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苏医药》2012,38(2)
目的 分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患儿生长发育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水平.方法 测量42例CH患儿(A组)和41例正常儿童(B组)身高、体重等指标,评价生长发育情况;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GFBP-3含量.结果 两组儿童出生体重、爬行月龄、独走月龄、萌牙月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在3-7岁儿童中,A组IGFBP-3明显低于B组[(1894.42±518.12)ng/ml vs.(2444.95±899.44) ng/ml](P<0.01).3-7岁儿童的IGFBP-3水平与体重、身高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GFBP-3水平与儿童身高、体重有关.经过早期诊治的CH儿童,生长发育可达正常水平,但其IGFBP-3仍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2.
臧璇  严金川  袁伟  梁仪  陈蕊  李瑛  王翠平 《江苏医药》2013,39(12):1407-140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92例ACS患者(A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B组)及24例对照组(C组)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yP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9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组血清CyPA、CRP、MMP-3和MMP-9水平较B组和C组明显升高[(31.2±4.8)ng/ml vs.(26.1±3.3)ng/ml和(25.2±4.0)ng/ml、(18.2±2.7)ng/ml vs.(8.7±1.0)ng/ml和(8.2±1.2)ng/ml、(37.4±3.6)ng/ml vs.(18.0±3.7)ng/ml和(16.6±4.3)ng/ml、(61.2±8.0)ng/ml vs.(36.5±5.0)ng/ml和(32.5±5.9)ng/ml](P<0.05或P<0.01)。ACS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MMP-3、MMP-9和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1=0.478、r2=0.424、r3=0.457,P<0.05)。结论 ACS患者CyPA表达明显升高;高表达的CyPA提示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患儿尿白三烯水平的影响.方法 哮喘组患儿200例和对照组健康儿童50例,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抗体.哮喘患儿根据MP-IgM抗体检测结果分为4组:A组32例MP-IgM阳性,常规治疗+孟鲁司特治疗;B组32例MP-IgM阳性,常规治疗;C组32例MP-IgM阴性,常规治疗+孟鲁司特治疗;D组32例,MP-IgM阴性,常规治疗.应用ELISA法定最测定患儿治疗前后尿白三烯水平.结果 MP-IgM抗体15阳性(A、B组)患儿治疗前尿白三烯水平明显高于MP-IgM抗体阴性(C、D组)患儿[(0.51±0.26)ng/mlvs.(0.38±0.11)ng/ml](P<0.01).A组和C组治疗后尿白三烯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0.25±0.20)ng/ml vs.(0.50±0.26)ng/ml](P<0.01)和([0.22±0,10)ng/ml vs.(0.35±0.15)ng/ml](P<0.05).治疗后A组尿白三烯水平明显低于B组[(0.25±0.20)ng/ml vs.(0.42±0.15)3(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明显地诱导哮喘忠儿体内白三烯水平的升高;孟鲁司特可以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哮喘患儿体内尿白三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南京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息儿7岁以前的肥胖发生状况.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确诊并长期随访的CH患儿7岁以前的肥胖发生状况.采用最新中国九市儿童身高(长)标准体重作为参照标准.评价结果 与患儿疾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H患儿发生超重及肥胖的几率较正常健康儿童均有显著增加.而出生体重,TSH、T3、T4、FT3及FT4初始值与患儿肥胖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H患儿发生肥胖的几率较正常健康儿童增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于危重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价值,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86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B组依据患儿症状表现与具体病情,予以相应的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PCT、体温以及治疗效果、住院时长、应用抗菌药物前后CRP、WBC、PCT、体温,观察B组患儿感染部位分布状况。结果入院时, A组患儿的ESR(24.01±15.58)mm/h、CRP(4.47±7.79)mg/L、WBC(9.94±3.45)×109/L、PCT(0.09±0.08)ng/ml、体温(38.05±1.76)℃与B组的(24.04±14.92)mm/h、(4.56±6.93)mg/L、(10.36±3.59)×109/L、(0.11±0.04)ng/ml、(38.15±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与B组的9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长(5.84±2.31)d短于B组的(10.98±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当天患儿的PCT水平(8.02±19.67)ng/ml高于入院当天的(0.11±0.05)ng/ml;且应用抗菌药物3 d后患儿PCT水平(0.71±1.12)ng/ml低于应用抗菌药物当天的(8.02±19.67)ng/ml,体温(37.28±0.59)℃均低于入院当天的(38.15±1.01)℃和应用抗菌药物当天的(38.12±0.9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泌尿道感染3例(6.98%),下呼吸道感染9例(20.92%),上呼吸道感染12例(27.91%),肠道感染19例(44.19%)。