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调节剂对哮喘的免疫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免疫机制是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表明Th细胞是哮喘各种临床表现的重要启动和调控因子。Th1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即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移在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当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抗原提呈细胞提呈的抗原和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Th0细胞,Th0细胞接收到信号后可分化为Th1、Th2、Th17或调节性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主要是Th2细胞)产生白介素(IL)如IL-4、IL-5、IL-9、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激活包括肥大细胞在内的固有(Resident)炎性细胞,并从血液中募集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其他炎性细胞,释放各种炎性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Th17/Treg在中性粒细胞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支气管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50例,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记为对照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急性期及对照组Th17细胞、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2、IL-21、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计算Th17/Treg.比较两组患者Treg细胞、Th17细胞、Th17/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急性期Treg细胞、Th17细胞、Th17/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评估观察组哮喘控制情况(ACQ),分析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ACQ评分与Treg细胞、Th17细胞、Th17/Treg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h17细胞、Th17/Treg、IL-22、IL-21、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reg细胞、IL-10、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期Th17细胞、Th17/Treg、IL-22、IL-21、IL-17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期Treg细胞、IL-10、TGF-β1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ACQ评分与Th17细胞、Th17/Treg呈正相关(P<0.05),与Treg细胞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健康人群、中性粒细胞哮喘急性期及缓解期中Treg细胞、Th17细胞、Th17/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存在差异,可作为中性粒细胞哮喘诊断、病情判断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Th17细胞是新近研究发现的一类CD4+T细胞亚群,多方面研究表明其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促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也有大量研究表明Th17与Th2、Th1及Treg细胞共同参与哮喘发病。Th17/IL-17不仅介导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也调节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性等炎症,与特应性体质的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黏液的分泌均密切相关。本文就Th17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Th17淋巴细胞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IL-5、IL-13及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2、Th17细胞明显增高(P<0.05),而Th1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IL-5、IL-13及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2、Th17细胞明显增高(P<0.05),而Th1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8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因子,既能诱导Th1型免疫应答,又能诱导Th2型免疫应答,从而参与许多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反应。支气管哮喘是一种Th1/Th2失衡,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等)和多种细胞因子(IL-4、IL-5、IL-13等)参与,以支气管壁的结构改变、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IL-18在哮喘的不同发病阶段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IL-18能诱导γ干扰素形成,从而促进Th1细胞免疫反应,调节Th1/Th2平衡,IL-18还通过上调Treg细胞的生成对哮喘起保护作用。而有些情况下,IL-18及其促分泌的Th1细胞因子又能加重Th2型反应和气道炎症,使哮喘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Th17细胞是以分泌IL-17为主的新型T细胞亚群,其在哮喘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观察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L-17、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2009年2月-2009年12月期间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共88例,包括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组,n=52)、非喘息组(肺炎组,n=25)及对照组(n=11),收集所有病例的BALF,进行细胞学分类,ELISA法测定BALF中细胞因子IL-17、IL-8、VEGF、IL-4、IFN-γ和IL- 4/IFN-γ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和肺炎组患儿的IL-17和IL-8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哮喘组患儿的IL-8水平较肺炎组低(P<0.05),而2组IL-17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VEGF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肺炎组与对照组患儿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儿的IL-4,IFN-γ和IL-4/IFN-γ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及肺炎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均P<0.01),而哮喘组与肺炎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IL-17、IL-8及VEGF在哮喘儿童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可能参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h17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加重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细胞百分率情况.将外周血各T淋巴细胞亚群与BALF的中性粒细胞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和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Th2、Th17淋巴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而Th1淋巴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h1淋巴细胞与BALF的中性粒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Thl=-0.446,P<0.05),Th17淋巴细胞与BALF的中性粒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Th17=0.394,P<0.05).结论:Th17淋巴细胞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炎性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内的聚集,加重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腹部皮下注射大剂量卵白蛋白(OVA)建立小鼠哮喘免疫治疗模型,探讨IL-23/Th17轴在小鼠哮喘模型经皮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8只BALB/c小鼠为建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和哮喘免疫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哮喘免疫治疗组予10μg OVA于0、7 d腹腔注射致敏,21~27 d持续1周予1 mg OVA腹部皮下注射诱导免疫耐受,35~41 d予1%OVA雾化激发;哮喘对照组在21~27 d OVA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处置同哮喘免疫治疗组;空白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致敏及激发。50 d予10%OVA加强激发1次。末次激发24 h内检测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 E、BALF中IL-5、IFN-γ、IL-23、IL-10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脾、肺组织Treg、Th17细胞比例;q-PCR检测肺组织转录因子。结果哮喘免疫治疗组气道反应性、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23水平及血清OVA特异性Ig E水平明显低于哮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LF中IFN-γ水平与哮喘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E染色发现哮喘免疫治疗组肺组织炎症较哮喘对照组明显减轻;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哮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检测肺组织转录因子表明免疫治疗组Foxp3明显高于哮喘对照组,而RORγt明显低于哮喘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OVA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减轻哮喘小鼠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同时引起Th17细胞下降伴随IL-23表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纠正肺部IL-23/Th17轴有关。  相似文献   

10.
