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欣  范国荣 《中草药》2008,39(11):1735-1737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短瓣金莲花药材中3种黄酮苷的量。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短瓣金莲花中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荭草苷及牡荆苷的量。结果不同产地短瓣金莲花药材中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和荭草苷的量有较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短瓣金莲花药材质量控制。本研究为短瓣金莲花的资源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短瓣金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文哲  王磊  段金廒 《中草药》2000,31(10):731-732
短瓣金莲花 Trollius ledebouri Reichb.是毛茛科金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及内蒙古东北部 ,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金莲花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有 1 6种[1] ,其中金莲花 T. chinensis Bge.和亚州金莲花 T. asi-aticus L.被《中药大辞典》收录 ,可供药用。对风湿、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等症有效。国内学者曾对金莲花的抑菌有效成分做过初步研究 ,但对短瓣金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未见报道。我们首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 5个单体 ,即β-谷甾醇( ) ,荭草苷 ( ) ,牡荆苷 ( ) ,槲皮素 -新橙皮…  相似文献   

3.
荭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商陆素-3-O-β-D-半乳糖苷(ombuine-3-O-β-D-galactopyranoside,1),商陆素-3-O-芸香糖苷(ombuine-3-O-rutinoside,2),色氨酸(tryptophan,3),槲皮素-3-甲醚(quercetin-3-O-methyl ether,4),山奈酚-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kaempferol-3-O-(2"-O-α-L-rhamnopyranosyl)-β-O-glucuronopyranoside,5],槲皮素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2"-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uronopyranoside,6],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mnide,7).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的1H和13C-NMR谱信号.  相似文献   

4.
任晓蕾  霍金海  孙国东  魏文峰  王伟明 《中草药》2015,46(23):3475-3481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离分析短瓣金莲花药材甲醇提取物成分。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甲醇(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95%~60%A;5~13 min,60%~45%A;13~20 min,45%~0%A;20.1~25 min,95%A;体积流量0.3 m L/min,进样量2μL。通过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与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分析化合物信息。结果结合UPLC-Q-TOF-MS提供的化合物准确相对分子质量,鉴定短瓣金莲花提取物中14个化合物,分别为藜芦酸、香草酸、荭草苷、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荭草苷-2″-O-β-D-吡喃木糖苷、槲皮素、金丝桃苷、牡荆苷、芹菜素、木犀草素、刺槐素-7-O-新橙皮糖苷、刺槐素、柳穿鱼黄素、鼠尾草素。结论该法为短瓣金莲花饮片的质量控制、后期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并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短瓣金莲花中两种黄酮苷的含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文哲  梁旭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0):658-659
 目的 研究短瓣金莲花及不同部位中两种黄酮苷的含量情况。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其中所含的两种黄酮苷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含量。结果 短瓣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和0.46%。结论 对短瓣金莲花中的黄酮应该加以研究和开发利用,短瓣金莲花可能是中药金莲花的一种代用新药源。  相似文献   

