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经病变,从而为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接受诊治的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志愿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主神经症状(SAS)量表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进行评价;采用超声测定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差异,分析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联。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有吸烟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2组研究对象体质量(t = 4.52,P < 0.01)、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1,P < 0.0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37例出现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平均出现3.7 ±0.9种(1~9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总体症状影响评分平均为10.5 ±3.2分(0~25分)。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侧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平均为(1.55 ±0.44)、(1.97 ±0.66) mm2,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的(1.37 ±0.37)、(1.61 ±0.540) mm2t = 2.20,P < 0.05;t = 2.87,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与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均无统计学关联(P > 0.05),且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数量及SAS量表总体症状影响评分均无统计学关联(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迷走神经增粗,迷走神经超声可用于自主神经病变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应用三维标测穿刺技术降低肺穿刺活检受检者有效剂量的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需行肺部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低剂量CT定位技术与三维标测技术行肺部穿刺活检,对照组使用常规CT定位和现有常规穿刺技术,记录每位患者的穿刺次数、定位CT扫描次数、计算患者所接受的有效剂量,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次数为(1.26±0.53)次,CT定位扫描次数为(3.28±0.57)次,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为(1.27±0.32) mSv;对照组穿刺次数为(4.44±1.82)次,CT定位扫描次数为(6.24±1.82)次,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为(14.05±4.26) mSv;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穿刺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7,P < 0.05),CT定位扫描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4,P < 0.05),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6,P < 0.05)。结论 应用三维标测穿刺技术,可大大提高穿刺准确性,成功完成一例穿刺活检所需穿刺次数、CT定位扫描的次数明显减少,加之采用低剂量CT定位技术,可使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照射角度变化对乳腺癌术后电子线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使用仿真人体组织等效模型模拟典型成年女子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以6 MeV电子束进行术后模拟照射,靶区单次照射2 Gy,选取350°、355°、0°、5°、10°五个角度作为照射角度,使用热释光剂量片测量靶区胸壁及敏感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选取350°、355°、0°、5°、10°五个角度后,胸壁受照剂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中胸壁两侧部位在355°旋转时受照剂量变化差异高于中间部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8,P > 0.05);敏感器官受照剂量有明显变化,其中对照组患侧肺、健侧肺受照剂量为(0.79±0.15) Gy和(0.21 ±0.08) Gy,5°旋转角度组患侧肺、健侧肺受照剂量为(1.06 ±0.23) Gy和(0.31 ±0.11)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t=3.14,P < 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电子线放疗过程中,不同照射角度变化降低靶区边缘受照剂量,并在旋转5°时明显增加了患侧肺和对侧肺的受照剂量,临床摆位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株洲市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作业工人肺功能现状,探索硬质合金粉尘对作业工人肺功能的影响,对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工人在岗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设置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2016年选取湖南省株洲市2家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426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作业工人的基本信息、职业史等;对作业工人进行肺功能检查。按照接尘与不接尘分为暴露组与对照组,暴露组根据暴露粉尘性质分为烧结前、烧结及烧结后两组,了解株洲市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各工种肺功能现状。 