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小敏 《广西医学》2004,26(5):750-750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最严重的损伤之一,可造成患者的严重残疾,受伤后大部分患者需要经1~3个月的观察以确定损伤的部位以及范围、恢复情况及手术方式等,在此期间存在着一些护理问题。从2 0 0 0年1月~2 0 0 2年6月,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指导,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再损伤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6 5例病例中,男5 2例,女1 3例。年龄1 7~5 8岁,观察期后确诊为全臂丛神经损伤38例,上干损伤1 5例,下干损伤1 2例。损伤原因:大多数是牵拉伤,也有对撞伤、压砸伤等,所有病例损伤之后均行手…  相似文献   

2.
1 病因 臂丛神经损伤主要有牵拉、切断、缺血和压迫以及放射伤等几种.战争时期臂丛损伤多为穿刺伤.和平时期除了穿刺伤,其多由牵拉所致,如汽车或摩托车事故或从高处跌下,肩部和头部着地,重物压伤颈肩部以及胎儿难产等.暴力使头部与肩部向相反方向分离,常引起臂丛上干损伤,重者可累及中干.许多下臂丛损伤是由难产、上臂外展位摔伤或腋杖引起损伤造成的.如患肢被皮带或传送带卷入,肢体向上被牵拉,造成臂丛下干损伤,水平方向牵拉则可造成全臂丛损伤,甚至神经根从脊髓发出处撕脱.  相似文献   

3.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最严重的损伤之一 ,造成病人上肢严重的病废。由于臂丛神经损伤平面较高。神经再生速度较慢 ,部分神经终生变性 ,治疗效果不满意。从基础和临床继续研究臂丛神经损伤是必要的。1 功能解剖1 1 臂丛的组成〔1〕臂丛是由C5、6、7、8和T1神经根前支组成 ;C5通常接受部分C4的纤维 ;T1通常接受部分T2 的纤维。在前斜角肌外缘 ,C5、6合成上干 ,C7形成中干 ,C8T1合成下干。 3条神经干行向锁骨后下方 ,每条干形成前后股。在腋动脉周围上、中、下 3干的后股合成后束 ,上干和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 ,下干前股独…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案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5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包括低频脉冲电刺激,中频电疗、运动疗法、中医推拿治疗、心理辅导),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即心理辅导和患者在家中自己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体疗);比较两组患者臂丛功能评分和神经电位恢复情况进行。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恢复率为76%(19/25),对照组恢复率为44%(1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后的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很好地促进患者的臂丛神经功能的再生及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评估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4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检测。测定臂丛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确定损伤部位、程度并评价预后。结果4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根据肌电图结果,按损伤部位分类:上干型12例,上中干型8例,下干型6例,中下干型6例,全臂丛8例。按损伤程度分类:完全损伤1例,不完全损伤39例,其中,严重损伤8例,轻度损伤31例。结论神经肌电图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客观定位、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神经束支移位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病例,男8例,女2例,年龄22~56岁。其中包括C5、C6根性损伤或全臂丛神经不全损伤。供体神经选用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4例、腓肠神经1例。术后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35个月。本组10例,术后恢复屈肘功能8例,有效率达80%;另2例患者不知如何用力使肱二头肌产生收缩活动,导致手术失败。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臂丛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治疗锐性臂丛神经缺损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5例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锐性切割性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5例臂丛神经锐性切割性缺损患者,自2004年2月-2009年3月共移植同种异体神经8根,长度为2-4cm(平均3.1cm),修复臂丛颈5根部2根,颈6根部3根,上干1根,中干1根,上干后股1根。术后对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复查,并行神经超声、MRI及肌电图检查评估。结果术后5例患者随访14-74个月,平均40.4个月。优3例,良1例,无变化1例;在移植的8根神经中,优4根,良2根,无变化2根。结论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锐性缺损具有良好的疗效,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膈神经转位治疗臂丛损伤的术式之一。膈神经是颈丛中最大的运动分支,在膈肌调节呼吸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对于切除一侧膈神经后,人体呼吸功能是否影响或者多大影响,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对于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的护理及呼吸系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的护理要求及呼吸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前路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锥体前路的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结果改良切口椎体前路健侧颈7移位成功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未发生副损伤及并发症,切口Ⅰ期愈合.结论锥体前路的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可减小手术瘢痕,缩短神经再生的距离,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手术治疗经验,讨论影响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1991~2007年收治的68例全臂丛根性损伤患者,采用多组神经移位、神经桥接术等手术方法。结果:术后获得随访的49例病人中,术后功能恢复至M4S57例,M3S414例,M2S217例,M1S111例;臂丛神经完全根性撕脱伤手术优良率40.8%。结论:术前准确诊断损伤性质及部位,术中精细操作是臂丛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对年轻患者应尽可能早期行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