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HE染色评价各组小鼠气道炎症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IL-17、RORγt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RORγ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RORγt mRNA、蛋白水平及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RORγt蛋白表达量与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BALF、外周血中IL-17含量、肺组织IL-17 mRNA表达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789、0.795、0.902、0.669、0.806、0.883,P值均<0.01).结论:RORγt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1.
Th17细胞与气道变应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变应性疾病传统上认为是以Th2型免疫应答占优势的Th1/Th2细胞功能失衡所致.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Th17细胞在气道变应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人们对气道变应性疾病有了崭新的认识.IL-17A能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活化,促进炎症反应;IL-23-Th1轴不仅能诱导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还能正调节嗜酸性粒细胞性气...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功能紊乱。Th17细胞是一种能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T细胞亚群,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调节。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存在IL-23和Th17类细胞因子的显著升高,IL-23/Th17细胞轴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除Th17细胞本身,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IL-17、IL-22、IL-21等Th17相关细胞因子亦发生改变。调节性B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有可能通过产生IL-10发挥负向免疫调节功能。本文主要从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银屑病,调节性B细胞和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拮抗作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Th17细胞已被划分为一个不同于Th1、Th2和Treg的新的T细胞亚群,以分泌IL-17为主要特征。Th17在防御胞外细菌感染、介导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免疫调节紊乱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免疫学和基因学的发现表明Th17及Th17效应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对Th17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曹国强  钱桂生 《免疫学杂志》2002,18(Z1):170-173
产生于骨髓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骨髓的造血机制构成了哮喘气道炎症形成过程的活性组分,如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及其祖细胞数量的增加;骨髓细胞表达致炎因子如IL-5 mRNA、蛋白质和IL-5受体等.治疗哮喘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形成.骨髓和肺组织一样,可能成为抗哮喘治疗的另一重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调节性T细胞(Treg/Th17)细胞失衡在巨细胞病毒感染(CMV)免疫调节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CMV感染患儿按诊断标准分为激活感染组与潜伏感染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各组外周血Treg、Th17的百分比,并计算Treg/Th17比值;同时采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Treg主要相关因子(IL-10、Foxp3)和Th17主要相关因子(TGF-β、IL-17、IL-6、IL-23及ROR-γt)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MV感染后Treg细胞百分率降低,Th17细胞升高,致Treg/Th17比值下降(P<0.05);CMV感染后两组间比较,激活感染组Treg/Th17比值和Treg主要相关因子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而Th17主要相关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g/Th17平衡参与了CMV感染发病免疫机制,并可能与病毒潜伏-激活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6.
Treg/Th17平衡的分子调节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环境中,初始T细胞可以分别分化为Th1、Th2、Th17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其中,近几年才发现的Th17细胞可以通过IL-17、IL-21、IL-23等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一系列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而Treg对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主要的调节功能。因此,Treg可以通过IL-2、TGF-β1等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RORγt、Foxp3、STAT3、STAT5、IRF4以及RORα、共同转运受体等转录因子的表达,调节Treg/Th17平衡,调控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移植排斥反应。其中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已证实,T1亚群辅助细胞/12亚群辅助细胞(Th1/Th2)平衡失调是哮喘发病机制中关键的中心环节;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作为神经可塑性调控因子,通过诱导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参与哮喘发病[1].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哮喘的发生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白介素-13(IL-13)是近年来新克隆的淋巴因子.IL-13作为Th2型细胞因子成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其凋亡,促进IgE分泌等机制,参与哮喘炎症的维持,诱导气道高反应性及小气道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其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过敏反应炎症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涉及机体免疫紊乱,Th1/Th2细胞比例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在此基础上,支气管哮喘的免疫疗法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基于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机制,对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S1P1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研究FTY-720的作用机制是否与S1P1/WNT1/RAC1/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方法: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OVA建立小鼠哮喘模型,24 h后检测小鼠病理组织学变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小鼠血清中IgE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S1P1、WNT1/RAC1/P38-MAPK等蛋白表达。结果:FTY-720可显著降低哮喘小鼠肺内炎症因子IL-1、IL-4、IL-5及血清中IgE水平,降低WNT1/RAC1/P38-MAPK等蛋白含量,抑制哮喘。结论:S1P1可参与哮喘发生并通过WNT1/RAC1/P38-MAPK通路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