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翔 《中国医疗前沿》2011,(21):42+37-42,37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I陆床特点及救治方法。结果4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抢救成功41例,抢救成功率为89.13%;死亡5例,死亡率为10.87%。结论迅速准确的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腹部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对降低腹部创伤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院前创伤急救的组织实施及救治技术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120”出诊急救的创伤患者6928例救治资料。结果 伤者以21~50岁最多,占79.30%;伤因以交通伤(39%)、斗殴伤(30%)、工伤及坠落伤(10.74%)为主;伤情按院前创伤指数(TI)分:危重患者1454例,中至轻伤5388例;院前急救成功率96.43%,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12.97%,转运途中死亡率为零。结论控制救治反应时间.落实“三线出诊”机制,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完善急救及转运设备,建立管理科学、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卢宝俊 《中外医疗》2012,31(29):40+42-40,42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经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76例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行B超、CT、腹腔穿刺等检查并诊断,手术治疗148例,非手术治疗28例。结果 172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7.73%,死亡4例,死亡率为2.27%。其中1例为腹主动脉损伤,因失血过多术中死亡,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在腹部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中,早期行确定性治疗可以提高急救成功率,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重症创伤846例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的急诊救治的方式、措施与救治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2000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846例重症创伤(ISS≥16)致伤原因、涉及部位、急诊救治措施、急诊通过时间及救治结果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根据创伤评分ISS≥16的重症创伤病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多发伤占87.7%,骨关节、脊柱伤发生频度最大,严重度为颅脑伤占第1位。院前急救仅占48.5%,受伤至入院平均2h。急诊门诊通过时间平均4h20min,伴创伤失血性休克324例,门诊死亡率9.7%,入院后死亡率6.1%。结论:重症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是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及门诊通过时间,尽可能减少搬运、减少辅助检查、实施急救一体化治疗。急诊医生从急救、稳定生命体征、初步明确判断、有效的复苏和救命性手术的全面开展到参与综合ICU的监护治疗管理将会减少重症创伤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戚苏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52-152,156
目的探讨严重多处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对我中心2006年1月~2008年6月急救处理的134例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患者中,治愈112例,死亡22例,死亡率16.42%,其中急救死亡10例,入院后死亡9例,后期死亡3例。结论规范化的院前急救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6月-2004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急救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共收治128例,抢救成功101例,成功率78.9%;死亡27例,死亡率21.1%。结论1)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治的模式: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李夏昀 《中外医疗》2011,30(11):105-10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急诊救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6例,临床脱险172例,抢救成功率达92.47%,效果明显。结论快速有效的急救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救治的55例创伤失血性患者采取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本院的急救护理,本文选取的55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2例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快捷规范的急救护理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一体化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一体化急诊救治136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外急救时间0.5~1.0h,院内急诊0.5h之内;1次急诊完成手术112例,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24例.临床治愈112例(82.4%),残疾21例(15.4%),死亡3例(2.2%).结论:院外急救以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为主,院内急救尽早确定是1次急诊完成手术还是实施分阶段的创伤控制性外科是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急救中心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急救中心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的效果。方法总结我中心开展创伤救治的效果,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结果共收治创伤患者318例,其中严重创伤114例,死亡30例,救治存活率为90.56%。结论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创伤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院内急诊救治交通伤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交通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34例(90.5%),残废4例(9.5%)。结论 重视院前、院内急救是抢救成败的关键,仔细检查、快速诊断、积极抗休克治疗可使创伤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1876例危重症患者,给予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结果:1876例患者中,有60.5%~87%的患者在见到急救医生后90分钟内收住院。其中交通伤成功率92.2%,坠落伤成功率93.5%,刀捅伤成功率92.2%,脑出血成功率97.5%,心肌梗死成功率97.1%,心衰成功率90.1%,感染成功率95.5%,一氧化碳中毒成功率96.4%,药物中毒成功率92.5%,消化道出血成功率92.3%,宫外孕成功率96.4%。结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刘文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37-2338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的急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3例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在我院急诊科期间的早期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2例因合并其他部位的严重创伤抢救无效死亡,余51例经及时救治和诊断后分别护送到相关科室进一步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结论腹部闭合性创伤常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早期病情观察和科学急救护理以及正确的诊断,可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创伤失血性的休克患者在临床急诊上的特点与救治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急诊特点与救治措施。结果 120例患者中105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7.50%。15例抢救失败而死亡,死亡率12.50%。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复杂,临床急诊中积极止血、纠正休克是首要任务,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急诊救治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急诊外科,采用一体化急诊救治措施救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38例,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4例,残疾3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只要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实施一体化急诊救治措施,就能够显著提高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救治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救治的447多发性创伤临床病例。结果治愈369例(82.5%),死亡78例(17.5%)。结论多发性创伤伤情重,死亡率高,急诊科应力求早期准确诊断,采取确切抢救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在急诊急救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前、后各3 a急诊科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救治效果。结果: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后漏(误)诊率为38.24%,死亡率为13.24%,抢救成功率为86.76%。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后3 a漏(误)诊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8.63%、9.01%、94.67%,均明显优于接受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在急诊急救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采用整体救治的方法对于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别按2008年6月前后的收治时间分为救治组和对照组,比较急诊救治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救治组死亡率为5.24%(58/1106),对照组死亡率为11.48%(103/897),观察结果发现救治组的早期救治时间、确诊时间以及急救手术时间均没有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非常显著(P0.02)。结论:积极采取综合急诊救治的措施,加强入院前救治的力量,可以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水平,从而充分发挥医院整体医疗实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中心收治的意外创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的急救模式分为实验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救,实验组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详细观察两组的院内急诊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并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院内急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MODS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能缩短创伤患者的急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也能降低创伤患者的MODS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在临床管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探究危重休克患者的急诊急救措施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危重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例危重休克患者均进行急诊急救措施与治疗,分析30例危重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对救治效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0例危重休克患者中,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患者有1例,占3.33%,病情恶化的患者有1例,占3.33%,病情无变化的患者有3例,占10.00%,病情好转的患者有25例,占83.33%。患者经急救输血治疗,在半小时内的输血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67%、93.33%,患者的预后以及存活率比较高。结论给予危重休克患者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急诊抢救,能有效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提升医患和谐程度并降低医疗差错事件,有助于提高危重休克患者的救治率,对于危重休克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