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6岁(70~89 岁).采用Vancouver分型,A型3例,B1型1例,B2型2例,C型3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病例中长柄假体翻修 自体植骨 捆绑带固定2例.其中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1例,骨水泥型假体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例.结果:平均随访25.6个月(8~45 个月).8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4~8 个月);1例(C型)骨折未愈合,为手术治疗患者,并出现螺钉断裂,再次手术行内固定治疗.7例假体稳定,1例出现连续的影像学透亮线,1例假体松动.假体稳定的患者功能好于假体松动者.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用Vancouver分类方法分类简单,适用.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B1型和C型骨折,如无手术禁忌,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假体松动的骨折患者(如B2型),使用长柄远端固定非骨水泥型假体联合植骨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非手术治疗,3例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1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3例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结果 2例非手术治疗骨折者1例未愈合,1例愈合,7例手术治疗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B2型骨折使用非骨水泥柄假体,B1型和C型骨折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  相似文献   

3.
杨二平  彭昊  杜远立  梁杰 《海南医学》2016,(9):1436-1438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长柄股骨假体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5月至2014年9月应用非骨水泥长柄股骨假体行股骨侧翻修结合钢丝或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治疗的Vancouver B2和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2型8例,B3型9例.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行髋关节功能评估,采用Beals和Tower标准行影像学评估,并记载随访时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1.7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68.2分,所有骨折均愈合,4例股骨柄下沉不超过10 mm,无假体松动表现.影像学评估按照Beals和Tower标准,其中优8例,良5例,差4例.结论 加长型非骨水泥型股骨长柄假体加钢丝或环抱器能为骨折愈合提供较好的初始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彭文学  李雪红 《吉林医学》2012,33(35):7719-77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按Vancouver分型,其中,B1型3例,B2型1例。1例B1型采用钢丝环扎固定;2例B1型骨折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自体髂骨混合植骨;1例B2型保留假体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钢丝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4例患者骨折达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术后感染。随访Harris评分比术前明显提高,平均82分,所有患者均可下床行走。结论:假体选择不当、术中追求假体与股骨皮质紧密配合强行击入假体柄、外伤等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自体髂骨混合植骨不但能提供良好的固定支撑作用,而且长条异体皮质骨作为生物接骨板恢复假体周围骨折骨量并且没有应力遮挡效果,可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有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12例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和骨骼质量不同,分别采用长柄非骨水泥假体翻修结合异体骨结构性植骨,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钢缆钢板和LISS钢板等进行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7.5年.9例患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未出现假体再松动征象;1例因为感染难以控制而取出假体;1例LISS钢板固定失败;1例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 手术治疗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关键是长柄股骨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结构性植骨和牢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万仑  刘仲前  吕波 《四川医学》2009,30(8):1259-1260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发生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相应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人工髋置换术中、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13例患者。按Van.couver分型A1型4例采用钢丝环扎固定;B1型4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132型3例采用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B3型2例骨折采用长柄假体翻修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钢丝固定术,同时做髓腔内松质骨粒植骨,提高假体柄固定的强度及股骨侧皮质骨骨量。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未发生断端骨质吸收、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局部感染等。骨折断端及结构植骨处均骨性愈合。患者术后卧床时间1—4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升高,患肢无疼痛、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结论Vancouver分型综合包含了骨折的位置、骨折的稳定性、假体的松动情况、股骨近端的骨量。因此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其骨折分型采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B2和B3型骨折患者,应注意骨折周围、髓腔内外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1型3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11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B2型2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混合植骨.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8~2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无畸形愈合,未发生断端骨质吸收、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局部感染等,骨折均愈合,患肢无疼痛、无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根据其骨折分型采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73-75+7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依据Vancouver分型,B1型5例,B2型12例,C型8例,其中1例B1型患者为陈旧性,根据具体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观察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膝关节Hiss评分,并对骨折愈合情况、肢体长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0~46个月,平均(28.5±3.0)个月。假体周围骨折术前测量患侧肢体较对侧肢体短缩1.0~3.0 cm,平均(1.80±0.60)cm;术后随访时短缩0~1.3 cm,平均(0.90±0.35)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性愈合时间11~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以及内固定断裂或移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3~96分,平均(90.2±5.2)分,优良率达85.6%。术后膝关节Hiss评分85~100分,平均(94.3±3.8)分,优良率100.0%,临床疗效良好。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术前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功能要求、骨头质量以及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方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1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72~86岁,平均78.5岁;骨折按Vancouver分型:A型1例,B1型5例,B2型2例,B3型2例,C型1例。A型采用患肢外展皮牵引治疗;B型及C型分别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钢丝或钢缆环扎固定、长柄假体翻修、股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2.5个月。其中10例患者骨折愈合;1例患者骨折愈合欠佳,经再次植骨固定。患者无感染、畸形愈合、假体松动脱位、内固定断裂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需结合骨折部位、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身体状况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型3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7例,应用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C型2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8个月(6~52个月)。骨折均愈合,假体稳定,无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疗效优良率83.3%。