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本草考证及市场产地调研,采集不同市场及产地的续断样品进行分析,选定外观性状指标,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续断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同时分析各等级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间的相关性及质量差异。本草考证及市场产地调研发现,续断以根条粗、断面墨绿色为佳,且市场上多以统货为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结合本草考证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筛选出长度、中部直径、皮部颜色为分级指标,划分选货和统货2个规格,其中选货划分为大选和小选2个等级。此外,续断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指标无显著相关性,浸出物与水分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总灰分呈极显著负相关;多重比较显示,水分、浸出物、川续断皂苷Ⅵ含量选货高于统货,但均未达显著差异;总灰分含量统货高于选货,亦未达显著差异。该研究制定的续断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为规范续断交易提供依据,同时为续断商品规格等级团体、行业及国家等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洋参商品规格等级市场调查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8)
目的:对国内外市场上西洋参商品进行调查,明确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现状。方法:通过调查美国、加拿大、广州清平、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及黑龙江、吉林、山东和北京产地的西洋参,归纳整理目前市场上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情况。结果:调研发现西洋参的规格等级没有统一规范,市场上主要依据生境(野生或栽培)、加工方法、产地、外观性状等划分规格,根据单支重量等划分等级。目前市场上西洋参商品的规格等级划分标准与药材内在品质关联性不大。结论:建议根据体现西洋参内在质量的药用物质基础化学成分或化学成分群结合感官指标并以标准在市场上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来指导制定西洋参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标准。该文可为西洋参鉴别、质量评价与市场销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为规范太子参商品市场秩序,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定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对市场上收集到的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太子参药材的9个外观性状量化指标进行测量,并结合内在质量的化学成分指标验证商品药材等级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和市场实际运用,制定出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结果: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上中部直径、单个重量、50 g块根数3个指标,并划分大选、中选、小选、大统、小统5个等级。相关性分析认为,块根长度不宜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分级指标,多糖含量的高低与太子参商品等级有关系。结论:以上中部直径、单个质量、50 g块根数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量化指标,以太子参多糖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的太子参商品规格分为5级,各等级与市场上太子参药材等级现状及其内在品质相一致,可作为市场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5个药材市场、2个产地收集的42份半夏为研究对象,在本草考证与市场调查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K-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选定分级指标,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半夏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分析不同等级半夏内在指标(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及鸟苷)间的差异及外观性状与内在指标的相关性。本草考证与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半夏以个大、色白、质坚实者为佳;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半夏外观性状在每粒重及500 g粒数上差异较明显,结合生产实际及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筛选出长、每粒重、500 g粒数作为半夏的分级指标,将半夏分为大选、小选、统货3个规格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半夏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多重比较显示,除总灰分和浸出物外,各等级间的内在指标含量无显著差异。该文建立了以长、每粒重、500 g粒数为指标的半夏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为半夏市场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重新制订丹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采用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地及市场药材商品调查,梳理当前市场丹参药材规格等级现状,提炼丹参药材商品分级的规律及核心要素,针对这些划分要素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所收集的多批次样品进行系统地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结果:产地对丹参质量影响较小,丹参的直径与丹酚酸类成分含量呈正相关,与丹参酮类成分含量呈负相关,与多糖类成分相关性不大,硫熏可致酚酸类成分发生变化。结论:制订了丹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即按产地划分“川丹参”“山东丹参”与“其他产区”3个规格,各规格项下根据直径和长度分为不同等级。  相似文献   

6.