结论在危重新生儿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血清PCT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的关系。方法按体重指数(BMI)将42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肥胖组(A组,20例,BMI≥25)和非肥胖组(B组,22例,BMI<25)。非糖尿病正常对照者46例亦分为肥胖组(C组,22例,BMI≥25)和非肥胖组(D组,24例,BMI<25)。ELISA法测定四组血清YKL-40浓度。结果 A组和B组血清YKL-40浓度高于C组和D组[(81.25±12.82)ng/ml和(79.82±13.47)ng/ml vs.(44.84±6.51)ng/ml和(40.98±8.74)ng/ml](P<0.01)。A、B组或C、D组之间血清YKL-40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YKL-40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清YKL-40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YKL-40与T2DM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并研究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2例乳腺癌患者(A组),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B组)和15例健康人(C组)血清中IGF-1和IGFBP-3的含量。结果 A组血清中IGF-1水平为(628.25±124.50)μg/L,B组血清中IGF-1水平为(435.46±116.86)μg/L,C组血清中IGF-1水平为(413.65±104.12)μg/L,A组明显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血清中IGFBP3水平分别为(3596.12±1056.32)μg/L、(3856.12±1142.39)μg/L和(3912.65±1153.14)μg/L,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化疗有效的患者,化疗2周期后IGF-1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而IGFBP3水平呈高表达(P<0.05)。结论血清IGF-1和IGFBP-3含量变化有助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和化疗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肌酸磷酸激酶(CK-MB)的变化以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40例(A组,重症型8例,普通型32例)、缓解期30例(B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C组),用ELISA法检测sVCAM-1,ACCESS法检测CK-MB.结果 A组sVCAM-1高于B组和C组[(731.22±122.10) ng/ml vs.(486.77±39.83) ng/ml和(465.85±33.64) ng/ml] (P<0.05);A组CK-MB高于B组和C组[(5.672±8.03) μg/L vs.(2.88±1.75) μg/L和(2.62±0.85) μg/L] (P<0.05).结论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的失调,sVCAM-1和CK-MB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血清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95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资料,根据患儿原发疾病类型分为非感染SIRS组(30例,记为A组)、细菌感染SIRS组(120例,记为B组)、非细菌感染SIRS组(45例,记为C组),所有患儿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PCT检测,观察3组患儿血清PCT含量,评估血清PCT在细菌感染性SIR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本组资料中,A组、B组、C组患儿中血清PCT含量分别为(0.5±0.2)ng/m L、(1.3±0.6)ng/m L、(0.3±0.1)ng/m L,B组患儿血清PCT含量明显高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SIRS的标准之一;发生特异反应全身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时,血清PCT水平较高,且血清PCT水平的高低能反应病情的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杜宏  邵加庆  赵明  王燕燕  王坚 《江苏医药》2008,34(3):220-221
目的 探讨瘦素在糖尿病发病机理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120例超重和53例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前后的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结果 超重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体重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5.9±3.6)和(4.1±2.6) ng/ml,P<0.05];药物治疗3个月后,格列齐特治疗组血清瘦素水平从[(5.3±3.4) ng/ml增至(6.7±3.5) ng/ml(P<0.01)],而二甲双胍治疗组从[(6.5±3.4) ng/ml降至(4.4±1.7) ng/ml(P<0.01)];罗格列酮治疗组从[(5.6±3.1) ng/ml降至(5.0±2.6) ng/ml(P<0.05)].结论 格列齐特能增加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分泌,而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都能降低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Endoglin(Eng)在孕妇血清中的水平和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剖宫产分娩的FGR孕妇30例作为FGR组,同期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孕妇血清中Ang-2、可溶性Endoglin(sEng)的水平;采用SP检测胎盘组织中Ang-2、Eng的表达。结果 (1)FGR组血清Ang-2为(8.86±0.4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1±0.25)ng/ml(P<0.01);FGR组sEng为(4.63±0.09)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7±0.09)ng/ml(P<0.01)。FGR组胎盘组织Ang-2的表达为118.17±1.