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快速评估2009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与普通感冒病例的发病、就诊的情况。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及统一调查表,对广州市居民在2009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流感样疾病的发病、诊疗情况进行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该次调查共计拨出电话6 325个,拨通有效电话1 030个,成功调查505户居民(共调查1 197人),成功应答率为49.03%。流感样病例、普通感冒病例的罹患率分别为6.02%(72/1 197)和8.77%(105/1 197),高发人群均为低年龄组,尤其是10岁以下人群(流感样病例、普通感冒病例的罹患率分别为20.99%和9.88%);流感样病例男女性罹患率分别是6.19%(37/598)和5.84%(35/599);11月份流感样病例罹患率(2.92%)高于10、12月(分别为1.84%、1.25%)(P〈0.05)。采用直接标化法估计2009年第4季度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为7.37%(733 194/9 942 022)。流感样病例和普通感冒病例选择到省、市级医院就诊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1.67%和46.67%。结论 2009年第4季度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疾病罹患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低年龄组尤其是10岁以下人群是流感样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高峰前后流感样病例发病及就诊情况.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别在2010年1、4、7和10月对广州市居民进行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次电话调查共拨出电话21 845个,有效电话3 618个,共调查2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珠海市设立28家流感样病例监测点、14家流感病原学监测点和8家肺炎住院病例监测点组成的监测网络,收集门诊就诊流感样病例及肺炎住院病例的监测数据及调查资料,对采集的标本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结果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珠海市流感监测系统共报告门诊流感样病例173451例,其中检测3598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531例,占受检流感样病例的14.76%(531/3598);肺炎住院病例监测点共报告门诊流感样病例41852例,符合条件的肺炎住院病例1006例,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例共41例,其中死亡1例。门诊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男性302例,女性229例;不同年龄组中,0~10岁组占门诊确诊病例数的77.21%(410/531),11~20岁组占17.51%(93/531),样本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11~20岁组(37.35%,93/249)和21一30岁组(16.67%,17/102);在职业分布上,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为学生30.65%(213/695)、幼托儿童15.04%(186/1237);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出率在2009年9—12月出现高峰,各月依次分别为29.32%(78/266)、31.37%(48/153)、60.70%(139/229)、40.63%(45/160),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与流感样病例数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复相关系数为0.51(P〈0.05);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发病就诊间隔时间平均为0.11d,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00%,531/531)、咳嗽(60.83%,323/531)、咽痛(56.31%,299/531),肺炎仅占1.13%(6/531);观察期内估算甲型H1N1流感发病就诊人数达14.42万,住院率为0.66%。结论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轻症为主,发病高峰在2009年9—12月,发病人群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4.
社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及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生和疫苗接种情况,为流感防控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进行人口学为基础的社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和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 调查广州市居民1 462户4 794人,流感样病例发病以低年龄组人群为主,第2季度为全年发病高峰,发病率为7.65%.居民流感疫苗接种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人群,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单位组织的集体接种,占52%;不接种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好不需要接种,占41%;不知道要接种,占33%.采用直接标化法估计2006年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为22.9%.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6%.结论 4-6月是广州市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期.低年龄组尤其是10岁以下是高发人群.广州市民流感疫苗接种意识普遍偏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龙岩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2009~2010年甲流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8月11日报告首例输入性甲流病例,至2010年年底,全市累计报告甲流病例302例,其中重症4例,危重1例,无死亡病例。2009年发病率为9.26/10万,2010年发病率为1.49/10万。年均发病率,新罗区最高(5.37/10万);男性为6.32/10万,女性为4.35/10万;10~14岁最高(23.44/10万)。302例病人中,学生占69.54%,2009年10~12月发病的占84.44%。2009年发生聚集性疫情4起,发病43例,均在学校中。