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20处)骶尾部压疮患者的创面(5 cm× 10 cm~ 14 cm×17 cm)均采用臀上动脉穿支V-Y推进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结果 本组共13例患者,术后20处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6~48个月,其中1例患者复发,其余患者情况良好.结论 应用臀上动脉穿支V-Y推进皮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1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55岁,平均32.5岁;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2例,碾压伤5例;单纯的肌肉软组织外露8例,肌腱外露2例,骨外露5例。清创后VSD覆盖创面并持续负压引,Ⅱ期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再次VSD覆盖创面并负压吸引,7~14 d后去除负压封闭引流,人工真皮上方移植游离皮片,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6.5个月。15例患者植皮片全部存活,人工真皮移植后植皮间隔时间为7~14 d,平均9.5 d。术后移植皮肤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无明显色素沉着,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真皮植入后再行植皮传统的方法需2~3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明显缩短Ⅱ期植皮时间,无须皮瓣修复,供皮区损伤少,创面愈合质量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巨大压疮,均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范围11cm×10cm-17cm×14cm,皮瓣大小20cm×11cm-22cm×14cm。结果:11例双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压疮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3年,皮瓣不显臃肿,无凹陷、感染、坏死,臀部外观均良好。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密集,血供丰富,营养皮肤及皮下组织范围大,故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疗效满意,而使用双侧该皮瓣则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臀上动脉岛状肌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11例骶尾部褥疮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52~73岁。褥疮范围6cm×5cm~11cm×8cm。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上动脉为血管蒂的轴型岛状肌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压疮。结果: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10例伤口I期愈合,1例出现切口缘2cm长度的感染,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个月,移植肌皮瓣未见破溃,皮肤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较好,压疮无复发。结论:臀上动脉岛状肌皮瓣供血动脉恒定,切取方便,质地较厚耐磨,供区无需植皮,在臀骶部压疮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负压封闭技术治疗骶尾部大面积Ⅲ度压疮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1例骶尾部 1 0cm× 1 0cmⅢ度压疮病人于清创后用负压封闭 (VS)技术治疗。经持续 1 8dVS治疗及隔日换药 ,骶尾部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巨大压疮处理棘手,单纯一侧肌皮瓣要么不够覆盖创面,要么供区不能直接缝合而需局部植皮手术,给供区留下受压后易再次发生压疮的危险。笔者对巨大骶尾部压疮采用带臀上动脉的双侧臀大肌肌皮瓣Ⅰ期修复创面,供区不用植皮,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臀上肌肌皮瓣联合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骶尾部难治性压疮患者30例,遵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15例):单纯应用臀上动脉肌皮瓣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实验组(15例):应用臀上动脉肌皮瓣联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评估两组患者入院后至行肌皮瓣手术修复治疗的天数、手术后至出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日天数、术后至出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及治疗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压疮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上肌肌皮瓣联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安全有效、可缩短总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旋转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骶尾部巨大压疮(15 cm×9 cm~18 cm×12 cm)患者,设计以双侧臀上、下动脉穿支为蒂的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压疮创面,皮瓣切取面积30 cm×18 cm~45 cm×25 cm。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其中6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3个月,压疮无复发,皮瓣弹性良好,双侧臀部基本对称。结论采用双侧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旋转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负压联合管状皮瓣"填塞法"在治疗坐骨结节巨大囊袋样压疮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采用负压联合管状皮瓣"填塞法"修复坐骨结节巨大囊袋样压疮6例共7处创面,压疮大小为7cm×9cm×3cm~20cm×25cm×6cm。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后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同时行皮管形成术;3周后,将皮管末端表皮层去除2~4cm后转移填塞至溃疡无效腔内封闭创面,3周后断蒂。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6处皮瓣均顺利愈合;1例于一期术后因自行采取蹲位大便致供瓣区部分裂开,给予重新缝合后顺利愈合。术后每半年随访1次,均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负压联合管状皮瓣"填塞法"治疗坐骨结节巨大囊袋样压疮,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受区及供区均损伤小、术后疗效满意的特点。对于创周组织溃烂广泛难以选用邻位筋膜皮瓣或肌肉皮瓣修复的坐骨结节压疮,是另一种有效可靠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采用腰臀穿支筋膜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11月,收治7例骶尾部Ⅲ度压疮.男5例,女2例:年龄35~75岁.高位截瘫2例,双下肢瘫痪5例.溃疡范围4.2 cm×3.5 cm~10.0 cm×7.3 cm.术中采用6 cm×4 cm~11 cm×8 cm腰臀穿支筋膜皮瓣移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皮瓣质地和外观良好,压疮无复发.结论 腰臀穿支筋膜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修复创面较大,是修复骶尾部压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12例骶尾部Ⅲ~Ⅳ期压疮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皮瓣转移手术治疗.