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RC-1)基因在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培养分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法从1~3 d小鼠大脑皮质获取NSCs原代细胞,体外培养获神经球,传代并消化,经血清诱导神经球细胞分化。形态学、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神经球形态、Nestin表达鉴定NSCs;抗体分别标记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检测细胞分化d 3、9的细胞类型。RT-q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分化d 0、3、9 SRC-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新生小鼠大脑皮质获取的细胞,体外培养能扩增形成神经球,Nestin阳性表达。NSCs分化d 3主要为神经元,d 9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与NSCs分化d 0相比,SRC-1表达在分化d 3明显升高,在分化d 9明显降低。 结论 成功分离并获取新生小鼠皮质NSCs。在NSCs分化中,SRC-1表达量有明显变化,分布依次为神经元>NSCs>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befradil对肥胖小鼠骨骼肌质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15只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on组,n=5)、高脂饮食组(HFD组,n=5)和高脂饮食+mibefradil干预组(HFD+Mibe组,n=5)。电子抓力仪测量小鼠前肢抓力,DXA分析小鼠后肢肌肉含量,GPO-PAP法测定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HE染色观察小鼠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自噬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 与Con组相比,HFD组体质量增加,相对抓力、后肢肌肉比率降低(P<0.05),给予mibefradil干预后体质量减轻,相对抓力升高、后肢肌肉比率升高(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FD组平均肌纤维横截面积降低,给予mibefradil干预后平均肌纤维横截面积得到改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FD组和HFD+Mibe组的LC3多均匀分布于细胞浆,呈浅淡红色荧光;而在HFD组检测到不同程度的明亮斑点状红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FD组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KT和mTOR的磷酸化表达降低,给予mibefradil干预后LC3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KT和mTOR的磷酸化表达升高(P<0.05)。结论 给予mibefradil干预可以抵抗高脂诱导的体质量增加,改善肥胖小鼠的肌肉质量和功能,这可能与其改善脂代谢和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肥胖诱导的过度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行紫杉醇动员的26例乳腺癌患者,紫杉醇(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 h)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术后分期以及既往化疗等因素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白细胞计数于紫杉醇化疗后中位7d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射rhG-CSF中位4d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总MNC平均(7.89±1.45)×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4.88±1.54)×106/kg。年龄与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相关。而其他因素对MNC及CD34+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显著影响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  相似文献   
4.
余靖  何艳 《中国厂矿医学》1998,11(3):170-171
笔者根据有关纤维蛋白溶解酶与炎症关系的理论 ,对 4 4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 ,加用抗纤溶药物止血环酸片口服 ,并与 50例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进行了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患儿扁桃体缩小的程度和体温下降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十分显著 ,总有效率分别为 91%和 60 % ,x2 =12 .2 7,P <0 .0 1)。提示扁桃体发炎、充血肿大与纤溶有密切关系 ,投以抗纤溶药物治疗可以取效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腹泻222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价微生态制剂合用胃肠粘膜保护剂治疗腹泻病的价值 ,自 1 999年 6月~2 0 0 1年 8月我科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 1 药品来源 :(1 )微生态制剂 :妈咪爱散剂 ,由韩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制造 ,剂型 1 0 g/袋 ,含 1 35× 1 0 8个乳酸菌 ,0 1  相似文献   
6.
7.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Gefitinib和Erlotinib已在中国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突变是靶向药物TKI治疗有效的一个预测指标.有关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已有若干报道,本文意在探讨中国北方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外显子18-21的突变特点.方法:收集50例来自北方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进行EGFR基因外显子18-21的突变检测.结果: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共检出突变15例(30%),其中外显子19突变6例,均为缺失突变del E746-A750,外显子21突变9 例 ,除1例为L861Q外, 其它均为 L858R替代突变 .女性患者的突变率( 12/23,5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 3/27 , 11%),P=0.002 ;腺癌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突变率( 13/26,50%)显著高于鳞癌患者的突变率( 2/20,10%),P=0.005;非吸烟者的突变率(10 /25,40%)高于吸烟者的突变率(5/25,20%),但无显著性差异,P=0.217.与其它报道比较,结果显示北方地区EGFR基因突变的总体发生率与其他地区无显著性差异 ,外显子19、20、21发生突变所占的比例除云南更常见于外显子19,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与其他地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北方地区突变的形式相对单一 .结论:中国南北方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及主要突变类型基本一致,北方地区突变类型较单一,可给予针对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余靖  张炳厚 《北京中医》2000,19(5):11-14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多发和难治性疾病,属中医"胁痛"、"痞满"范畴,肝胆湿热型占绝大多数.[1]慢性胆囊炎大多并发胆囊结石,中药以溶石、排石为法治疗总有效率在23~94%[1、2、3 ]不等,排净率不超过30%.清胆利湿汤是根据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与证候特征辨证组方的经验方剂,临床治疗慢性胆石症性胆囊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阿昔洛韦治疗36例小儿水痘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Aciclovir, ACV)治疗小儿水痘的疗效.方法: 采用静脉滴注ACV及外用3% ACV软膏治疗水痘患儿36例(1997~1999), 并与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及外用1%甲紫的水痘患儿35例(1995~1997)对照,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χ2=4.85, P<0.05).结论: 通过静脉滴注ACV及外用3% ACV软膏, 可有效阻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内脏传播, 阻止VZV感染到真皮层, 可明显缩短病程,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一线化疗的118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营养支持组(化疗同时予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各营养指标[KPS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变化及化疗疗效,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1)对照组化疗后,患者体质量,BMI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营养支持组患者化疗后,患者体质量和BMI并无明显变化,仅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其他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支持组化疗后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显著降低(15.4% vs. 42.1%,P=0.004),3级以上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9.2%,P=0.123).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治疗是食管癌患者化疗后发生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8,RR=6.048,95%CI:1.589~23.027).(3)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食管癌患者在化疗同时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化疗毒性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