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胆囊炎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与慢性胆囊炎发病的关系,揭示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选择确诊为慢性胆囊炎患者200例,填写临床观察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慢性胆囊炎的中医病因、发病特点、症状分布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和不同因素与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年龄、性别在慢性胆囊炎的发病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胆囊炎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胃郁热证型33%,肝胃气滞型26%,肝胆湿热型19%,肝气郁滞型14%,肝阴不足型8%。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是否伴胆囊结石在慢性胆囊炎的证型分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出现频率最高的20个症状进行聚类分析,与频数分析得出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结果大体一致。结论年龄、性别与慢性胆囊炎的发病无关。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胃郁热证和肝胃气滞证为多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及是否伴胆囊结石与中医证型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性病变,多为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约75%-90%的患者并发胆囊结石[1]。临床上常见反复发作、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等不典型症状。自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科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金茵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临床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均为2013年5月-2016年5月赤壁市中医  相似文献   

3.
古月 《家庭中医药》2008,15(2):66-67
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多次发作的结果,约70%有胆囊结石存在。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中医辨证食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长期炎症,大多数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患者常自觉右侧胁肋部疼痛不适,并可向右肩部放射,同时伴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切除病变的胆囊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上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腹痛不明显,尤其是无胆囊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患者,若采用中医药治疗,其疗效往往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有慢性炎症,多由胆囊结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胆盐的化学性刺激及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来,临床上有反复急性发作等特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疸"范畴。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其综述如下。1中药1.1辨证分型论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而用药多以经方加减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的患者亦日益增多,临床上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约95%的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非结石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7.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多发和难治性疾病,属中医"胁痛"、"痞满"范畴,肝胆湿热型占绝大多数.[1]慢性胆囊炎大多并发胆囊结石,中药以溶石、排石为法治疗总有效率在23~94%[1、2、3 ]不等,排净率不超过30%.清胆利湿汤是根据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与证候特征辨证组方的经验方剂,临床治疗慢性胆石症性胆囊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余靖  张炳厚 《北京中医》2000,19(5):11-14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多发和难治性疾病,属中医"胁痛"、"痞满"范畴,肝胆湿热型占绝大多数.[1]慢性胆囊炎大多并发胆囊结石,中药以溶石、排石为法治疗总有效率在23~94%[1、2、3 ]不等,排净率不超过30%.清胆利湿汤是根据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与证候特征辨证组方的经验方剂,临床治疗慢性胆石症性胆囊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中医证候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70%,明显高于对照组72. 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腹痛、食欲不振、黄疸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IL-2、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行的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于普外科护士进行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培训,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3月普外科患"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采用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辨证施护,观察比较实施人员对两组效果的评价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常见症状/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中总体有效率80%明显优于对照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胆囊炎是由于细菌感染、胆囊结石而导致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而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则主要是指患者胆囊内或者在胆囊颈部出现结石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根据患者结石所在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原发性胆囊结石以及继发性胆囊结石等类型,而结石性胆囊炎又可分为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两种.本研究为了对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及分析,选取了我院收治的68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常熹 《江西中医药》1998,29(3):16-16
胆囊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尽管目前有许多保守治疗方法,利用中医药及配合针灸、磁疗等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不少病人。但是,对于病程长、反复发作,而且合并有较大胆囊结石的病人,经保守治疗无效时,仍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在腹部外科中胆囊炎手术病人数占第1位。胆囊炎的辩证一般分为4证,即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和热毒证。这4证是根据中医望闻问切来加以辨证。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来证实这辨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收集了近年来47例胆囊炎病例,将其手术所见的胆囊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3.
胆囊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尽管目前有许多保守治疗方法,利用中医药及配合针灸,磁疗等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不少病人。但是,对于病程长,反复发作,而且合并有较大胆囊结石的病人,经保守治疗无效时,仍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在腹部外科中胆囊炎手术病人数为第一位。按照中医胆囊炎的辨证分型将胆囊炎分为四型。即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和热毒型。这四型是根据中医望闻问切来加以辨证分型。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来证实这辨证分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收集了近年来17例胆囊炎病例,将其于术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6年2月~2010年3收治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7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腹腔镜下完整切除胆囊,2例患者因粘连致密,解剖不清转开腹手术,1例患者因术野出血严重,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70min,术后患者住院6~10天,结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病情复杂,腹腔镜手术时严格把握适应症,注意明确解剖关系,尽量避免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病变,大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本病大多为慢性起病,亦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近年来,我院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110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特报道如下,以有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疏肝利胆溶石汤治疗胆囊炎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囊炎临床上分为慢性和急性2种,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的表现。急性胆囊炎90%以上是在胆囊结石引起慢性炎症基础上发生的,是临床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急腹症。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聚餐、饮酒机会增多,使胆囊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们采用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病的症治和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例妊娠期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例急性胆囊炎治疗痊愈,继续妊娠,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3例,2例保守治疗后病情加重,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新生儿存活,1例孕28周,发病12天胎死宫内,引产分娩,继续保守治疗,3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孕妇均痊愈,结论:血象中细胞伴核左移,B超对诊断妊娠期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有重要价值,妊娠期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效果好。妊娠期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适时终止妊娠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指影像学检查、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均未发现胆囊结石的急性胆囊炎,以发病急、穿孔率高为特点。现对AAC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胁痛”范畴。运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检查,为其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能有效地提高中医辨证、诊断的质量。1年来,我们对235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中医分型与B超观测,找出了二者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20.
62例以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主的经“C尿素酶呼气试验(^14C-urease expiratory test,^14C-UET)检测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手术切除的胆囊标本作胆囊黏膜病理组织学和碱性品红染色法(basic fuchsin' magenta staining method,BFMSM)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n,Hp)观察,对各中医辨证分型中胆石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探索胆囊结石成石因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