结果 暴露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控制抽烟、年龄及工龄等混杂因素,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肺通气功能指标VC/预计值、FVC/预计值、FEV1/预计值均显著下降(分别t=-5.69,P<0.001;t=-6.54,P<0.001;t=-6.24,P<0.001);FEV1/FVC值显著增高(t=8.068,P<0.001),暴露组MEF25%/预计值显著增高(t=2.79,P=0.005),MEF50%/预计值、MMEF/预计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327;t=0.815,P=0.416)。烧结及烧结后工种与烧结前工种作业工人肺小气道功能指标相比较,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和MMEF/预计值均显著升高(分别t=-2.177,P=0.030;t=-2.038,P=0.042;t=-2.321,P=0.021)。 结论 硬质合金生产企业钨钴粉尘及硬质合金粉尘可导致肺通气功能指标改变;肺小气道功能指标或可成为硬质合金粉尘早期肺损伤的敏感指标;肺小气道功能检查应作为在岗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clipse上的优化工具NTO(normal tissue objective)对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每位患者均制定3组调强计划。对照组为手动NTO,其他2组分别为自动NTO和无NTO,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自动NTO和无NTO与对照组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以及机器跳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自动NTO计划组适形度指数(CI)更差(t = 3.248,P < 0.05),正常组织Dmean高0.6%(t = ?3.678,P < 0.05),危及器官受量和机器跳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无NTO计划组CI较差(t = 16.716,P < 0.05),均匀性指数较好(t = 6.594,P < 0.05),正常组织Dmean高3.19%(t = ?8.560,P < 0.05),除小肠Dmax更高外其他危及器官受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机器跳数增加3.95%。结论 从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结果看,手动NTO和自动NTO、无NTO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无NTO会增加靶区外热点、机器跳数和正常组织Dmean,手动NTO优势不明显,建议自动NTO用于直肠癌固定野调强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用于食管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几何学和剂量学精度。方法 首先,选择100例食管癌患者基于连心人工智能平台建立图像数据库,每个患者包含5个已经手工勾画的危及器官。然后将其他20例患者CT图像传入人工智能平台,系统自动勾画危及器官作为目标图像,与手工勾画的危及器官进行几何学和剂量学比较。最后,分别比较两种勾画方式所需的时间、体积差异、重合度指标、相似性系数和剂量学差异。结果 自动勾画比手工勾画左肺、右肺、心脏、肝脏和脊髓分别节省时间98.83%、94.55%、84.9%、77.96%和9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28、4.92、-1.39、0.21,P<0.05)。左肺、右肺、心脏、肝脏和脊髓体积差异分别为(5.58±2.53)cm3、(8.57±4.36)cm3、(0.97±0.34)cm3、(1.47±0.65)cm3和(0.73±0.21)cm3DSC值为0.78~0.96,DSC>0.7,OR值为0.84~0.97,重合度好。自动勾画与手工勾画危及器官剂量学对比中,各项剂量学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除右肺V5的剂量学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1,P=0.04<0.05),左肺,右肺,肝脏,心脏和脊髓的其他剂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3.11,P>0.05)。结论 食管癌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几何精度高,剂量学差异小,时间短。AI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医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的影响,确保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选择363名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未接触电离辐射的435名健康从业人员为对照组,采取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进行培养、检测和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组的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0.11% ±0.373%)显著高于对照组(0.02% ±0.12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080, P< 0.01);无着丝粒体率(0.04% ±0.199%)和双着丝粒体率(0.06%±0.23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01% ±0.107%)、(0.00% ±0.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693,4.529,P 均< 0.01);微核率(0.78‰ ±0.996‰)与对照组(0.65‰ ±0.853‰)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 2.000,P< 0.05)。不同工龄间的染色体畸变率、无着丝粒体率和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工龄 ≥ 20a工龄组与其他组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与普通放射组(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工业应用)相比,染色体总畸变率、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组间两两比较,介入组染色体总畸变率(0.10% ±0.299%)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6% ±0.312%)、放射治疗(0.03% ±0.170%)和工业应用组(0.04% ±0.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染色体双着丝粒体率(0.06% ±0.234%)亦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3% ±0.239%)、放射治疗(0.01% ±0.121%)和工业应用组(0.02% ±0.