以市场收集的33份五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本草考证与市场调查,运用描述统计、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选定分级指标,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五倍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以水分、灰分、没食子酸为内在指标,分析等级间质量差异及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的相互关系。本草考证与市场调研发现,五倍子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者为佳,依据性状分为角倍和肚倍;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结合本草记载及生产实际,筛选长、直径、单个质量、500 g个数4个分级指标,划分角倍、肚倍2个规格,选货和统货2个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五倍子内在指标与外观性状无显著相关;多重比较显示,选货灰分含量均小于统货灰分含量,但未达显著性;没食子酸含量肚倍选货和统货均高于角倍选货和统货。该文以长、直径、单个质量、500 g个数作为外观性状指标,结合本草考证与市场调研,制定了2个规格、2个等级的五倍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为其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辛夷进行本草考证,制定科学合理的辛夷(望春花)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引导市场优质优价。方法:查阅古今典籍并结合市场调查,对辛夷的基原、产地变迁、历代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和商品规格等级现状进行考证。结果:厘清了辛夷的古今关系,为后续的规格等级划分提供了充足的历史文献依据。结论:市售辛夷品种基本为望春花,多为统货,没有统一的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需要对其进行规格等级划分,这对辛夷在市场上的流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证了黄芪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以山西传统黄芪的产地初加工过程为例,介绍了不同商品规格形成的过程。通过比较分析不同黄芪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差异,发现长度和粗细度的差异性是导致等级标准不同的主要指标。而诸多标准的不统一势必导致药材市场交易的混乱,本研究在考证这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黄芪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重新制订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采用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地及市场药材商品调查,梳理当前市场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现状,提炼牡丹皮商品分级的规律及核心要素,针对这些划分要素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所收集的多批次样品进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对牡丹皮质量影响较小,直径与多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分布于皮部的芍药苷等小分子成分含量呈负相关,但幅度有限。结论:通过揭示不同划分要素所致的牡丹皮药材内在质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即按产地划分为"凤丹皮"与"其他产区"两个规格,其他产区又根据去皮与否划分为"刮丹皮"和"连丹皮"两个规格,各规格项下又按照直径和长度分为不同等级。  相似文献   

10.
肉苁蓉是我国常用补益类名贵药材,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同时,肉苁蓉(荒漠)还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列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单,日常使用需求量大。市场上肉苁蓉分级混乱、标准不一,不同商品规格的肉苁蓉价格相差很多。通过对本草典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文献中肉苁蓉规格等级标准进行梳理及对各大药材市场的实际分级情况和商品价格进行调研,分析基原、产地因素、野生来源与人工种植、采收季节、生育期、生长年限和个体大小等与规格等级有关的因素对肉苁蓉药材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根据基原区分规格,以产地、生育期和个体大小划分等级的建议标准,以期为肉苁蓉商品规格等级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品质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的品质是保障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现行的商品规格是对已有"辨状论质"传统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但随着中药材野生品种的不断引种驯化及大范围人工种植,部分药材的栽培品在性状及品质上已发生了明显改变,造成这些药材在市场流通规格划分及品质鉴别等认识上产生了分歧。以远志Polygalae Radix为例,从其市场流通规格划分现状入手,结合现代品质评价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品系/基原、产地/气候区划、生长年限/采收期及药用部位等对远志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揭示远志药材性状与药材自身品质的相关性,为后续远志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明确今后远志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三七药材质量特征和商品状况。并从市场和产地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修订三七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该研究将三七药材按照不同部位和采收时间划分为主根(又分为春七和冬七)、筋条和剪口共4种规格,春七和冬七又按个头大小简化为20头、30头、40头、60头、80头、120头、无数头和等外8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三七不同规格、等级间药材的密度和内在成分含量的差异,并探讨了产地、种植年限、采挖时间对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影响,修订完善了三七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同时,建议《中国药典》在中药材三七项下按照药用部位和规格进一步细分药材的质控指标,并明确各中药材"采收年限"和药材密度,合理引导中药材生产,保证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拟建立(荒漠)肉苁蓉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理论体系,确定不同等级品相性状特征,为药材产地初加工、市场流通及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培育基地实地考察和市场流通调查,以肉苁蓉生活史不同阶段(营养期)的生长发育特征为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的理论基础,结合外观性状特征、市场价格与市场流通的品级特点,建立其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结果]可将肉苁蓉药材分为5个等级。未抽薹的药材为优质品,共分4个等级,即特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统货,性状特征为体质量、质柔韧、鳞片密;抽薹药材为次等品,其特征为体轻、质硬、断面常有裂隙、鳞片疏。[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5个等级商品规格药材的不同等级性状特征区分明显,实践中容易掌握,并综合考虑了(荒漠)肉苁蓉药材规格、市场价格和品相特征等因素,体现了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商品特点,对药材的产地采收加工、销售流通及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雨田  何玉成  闫桂权  杨雪 《中草药》2020,51(6):1669-1676
