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吉鑫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47-1147,1066
目的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意外伤害情况,分析其发病特点及致伤原因。方法对68例意外伤害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5岁儿童以烫伤、溺水、中毒为主;5~14岁以车祸、击伤、鞭炮炸伤较多。且〈5岁儿童意外伤害多在家中发生,达61.7%;5~14岁则在道路中发生伤害较多。结论加强婴儿的看管和年长儿童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和家长对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为降低学龄前儿童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郑州市某幼儿园521名3~6岁儿童一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9.77%,家中和幼儿园是易发生伤害的场所;意外跌落为最常见的伤害;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发生季节以夏、冬季较多.伤害程度以轻度居多,次均治疗费用439.57元,以自费为主.结论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3.
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学现状及特点。方法以1997~1999年间居住海口市1年以上的0~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的分类及诊断。结果受调查的海南省海口市1997~1999年2万名0~14岁儿童中,严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10/10万,死亡率为20/10万,残疾发生率为30/10万。意外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为40%,居死亡顺位的第一位,意外死亡的原因为外伤(车祸、跌落)、溺水、中毒。严重意外伤害的原因依次为外伤(跌落、切割伤、交通事故)、溺水、烧伤和腐蚀伤、中毒、异物、电击伤、中暑。意外死亡及严重意外伤害均男童多见,7~14岁学龄儿童占大多数。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及学校多见。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依次为男童、7~14岁学龄儿童、环境因素(缺乏交通管理和安全意识、建筑工地缺乏安全措施)、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收入及父母文化程度)、儿童气质。结论意外伤害是海口市1997~1999年间0~14岁受调查儿童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637例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病特点,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分析637例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病例伤害原因构成、性别、年龄分布特点。结果跌落、车祸、烧烫伤为前三位发病原因。跌落、车祸伤多见于4~14岁儿童,烧烫伤多见于1~3岁儿童。结论应根据各类伤害的发病特点,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余小凤 《重庆医学》2004,33(4):493-493,496
意外伤害是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伤害或死亡,是一种突发事件,是人类生活对生命安全和健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因素.为了解我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水平及其主要原因,降低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率和死亡率,现对我区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百色市右江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频率与原因.方法:利用编制儿童意外伤害调查表,随机抽取百色市右江区2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2~12岁儿童3631例,了解儿童意外损伤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结果:3631例儿童中有942例发生意外伤害,发生率25.9%,男、女童发生率分别为35.4%和16.0%,男性高于女性(P<0.01);儿童意外损伤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P<0.01); 伤害性质为创伤者较其他的发生率高(P<0.01),居民工人家庭较干部技术家庭发生率高(P<0.01).结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与儿童的性别、年龄、损伤性质和家庭有关,对男孩、学龄期儿童、外伤和居民工人家庭等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况和影响因素,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青秀区5所幼儿园1010名学龄前儿童(2~6岁),2006年1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44.37%,男女发生率分别为46.05%及42.24%,伤害次数发生率为 .1%.男女前5位伤害均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常见;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和幼儿园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孩子的难抚育型气质类型、母亲不良管教和监管方式(未对家庭室内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孩子骑童车母亲未监管)、孩子情绪不稳及多动等行为特点;保护因素为家里备有急救药箱、母亲接受过意外伤害的宣教、母亲的文化程度较高等.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城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综合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岚  袁彬  田月强  陈倩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10-112
目的了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意外伤害的特点与原因,为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整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接诊的全部(206例)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意外伤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意外伤害的特征、原因和危险因素。结果跌倒是老干部意外伤害的最常见类型(68.4%);意外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70.4%);骨折(24.8%)为较严重的伤害后果。结论意外伤害影响老干部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应充分了解老干部意外伤害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改善环境设施。预防跌倒和骨质疏松应作为防范老干部意外伤害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昆明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已建立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系统,统计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昆明地区发生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308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年昆明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发生类型是摔碰伤,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中;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是性别、年龄、家庭文化程度、安全教育(P <0.05)。结论儿童意外伤并非都是不可预料,无法避免的,应针对存在高危因素者密切关注,积极预防,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毛玉红 《中原医刊》2005,32(15):50-51
小儿窒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是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紧急情况,易致呼吸、心搏骤停危及生命。1999年1月中华儿科学会在海口召开“全国儿童意外损伤学术会议”上指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67.13/10万,其中窒息、溺水、车祸占全部伤害死亡的80.4%。如何减少儿童窒息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母亲认知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友芳  朱丹 《广西医学》2009,31(3):423-425