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介入组与各组之间的染色体无着丝粒体率和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增加,并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小班学龄前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状况及其与儿童心理状况的关系,以期为幼儿教育和心理工作的拓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上海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51名,采用亲职压力量表(PSI)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其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学龄前男童、女童在PSI儿童适应性(t=2.376,P<0.05)、接受度(t=2.517,P<0.05)、儿童总分(t=2.1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学龄前男童、女童在SDQ行为问题因子分(t=2.064,P<0.05)和社交行为因子分(t=-2.743,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SDQ困难总分与PSI总分显著正相关(P<0.01),SDQ各因子与PSI多个因子分相关(P均<0.05);4)半年后随访,PSI总分及儿童注意不能多动、适应性、要求、心境、接受度,父母竞争性、依恋性较基线时升高(P均<0.05)。结论 健康学龄前女童行为问题少于男童,社交行为优于男童。健康学龄前女童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较男童家长少。亲职压力与儿童行为表现相关,学龄前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旋转容积调强放疗(全弧VMAT和分段弧VMAT)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分析应用分段弧VMAT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11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全弧VMAT、分段弧VMAT两种治疗计划,统计并比较靶区(PTV)、危及器官(肺、脊髓、心脏)、以及机器总跳数(MU)等参数的剂量学差异。应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全弧VMAT计划PTV D95t = - 7.699, P = 0.000)、D98(t = - 6.384, P = 0.000)、均匀性指数(HI)(t = 10.423, P = 0.000)均优于分段弧VMAT,分段弧VMAT肺的平均剂量、V5t = - 4.048, P = 0.002)要优于全弧VMAT。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MU、双肺的V10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放疗时应用全弧VMAT、分段弧VMAT均可以满足靶区临床要求,但分段弧VMAT可以明显减少肺低剂量区域照射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田湾核电站周边的饮用水中总放射性本底水平。方法 根据原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方案要求在田湾核电站周围开展枯水期、丰水期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监测,采集水样包括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及水库水。结果 2016—2018年共35个采样点监测水样200份。枯水期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分别为(0.038 ±0.033) Bq/L、(0.11 ±0.03) Bq/L,丰水期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分别为(0.038 ±0.024) Bq/L、(0.11 ±0.03) Bq/L。枯水期的水源水其他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份的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距核电站不同距离的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田湾核电站周边的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应坚持定期、定点、持续开展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放射性核素监测和放射生态学调查等研究。考虑到我国核电站周边人员密集,应加强人员的核应急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无均整器的容积调强技术(VMAT)在颅脑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7例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设计有均整器(FF)和无均整器(FFF)的VMAT计划。比较2组的靶区参数(D98%D2%Dmean)、适形指数(CI)、梯度指数(GI)、距离梯度(Gradient)、正常脑组织V5GyV10GyV12GyDmean,机器跳数(MU)、出束时间差异。结果 FFF-VMAT与FF-VMAT相比,GIGradient和出束时间都更低[(3.27 ±0.35) vs (3.33 ±0.37);(0.84 ±0.19) cm vs (0.85 ±0.2) cm;(142.71 ±34.59) s vs (177.05 ±62.68)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和0.001)。相比于FF-VMAT 计划,FFF-VMAT组计划的靶区的D2%[(66.99 ±2.03) Gy vs (65.69 ±2.15) Gy,P = 0.001]和Dmean更高[(59.95 ±1.43) Gy vs (58.77 ±1.6) Gy,P = 0.000],且有统计学意义。FFF-VMAT及FF-VMAT计划靶区的D98%、适形指数,正常脑组织的V5GyV10GyV12GyDmean,以及机器跳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FF-VMAT模式可以更好的保护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可以减少出束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 以137例肥厚型心肌病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先接受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随后接受心脏MRI检查,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对肥厚型心肌病确诊病例的检出率.结果 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有9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中探究基于CT的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随机进行三维数字化导航微波消融或传统CT引导下微波消融,分为三维导航组和传统组,依据肿瘤位置、大小(最大径差值≤2 mm)及微波消融条件不同两两配对,共46对,比较2组手术时间、微波针穿刺次数、CT剂量指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灶控制情况。