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肩痛是偏瘫病人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有报告在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中其发病率高达70%与84%。疼痛通常在试作肩被动活动时发生,但严重病例在静息时也痛。疼痛与关节活动度受限影响患肢进行功能活动,也妨碍病人充分参与康复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围绕盂肱关节的对疼痛敏感的软组织包括肩袖、关节囊、肩峰下滑囊和肱二头肌肌腱都承受到许多应力。引力施加牵拉应力,盂肱关节前屈和外展运动使肱骨头和喙肩韧带之间产生摩擦与压迫应力。偏瘫还可产生瘫痪、感觉缺失和肌张力异常等附加的应力。偏瘫时,潜在的肌腱炎和滑囊炎症状可明显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 肩痛是偏瘫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及运动康复有严重影响.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活动幅度很少依赖于肱骨头在关节盂内的活动,更多取决于包绕在关节周围的由关节囊和韧带等组成的肌腱性肩袖.关于偏耀发生肩痛的原因,文献中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肩袖旋转腱或肱二头肌长腱损伤可引起肩痛,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肩袖旋转腱破裂的发病率也增加,50岁后可达60%,所以它是一个主要因素。还有人提出偏瘫时,特别是软性瘫痪时,肱骨头向前下方脱位可能是肩痛的激发因素,同时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于偏瘫肩痛患者中床旁肌骨超声对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检测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018年6月—2020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以是否肩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分成非肩痛组(小于4分,43例)和肩痛组(大于等于4分,49例)。患者均进行床旁肌骨超声检查,对两组的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进行比较。结果:肩痛组的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率、肩袖病变率、肱二头肌腱病变率大于非肩痛组(P<0.05)。肩痛组和非肩痛组的肩锁关节病变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偏瘫肩痛患者最常见的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是肩袖病变,而最常见的肩袖病变是冈上肌腱病变。结论:于偏瘫肩痛患者中,床旁肌骨超声可无创的、准确的、便捷的反映肩关节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诊断肩关节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24侧)肩关节疼痛患者行肩关节MRI检查,分析MRI表现的形态学特点。结果:24例中肩袖完全撕裂1例、肩袖部分撕裂6例、肌腱炎4例、肩袖钙化3例、肩锁关节积液1例、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鞘炎4例、肩袖部分撕裂和肌腱炎难以区分3例,肌腱脱位1例,阴性1例。结论:肩关节MRI能清晰显示肩关节的复杂解剖结构,对慢性肩关节疼痛的病因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分析脑卒中肩痛患者肩部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研究脑卒中肩痛患者肩周肌力与肩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超声检查脑卒中肩痛患者143例,根据患侧肩周肌力不同分为肩周肌力3级组76例患者,肩周肌力≥3级组67例患者。结果:脑卒中患者肩部软组织病变总的发生率为74.8%(n=107),其中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或炎症的发生率最高,为41.3%(n=59),肱二头肌长头腱肌腱炎、腱鞘积液或炎症的发生率为24.5%(n=35),肩袖肌腱腱病的发生率为22.4%(n=32),肩袖撕裂(部分撕裂或全层撕裂)的发生率为20.3%(n=29)。脑卒中肩痛患者的肩部病变程度与其患侧肩周肌力之间无显著性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结论:脑卒中肩痛患者的肩部病变发生率很高,其病变程度与患侧肩周肌力无关。早期及时了解脑卒中肩痛患者的肩部病变,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偏瘫后肩痛(HSP)患者不同时期理学检查结果及肌肉骨骼超声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共纳入脑卒中(均为首发)后HSP患者43例,于恢复早期(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晚期(卒中后6个月)对患侧肩部进行理学检查,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被动关节活动度(ROM)检测及Brunnstrom分期评定等,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超声扫查患侧肩关节,超声扫描区域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肩锁关节、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等部位。 结果脑卒中恢复早期HSP患者疼痛VAS评分与Brunnstrom分期(r=-0.39,P=0.01)、肩关节被动外展(r=-0.56, P<0.01)、被动外旋(r=-0.36, P=0.02)、被动前屈(r=-0.37,P=0.02)均具有负相关性,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r=0.32,P=0.04)、肩胛下肌腱病变(r=0.31,P=0.04)、冈上肌腱病变(r=0.53,P<0.01)均具有正相关性;脑卒中恢复晚期HSP患者疼痛VAS评分与肩部Brunnstrom分期(r=-0.45,P<0.01)、被动外展(r=-0.60,P<0.01)、被动外旋(r=-0.41,P<0.01)、被动前屈(r=-0.52,P<0.01)均具有负相关性;与肌肉痉挛程度(r=0.34,P=0.03)、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r=0.45,P<0.01)、肩胛下肌腱病变(r=0.33,P=0.03)、冈上肌腱病变(r=0.56,P<0.01)均具有正相关性。脑卒中恢复晚期HSP病情较恢复早期严重,恢复晚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肩胛下肌腱病变发生率较恢复早期更高(P<0.05),恢复早期、晚期冈上肌腱病变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41.86%,46.51%),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晚期HSP患者疼痛病情均与Brunnstrom分期、肩关节ROM具有负相关性,与肌肉骨骼超声异常结果具有正相关性;脑卒中恢复晚期HSP患者疼痛病情与肌张力具有正相关性;HSP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肩袖组织容易发生损伤,且以恢复晚期更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7.
