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的抗SSA/Ro52抗体的情况。方法选取HCV感染者123例、SLE患者61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20例和健康人对照52例,用线性免疫印迹法(LIA)筛查抗SSA/Ro5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抗SSA/Ro52抗体IgG亚型。结果 HCV感染者检出率最高的是抗SSA/Ro52抗体29例,单项阳性20例;SLE患者抗SSA/Ro52抗体阳性39例,单项阳性1例;SS患者抗SSA/Ro52抗体阳性17例,单项阳性2例;健康人对照0例。HCV感染者抗SSA/Ro52抗体阳性率低于SLE和S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抗SSA/Ro52抗体阳性者中,HCV感染的单项阳性率高于SLE和S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CV感染抗SSA/Ro52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无关;抗SSA/Ro52抗体IgG亚型阳性率依次为IgG1(83%)、IgG3(31%)、IgG2(17%)、IgG4(7%)。结论单项抗SSA/Ro52抗体阳性是区分HCV感染是否合并SS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抗SSA、SSB和CENP-B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的发生率和浓度。方法对531例SLE患者和96例SS患者同时采用CLIA和ELISA进行抗SSA、SSB和CENP-B抗体检测。比较上述3种抗体在SLE和SS患者组的发生率和浓度,以及CLIA和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抗SSA和SSB抗体在SS患者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LE患者组(P0.01),而抗SSB和CENP-B抗体在SS患者组的浓度显著高于SLE患者组(P0.01)。在134例抗SSB抗体阳性的样本中,仅4例样本抗SSA抗体阴性。CLIA和ELISA在检测上述3种抗体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6.4%、95.7%和98.3%。结论抗SSA和SSB抗体对SLE和SS患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抗SSB抗体的发生具有与抗SSA抗体的依赖性。CL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上述3种抗体表现出良好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着丝点抗体(ACA)和抗SSA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中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 对符合PSS诊断标准的患者分类:12例ACA阳性、抗SSA阴性和19例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患者,在年龄、实验室数据、雷诺现象及唇腺活检组织学改变几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ACA阳性、抗SSA阴性的PSS患者平均年龄(68.4±7.9)岁高于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患者[(54.6±16.2)岁](P<0.05);ACA阳性、抗SSA阴性的PSS患者的血清IgG[(17.89±4.08)g/L]低于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 患者[(27.90±6.72)g/L](P<0.01);ACA阳性、抗SSA 阴性的PSS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患者(8.3%与42.1%,P<0.05);ACA阳性、抗SSA阴性的PSS患者肝脏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ACA阴性、抗SSA阳性的PSS患者(66.7%与10.5%,P<0.05).结论 ACA可以作为PSS的诊断指标,ACA 阳性的PSS患者与经典抗SSA阳性PSS患者在临床几个方面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
抗SSA抗体不同成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自身抗体的检测 ,临床多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可被盐水提取的可溶性核抗原 )抗体 ,其中SSA抗原有两种成分 ,分子量分别为 5 2KD和 6 0KD ,所以结果可出现 3种情况 :①单纯抗 5 2KD阳性 ;②抗 5 2KD和 6 0KD同时阳性 (双阳性 ) ;③单纯抗 6 0KD阳性。这 3种情况在不同的疾病中阳性率不同。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9月我们对 2 97例风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抗SSA抗体不同成分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97例风湿病患者中男 2 9例 ,女 2 6 8例 ;平均年龄 (5 8.4± 15 .3)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Ro-52 kDa自身抗体与抗SSA抗体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人群中SLE和SS等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其中SLE 50例,SS 50例,其他自身免疫病30例,50例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所有标本中抗Ro-52与抗SSA抗体,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标本ANA核型.结果 抗Ro-52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在SLE患者中分别为60%和64%,在SS中分别为72%和82%,在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分别为30%和23.3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6%),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Ro-52和抗SSA抗体阳性对诊断SLE和SS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二者的确切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抗核小体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观察其阳性率;比较SLE活动期与缓解期血清抗Sm抗体的阳性率。结果65例SLE患者中,47例ANuA阳性,阳性率为72.3%;42例抗ds-DNA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4.6%;26例抗S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40.0%;SLE患者在活动期与缓解期ANu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3,P=0.012);在抗ds-DNA抗体阴性中有15例ANuA阳性(23%),ANuA阴性中有10例抗ds-DNA抗体阳性(5%);SLE患者ANuA阳性组与ANuA阴性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比较,ANuA阳性组血清补体C3、C4降低,而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研究发现,在65例SLE患者血清中,ANuA阳性率为72.3%,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敏感度,检测该抗体可提高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NuA的检测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更有临床意义,在检测抗ds-DNA抗体的同时检测ANuA能将SLE血清学的诊断率提高23.1%;同时抗核小体抗体可用于判断SLE患者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胞衬蛋白抗体检测在干燥综合征(S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ELlSA法试剂盒检测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健康人血清中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a一胞衬蛋白抗体,分组计算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0例患者中,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a-胞衬蛋白抗体检测诊断SS的灵敏度分别为66%、46%和50%;特异度分别为77.1%、85.6%和91.4%。三种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92%。结论三种抗体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相比特异度相近而灵敏度显著提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口一胞衬蛋白抗体检测对SS诊断灵敏度高,对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均阴性的患者联合检测三种抗体可显著提高SS诊断的灵敏度,检测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同时也需要检测抗a胞衬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8.