结论:根据Vancouver分型标准选择不同的方案治疗髋关节置换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满意,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12例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和骨骼质量不同,分别采用长柄非骨水泥假体翻修结合异体骨结构性植骨,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钢缆钢板和LISS钢板等进行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7.5年。9例患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未出现假体再松动征象;1例因为感染难以控制而取出假体;1例LISS钢板固定失败;1例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手术治疗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关键是长柄股骨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结构性植骨和牢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2、B3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期间我科共收治1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假体周围Vancouver B2、B3型骨折患者,其中Vancouver B2型7例,Vancouver B3型5例,男8例,女4例,69~ 82岁,平均74.83岁.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生物型长柄假体翻修、植骨加钛丝环扎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并对该1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10 ~ 32个月,X线显示缺损的骨量均得到明显的恢复,骨折线消失,宿主骨与移植骨已达到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感染和再骨折等常见并发症.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7.83分,其中优(>90分)6例,良(80 ~89分)6例,无中、差(<80分)病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 生物型长柄假体翻修、植骨加钛丝环扎固定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2、B3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易燊 《当代医学》2014,(14):42-4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10月~2013年10月5年来广东省增城市石滩镇中心卫生院三江分院接受治疗的14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Vancouver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患者的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均达到愈合,无畸形愈合,对位对线良好,无局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负重行走时骨折部位视觉模拟评分(VAS)0~4分,平均(1.8±0.12)分;患者侧髋关节Harris 评分69~91分,平均为(80.3±2.34)分,优良率达到71.43%;患者在假体周围骨折术术前、术后患侧肢长度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骨折分型来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对症的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环抱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1998年1月~2006年1月我科采用环抱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4例,B1型8例,C型6例 .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20个月.全部获得愈合,功能良好.结论 环抱器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1型及C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该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200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假体固定类型、假体形态、假体周围骨折类型,并探讨相关骨折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 Vancouver 分型,A 型骨折15例,B 型骨折4例,C 型骨折3例。女性患者术中骨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男性,右侧手术、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的患者为骨折高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骨折分型以及骨折的发生影响因素充分考虑,避免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温哥华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4年2月~2009年8月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温哥华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人12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钢丝环扎固定2例,普通接骨板固定1例,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4例,钢板结合钛缆固定1例,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1例,生物型加长柄股骨假体置换2例,骨水泥型加长柄假体置换1例,术中植骨4例,术后结合石膏外固定1例。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8个月,平均15个月。11例病人骨折获得骨性愈合,1例股骨假体翻修术中出现骨水泥外溢,随访未出现假体松动临床症状。Harris评分单纯行骨折固定未行股骨假体翻修的病人Harris评分无明显影响,同时行翻修的病人Harris评分明显升高。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以VancouverB型骨折多见,术前应根据此型骨折特点全面计划、准备,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术中仔细操作,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Vancouycr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观察患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具愈合,患者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分数为(79.14±5.63)分,治疗优良率为75.00%.患者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平均分数为(1.42±0.12)分.手术之前,患者假体周围骨折肢体较对侧肢体平均短缩(1.62±0.37)cm;手术治疗后,平均短缩(0.83±0.26)cm,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依据患者的年龄、功能要求及Vancouycr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通过制定手术方案,即可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03-105+109
目的分析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观察组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锻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假体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远端固定均能取得到显著疗效,但相对比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生物型股骨假体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心肺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予立  林本丹  胡奕山 《海南医学》2014,(19):2904-290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我院治疗的34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包括20例术中骨折及14例术后骨折。按Vancouver分型,AG型骨折4例,AL型骨折11例,B1型骨折12例,B2型骨折7例。结果 34例中3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年(1~4年),均达到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8.4分,VAS评分为1.2分。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不需扶拐行走,25例步态正常,6例轻度跛行,4例诉偶有大腿疼痛。所有病例假体稳定性良好,无松动迹象。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钢板断裂、感染、症状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31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按Vancouver分型规范化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完善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定期随访是预防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刁乃成  郭艾  杨波  喻飞 《北京医学》2015,37(11):1025-1027
目的 探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手术侧别、假体固定类型、假体形态、假体周围骨折类型等信息,分析骨折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 共随访430例,男170例,女260例,平均年龄71岁,其中有44例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型41例,B型2例,C型1例.女性患者术中骨折发生率为15%,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右侧手术、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者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女性、右侧手术、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等因素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需仔细,尽量避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