朱迪  张大威  章丽雅 《中国康复》2016,31(4):270-272
目的:应用肌肉能量技术(MET)对肩袖及肱二头肌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观察组患者肩袖及肱二头肌应用MET治疗,对照组进行鞘内注射封闭治疗,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肱二头肌肌力评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1);2组的肱二头肌肌力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2组Constant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onstan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鞘内封闭注射的短期镇痛效果显著优于MET,但MET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鞘内封闭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肱二头肌长头腱的不同处理策略对肩袖修复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81例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的患者,根据治疗策略分为三组:对照组(单纯肩袖修复)23例,切断组(肩袖修复并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术)30例,固定组(肩袖修复并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后缝合固定术)28例。比较三组术前及随访期间的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月和9月,切断组的各项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1年及终末随访时,切断组和固定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中,采取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或切断后缝合固定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前者的术后疼痛恢复时间更短,但两者的远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肩袖炎症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高频超声检测162例患有肩痛和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肩,对声像图进行分型研究。结果超声将162例患肩的声像图分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39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33例)、冈上肌腱炎症(51例)、钙化性肌腱炎(19例)和肩关节周围滑囊炎(20例)六种类型,各型超声分别分为几个亚型。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提供某些肩袖软组织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对于临床针对性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肩关节疼痛(简称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21%~72%,常在卒中后2~3个月内发生[1]。患者常在静止或被动活动时肩痛,肩关节外旋、外展时尤甚;或有肱二头肌、冈上肌肌腱压痛。肩痛影响卒中预后,因肩痛,患侧肢肌肉主动活动减少,坐、立位平衡维持受阻;患者精力不集中,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受阻;同时肩痛影响睡眠,甚则致  相似文献   

11.
正肩痛是脑卒中后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6%—84%,当患侧肩关节处于较大应力位置或主被动活动时,可引起患侧肩部产生不同程度疼痛,同时常伴有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甚至可有静息自发性疼痛,增加了患者痛苦,甚至会因此产生消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1]。偏瘫后肩痛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2],有些患者因为惧怕肩痛不愿进行患侧肩关节功能训练。脑卒中后肩痛通常有多种诱发因素,如肩袖损伤、肌张力异常、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粘连性改变、患肢体位摆放不当等[3—6],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收效欠佳[7]。本研究旨在讨论深部横向摩擦联合运动贴扎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综合性卒中单元模式中脑卒中后肩痛(SPAS)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因,为基于不同病因的SPAS患者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脑卒中患者2 585例,登记人口学基线资料,进行肩痛的专科评价,包括患侧肩痛、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半脱位、肌张力及NIHSS上肢肌力评分等;对患侧肩关节行MRI扫描,对肩痛的病因进行多学科的一致性评估,统计SPAS的危险因素与相关病因。结果:综合性卒中单元模式中SPAS的发病率为12.50%,SPAS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复发性脑卒中、肩关节活动受限、BrunnstromⅠ~Ⅲ期、Ashworth 3~4级、NIHSS上肢肌力评分3~4分及感觉障碍;SPAS的病因复杂多样,其中肩袖肌腱病发病率58.64%,冻结肩48.14%,肩袖损伤40.34%,肩关节半脱位36.27%,肩手综合征26.44%,肩关节痉挛23.73%及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10.85%,多种病因常混合存在。结论:SPAS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复发性脑卒中、肩关节活动受限、BrunnstromⅠ~Ⅲ期、Ashworth 3~4级、NIHSS上肢肌力评分3~4分及感觉障碍;肩痛的病因复杂,多种病因常混合并存,并互相影响;建议对SPAS患者行肩关节MRI检查,并对肩痛的病因进行多学科的一致性评估,明确肩痛的病因对于肩痛的个体化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分析脑卒中后恢复期肩痛患者肩关节结构异常改变,探讨脑卒中后肩痛的病因.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52例根据患者有无肩痛分为肩痛组(32例)和非肩痛组(2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查体及双侧肩关节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肩痛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为53%,与非肩痛组的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痛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被动活动均受限,其中外展、外旋的被动活动度与非肩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评价,肩痛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不良者27例(84%),非肩痛组为14例(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痛组痉挛发病率为41%,与非肩痛组的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结果显示:肩痛组患侧肩袖损伤、SA-SD积液、盂肱关节积液和二头肌腱鞘积液的发病率分别为63%、52%、75%和44%,分别与健侧的13