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量逐渐下降,产地市场交易成为趋势。研究产地市场整合程度有利于了解中药材市场的运行情况,对于合理规划中药材生产和提高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大宗中药材金银花、枸杞子、板蓝根和太子参研究中药材市场整合程度,利用2013—2019年价格指数,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药材产地市场长期整合程度较高;中药材产地市场的短期整合程度远不及长期整合程度。为此提出4点政策建议:完善中药材价格信息平台、打造非道地产区中药材优质品牌、加快建成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和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天亮  江维克  舒国平  康传志  杨昌贵  周涛 《中草药》2022,53(24):7855-7863
目的 通过梳理前胡Peucedani Radix相关研究文献脉络,绘制前胡相关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结合前胡产地与市场调研分析研究现状和问题,旨为前胡的后续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采集前胡主产区的气候因子数据、各药材市场前胡价格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前胡20年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科研合作、主题共现、共被引分析。结果 前胡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目前主要产区主要集中于浙、皖、赣、黔、川、渝等地,不同产区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种植技术对于前胡药材品质的形成产生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传统前胡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并无商品规格等级之分,当前市场将前胡分为栽培和野生2个规格,但以栽培前胡为主流商品,未来前胡价格将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结论 基于生态种植理念的栽培技术研究及客观适宜的优质优价体系的建立是前胡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香豆素类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转录调控研究是提升前胡品质的重要途径,复方配伍规律的挖掘和分析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前胡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胡产业化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其现代化发展与国际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袁玮  秦宇雯  陆兔林  季德  姜程曦 《中草药》2018,49(5):1192-1200
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均为道地药材。温郁金炮制方法主要有炒制、酒制、醋制、蒸制;温莪术炮制方法主要有酒制、醋制、蒸制;片姜黄炮制方法主要是切制。目前,三者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以莪术油、莪术二酮、榄香烯类和姜黄素类等物质为主,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温郁金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解热、抗氧化、抗血栓等作用;温莪术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血栓、提高免疫等作用;片姜黄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早孕、终止妊娠等作用。三者均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栓等功效。综述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炮制工艺的发展历史及现代研究进展,为其炮制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媛媛  彭亮  胡本祥 《中草药》2017,48(18):3833-3840
目的建立不同商品等级远志的主要成分分析方法,探索远志商品等级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PLC法对河北安国药材市场、西安万寿路药材市场、四川荷花池药材市场、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商品等级的远志进行主要成分测定,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各等级与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不同市场商品等级远志的主要成分测定结果与其商品等级不完全相符。结论药材市场上远志商品等级的划分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准确评价远志质量,还需制定新的远志药材等级质量标准,本研究也为远志的综合定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婉  高天慧  林美斯  张保献  傅超美 《中草药》2018,49(12):2833-2839
目的研究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CP-MS技术测定不同道地产区、不同基原的莪术、姜黄和郁金共20批次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以及研究传统水煎法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道地性的关系以及在煎煮过程中微量元素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结果聚类分析数据显示,同一产地的药材可较好地聚为一类,具有相同基原、不同入药部位的3种药材能明显的区分开。对于同一药材、不同基原的莪术药材、蓬莪术与广西莪术虽然产地不同,但具有更相似的特征,对于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也更为相似。不同产地、不同基原饮片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为CuPbCdAsHg;元素溶出率显示,中药材重金属在传统水煎过程中不易溶出,且经过煎煮各元素含量发生较大改变,溶出的元素含量存在AsPbHgCuCd的趋势,表明Cu元素虽然在原饮片中含量远大于其他元素,但溶出率低。结论不同产地姜黄属药材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与药材品种和产地分布呈一定规律性。表明产地环境对其重金属元素富集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品种对重金属元素选择性富集能力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煎煮过程中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显示饮片中重金属含量与患者口服的汤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不一定呈正相关,各元素溶出率都较低,揭示了中药入传统汤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为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控制五指毛桃Fici Hirtae Radix药材质量,制订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通过植物形态、产地、历史沿革、功效、近年研究结果等的全面查考,修正《中国药典》1977年版五指毛桃药材的基原错误;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不同来源的商品药材;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指标成分的量;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方法检测各检查项。结果五指毛桃药材基原并非极简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而是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20批五指毛桃商品药材中除规定药用部位粗叶榕的根外,有约40%非药用部位的茎枝样品;不同部位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区别明显。药材中补骨脂素量为0.00848%~0.150%,佛手柑内酯为0.005 87%~0.026 3%,根类样品2种指标成分量显著高于非药用部位的茎枝样品。药材水分量为4.73%~8.27%,总灰分为2.58%~4.37%,酸不溶性灰分为0.054%~0.710%,醇溶性浸出物为6.23%~8.34%。结论修正《中国药典》1977年版五指毛桃药材基原错误,规范其药用部位为粗叶榕的根。建立的五指毛桃药材的质量标准可全面、有效地控制药材质量,为临床合理、有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