目的了解社区学龄前儿童在过去的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母亲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社区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将社区内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4.37%,伤害次数发生率为59.1%,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1年内伤害的人次数占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为跌伤24.9%、碰伤13.1%、咬伤抓伤8.3%、刀割伤2.5%和车辆伤2.5%;儿童母亲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论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母亲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586例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结果]男性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创伤居儿童意外伤害首位;各年龄段儿童各种类型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别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外伤害发生率增加。[结论]提高成年人的警觉性和责任心,加强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均有助于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寻求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回顾性的对本市2001年和2002年978个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2年内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死亡125例占同期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22.4%,居第一位,儿童意外死亡前四位主要原因为溺水、意外窒息、车祸、跌落;1岁以内意外死亡多见于意外窒息,2~5岁死亡则以溺水较多,车祸和跌落致死多见于3~5岁儿童。结论:意外伤害作为一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伤害防治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一套良好的运转急救体系是降低意外伤害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情况,探讨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 由辖区内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生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询问和收集的2010年度发生的500例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结果 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女孩高;意外伤害的顺位前4位分别为跌落伤、机械伤、烧烫伤和道路交通伤,3~6岁是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峰年龄;儿童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头面部最常见;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幼儿园、家里为主,儿童意外伤害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治疗地点主要以医院为主.结论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预防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治水平.现对我院急诊科收治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1995年3月至1996年2月共收受到意外伤害儿童共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1个月至12岁,11个月至2岁8例,3~8岁32例,9~12岁10例.损伤原因,50例中各种跌伤12例,占24%,坠落伤11例,占22%,各种中毒15例,占30%.其中农药中毒5例,鼠药中毒4例,药物中毒2例,酒精及食物中毒4例,气管异物2例,占4%,车祸5例,占10%.本组共死亡6例,病死率占12%.2 讨论儿童中毒在儿童意外损害占相当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究其毒源,农村多为农药、鼠药和药物.本组资料各种中毒占22%.一旦中毒病死率较高,本组为33.3%.在农村习惯以儿童嗜食的食物浸泡鼠药,加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意外伤害构成特点,提出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3~2007年0~14岁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伤害占同期住院病例7.06%。意外伤害前5位分别是车祸(30.18%)、中毒(23.37%)、跌伤(17.94%)、击打(10.99%)、烧烫伤(6.26%)。学龄前儿童是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结论: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生命的严重威胁,只有因地制宜,全社会参与,才可能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外伤害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是我国 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 1位原因。儿童意外死亡是儿童意外伤害后的一种结果 ,更多的结果是造成终生残废[1,2 ] 。因此 ,全科医生必须熟知服务社区范围内的主要伤害原因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 ,可有效防范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1 坠跌伤害坠跌伤害是城区儿童常见创伤之一[3 ] ,是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原因。农村儿童坠跌发生率极高 ,因坠跌伤害住院的仅占坠跌儿童的少数。造成农村儿童坠跌的外部原因是山区农村处处存在高危自然因素。高坎、山崖、不平道路、沟壑、河流、绊脚…  相似文献   

18.
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其干预策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了解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市部分城区275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28.14%,其中男孩发生率34.70%,女孩发生率18.21%;影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主要有管教方式、气质类型、家庭经济收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策略原则及要点。  相似文献   

19.
谷城县0~14岁儿童意外死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谷城县 0~ 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在全死因中的构成。方法 :对湖北省谷城县1990~ 1992年 6月间 0~ 14岁儿童死因进行全面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谷城县 0~ 14岁儿童全死因死亡率为2 0 7.0 5 / 10万 ,意外伤害死亡率为 81.84/ 10万 ,占全死因的 39.5 % (2 83/ 716 ) ,为 0~ 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男、女儿童意外死亡的前 3位死因均为溺死 (男 5 0 .6 % ,女 5 1.2 % )、机械窒息 (男 2 1.6 % ,女 2 5 .6 % )和车祸 (男 8.6 % ,女 9.1% )。结论 :意外伤害是谷城县 0~ 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加强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区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为开展意外损伤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该院急诊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08例儿童损伤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损伤类型的构成不同,损伤原因依次为:车祸、跌伤、烧烫伤、中毒、溺水等。车祸多见于6~14岁,跌伤多见于3~9岁,烧烫伤、中毒多见于1~6岁,溺水多见于9~14岁,男性损伤显著高于女性。结论:儿童意外伤害是一个应重视的问题,针对不同年龄儿童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