[结论]中小学校是龙岩市甲流疫情的重点单位,学生是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丹阳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甲型H1N1流感在丹阳市流行过程,为今后的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丹阳市2009年实验室诊断的16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丹阳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80:80),病例最小为4岁,最大为65岁,9~24岁为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8.8%(126/160):从职业构成看,绝大多数为学生,占总病例数75%(120/160);从发病时间来看,6月下旬出现首例病例,10上旬开始急剧上升,11月份发病达到高峰,12月份略有下降;从监测数据来看,高中、职高及大学生年龄组阳性率29.7%(71/239)高于初中生年龄组阳性率16.2%(21/130)(x^2=8.26,P〈0.01)和小学生年龄组阳性率13.1%(34/259)(x^2=20.54,P〈0.01);小学生年龄组阳性率13.1%(34/259)高于幼、托儿童年龄组阳性率1.8%(1/56)(x^2=6.0,P〈0.05)。结论加强疫情监测,提高重点人群中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开展健康教育,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0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19家医疗机构作为哨点医院,统计每周在内、儿、急诊科就诊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诊就诊人数,计算出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ILI%);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19家哨点医院全年监测流感样病例301219人次,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为4.71%(301219/6398064)。全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7起,累计发病626例,罹患率介于0.75%~8.61%,其中15起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14起);17起疫情中现场采集病例漱口液共79份,结果显示12起疫情为季节性流感(B型10起、H3N2型2起),其他5起疫情未检测到流感病毒。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2689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695份,阳性率为25.85%,其中B型294份(占42.30%)、H3N2型213份(占30.65%)、甲型H1N1流感188份(占27.05%)。结论2010年广州市流感流行毒株以B型、H3N2型为主,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学校是高发场所,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州市常住居民流感知信行情况,为流感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Mitofsky-Waksberg二阶段抽样方法,按不同居住类型人群进行分层,于2011年9月对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的常住居民进行流感相关信息知信行情况的电话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33名被调查者中,91.3%(1399/1533)的被调查者曾听说过流感,60.0%(920/1533)的被调查者关注过流感;不同居住类型人群对流感的知晓率分别为:城市93.3%(845/906)、城乡结合部90.3%(278/308)、农村86.5%(276/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6.3%(1169/1533)的被调查者能准确指出接触到别人打喷嚏或咳嗽的分泌物会传播流感,不同居住类型人群对“接触到别人打喷嚏或咳嗽的分泌物会传播流感”的知晓率分别为:城市81.6%(739/906)、城乡结合部72.4%(223/308)、农村64.9%(207/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5.6%(1465/1533)的被调查者懂得开窗通风可以预防流感,93.3%(1430/1533)的被调查者懂得通过勤洗手以加强个人防护;女性被调查者采取“开窗通风”、“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出门带口罩”、“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醋熏屋子”等6项措施预防流感的比例均高于男性(P〈0.05或P〈0.01)。仅有37.6%(576/1533)的被调查者在罹患流感之后会选择在家休息。结论广州市常住居民存在流感知识知晓率地区分布不均状况,罹患流感后,人群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流感知识知晓率和预防流感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甲流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天津市2009--2010年的17例甲型H1N1死亡病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同一就诊医院、相同发病月份的重症或危重病例作为对照组与死亡病例进行1:4匹配,对病例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及用药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病例组17人、对照组68人。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43:1和2.40:1;孕妇所占比例分别为23.53%(4/17)和7.35%(5/68);患慢性基础性疾病比例分别为47.06%(8/17)和50.00%(34/68)。发病至住院的时间间隔中位数(范围)分别为5.0(2.0~7.0)d和3.0(0—5.0)d、患慢性基础性疾病病种数中位数(范围)分别为2(1~3)种和1(0—2)种。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OR=10.896)、发病至住院的时间间隔(OR=1.686)、患慢性基础性疾病病种数(OR=3.505)是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惠流感样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诊,同时医院应加强对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治疗,以降低甲型H1N1流感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流感样症状出现情况和出现症状后的就诊情况。方法通过多阶段抽样在北京市4个城区和4个郊区抽取样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国庆节前后流感样症状出现情况和就诊状况。