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64±1.64(P<0.01);FGR组胎盘组织Eng的表达为106.04±1.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64±1.26(P<0.01)。(2)FGR组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与孕妇血清Ang-2水平呈正相关(r=0.93,P<0.01);FGR组胎盘组织中Eng的表达与孕妇血清中sEng水平呈正相关(r=0.88,P<0.01);FGR组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与Eng的表达无相关性;FGR组孕妇血清Ang-2水平与sEng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血清Ang-2水平和胎盘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血清sEng和胎盘组织Eng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FGR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口服L-赖氨酸对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云龙  王兴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1960-1961
目的:为了解小儿膳食中添加L-赖氨酸后的营养状况,评价L-赖氨酸在在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40名饮食正常的小儿,根据他们的膳食中添加L-赖氨酸与否分成3组:未添加组(A组),添加后一个月组(B组),添加后三个月组(C组)。然后分别按组测量这40名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臂围;抽股静脉血检测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锌、铁、铜、钙、镁离子浓度。采用组间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检测指标中身高、体重、血锌、铁、铜、钙浓度经统计分析显示3组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身高在添加L-赖氨酸后2个月与3个月无明显差别;血清镁离子只在B组与A组有显著差异。而头围、胸围、臂围、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等指标无统计学上差异,但食物中添加L-赖氨酸后1个月、3个月均比未食用有升高趋势,食后3个月比食后1个月有增加的趋势。结论:膳食中添加L-赖氨酸对小儿的身高、体重、血锌、铁、铜、钙浓度有明显升高作用,对血红蛋白、总蛋白、血白蛋白、镁离子可能也有一定的营养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儿食物过敏采用综合营养干预后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70例小儿食物过敏患儿,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营养摄入情况、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身高、体重。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能量、蛋白质、钙、铁、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体重(10.51±1.09)kg、身高(78.33±2.35)cm均高于对照组的(9.87±1.25)kg、(75.41±2.8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食物过敏患儿采用综合营养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儿的生长和发育,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14.
左志通  陈宝华  凌春华  王旭 《江苏医药》2012,38(18):2146-2148
目的探讨簇集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定量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8例初诊NSCLC患者(A组)、1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B组)血清簇集蛋白浓度和肺组织簇集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血清簇集蛋白为(137.65±73.83)ng/ml,肺组织簇集蛋白阳性率为55.26%,均明显高于B组的(102.74±55.67)ng/ml(P<0.01)和12.50%(P<0.01)。A组血清和肺组织中簇集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而肺癌晚期、有淋巴结转移及高分化者血清、肺组织中簇集蛋白均高表达。血清和肺组织中簇集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95,P<0.05)。结论 NSCLC患者体内簇集蛋白高表达可能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两者比值及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HtSDS)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小于胎龄儿(SG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确诊为追赶生长失败的SGA患儿应用rhGH治疗(0.15~0.20u·b^-1·d^-1),每晚睡前皮下注射,治疗3、6、9、12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IGF-1、IGFBP-3,HtSDS、年生长速率(GV)的变化。结果GV治疗前为(4.1±0.5)cm/年,治疗后3、6、9、12个月分别升至(12.4±3.2)cm/年、(11.0±2.3)cm/年、(10.1±3.5)cm/年、(9.4±1.8)cm/年,显示治疗后追赶生长明显(F=51.35,P〈0.01);HtSDS治疗前为(-2.81±0.64),治疗后分别为(-2.55±0.73)、(-2.39±0.65)、(-2.21±0.58)和(-2.09±0.94),显示治疗后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差距逐步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P〈0.01)。IGF-1、IGFBP-3明显升高,各监测时间点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2、14.04,均P〈0.01),以IGF-1升高更明显,3个月之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6个月达高峰;IGF-1/IGFBP-3比值和治疗前相比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2,P〉0.05)。rhGH治疗6个月内,血清IGF-1和身高标准差积分相对治疗前的变化(AHtSDS)存在显著正相关(r3=0.72,r6=0.91),9个月后不存在相关性(r9=0.26,r12=0.33)。