阈值(PWT)并测量大鼠体质量;分别于T1、T3~6时处死各组6只大鼠,采用免疫印
迹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nNOS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DM组大鼠注射STZ后血糖显著增高(P<0.01),体质量逐渐下降(P<
0.05);DM组大鼠于T4~6时PWT明显低于C组(P<0.05);DM组大鼠脊髓的nNOS的表达于T4~6时明显较C组增强(P<0.05);DM
组大鼠脊髓nNOS的表达与其PWT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nNOS表达增强,可能参
与其疼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林酸对孤独症模型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在大鼠怀孕12.5 d 后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丙戊酸钠
(VPA)制备孤独症大鼠模型。针对舒林酸处理组,于VPA注射后每天给大鼠口服20 mg/kg舒林酸直至断奶。将出生幼鼠分为
4组:对照组,VPA处理组,舒林酸处理组及VPA联合舒林酸处理组。出生后35 d对幼鼠进行社会交往行为检测、敞箱焦虑样行
为检测,并分离提取脑组织蛋白利用Western blot分析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与Gsk3β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孤独
症大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VPA处理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增加、站立次数减少,符合孤独症行为特征;舒
林酸单独处理组无明显行为学变化;但舒林酸联合处理能明显改善VPA处理导致的孤独症行为症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VPA处理可增强大鼠前额叶、海马及小脑组织中β-catenin表达水平并降低Gsk3β第9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而舒
林酸联合处理则能抑制上述脑组织中β-catenin表达水平并增加Gsk3β第9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结论舒林酸可改善孤独症模
型大鼠的病症行为,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Wn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比较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治疗与同步替尼泊甙(VM-26)联合司莫司汀
(Me-CCNU)化疗的疗效差异。方法96例18周岁以上恶性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肉眼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Karnofsky评分60
分以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TMZ-RT组)和对照组(VM-RT组),每组各48 例。(1)TMZ-RT组:放疗同步TMZ治疗组;(2)
VM-RT组:放疗同步VM方案化疗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即
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和1、2、3年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TMZ-RT组的Ⅰ~Ⅱ度不良
反应发生率较VM-RT组为低(P<0.05)。TMZ-RT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VM-RT组(P<0.05)。TMZ-RT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8
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54.2%、31.3%,优于VM-RT组的16个月及62.5%、33.3%、16.7%(P<0.05)。结论成人脑恶
性胶质瘤术后放疗同步TMZ化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亦较轻,TMZ口服应用方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磁珠分选和多重探针连接依赖性扩增(MLPA)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可靠
性。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CD138磁珠进行分选,设计MLPA探针检测分选前后标本TP53和RB1的表
达情况,并与FISH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LPA检测成功率100%,与FISH结果吻合度达99.1%,分选后MLPA和FISH阳
性率均有显著性提高。结论MLPA适合临床MM分子遗传学异常检测,标本应在检测前进行磁珠分选。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八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价值。方
法采用八探针FISH系统,即以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CBFβ/MYH11 融合基因、MLL基因、
P53基因、Del(5q)、-7/Del(7q)、Del(20q)八种DNA探针对40例AM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检测,并与常规G显带核型
分析技术相比较。结果40 例AML中,共22 例多探针FISH检出了细胞遗传学改变,总阳性率为57.50%,包括:AML1/
ETO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MLL基因断裂重排、Del(5q)、-7/Del(7q)、P53基因缺失、8号染色体三体7种细胞遗
传学异常。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CCG)对于相对应的遗传学异常仅检出8例,另检出3例八探针FISH不能检出的
异常,总阳性率为27.50%。结论FISH八探针诊断技术较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具有省时、准确、高效等优点,可作为
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
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双盲分成2组(n=30):Ⅰ组气管插管后右美托咪啶以0.5 μg/(kg·h)的速度维持输注至手术缝合切
口前;Ⅱ组以0.9%生理盐水替代,以相同方法术中维持输注。观察和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
间(T2)及清醒拔管时间(T3);记录各时点及拔管后1 min(T4)、10 min(T5)、30 min(T6)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心率、Riker镇静躁动
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Ⅰ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大于Ⅱ组,拔管时间小于Ⅱ组(P<0.05);T2及T4时点Ⅱ组
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高于Ⅰ组,T1、T2及T5时点Ⅰ组Rame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平均
动脉压、心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T3、T4时更加显著(P<0.01);每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3、T4时均比其余时点明显升
高(P<0.05)。结论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可以很好的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降低苏醒期风险和
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摘要:报道2 例发生在脊柱和颅内具有幼稚性特征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CCM)患者,与经典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不同
的是2 例患者肿瘤都有显示罕见的细胞核异型性、分裂活跃、坏死等原始化现象。肿瘤细胞对上皮膜抗原和Vimtine 有免疫
反应,MIB-1 指数高达40%。对2 例患者均实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后3 个月有局部复发和心室外侧转移。本
文对脑脊膜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并建议术后进行辅助放疗或化疗,并且在随访第1 阶段每3~6 个月复查
磁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