用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抗SSA抗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检测抗SSA抗体的方法。方法将重组的SSA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NC)膜上,以胶体金标记的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usproteinA,SPA)作为显示剂,建立一种检测抗SSA抗体的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otimmunogoldfiltrationassay,DIGFA)。结果本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率为100%,对皮肌炎(DM)阳性率为100%,狼疮性肾炎(LN)阳性率为75%,本法与免疫印迹法(IBT)的符合率为94.1%。IBT法阴性的50例病人中,本法检出3例阳性病例(其ANA均为阳性);健康体检50例均为阴性。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靠,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min,不需其他特殊设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抗双链抗体的阳性率及特点。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对240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dsDNA抗体的检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60例)。结果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中抗dsDNA抗体阳性为28例,阳性率为35.00%(28/80),非SLE中抗dsDNA抗体阳性为1例,阳性率为0.625%(1/160);经欧蒙印迹法法检测,SLE中抗dsDNA抗体阳性为41例,阳性率为51.25%(41/80),非SLE中抗dsDNA抗体阳性为2例,阳性率为1.25%(2/160)。两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在SLE组做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SLE患者的诊断中,欧蒙印迹法抗dsDNA阳性的敏感性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抗dsDNA阳性。  相似文献   

10.
麦垚  寿涛  林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96-3597
目的:探讨抗SSA抗体阳性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抗SSA抗体阳性的157例和抗SSA抗体阴性的221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抗SSA抗体(+)患者出现口腔溃疡、雷诺现象、肺动脉高压、肢端坏死、肌痛/肌炎、神经系统受累和继发干燥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SSA抗体(-)的患者,而光过敏则显著低于抗SSA抗体(-)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抗SS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易出现肺动脉高压、肢端坏死、神经精神等重症表现,并多处于狼疮活动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SLE患者血清中抗染色质抗体(anti-chromatin antibody,AchA)水平,评价其在SLE诊断和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154例,疾病对照组155例(类风湿关节炎46例,干燥综合征49例,骨关节炎10例,系统性硬化症20例,肾病综合征30例),健康人对照107名。用ELISA检测AchA水平,并探讨其与SLE患者发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其他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IgG)、ESR、24 h尿蛋白、肾功能指标等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AchA的阳性率为63.6%(98/154),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5.8%(9/155)及健康人对照组0%(P均0.01)。AchA诊断SLE的特异性为96.6%,敏感性为63.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和81.9%。SLE患者血清中AchA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00 1)。与AchA阴性SLE患者比较,AchA阳性SLE患者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水平、ESR升高,C3、C4、WBC降低,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水平升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chA水平与ESR(r=0.218,P=0.01)、C3(r=0.451,P0.000 1)、Alb(r=0.295,P0.000 1)、AnuA(r=0.349,P0.000 1)、抗dsDNA抗体(r=0.311,P0.000 1)、24 h尿蛋白(r=0.243,P=0.003)、SLEDAI评分(r=0.202,P=0.015)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AchA对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与疾病活动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与狼疮肾损害强相关,提示其在狼疮肾发病及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ANA)的结果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6例ANA检测IIF(-)与LIA(+)的标本,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检测。结果 (1)在146例IIF(-)LIA(+)的标本中,单独出现抗Ro52抗体、抗SS-A、抗AMA-M2抗体阳性的标本数分别为69例、42例、15例,抗RNP抗体、抗PCNA抗体、PM-Scl抗体阳性的标本数分别为3例、5例、2例,有两项阳性的共8例。(2)单Ro52抗体阳性标本中,乙肝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及丙型肝炎患者患者例数分别为51例、4例、7例,非肝炎患者7例。(3)单SSA抗体阳性标本中,乙型肝炎患者6例,非乙肝的患者36例。结论 IIF检测ANA容易漏检Ro52抗体、SSA抗体,Ro52抗体与乙肝小三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在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斑点法对199例SLE患者,309例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72例正常组进行上述3个抗体的联合检测,并与SLE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核小体抗体在SLE组、CTD组和正常组中的阳性率为47.24%、0.97%和0.00%;抗组蛋白抗体为41.71%、0.97%和0.00%;抗双链DNA抗体为33.17%、0.65%和0.00%,上述各组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在SLE组中的特异性分别为96.91%、96.51%和97.06%;任何两种或三种抗体同时阳性对SLE的特异性为100%。