手术后加强患者管道护理,保持持续恒定负压吸引,维持适当的体位,密切现察肌皮瓣血运,加强支持治疗.结果 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压疮均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便携式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压疮创面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利用便携式负压吸引瓶,治疗深度压疮创面19例。治疗方法:先将创面清创后,用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覆盖伤口,给以持续创面冲洗,接便携式负压瓶家中持续冲洗引流。结果:本组19例中14例在1周内生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一次手术修复成功。5例感染较重,负压吸引1周后生长出新鲜肉芽组织,更换泡沫海绵后继续负压吸引、封闭冲洗约7天左右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行游离植皮或皮瓣修复一次成活。结论:便携式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压疮创面,方法简便易行,无需医院专业中心负压设备,方便快捷,缩短住院日内待术日期,为患者节约治疗费用,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骶尾部褥疮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0~ 75岁,病程0.2 ~20年.创面面积:5cm×6.5cm~8cm×12.5cm.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创面先经负压封闭引流处理,设计以臀上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对照组15例,常规换药处理后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结果] 29例患者皮瓣一期存活,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治疗过程中无大出血、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肌皮瓣质地良好,褥疮无复发,功能满意.试验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A-T形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装置(NPWT)修复老年性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6年3月,共收治70例老年性骶尾部溃疡型褥疮,褥疮根据美国褥疮指导小组(NPUAP)分期标准均为3、4期,采用A-T形皮瓣联合封闭引流装置修复老年性骶尾部褥疮,有骨外露时先予肌瓣覆盖。结果:术后8d出现3例出现皮下血肿,经针管抽吸、换药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骶尾部褥疮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皮瓣颜色正常,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本手术方法简单、损伤较小,是修复老年性骶尾部褥疮的手术方法之一,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臀部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26例骶尾部压疮患者,采用臀部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在围手术期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监控重点护理环节,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26例皮瓣均成活,其中6例术后发生皮瓣青紫,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2例皮瓣血运良好,但皮瓣下窦道形成,经再次清创手术后愈合。随访6个月~1年,术区修复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臀部穿支皮瓣是修复骶尾部压疮的良好方法,围手术期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收治20例手部皮肤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一期彻底清创后行VSD负压吸引,待创面无明显感染后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再次行VSD负压吸引,3周后行自体游离植皮手术,观察人工真皮及自体游离植皮成活情况。结果20例人工真皮及自体游离植皮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平均5.6(3~12)个月,骨或肌腱外露均得到良好修复,创面愈合后外形良好,皮肤弹性好,无臃肿及明显瘢痕增生,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外观平整。结论手部创面采用人工真皮修复后成活良好,二期中厚皮片植皮可确保手部皮肤外形美观,弹性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骶尾部褥疮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2~79岁,平均56岁。病程5个月~7年。创面直径为4~12 cm,平均7 cm;周围均伴有1~4 cm潜行腔隙。褥疮按照四度分类法:Ⅲ度8例,Ⅳ度25例。术中切取大小为8 cm×5 cm~13 cm×9 cm的臀大肌肌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并切去肌皮瓣远端表皮,形成真皮皮瓣填塞于潜行腔隙内。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例出现皮瓣远端水肿,1例负压引流失效,均经对症治疗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皮瓣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4例复发,1例局部炎症复发;其余26例患者无复发,皮瓣愈合良好。结论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皮瓣成活率高、耐磨,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手足部肌腱和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手足部皮肤缺损伴肌腱、骨外露患者采用清创人工真皮覆盖治疗,3周后采用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结果除1例边缘坏死经局部换药愈合外,13例植皮全部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创面愈合外观满意,局部无明显疼痛和增生性瘢痕,移植皮肤柔软,有弹性,色素沉着不明显。结论人工真皮联合二期植皮是修复手足部肌腱和骨外露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褥疮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24例褥疮患者,对患者的治疗及愈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例骶尾部褥疮创面患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符合皮片或皮瓣移植的条件,经Ⅱ期手术到达均彻底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31天,平均住院治疗35.6天。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骶尾部褥疮创面疗效显著、愈合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预后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负压引流术结合穿支皮瓣治疗压疮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5月对6例骶尾部压疮(12 cm×8 cm~10 cm×6 cm)患者采用负压引流术结合臀上下动脉穿支为蒂旋转皮瓣修复压疮创面,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避免受压,调配药物应用保证皮瓣血液供应。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良好,术后随访1~3个月,压疮无复发。结论骶尾部压疮患者应用负压引流术结合穿支皮瓣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效果及皮瓣的血运,可以有效促进创面修复和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