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拟行心脏起搏器安置同步化治疗的心动过缓患者32例为心动过缓组;另选与心动过缓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将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RVOTP组与RVAP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在系列心尖长轴切面和胸骨旁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采集二维动态灰阶图像数据储存,并导入速度向量技术成像模式,观测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环向上收缩不同步的指标。结果与RVOTP组比较,RVAP组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达峰时间(TLV)标准差值、TLV最大差值、收缩期径向达峰时间(TRV)标准差值、TRV最大差值、收缩期环向达峰时间(TSC)标准差值、氏最大差值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RVAP组中前间隔TLV测值最小,侧壁TLV测值最大,二者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左室乳头肌短轴水平观,RVAP组中前间隔TRV、TSC测值最小,侧壁TRV、TSC测值最大,两两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右室流出道优于右室心尖,可作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心肌收缩时序及同步性影响的应用价值.方法:获取右室间隔起搏组(9例)、右室心尖起搏组(15例)、正常对照组(13例)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心室长轴观,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sR)和径向应变率达峰时间(TsrR),并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L-SD,TsR-SD,TsrR-SD)及任意两节段间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L-d,TsR.d,TsrR-d)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性指标.通过分析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评估各组内左室机械收缩时序.结果:右室心尖起搏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间隔起搏组与正常对照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室间隔起搏组左室收缩时序与正常对照组类似,右心室心尖起搏组的左心室壁收缩时序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改变,左室整体收缩达峰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延迟,多数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尖起搏较右室间隔部位起搏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提示与异常的电机械激动顺序相关.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用于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收缩时序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激动顺序?心室收缩的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病窦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实施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每起搏部位各20例?于术后3个月,利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分别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各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达峰时间,测量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结果:右室间隔部起搏时CI?SV?LVEF均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显著增加,收缩达峰时间显著缩短且一致性好(P < 0.05)?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同步性GSCA显著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结论:右室间隔起搏接近正常的房室和心室激动顺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VVI模式下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1年后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只能接受VVI单腔起搏治疗且起搏依赖的患者,分为右室间隔部起搏组(RVSP组,n=30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P组,n=30例)?于术前及术后1年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时间-容积曲线,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结果:术前两组左室收缩的同步性及LVEF无显著差异;随访1年后,RVSP组与RVAP组相比,LVEF稍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msv 16-SD%?Tmsv 12-S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VSP较RVAP左室收缩的同步性好,左室收缩功能影响小,更接近于生理起搏?  相似文献   

5.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保  刘鹏  王山岭  朱好辉 《医学争鸣》2009,(23):2838-2840
目的:观察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所选患者均植入人工双腔永久起搏器.据右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常规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室间隔厚度;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基底段、心尖段的收缩达峰时间;BNP的变化.随访时间18个mo.结果:两组间比较,LVEF,CO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间隔厚度出现差异(P≤0.05).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两组间不同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存在差异(P≤0.05).间隔部起搏组BNP低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心尖部起搏较易引起心室重构,BNP的升高,在观察过程中尚未发现心功能的下降.目的:观察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所选患者均植入人工双腔永久起搏器.据右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常规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室间隔厚度;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基底段、心尖段的收缩达峰时间;BNP的变化.