结果在8个区县的1 513个家庭中共调查社区居民5 013例,其中国庆节前后发热病例分别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30%和2.63%,流感样病例占全部调查对象的0.68%和1.44%。在发热病例中,国庆节前49.23%的病例、国庆节后62.88%的病例选择到医院就诊,选择二级或以上医院就诊的病例分别占发热病例的21.54%和28.79%。结论此次调查获得了社区流感样症状和病例就诊的基础数据,为流感的预测、数学模型运算、疾病负担估算以及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再次证实了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应用于社区传染病调查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深圳市龙岗区2010_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流感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龙岗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提取流感病毒核酸,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0年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368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12份,阳性率为30.4%,其中A型流感阳性57份(占50.9%),B型流感阳性55份(49.1%)。2011年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453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09份。阳性率为46.1%,其中A型流感阳性130份(占62.2%),B型流感阳性79份(占37.8%)。2011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高于2010年(P〈0.01)。结论深圳市龙岗区2010-2011年流感流行特征有较大变化,开展全年监测对流感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州市越秀区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越秀区2009~2011年甲流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2009年5月29日越秀区报告我国首例因输入性甲流病例引起奉地续发感染病例,至2011年底,全区累计报告甲流病例911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2009年发病率为66.63/10万,2010年发病率为7.95/10万,2011年发病率为3.50/10万(P〈0.01);年均发病率(/10万):农林街最高达44.80.流花街最低,无病例报告(P〈0.01);男性为30.18,女性为21.75;10~14岁人群发病最高,达239.82。911例病人中,学生占72.12%,2009年9~11月发病的占总病例数的74.09%;2009年9~11月发生聚集性疫情39起,发病372例,38起在学校中,1起在医院。结论越秀区甲流的流行经历了由输入性到本土流行两个阶段,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和季节性特征,中小学校是越秀区甲流疫情的重点场所,学生是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的:评价江苏省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的改变,在2009年甲H1N1流感大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方法:在全省范围内设置流感监测点,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采用控制图法设置预警线,同时分析地区、年龄分布差异。结果:周IL1%(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比例)在本省甲型H1N1流感本土感染病例出现的后一周,同时也是本土聚集性病例疫情出现的前一周,即超过了预警线,并且流行期流感样病例的年龄分布表现为学龄儿童和青壮年构成比的大幅增加。结论:控制图法预警符合甲型H1N1流感在本省的实际流行特征,周IL1%的异常增高和流感样病例年龄分布的改变可作为流感大流行的早期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4.
流感监测中儿童流感样病例定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感监测中儿童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方法对武汉地区1994~2004年的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1003例研究对象中301例(30.01%)被证实存在流感病毒感染,两个年龄组的流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A型和B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卡他症状”(P=0.0242)和“咽痛”(P=0.0091)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5个变量为:体温(OR=1.555)、发病天数(OR=0.591)、咳嗽(OR=2.369)、卡他症状(OR=1.873)、咽痛(OR=2.061);用“咳嗽伴有卡他症状或咽痛”症状组合预测儿童流感感染的阳性预测值为41.3%,阴性预测值为78.4%,灵敏度为58.8%,特异度为64.1%。结论流感监测中儿童流感样病例较科学合理定义为:发热(体温≥38℃)、咳嗽并伴有卡他症状或咽痛之一者。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与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流感防治知识认知情况、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选择广州市区5个街头调查点,采取街头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2004年10~12月居民的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及相关防治知识认知情况。结果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为6.99%(16/229),其中男、女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分别为5.17%(6/116)、8.85%(10/113);流感样病例就医率为25%。2003、2004年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6%(22/229)、5.7%(13/229);对63.16%(12/19)的流感相关知识问题的正确回答率高于70%。获得流感相关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占65.9%)和报纸(占51.1%)。