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训练组、rTMS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认知训练组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rTMS组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计算机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3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3组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均优于认知训练组、rTMS组(P0.05)。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VCIND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丁苯酞组和联合组各43例,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频rTMS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mini-cog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的mini-cog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以上评分较丁苯酞组提高更显著(均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VCIND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积极改善作用,是该类患者的择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家庭认知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0例分为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和常规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训练组增加家庭认知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 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MMSE、MoCA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的MMSE、MoCA和MBI评分分别为(28.33±2.85)分、(26.64±2.09)分和(74.66±11.22)分,与对照组的(26.95±1.77)分、(25.39±2.47)分和(73.98±12.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家庭认知康复训练可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计算机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0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ADL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MSE、LOT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分别经20d治疗后,发现其MMSE、LOT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25.4±2.3)]、MBI评分[(68.1±16.1)分]及LOTCA知觉、思维能力评分[分别为(11.60±2.92)分和(16.93±2.2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计算机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低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rTMS,高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低频双侧rTMS。对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平衡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下降(P<0.05),且联合组MMSE、MoC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中枢传导时间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MMSE、MoCA、BBS、MBI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中枢传导时间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低频联合高频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平衡能力,缩短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NS)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33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rTMS+MNS组(n=17)和rTMS组(n=1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TMS+MNS组在此基础上叠加MN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刺激频率10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动阈值,治疗时间为每日1次/d,每周5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oCA、MMS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rTMS+MNS组MoCA评分[(25.06±1.43)分]、MMSE评分[(25.71±1.69)分]及MBI评分[(74.71±5.44)分]亦优于rTMS组(P<0.05)。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rTMS+MNS组P300潜伏期[(346.94±14.00)ms]短于rTMS组(P<0.05),波幅[(7.65±0.85)μv]则高于rTMS组(P<0.05)。 结论 rTMS联合MNS治疗能有效地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认知障碍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改善。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TMS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和rTMS组各20例,联合组19例。对照组予常规认知训练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认知训练治疗和rTMS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认知训练、rTMS治疗和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共治疗20d。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0d后,3组MoC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rTMS组和联合组的MoC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联合组MoC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rTMS组(均P<0.01)。3组虚拟情景训练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TMS组(均P<0.01),rTMS组和对照组虚拟情景训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虚拟情景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脏俞麦粒灸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Ⅰ组30例、观察Ⅱ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认知训练,观察Ⅰ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观察Ⅱ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五脏俞麦粒灸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3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脏俞麦粒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共选取VCIN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脂代谢、营养脑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等)及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认知训练等),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CCY-I型经颅磁刺激仪,磁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磁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为患者100%运动阈值水平,每日给予3000个脉冲刺激,治疗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2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及MMSE、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并且rTMS组P300潜伏期[(344.48±20.10)ms]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8.49±1.49)μV]则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CA总分、MMS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2组患者MoCA抽象概括、定向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rTMS组MoCA总分[(23.47±1.53)分]、MMSE评分[(22.50±1.53)分]及MBI评分[(80.17±4.04)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与单纯康复训练比较,rTMS联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同时伴有认知障碍、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定向、视知觉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疗效。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认知、言语功能训练等),观察组于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加以10Hz的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空白rTMS。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选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中定向和视知觉,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Lotca定向、视知觉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P300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均P<0.01),波幅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均P<0.01),且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更短(P<0.01),波幅较对照组更高(P<0.01)。结论:高频rTMS治疗能有效促进认知障碍合并失语症脑卒中患者定向、视知觉及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事件相关电位(ERP)指导下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作观察疗法(AOT)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rTMS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腰部、上肢、下肢、平衡、步行、记忆、注意力、定向力、空间知觉及执行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及卒中单元综合治疗VCI的疗效。方法: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CIND)患者50例,血管性痴呆(Va D)54例及认知正常的脑梗死患者50例分别纳入VCIND组、VaD组及认知正常对照(NCON)组。收集3组的一般资料;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总甲状腺素(TT4)等指标;完善头部MRI检查,并进行影像评分。3组均进行卒中单元综合治疗,VCIND组和VaD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结果:Va D和VCIND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及糖尿病人数高于NCON组,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Hcy及TT4水平高于NCON组(均P0.05);Va D组患者年龄、CRP、Hcy及TT4水平高于VCIND组(均P0.05)。VaD和VCIND组颅脑各部位MRI的Fazekas分级均高于VCIND组,Va D组颅脑各部位MRI的Fazekas分级高于VCIND组(均P0.05)。VCIND组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ADL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VaD组的MMSE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ADL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结论:高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是VCI的危险因素;CRP、Hcy、TT4及MRI检查有助于提前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卒中单元综合治疗VCI有效。  相似文献   

13.
董旭  孙洁  李玲 《中国康复》2023,38(8):455-459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为认知障碍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证实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予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低频rTMS,对照组给予高低频rTMS假刺激。2组患者接受3周治疗后,分别评估脑神经营养指标、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MMSE量表及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最大峰值流速(MPV)、平均流速(Vm)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血管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MPV、Vm均快于对照组(P<0.05),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困难量表(VD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口腔运送时间(OTT)、软颚上抬时间(SET)均缩短(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高低频rTMS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认知及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2∶1),将其中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 rTMS的治疗方法,按照磁刺激量的大小将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05. Hz rTMS组、5 Hz rTMS组各30例;另外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给予rTMS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05.、5 Hz rTMS组治疗后MMSE、Mo‐CA、HAMD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后 MMSE、MoCA、HAMD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患者的潜伏期以及波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前 Han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 ET‐1和 VEGF的含量显著的增加,并且随着磁刺激的加大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也逐渐的增加( P <00.5)。【结论】rTMS可以显著地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诱导电位P300和神经心理学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以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高频(10Hz)rTMS刺激,对照组予以rTMS假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符号数字模式测试(SDMT)、数字广度测试(DST)、字母删除试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SDMT、DST、正确删除数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P<0.05),观察组MoCA、SDMT、DST、字母正确删除数等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P300潜伏期、波幅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P300可作为反映其注意功能受损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ACR)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及CACR,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GB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量表(NCS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功能评定,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Vm).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MMSE、NCSE及M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LVA、RVA及MCA的Vm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GB结合CACR可改善脑循环提高脑血流量,促使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及ADL能力恢复,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改善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 (FMA)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下肢运动功能;对股直肌、股外侧肌及半腱肌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并用改良Bathel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FMA-LE、ADL及sE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FMA-LE、ADL及sEMG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低频rTMS能改善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