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构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专职人员的培训、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16年8-10月,自行设计问卷对选自全国7个市、22所医院从事医院感染管理、护理、临床、医技的34名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筛选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44%、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88%;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了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和三级指标71项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任用、选拔、培训、考核及评价提供可以量化的依据,也可为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指明实践需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提出社区防控动态能力概念框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课题小组讨论法初步构建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筛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6.67%、100.00%;权威系数为0.84;第二轮专家咨询中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83、0.74和0.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结论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科学,专家代表性、积极性、权威性、协调性均较好,可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利用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等方法确定初步指标体系框架,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共邀请校园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专家16名进行专家咨询,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0.94,专家权威系数为0.84,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最终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组成。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量化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国内公共卫生博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共卫生博士的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构建初始专家咨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形成公共卫生博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 最终建立了由7项1级指标、18项2级指标及48项3级指标构成的公共卫生博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均较高,可为今后公共卫生博士核心能力培养和评价提供方法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监测和持续改进提供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初步确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池,运用德尔菲法展开两轮专家函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18%、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0.85;总体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64、0.372,P均<0.05。构建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55项。结论 构建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能够较好反映政策导向及医院发展需求,可为进一步丰富医疗质量评价内涵及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传染病防控与应急优先排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区域传染病暴发风险提供量化判断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法)通过2轮专家咨询修改指标体系,筛选指标,确定评估传染病常规防控与应急2个层面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第1轮、第2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6.15%, 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0.99。第2轮咨询传染病常规防控层面三级指标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69、 0.44和0.55,高于第1轮的0.33、0.16和0.26;应急层面三级指标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51、 0.45和0.58,高于第1轮的0.23、 0.22和0.35,经Kendall’s W检验协调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2轮Delphi法专家咨询构建常规防控与应急2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51项,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35项,同时确定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结论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常规和应急2个层面传染病防控提供了评价工具,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骨科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骨科护士护理能力和护理水平提供评价与管理工具。方法采用文献法却指标,通过对全国21位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咨询确定权重系数。结果最终获得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46个,并最终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100%,专家的判断系数、熟悉程度和权威系数分别为0.877、0.756、0.817;两轮专家咨询的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698和0.809。结论基于Donabedian模型构建的骨科护理能力评价与管理指标体系,打破了以往单一评价骨科护理能力的瓶颈,实现了对骨科护理能力的多维度系统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中小学近视防控示范校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学校近视防控工作、遴选近视防控示范校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渥太华宪章》提出的健康促进五大行动领域,依据近视防控相关政策与标准规定,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共邀请21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咨询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95.2%,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0.88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2、0.223(P<0.05)。最终确定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组织领导、环境支持、教学管理、能力培养、多方协作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40 4、0.136 0、0.257 1、0.180 1、0.086 5。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中小学近视防控示范校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可靠性较好,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覆盖全面,权重设置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公共卫生硕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我国公共卫生硕士的培养和评估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 运用文献回顾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构建专家咨询初始问卷,运用改良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2轮专家咨询形成公共卫生硕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编制公共卫生硕士核心能力自评问卷,对250名在读公共卫生硕士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该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 最终建立了由5项1级指标、15项2级指标及45项3级指标构成的公共卫生硕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73,信度较高;因子分析显示该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较好。结论 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均较高,构建的公共卫生硕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较好,可为今后公共卫生硕士核心能力培养和评价提供方法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突发事件中护理人员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建立指标体系,对21名从事护理工作的专家进行2轮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24%和100.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98和0.908,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255~0.467(P0.01)。成功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突发事件护理人员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所构建的突发事件护理人员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实用,可为制定护理人员参与突发事件救援工作的培训计划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并评价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方法 初步设计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指标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指标。结果 构建了一套医院感染质量考核体系,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26和0.852;第二轮协调系数比较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二级指标组合权重排序前五位者分别为感染相关指标(0.204)、感染安全(0.155)、感染考核(0.110)、消毒灭菌(0.109)、手卫生(0.103)。三级指标权重排序前五位者分别为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0.05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0.048)、手卫生指征执行(0.045)、感染知识掌握情况(0.044)、医院感染发病率(0.042)。信度和效度检验,指标体系Cronbach's α系数为0.788,指标的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r值均大于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此研究构建的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对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进行较为公正、客观的考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构建口腔专业医院感染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主题框架法初步形成评价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分级评价指标,并运用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系数。结果初步形成具有机构管理、诊疗环境、隔离措施、消毒区域、消毒药械及卫生用品、医疗废物6个维度、3个层次、47项指标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第三级指标中权重系数居前5位的指标分别是:消毒产品及卫生用品证件齐全(0.0362)、物表清洁与消毒(0.034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0.0326)、监督管理(0.0323)、冲洗消毒水管路(0.0321)。结论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展口腔专业的医院感染控制评价、监督、标准规范制定、教育课程内容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SAP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拟定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计算指标的权重。结果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的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权威系数为0.8。结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帮助管理者识别SAP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及高危环节,为临床护理风险的有效防范提供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消化内镜中心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消化内镜中心麻醉护理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初步拟订指标,并邀请1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最终确定敏感指标体系。结果构建的消化内镜中心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2个结构指标、6个过程指标、3个结果指标。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75%、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和0.89;指标重要性协调系数、计算公式合理性协调系数、资料收集方法可操作性协调系数均P<0.01。 结论构建的消化内镜中心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具手术室内麻醉恢复室和消化内镜中心特点,可为消化内镜中心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紧急医学救援护理队伍建设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和可量化的参考工具。方法采用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两轮函询,建立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并用优序图法与专家评定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0,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3和0.526。通过两轮咨询,最终构建了包括个人基本素质、应急护理能力、紧急救援能力、应急演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各指标赋予权重。结论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较高,权威性、协调性较好,筛选出的评价指标可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全国省级医院感染培训机构培训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全国15所省级医院感染培训机构近三十年的培训现状,以及近5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省市级培训机构15所,66.67%(10所)由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培训。80.00%的培训机构已开始进行各市州的培训工作,53.33%的培训机构总培训次数为10~20次,33.34%的培训机构每年的培训≤2次。2011—2015年接受培训的33 728名专职人员中,年龄以41~50岁为主(41.30%),专业以护理为主(61.82%),学历以本科最多( 50.56%),职称以中级为主(43.96%)。各省培训师资多以本省医院感染防控专家为主(占68.07%),在培训课程设计上,专业课程设计较多,而针对管理方面课程涉及较少,仅占26.78%。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均衡,知识缺乏更新,医院感染培训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护理操作考核分级评价指标,科学评价护理操作技能,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拟定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分级评价指标,应用德尔菲法对19名专家进行咨询.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15项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分级评价指标,包括每项操作的核心指标和重要指标.结论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分级评价指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对项目评价结果的一致程度均较高,研究结果可信度高,能够为各级教学培训部门科学、合理地评价护理操作技能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为呼吸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小组访谈建立初始指标,邀请来自北京、河南、上海、安徽、山东17家三甲医院的18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筛选指标,经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专家审议确定最终指标。收集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6月指标数据验证资料收集可操作性。结果确定了包含过程指标3项、结果指标2项的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7,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38、0.336。某三甲医院5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分子和分母数据均完整收集。结论构建的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具有一定可靠性,体现了呼吸内科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循证构建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监测产房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检索、访谈法初步拟定指标体系框架,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确定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结果最终构建的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100%;两轮权威系数均为0.85;第一轮函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287、0.270和0.256,第二轮分别为0.295、0.302和0.29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科学性、适用性较强,可作为产房护理质量评价工具,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