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A组,43例)、冠心病患者(B组,45例)和对照组(C组,42例)HRT的初始值(TO)和斜率(TS),分析其与3-12个月随访期心脏恶性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A、B组的TO值明显高于C组[(0.82士0.13)%、(0.69±0.09)% vs.(-0.67±0.07)%],但TS值明显低于C组[(1.92±1.79) ms/RR、(2.82±1.55) ms/RR vs.(6.81±2.61) ms/RR](P<0.05).A组发生不良事件12例,B组10例;与无不良事件发生者比较,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T2DM与冠心病患者的HRT异常,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HRT减弱更显著.HRT分析可作为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使用被动电极,固定简单,脱位率低,但其为非生理性起搏,易导致左右心室收缩失同步,继而产生左室扩大,射血分数(EF值)下降、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的增加[1-2].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接近希氏束,基本保持了心室激动的生理顺序和左右心室的同步收缩[3].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QRS>130 ms.安装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比较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变化.结果 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msv16-SD%、Tmsv12-SD%由术前(11.52±1.73)、(11.95±1.84)减少到术后3个月的(10.46±1.38)、(10.57±1.53)(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超声成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在评价心脏机械收缩失同步方面作用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往往不满意。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治疗房颤是目前电生理领域的焦点和热点之一,且技术日趋成熟^[1-3]。本院导管室自2007年6月起,开展了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肺静脉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26例PDA患者(PD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介入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即刻、4h、24h、72hcTnI较术前略有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A的介入治疗未引起心肌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26例PDA患者(PD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介入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即刻、4h、24h、72hcTnI较术前略有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A的介入治疗未引起心肌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影响心功能而且增加栓塞及中风的危险性.胺碘酮是房颤复律的常用药物[1],培哚普利(peridopril)是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来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2].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在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的转复成功率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面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9.
10.
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测定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31例对照者的血浆MP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对MPO与hs-CRP、cTnⅠ、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血浆MPO浓度[(2.37±1.68)ng·ml-1]高于SAP组[(0.70±0.37)ng·ml-1](P<0.01)和对照组[(0.94±1.48)ng·ml-1](P<0.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MP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ACS组患者MPO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31,P=0.039),与cTnⅠ无相关性(r=0.30,P>0.05);3组血浆MPO浓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0.15,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2,P<0.001).结论 血浆MPO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MPO可以作为不稳定型斑块的早期识别标志物,用于ACS的早期诊断;血浆MPO水平增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