三种抗体在SLE活动组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P〈0.01);抗核小体抗体与WBC、HB、C3、C4、胸膜炎等指标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对SLE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核小体抗体的敏感性最高且与SLE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抗Sm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抗Sm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75例抗Sm抗体阳性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与 2 90例抗Sm抗体阴性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抗Sm抗体阳性SLE患者年龄小、病程短、光敏感、关节炎、口腔溃疡较多见 (P <0 0 5或P <0 0 1) ;血沉快、蛋白尿、补体下降发生率较高 (P <0 0 5或P <0 0 1) ;抗URNP抗体、抗Rib抗体阳性率高 ;抗Sm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SLEDAI积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抗Sm抗体阳性SLE患者临床表现明显 ,易被早期诊断。 (2 )抗Sm抗体、抗URNP抗体、抗Rib抗体联合检测 ,可能对SLE诊断意义较大。 (3 )抗Sm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无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对40例SLE患者2、0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自身抗体谱联合检测。结果 40例SLE患者血清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5%、40.0%、45.0%,其中AnuA的阳性率与其他两种自身抗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核小体抗体(AnuA)是诊断SLE新的特异性指标,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特异性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可用作SLE患者病情活动性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斑点法,对101例SLE患者、260例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96例,骨关节炎61例,强直性脊柱炎30例等)血清ANuA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等,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ANuA检测的敏感性40.6%(41/101),特异性99.2%(2/260);活动组SLE患者ANuA阳性率(58.1%)明显高于稳定组(26.3%);ANuA阳性的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ANA滴度、抗ds-DNA量、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狼疮肾炎和雷诺现象发生率等明显高于ANuA阴性患者(P<0.05),而补体C3、C4则低于ANuA阴性患者(P<0.01);ANuA检测与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检测具有一致性,而与其他自身抗体如抗Sm、SSA、心磷脂抗体等无关。结论 AnuA对SLE的诊断的一定敏感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它与SLE疾病活动性和狼疮肾炎的发生等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1例SLE患者、110例非SLE风湿类疾病患者及58例健康者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LE患者抗ds-DNA、抗SmD1、抗SSA阳性率高于非SLE风湿类疾病患者(P<0.05),所有自身抗体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健康者(P<0.05);抗dsDNA、抗SmD1联合检测诊断SLE的约登指数最高,为0.669。结论 ANA检测仅可用于SLE筛查,应与抗ds-DNA、抗ENA抗体谱各指标组合形成不同的检测模式,从而提高SLE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避免漏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 (ANuA)的检测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35例LN和 1 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无肾炎患者血清ANuA ,并同时进行抗双链DNA(抗dsDNA)和抗Sm抗体检测。结果 LN组与SLE无肾炎组患者ANuA阳性率和抗ds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P <0 .0 5 ) ,而抗S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LN组中 ,ANuA阳性率高于抗dsDNA(P <0 .0 5 ) ,在SLE无肾炎组中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 4例尿蛋白 <3.5g/2 4h的LN患者ANuA阳性率高于抗dsDNA(P <0 .0 5 ) ,而 2 1例尿蛋白≥ 3.5g/2 4h的LN患者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LN组患者血清ANuA含量明显高于SLE无肾炎组。结论 血清ANuA的检测对于LN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85例SLE患者为SLE组,同期6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AnuA和抗dsDNA抗体及抗Sm、SSA、SSB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AnuA和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SLE组AnuA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nuA:55.3%(47/85)比6.7%(4/60),抗dsDNA抗体:45.9%(39/85)比6.7%(4/60),P均0.01],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49.4%(42/85);SLE组抗S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6%(15/85)比3.3%(2/60),P0.01],但SLE组和对照组抗SSA抗体阳性率[68.2%(58/85)比61.7%(37/60)]和抗SSB抗体阳性率[21.2%(18/85)比31.7%(19/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nuA和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特异度较高,均为93.3%,但敏感度较低(分别为45.8%和55.3%);而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59.3%,特异度为86.7%。在AnuA和(或)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中,血常规及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较2种抗体均阴性患者升高2倍以上(P均0.05)。结论 AnuA和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SLE诊断效率高于单独检测两种抗体,且对SLE疾病活动性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β2糖蛋白I(β2GPI)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半定量测定56例SLE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抗β2GPI和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结果 SLE患者血清抗β2GPI和ACA阳性率分别为69.6%、80.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SLE伴有血栓栓塞症状或病史者抗β2GPI为94.1%,高于无血栓栓塞症状的SLE患者(P<0.01).结论 SLE患者抗β2GPI的高表达与其临床症状,尤其是血栓栓塞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