6.
金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召阳  罗都强 《中草药》2010,41(3):370-373
目的研究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薄层色谱(PTLC)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方法分离,根据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莲花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6-deoxy-D-mannono-1,4-lactone(2)、3,4-二羟基苯乙醇(3)、2-(3,4-二羟基苯基)乙醇葡萄糖苷(4)、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5)、乌苏酸(6)、3a-acetyl-2,3,5-tri methyl-7a-hydroxy-5-(4,8,12-tri methyl-tridecanyl)-1,3a,5,6,7,7a-hexahydro-4-oxainden-1-one(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9)、7-甲氧基-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10)。结论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2、3、5、6、7、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7.
山里红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刘荣华  余伯阳 《中药材》2006,29(11):1169-1173
目的:研究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 r.)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金丝桃苷Hyperoside(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 3-O-β-D-glucoside(3),芦丁Rutin(4),槲皮素3-O-[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6)-β-葡萄糖苷]Quercetin 3-O-[-αL-rhamnopyransoyl(1-4)--αL-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5),牡荆素V itexin(6),6″-O-乙酰基-牡荆素6-″O-acetyl-vitexin(7),牡荆素2-″O-鼠李糖苷V itexin 2-″O-rhamnoside(8),牡荆素4″-O-葡萄糖苷V itexin4-″O-glucoside(9),绿原酸Chlorogen ic ac id(10),熊果酸Ursolic ac id(11),β-谷甾醇-βS itosterol(12),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3),正三十烷醇n-Triacontanol(14)。结论:5和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凤尾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积成  张锐  张维  潘景行  任晓静  刘建群 《中成药》2012,34(6):1122-1126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凤尾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乙酸乙酯及水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野漆树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4),新西兰牡荆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忍冬苷(8),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8-C-β-D-木糖苷(9)。结论化合物3及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及9为首次从凤尾蕨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ge.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花入药,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1-2],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牡荆苷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成分之一,除具有抑菌作用外,还有抗癌、降压、抗炎及解痉作用[3-4].作者分别对金莲花的主要资源分布区坝上及周边地区、不同种源的金莲花中牡荆苷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为金莲花的质量评价、品种对比选育以及适宜种植区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金莲花中牡荆素、荭草素、牡荆素-2"-O-β-L-半乳糖苷、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藜芦酸、金莲花碱的抗病毒和抗炎机制。方法运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和药物化学数据库,将金莲花的6个活性成分与Toll样受体蛋白(TLRs)及神经氨酸酶(NA)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模拟运算,分析对接结果及其功能区域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牡荆素、荭草素、牡荆素-2"-O-β-L-半乳糖苷、藜芦酸、金莲花碱均作用于1种或多种TLR,而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与3种TLR均无相互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即牡荆素、荭草素、牡荆素-2"-O-β-L-半乳糖苷、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均可与NA结合,而藜芦酸和金莲花碱与NA无相互作用。结论金莲花的6个活性成分中,5个成分可影响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TLR3、4、7是其抗病毒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4个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作用于NA而影响流感病毒活性。本研究可为探讨金莲花的抗病毒和抗炎有效成分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莲花傅里叶红外光谱鉴别及药效组分表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莲花是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Bunge的干燥花[1],金莲花药效组分为黄酮及有机酸类成分,主要有荭草苷、牡荆苷和藜芦酸等[2]。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金莲花品质,为中药鉴定提供适用的方法和技术,作者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其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对20个药材供试品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基团组分特征鉴定法对其水提取物和主要组分牡荆苷(vitexin)、荭草苷(orientin)、藜芦酸(veratric acid)的FT-IR表征进行了分析。1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技术,对牡荆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牡荆叶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4′-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6-C-(6"-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6-C-(2″-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4)、perfoliatuminA(5)、异牡荆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牡荆宁G;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长瓣金莲花中黄酮苷的抑菌活性研究及牡荆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长瓣金莲花中黄酮苷的抑菌活性,建立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研究金莲花总黄酮及从中分离得到的牡荆苷和荭草苷对4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采用HPLC法测定了长瓣金莲花中牡荆苷的含量。结果 金莲花总黄酮、荭草苷和牡荆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牡荆苷在三者中的抑菌效果最好。牡荆苷的进样量在0.07~1.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0.78%。结论 该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方法简便等特点,可作为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莲花制剂中3种黄酮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莲花制剂系采用毛茛科植物金莲花的干燥花及花蕾制成的单方制剂,金莲花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金莲花的主要药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荭草苷、牡荆苷和槲皮素是其主要的黄酮单体,含量最高[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荭草苷、牡荆苷和槲皮素还具抗癌、抗氧化、降压和解痉作用[3-5]。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金莲花制剂中荭草苷、牡荆苷和槲皮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短瓣金链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新安  赵毅民 《中草药》2005,36(3):344-345
短瓣金莲花 Trollius ledebouri Reichb.是毛茛科金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及内蒙古东北部 ,在前苏联东部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该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有 1 6种 [1] ,其中金莲花和亚洲金莲花被《中药大辞典》收录 ,可供药用 ,对风湿、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等症有效 [1] 。国内学者曾对金莲花属植物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 (抗菌、抗病毒 )和有效成分研究 [2~ 9] 。其中金莲花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杆菌都有较强抑制作用 ,目前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等症。据报道对患病儿童治疗的有效率达 61 % ,且无化学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刺楸树皮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80%乙醇进行提取,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制备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3-O-α-L-阿拉伯糖-28-O-α-L-鼠李糖-(1→4)-O-β-D-葡萄糖-(1→6)-O-β-D-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酯(Ⅰ),刺楸皂苷I(Ⅱ),3-O-α-L-鼠李糖-(1→2)-O-α-L-阿拉伯糖-28-O-β-D-葡萄糖-(1→6)-O-β-D-葡萄糖常春藤皂苷元酯(Ⅲ),刺楸皂苷B(Ⅳ),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Ⅴ),2-甲氧基对苯二酚4-O-[6-O-(4-O-α-L-鼠李糖基)-紫丁香基]-β-D-吡喃葡萄糖(Ⅵ),紫丁香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合柄铁线莲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材料和方法,结合半制备液相分离合柄铁线莲中的黄酮苷类成分。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异牡荆素(2)、过山蕨素(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7-α-L-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O-(2-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7)、澳白檀苷(8)、槲皮素-3-O-β-D-(6″-n-丁基)葡萄糖醛酸酯(9)、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0)和异荭草素(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汉桃叶中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桥  沈娟  赵祎武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2,43(11):2141-2145
目的 研究鹅掌属植物汉桃叶(广西鹅掌柴Schefflera kwangsiensis)茎枝的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汉桃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野木瓜苷C(1)、3-O-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O-β-D-吡喃木糖基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刺楸皂苷B(4)、3-O-β-D-吡喃木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3-O-[O-吡喃阿拉伯糖基-(1→4)-O-吡喃阿拉伯糖基-(1→3)-O-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O-吡喃鼠李糖基-(1→4)-O-β-吡喃葡萄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基酯(6)、刺楸皂苷G(7)、3-O-[O-吡喃阿拉伯糖基-(1→4)-O-吡喃阿拉伯糖基-(1—3)-O-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苷(8)、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木糖基1-(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9)、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木糖基1-(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0).结论 化合物1、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辣木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IR,UV,MS,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槲皮素-3-O-(4-O-巴豆酰)-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6-O-(2E)-戊烯酰]-β-D-吡喃葡萄糖苷(2)、异槲皮苷(3)、黄芪苷(4)、槲皮素-3-O-(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6-O-巴豆酰)-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6-O-巴豆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牡荆素(9)、异牡荆素(10)和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其中,化合物1和2为2个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金莲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莲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反相硅胶和聚酰胺等多种填料,通过常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荭草苷(1),牡荆苷(2),4-(β-D-glucopyranosyloxy)-3-(3-methyl-2-butenyl)benzoicacid(3),Trollioside(4),2″-O-(2″’-methylbutyryl)isoswertisin(5)。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