结论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就医率、疫苗接种率均较低;防治知识的认知率较高,获取流感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广州市城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电话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快速评估2004年10~12月广州市城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和普通感冒病例的发病、就医情况以及2003~2004年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方法2004年12月采用现况调查的电话访谈方法调查广州市城区常住居民及暂住超过3个月的外来人员。结果共电话调查609人,发现发热或卡他症状者96例,流感样病例8例,普通感冒16例;流感样病例到区级医院或省市级医院就医率为62.50%;2003~2004年居民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4.16%(82/579);不知道要接种疫苗(占37.23%)和不愿意接种疫苗(占30.64%)在不接种疫苗原因中比率最高;自费接种占72.00%,公费接种占28.00%。结论广州市城区居民流感样病例、普通感冒罹患率均较低,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不知道要接种疫苗和不愿意接种疫苗是不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流感大流行过后,广州中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认知、态度和行为,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全体学生,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甲型H1N1流感知识、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4份,获得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应答率为98.02%。调查对象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自我防护措施知识的知晓率为67.68%-96.46%,自我防护措施全答对者占53.79%(213/396);对流感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5.25%(298/396);64.39%(255/396)的学生自述平时注重体育锻炼,80.81%(320/396)的学生表示打喷嚏时能用纸巾掩住口鼻;10.35%(41/396)的学生睡眠时间超过8h:26.26%(104/396)的学生近一年主动注射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71.46%(283/396)、51.77%(205/396)和65.15%(258/396)的学生分别希望从宣传栏、宣传单张以及学校广播获得流感防控知识。结论受调查学生对甲型ⅢN1流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宣教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2008年流感暴发疫情特征。方法收集2004-2008年广州市流感监测系统流感暴发疫情信息,用秩和检验、人口标化等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互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暴发疫情时间序列分别与ILI%(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病毒分离率2条序列的关系。结果2004-2008年,广州市共报告流感及流感样暴发疫情336起,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3-6月(占90.8%);从人群分布上看,暴发疫情发生强度(暴发疫情起彬常住人口数)以小学最大(暴发疫情225起,暴发疫情发生强度为9.0/10万)(P〈0.05);从型别分布上看,确诊的流感暴发疫情2004、2005、2007年以H3N2为主,2006、2008年以B型为主。对ILI%、病毒分离及暴发疫情监测数据(时间序列)进行等级相关分析,ILI%与暴发疫情、ILI%与病毒分离率、暴发疫情与病毒分离率均为正相关关系(均P〈0.05);对暴发疫情序列分别与ILI%、病毒分离率2条序列进行互相关分析,当lag=-3时,病毒分离率与暴发疫情、ILI%与暴发疫情相关系数最大(rR=0.360、0.305,P〈0.05)。结论中、小学是广州市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在中、小学开展专项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12年成都市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成都市流感监测的流感样病例(ILI)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暴发疫情信息、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哨点医院报告ILI%为0.61%,全年无明显高峰,1-3月和8~9月相对较高;占ILI比例最高的为25—59岁年龄组(37.53%),最低的为60岁~年龄组(6.63%);全年无暴发疫情;共采集标本1942份,对444份进行了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核酸阳性121份,阳性率27.25%,对1924份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分离到流感病毒234株,分离率12.16%,B型、新甲型H1N1、A(H3N2)亚型分别占阳性毒株的71.79%、1.71%、26.50%。各年龄组分离率分别为5.43%、21.03%、12.83%、12.48%和8.79%;主要流行毒株为B型流感病毒,1-3月优势毒株为B型流感病毒,4~9月优势毒株为A(H3N2)亚型,未分离到A(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共报告流感病例344例,分别在2—3月和7月形成2个高峰。结论B型为优势毒株,与A(H3N2)亚型交替流行;全年呈现双峰流行;25~59岁年龄组可能是受流感侵袭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分析宝鸡市2009年秋冬季流感监测结果,为完善宝鸡市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与"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数据,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χ2检验。结果宝鸡市2009年秋冬季流感疫情总体上8月中旬-10月上旬为散发期,10月中旬后处于流行期;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11月中旬达最高峰(22.2%),至此开始稳定下降,12月底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接近流感流行前水平。流感样病例主要是24岁以下人群,占86.95%;第41~49周流感样病例发病主要人群(5~14岁组,构成比50.7%)较第33~40周发病主要人群(0~4岁组,构成比34.9%)的年龄后移(P〈0.01);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于第41周流感监测检出;此后,甲型H1N1流感病例检出人数开始明显上升,截止第51周共检出113例。结论 2009年秋冬季宝鸡市季节性流感亚型为甲型H1N1(A/H1N1)流感;流感发病高峰比往年提前2个月,流感样病例主要为5~24岁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