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可控电解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GDC血管内栓塞后作回顾性分析。选择动脉瘤的瘤顾比例大于2,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C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后,用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栓塞,无1例并发症及死亡。结论:GDC性能良好,操作简便,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改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颅内动脉瘤。结果:其中大脑中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在进行弹簧圈填塞过程中破裂出血、死亡;另1例术前Hunts分级V级的患者,术后因严重脑血管痉挛死亡,其余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弹簧圈栓塞过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Remolding技术。结果100%栓塞21例;95%栓塞9例;90%栓塞4例。1例死亡,8例遗留有单瘫或失语。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水解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着重探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技术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共22个动脉瘤,所有病例均采用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治疗.结果 栓塞治疗后18例患者20个动脉瘤90%~100%栓塞,2例患者2个动脉瘤80%~90%栓塞.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包括微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脑梗死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探讨和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直径≤3.0mm)的临床可行性、难度及其适应证。方法总结分析5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相关临床因素,包括术前患者的临床一般状况、Hent-Hess分级、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并发症以及临床预后。结果 55例患者均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50例为破裂动脉瘤,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完全栓塞30例(54.55%),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25例(45.45%)。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7.27%),术后再出血1例(1.81%),术后死亡1例(1.81%)。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临床治愈47例(85.46%),轻度肢体活动功能障碍5例(9.09%),重度肢体活动障碍2例(3.64%),无复发及颅内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有效、可行的;另外,结合患者的临床状况、预后选择最佳血管内治疗方案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医用生物胶NABC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4例颅内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颅内动脉瘤用GDC栓塞,脑动静脉畸形予NBCA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动脉瘤3例,1例因微导管无法到位未行栓塞;4例脑动脉畸形1次性栓塞彻底,2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2次后畸形面积减少50%。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畸形、颅内动脉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统计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1例患者成功栓塞治疗76个囊形动脉瘤,其中64例(90.14%)患者68个动脉瘤被完全栓塞,6例(8.45%)患者8个动脉瘤被部分栓塞,1例(1.41%)患者治疗失败。术中发生血管痉挛10例(14.08%),血管栓塞3例(4.23%),动脉瘤破裂4例(5.63%),1例(1.41%)麻醉复苏后左肢少动,右肢见活动。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存在发生脑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黄鑫  杨鹤 《当代医学》2011,17(10):88-8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27例33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弹簧圈栓塞22例27个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2)支架辅助栓塞2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3)球囊及支架辅助栓塞1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4)载瘤动脉闭塞2例2个动脉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秦伟  胡天刚  王海英  漆素兰  姜扬 《西部医学》2013,25(7):1076-1077,108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7个瘤体,其中28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2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 40例患者栓塞成功39例(97.5%),1例行手术夹闭。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栓塞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14例,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28例,评定所有病例栓塞效果.结果 动脉瘤100%栓塞37例(88.09%),85%栓塞4例(9.52),1例90%栓塞.随访1例患者因高龄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而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的优点,介入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对17例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选用弹簧圈、NBCA胶栓塞及血
管内支架置入等方法进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复查血管造影并进行造影随访评价血管内治疗效果。结果除1例栓塞
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引起死亡外,其余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动脉瘤腔弹簧圈致密填塞率:单纯瘤腔内弹簧圈栓塞
组致密填塞率50%;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的致密填塞率42.9%。15例3个月到2年随访,单纯瘤腔内弹簧圈栓塞组2例
复发,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补充栓塞,疗效满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动脉瘤消失。结论根据病变不同特点选择个体
化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假性动脉瘤,而瘤腔内栓塞结合血管壁内支架重建治疗颅内假性动脉瘤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复
发,提高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对62例64个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4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33例成功夹闭瘤颈(其中2例分离瘤颈时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内血肿在清除血肿后急性脑膨出未能显露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31例术后两周复查血管造影,动脉瘤完全夹闭83.9%(26/31)。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70.0%(21/30);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二者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3.
吴珂 《中外医疗》2014,(16):19-21
目的观察分析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共113个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患者分别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53例59个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显微技术治疗,52例54个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利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价治疗效果,并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治疗的教训和经验。结果显微手术治疗患者中有79.2%患者手术后预后良好,9.4%患者中残,5.7%患者重残,1.9%患者植物生存,3.7%患者死亡;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患者中有76.9%患者预后良好,7.7%患者中残,3.8%患者重残,1.9%患者植物生存,9.6%患者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都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各有利弊,且相互补充,临床治疗时应依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主治医师的技能和患者的意愿进行综合的考虑,以确定一个最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38例患者中,行血管内栓塞术成功36例(占比95%),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占比5%),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无复发、弹簧圈脱落、支架塌陷及移位等。结论血管内栓塞可有效、可靠地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手术方式和血管内材料的正确选择以及医师操作技巧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龙飞  秦坤明  冯大勤 《微创医学》2012,7(3):252-25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共49个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个动脉瘤中100%栓塞39个,95%栓塞 6个,90%栓塞3个,失败1个.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脑栓塞1例.42例随访2~8个月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治疗创伤小,效果好,术中出现并发症也可当即处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成功栓塞183例188个动脉瘤,痊愈182例,死亡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神经外科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此类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外科开颅夹闭者28例,动脉瘤合计31个;其余34例患者进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合计36个.观察患者患者栓塞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栓塞组21例,占61.76%,栓塞率小于70%的患者3例,占8.82%,瘤颈处有半月形残留者11例,占32.35%;出院时GOS评分结果显示开颅夹闭术组和血管内弹簧栓塞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9,P>0.05).结论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相差无几,但血管内栓塞由于创伤小,尤为适宜老年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载瘤动脉均显影正常,无死亡、异位栓塞及永久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未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方法,早期治疗可以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各种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的7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及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72个,完全或近全栓塞率为83.3%,部分栓塞率9.7%,永久性致残率2.8%,死亡率1.4%。20例患者随访2~13个月,平均6.5个月,均无颅内出血或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各种新型栓塞技术、栓塞材料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将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对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4例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动脉瘤直径2.0~20.0mm,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Ⅰ级7例,Ⅱ级21例,Ⅲ级5例,Ⅳ级1例。全部患者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愈,并经DSA随诊见完全栓塞的动脉瘤无复发,1例栓塞90%的动脉瘤复发,改行手术治疗;1例假性动脉瘤复发,经载瘤动脉内支架植入后治愈。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和检验动脉瘤栓塞效果的可靠手段,近期随诊结果表明采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效果可靠,大宗远期随诊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