随访时间18个mo.结果:两组间比较,LVEF,CO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间隔厚度出现差异(P≤0.05).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两组间不同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存在差异(P≤0.05).间隔部起搏组BNP低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心尖部起搏较易引起心室重构,BNP的升高,在观察过程中尚未发现心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起搏器治疗中选择不同部位电极起搏对心肌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对接受起搏器治疗的48例患者,其中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P)28例,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20例,利用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对接受起搏器置入的患者,采集左室八个节段的心肌运动情况,测得各段心肌收缩运动达峰时间、心肌收缩时间和舒张期快速充盈达峰时间.从而了解不同部位电极起搏,对心肌运动协调性的影响.结果:RVOTP组与RVAP组患者比较,起搏器置入前收缩运动协调性的达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置入3~6mo后,RVOTP组协调性明显提高(P〈0.01),而RVAP组协调性有所降低(P〈0.01); 置入后RVOTP组协调性明显高于RVAP组(P〈0.01).代表舒张运动协调性的Q-E时间:置入3~6mo后,RVAP组舒张协调性明显低于RVOTP组(P〈0.01).并且RVAP组置入后协调性有所降低(P〈0.01).结论:使用螺旋电极选择理想部位起搏有利于心肌收缩运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I)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心室间运动的同步性.方法 超声定量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伴CLBBB患者17例,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伴CLBBB患者20例和正常人20例,分别测量5个节段瓣环纵向运动的峰值速度、达峰时间、持续时间,并使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主动脉瓣和肺动脉辩开放及关闭时间等.结果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和收缩功能减低的CLBBB组前壁、侧壁、后室间隔、下壁的IVCT延长;前壁、侧壁、下壁的FT,舒张期及各壁的ET,收缩期缩短;右室游离壁的IVRT延长.主动脉辩开放明显延迟,前壁、侧壁、后室间隔及下壁心肌的VS和VE减低,且收缩功能减低伴CLBBB组的各项指标改变尤为明显.结论 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显示CLBBB患者心室内及心室间运动不同步,且合并CLBBB可导致顽固性心衰难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定心脏机械收缩同步性,了解右室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34例拟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搏组各17例。术前及术后1周行常规心脏超声及心脏组织多普勒检查。计算左室12节段的整体收缩峰速度振幅(global systolic contraction amplitude,GSCA)、收缩速度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各节段等容收缩时间的平均值(IVST-M)及其标准差(IVST-SD)。比较受试者术前、术后及两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34例患者术后GSCA比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4.22±1.19)m/s和(5.09±1.31) m/s (P<0.01),术后IVST-M比术前延长,分别为(123.98±23.43)ms和(78.44±14.91) ms (P<0.05),术后IVST-SD也比术前增大,为(17.78±10.56)ms和(15.81±9.87) ms (P<0.01),而Ts-SD术前术后无差异,为(26.86±17.18)ms和(26.41±17.72) ms(P>0.05)。分组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搏组上述指标术前、术后的差异,也得到同样结果。两组间术前及术后的GSCA、IVST-M、IVST-SD和Ts-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右室心尖部起搏组中间段收缩起始及收缩速度达峰时间(IVST及Ts)早于基底段(P<0.01),右室流出道起搏组中间段收缩起始及收缩速度达峰时间则晚于基底段(P<0.01)结论右室起搏短期可引起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及收缩起始的不同步。右室流出道与心尖部起搏的左室室壁收缩顺序不同,但左室同步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琴  刘霞  郄占军  李俊仁  杨明武  王婷婷 《广东医学》2008,29(11):1872-1874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研究左室长轴及短轴方向心肌收缩速度及心肌收缩期速度梯度(MVG)的规律性。方法获取128例正常人左室长轴与短轴心肌内,外膜QTVI成像图进行分析,测量室间隔左室面、右室面下和左室后壁内外膜下心肌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室壁厚度,速度梯度(MVG)等参数。结果①正常人心内膜收缩期速度大于心外膜。②室间隔心内膜下收缩期速度梯度小于左室后壁。长轴切面左室后壁收缩期速度梯度最高。③MVG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高度相关。结论QTVI技术能够准确测定左室局部心肌的运动梯度,是分析室壁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可靠指标,更准确、快速、无创、定量地评价局部心肌的收缩运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术后,组织多普勒检测心室同步化运动情况.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得患者左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达峰时间.结果起搏可引起心室内同步性改变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可以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组织多普勒在评价左室同步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安装埋藏式DDD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QRS波宽度、术前和术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结果两组患者QRS波宽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LVEDD、LVEF、LA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患者LVEDD、LVEF和LA的影响无差别,但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者的QRS波宽度明显较窄。  相似文献   

12.