%、13%、31%和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肩痛组患侧盂肱关节积液的发病率为70%,与健侧的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痛组患侧肩袖损伤、SA-SD积液的发病率与非肩痛组患侧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健侧MRI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袖损伤可能是脑卒中后恢复期肩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骨结节间沟在病程变化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对本院55例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健、患侧肩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横截面积以及肱骨结节间沟宽度、深度进行测量,并随着临床分期进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健侧与患侧相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厚度、横截面积以及结节间沟的宽度、深度在Ⅰ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Ⅱ期、Ⅲ期时患侧均小于健侧(t2.055,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骨结节间沟,并检测到二者在形态学上的变化,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肩关节疼痛(简称肩痛)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通常在脑卒中后2~3个月内发生[1],其发病率16%~84%[2].肩痛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会延缓和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原因主要与患者惧怕疼痛,从而减少患肢功能训练甚至进行患肢制动有关[3].临床上发生脑卒中后肩痛的原因很多,如肩肱节律的丧失、肌张力异常、关节囊挛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粘连性改变、患肢体位和处理不当、臂丛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粘连性关节囊炎等[4-6].康复早期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肩痛的发生,已成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巨大肩袖撕裂(MRC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并均行肩关节MRI检查,了解肩袖撕裂口大小、肩袖回缩程度、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情况。关节镜下手术方式:2例单纯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有限肩峰成形术;2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有限肩峰成形术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术;4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加肩袖完全修复术;3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加肩袖部分修复术。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30个月,平均12.2个月。关节镜下见11例患者全部有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撕裂。其中,1例还有小圆肌腱撕裂,另1例还有肩胛下肌腱撕裂。术前VAS评分为(6.9±1.2)分,末次随访时为(1.6±1.1)分。术前UCLA肩关节评分为(9.8±3.1)分,末次随访时为(29.1±2.6)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术中完成肩袖修复对技术要求较高,疗效与肩袖回缩程度、肩袖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肱盂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肩痛、肩关节活动疼痛受限、肩手综合征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肩袖间隙肩关节腔和三角肌下滑囊注药治疗冻结肩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的65例冻结肩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经肩袖间隙肩关节腔和三角肌下滑囊注药治疗。治疗前超声检查测量肩袖间隙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至皮肤的最短距离和喙肱韧带的厚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Constant量表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量表肩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治疗前测量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至皮肤最短距离为(11.81±2.52)mm,喙肱韧带厚度平均为(2.69±0.42)mm。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引导经肩袖间隙肩关节腔和三角肌下滑囊注药治疗。与治疗前评分比较,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Constant量表和UCLA量表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改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治疗后3个月Constant量表和UCLA量表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不明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Constant量表中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程度和肌力均得到改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均未见进一步改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6)。 结论超声引导经肩袖间隙注射可一次进针实现肩关节腔和三角肌下滑囊2个部位的注射,临床短期疗效满意,可作为冻结肩超声引导微创治疗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肩部伤病的方法。方法:分别列举了一些典型的病例,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内囊肿、肩袖撕裂、冈上肌腱钙化和冻结肩等,详细介绍了超声引导下这些病例的注射技术。结果:所介绍的病例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后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二头肌长头腱鞘内囊肿、肩袖撕裂、冈上肌腱钙化和冻结肩都可以用超声明确诊断,同时可以在超声下引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常肩袖及肩袖撕裂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肩痛是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很多,如肌腱炎、过度牵拉以及部分或完全撕裂等,而肩袖(旋转袖)肌腱损伤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是最常见原因。因此,治疗前正确鉴别病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