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hGH治疗SGA后IGF-1、IGFBP-3升高,以IGF-1升高更明显,6个月内血清IGF-1和AHtSDS存在显著正相关,9个月后不存在相关。rhGH治疗小于胎龄儿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早熟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促黄体生成素( LH)峰值的水平变化,分析其对儿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观察病情和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儿童保健科就诊的性早熟女童69例, ICPP组26例, SPT组43例。同时收集青春发育前健康女童30例为对照。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CPP组、SPT组、对照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和血清LH峰值水平。结果 ICPP组血清IGF-1水平[(451±148)ng/ml]明显高于SPT组[(268±56)ng/ml]和对照组[(141±6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SPT组IGF-1[(268±56)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ICPP组患儿血清IGFBP3水平[(5.7±1.0)ng/ml]与SPT组[(5.3±0.5)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2±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CPP组患儿血清LH峰值水平[(27.2±22.7)U/L]明显高于SPT组[(3.2±1.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GF-1、IGFBP3可作为性早熟的诊断依据,IGF-1对ICPP和SPT有鉴别诊断意义。 LH峰值明显升高可能与CPP女童HPG轴功能提前激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与血清IL-4、Ig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设正常对照组52例,哮喘急性发作组84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4、IgE水平,并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MSA)测定NF-κB活性.结果: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清PSA、PAP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及雌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给予己烯雌酚3 mg,每日一次口服,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100 mg,每日一次口服,连续2个月.同时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时期体检健康者6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观察前列腺增生组、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治疗前、前列腺癌组治疗后血清PSA、PAP水平,以及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前后IPSS评分指标.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的血清PSA、PAP水平为(80.64±64.72)、(45.86±55.73) ng/ml,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5.82±5.96)、(1.35±0.92) ng/ml和正常对照组的(0.75±0.24)、(0.79±0.6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A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的灵敏性为78.33%,指标特异性达70.00%,而PAP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的灵敏性为53.33%,指标特异性达93.33%;PSA对前列腺癌检出的阳性率和灵敏性均高于PAP,而特异性却不及P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前列腺癌组血清PSA、PAP水平为(9.71±10.38)、(7.82±11.77) ng/ml,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SA、PA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症状有所改善,IPSS评分为(7.68±1.12),与治疗前的(21.66±4.61)比较,IP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SA、PAP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雌激素能够降低其水平,改善前列腺癌症状,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赵明  谷腾飞  蒋鹏 《江苏医药》2012,38(8):892-89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对胰岛素(Ins)抵抗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每天腹腔注射SM 10ml/kg,连续3d;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30min采用冠脉结扎15min后再松开45min的办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糖(Glu)、Ins和C肽的浓度,ELISA法检测血浆抵抗素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 A组血浆Glu[(3.64±0.53)mmol/L vs.(4.29±0.62)mmol/L]、Ins[(31.68±0.21)μU/ml vs.(39.17±0.69)μU/ml]、C肽[(9.26±1.87)ng/ml vs.(13.05±2.56)ng/ml]的浓度以及血浆FFA[(326.40±35.63)μmol/L vs.(429.30±29.64)μmol/L]和抵抗素[(13.29±1.16)ng/mlvs.(16.32±1.52)ng/ml](P<0.05)的含量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SM预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过程中的Ins抵抗,对心肌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