孙朝阳  王东  陈进业  沈桂冬 《河北医学》2013,(12):1790-179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行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abl ation。RFCA)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其中19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和流出道。1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3%,2例患者经再次消融,均获成功。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张小霞  刘仁光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4):353-356,386,387
目的 分析原发、继发和原发并继发复极改变的心室复极梯度特点,寻求原发并继发复极改变的诊断新指标.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共60例,采集其心电图、向量图及立体心电向量图资料,分四组:A组(原发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B组(合并组:A组合并室早或右束支传导阻滞);C组(继发组:单纯室早或右束支传导阻滞)、D组(对照组:C组窦性激动正常下传心搏),各30例.观测立体心电向量图心室复极梯度(VG)、立体QRS环最大向量、立体T环最大向量指标.结果 VG振幅:原发组及合并组较对照组变小,继发组较对照组增大,原发组、合并组分别与继发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G仰角:原发组、继发组、合并组均较对照组偏上,3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G水平角:与对照组相比,原发组VG方位偏左后,继发组与合并组偏左前.结论 VG代表了心肌复极本身代谢的异常,通过对VG的观测有助原发与继发心室复极改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低温体外循环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下室壁瘤内修复及左室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成对14例室壁瘤患者(男12例,女2例)的手术,其中,在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完成室壁瘤毡条外缝合1 例;内毡片+外三明治左室成形术9例,包括附壁血栓取栓3例、二尖瓣成形1例;内荷包环缩+外三明治左室成形术4 例,包括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结果 全组无1例死亡。体外循环时间43~168 min,平均(97±39)min;呼吸机使用时间8~50 h,平均(21±14)h。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使用率为43%(6/14);远端没搭桥1例;搭桥1根2例,搭桥2根5例,搭桥3根5例,搭桥4根1例。其中,乳内动脉桥3根,桡动脉桥2根,大隐静脉桥25 根。术后1 例因引流物较多而行2 次开胸。结论 低温体外循环室颤下室壁瘤内修复及左室成形手术是安全可靠的,低温室颤的心肌保护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5.
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弢  张彦周 《医学综述》2009,15(5):718-720
关于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以往学者主张随访或是药物治疗,只有当病程时间较长、室性期前收缩频繁发作,且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情况,才推荐射频消融治疗。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标测系统的问世,结合右室流出道本身的解剖结构特点,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心室功能是心脏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右心室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常规的超声无法准确地评价右心室功能变化。各种测定右心功能的新方法,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应变率成像、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成像等,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有助于评价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室壁瘤切除并左室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1998年至2006年,共58例患者行室壁瘤切除并左室成形术,包括Jatene术式12例、Dor术式44例及Cooley术式2例,均同期行冠脉搭桥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超声心动图(经胸壁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无死亡。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升高,尤其是后10例患者的射血分数增加更为明显。远期随访发现,2例患者心功能恶化,其余患者心功能状况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心肌缺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手术行左室减容和几何成形、同期行冠脉搭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是判断近、远期疗效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8.
心室电风暴     
心室电风暴是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随着ICD的临床应用及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心室电风暴的发生率较前显著增加.本文对心室电风暴病因及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19.
建立描述心室压、主动脉压、心室射血量、主动脉容积与外周血流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在微机上分别模拟不同程度主动脉瓣狭窄、动脉压变化、心室压及其变化率改变时对心室射血量等的影响,并进行定量分析。该模型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42例重型肺心病、7例轻型肺心病、16例肺心病伴发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的左右心脏射血分数及其临床资料的分析表明,重型肺心病患者在病情的急性发作期,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不全,而轻型肺心病患者则无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表明慢性肺心病仅在病程晚期,才由以右心为主的疾病发展成为全心病。本文还对重型肺心病与肺心病伴发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肺心病伴发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受损程度更为明显,双重病因导致的左室功能减退,常造成心肌更严重的损害而且不容易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