结果 三维导航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07 ± 6.36)min、(47.20 ± 9.65)min、穿刺次数分别为(1.72 ± 0.69)次、(7.13 ± 3.00)次、CT剂量指数分别为(11.16 ± 2.20)mGy、(26.67 ± 8.72)mGy、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7%、34.78%,以上3个指标三维导航组均低于传统组,三维导航组治疗有效率(93.48%)高于传统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引导下利用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行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使介入穿刺手术的操作更加精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提示性靶/非靶(Go/Nogo)任务模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行为监测,探讨儿童肥胖与注意认知控制之间的关系,为肥胖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8月—2021年8月从常州儿童医院肥胖门诊选取肥胖儿童38例,同期在常州某小学选取正常儿童41人,采用持续注意范式(CPT)进行脑电测试,记录并比较ERP及行为学数据。结果 1)行为层面,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儿童正确击中数明显减少[37(35,39)个 vs. 39(38,40)个,Z=-3.459,P=0.001],反应时延长[(502.21±95.29)ms vs.(454.45±95.24)ms,t=2.210,P=0.030],反应时变异性高[147.74±50.15)ms vs.(105.89±44.87)ms,t=3.330,P=0.001),两组间虚报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认知层面,Go、Nogo条件下肥胖组与正常组N2波幅及潜伏期均差异不显著;肥胖组儿童的P3 Nogo/Go效应明显弱于正常组,肥胖儿童Nogo-P3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16.47±8.46)μV vs.(21.58±7.91)μV,t=-2.771,P=0.007]。结论 肥胖儿童存在持续注意认知障碍,表现在行为层面的击中数减少和反应变异时增加,肥胖儿童的冲突监测能力与正常儿童相当,但其主动抑制能力受损,Nogo-P3幅值降低是受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及相关炎性因子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表达水平,为临床上防治新生儿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3日龄新生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及实验组(n=12),采用配方奶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的方法诱导NEC产生。在生后第7天断头处死大鼠,取回盲部肠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HE 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行双盲法进行病理学评分。TUNEL染色观察回盲部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ELISA 法检测 IL-18、IL-1β、IL-6 水平; Western-blot 检测 Caspase-1、Bcl-2、Bim 表达水平;RT-PCR 检测 NLRP3 mRNA 水平。结果 1)HE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肠壁绒毛损伤程度较重,大部分绒毛中部、根部断裂,部分隐窝无法识别、可见透壁坏死。对照组肠壁绒毛损伤情况较实验组轻。2)TUNEL染色显示实验组回盲部组织细胞凋亡数目增加,对照组回盲部组织细胞凋亡数目减少(t=30.54,P<0.05)。3)电镜下显示实验组线粒体肿胀,脊结构排列紊乱,并可出现部分脆性裂解等现象;对照组的线粒体损伤情况较实验组明显减轻。4)实验组大鼠回盲部肠组织中IL-18、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3.38、29.78、26.90,P<0.05)。5)实验组Caspase-1、Bim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t=15.12、5.82,P<0.05),Bcl-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6.03,P<0.05)。6)实验组的NLRP3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9.21,P<0.05)。结论 NLRP3 在新生大鼠NE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NLRP3的活化有望成为预防新生儿NEC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迟亚低温保护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40只新生幼鼠全脑灌流和氧糖剥夺模型,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亚低温32 ℃延迟0 h、24 h、48 h、72 h干预。用Western Blot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荧光鉴定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用ELISA测定TNF-α、IL-6浓度情况。结果 在亚低温32 ℃延迟24 h、48 h和72 h的MBP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 h(F=478.007,t=-18.180、22.940、-29.670,P<0.001),可发现蛋白表达量与延迟亚低温时长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延迟亚低温时间的延长,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受到抑制,24 h、48 h和72 h的Iba-1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 h(F=99.892,t=5.879、9.295、18.760,P<0.001),可发现荧光表达增高与延迟亚低温时间呈显著负相关;TNF-α、IL-6浓度均较对照组0 h显著降低(TNF-α:F=454.197,t= 2.184、15.300、15.000,P<0.05;IL-6:F=123.995,t=5.650、13.120、13.910,P<0.001),可发现IL-6浓度与延迟亚低温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延迟亚低温能保护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下调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