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CD)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7例CD患者,观察其肠道超声及CT小肠造影(CTE)表现,分析二者诊断CD合并肠瘘的一致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及CTE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的效能。结果 337例中,超声及CTE同时诊断CD合并肠瘘48例,诊断一致性极高(Kappa=0.848,P<0.01)。3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7例存在肠瘘;超声诊断CD合并肠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2.59%、71.43%及88.24%,CT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30%、71.43%及91.1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 P>0.05)。27例CD合并肠瘘患者中,18例同时合并肠腔狭窄;超声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89%、77.78%及85.19%,CT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为88.8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 P>0.05)。结论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效能较高,可媲美CTE。  相似文献   

2.
穿孔性阑尾炎CT征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阑尾穿孔具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CT图像。观察12项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采用χ2检验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征象,评价这些征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阑尾穿孔最具诊断价值的CT征象。结果 205例中,40例(40/205,19.51%)阑尾穿孔与165例(165/205,80.49%)阑尾未穿孔患者间,脓肿、阑尾壁强化缺损、蜂窝织炎、阑尾腔外积气、阑尾腔外粪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征象鉴别诊断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依次分别为:脓肿80.00%(32/40)、97.58%(161/165)、94.15%(193/205),阑尾壁强化缺损50.00%(20/40)、98.79%(163/165)、89.27%(183/205),蜂窝织炎37.50%(15/40)、95.76%(158/165)、84.39%(173/205),阑尾腔外积气27.50%(11/40)、99.39%(164/165)、85.37%(175/205),阑尾腔外粪石5.00%(2/40)、100.00%(165/165)、81.46%(167/2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阑尾壁强化缺损与阑尾穿孔相关(Wald=33.21、16.19,P均<0.001)。结论 脓肿、阑尾壁强化缺损是阑尾穿孔最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T MR髋关节造影(MRA)在髋臼唇撕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的髋关节镜及术前髋关节MRA资料.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3.0T MRA诊断髋臼前唇和上唇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并比较MRA诊断髋臼前唇和上唇撕裂的差异.结果 74例患者的75个髋关节中,关节镜证实61处前唇撕裂,29处上唇撕裂.2名医师(医师1和医师2)采用MRA诊断髋臼前唇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16%(55/61)和91.80%(56/61)、78.57%(11/14)和85.71%(12/14)、94.83%(55/58)和96.55%(56/58)、64.71%(11/17)和70.59%(12/17)、88.00%(66/75)和90.67%(68/75),诊断上唇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9.66%(26/29)和93.10%(27/29)、91.30%(42/46)和95.65%(44/46)、86.67%(26/30)和93.10%(27/29)、93.33%(42/45)和95.65%(44/46)、90.67%(68/75)和94.67%(71/75).2名医师诊断髋臼前唇和上唇撕裂的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924和0.916).MRA诊断髋臼上唇撕裂的阴性预测值高于前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0T髋关节MRA是诊断髋臼唇撕裂的可靠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4.
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SCT对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其对发生绞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病理确诊34例发生绞窄,MSCT诊断29例发生绞窄,其中26例有既往腹部手术史。MSCT征象中,肠壁强化程度减低、弥漫性肠系膜水肿及血管增粗、肠系膜积液、肠壁增厚、C/U型肠襻与粘连性肠梗阻绞窄有关(P均<0.05)。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敏感度85.29%(29/34),特异度100%(36/36),准确率92.86%(65/70)。结论 MSCT对判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评价长骨中心型低度恶性软骨肉瘤早期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WHO Ⅰ级长骨中心型软骨肉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均于手术前2周内接受常规MRI。观察软骨肉瘤骨皮质内层浸润及髓腔内浸润的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采用Kappa检验评价MRI诊断软骨肉瘤早期侵袭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计算MRI诊断软骨肉瘤骨皮质内层浸润及髓腔内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MRI显示9例发生软骨肉瘤骨皮质内层浸润,其中6例骨皮质内层见不同程度扇贝样凹陷,3例骨皮质内层不同形式虫蚀样破坏;4例骨髓腔内浸润,表现为肿瘤边缘模糊、肿瘤周围骨髓出现异常信号。MRI诊断软骨肉瘤早期骨髓腔浸润和骨皮质浸润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41、0.621,P均<0.05),诊断肿瘤骨皮质内层及髓腔内浸润的敏感度分别为90.00%(9/10)、60.00%(3/5),特异度为100%(1/1)、83.33%(5/6),准确率为90.91%(10/11)、72.73%(8/11)。结论 MRI对长骨中心型软骨肉瘤早期侵袭性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二维超声及UE诊断、并经病理学证实的局灶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共53个病灶),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弹性技术、BI-RADS分类及二者联合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价值。结果 53个病灶中,良性21个,恶性32个。UE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8.75%、71.43%和69.81%;BI-RADS分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2.50%、66.67%和64.15%(P均>0.05);UE联合BI-RADS分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1.25%、80.95%和81.13%,均高于单一UE或BI-RADS分类(P均<0.05)。结论 UE联合BI-RADS分类能提高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detect技术辅助超声在≤2 cm乳腺肿块型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detect技术及常规超声对42例女性患者总计54个乳腺病灶进行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S-detect技术、常规超声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9.17%(19/24)、特异度为90.00%(27/30)、准确率为85.19%(46/54);S-detect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62.50%(15/24)、特异度为86.67%(26/30)、准确率为75.93%(41/54);两者联合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91.67%(22/24)、特异度为96.67%(29/30)、准确率为94.44%(51/54)。常规超声、S-detect技术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46、0.746和0.942(P均<0.05)。超声联合S-detect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应用S-detect技术和常规超声(P均<0.05)。结论 S-detect技术是一种新的影像补充诊断手段,辅助常规超声诊断可提高对乳腺≤2 cm肿块型病灶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490例患者共524个病灶进行乳腺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BIRADS分类及BIRADS分类联合CEUS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524个病灶中,良性病灶232个,恶性病灶292个。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17.24%(40/232)、敏感度99.32%(290/292)、准确率62.98%(330/524)、阳性预测值60.17%(290/482)、阴性预测值95.24%(40/42),ROC曲线下面积0.583。BIRADS分类联合CEUS后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90.09%(209/232)、敏感度89.04%(260/292)、准确率89.50%(469/524)、阳性预测值91.87%(260/283)、阴性预测值86.72%(209/241),ROC曲线下面积0.896;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RADS联合CEUS有利于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TI-RADS 4类结节的超声、FNAC、术后病理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等资料。FNAC以Bethesda报告系统分类≥Ⅴ类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检测BRAF突变,以阳性预测甲状腺癌。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FNAC、BRAF V600E基因检测及FNAC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BRAF V600E基因检测及超声引导下FNAC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纯FNAC (P均<0.05)。FNAC对26个结节(26/152,17.11%)难以明确其良恶性,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后均获明确诊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5.45%、100.00%及96.15%。结论 超声引导下FNAC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预测T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优于FNAC,尤其对于FNAC难以明确性质的结节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增强CT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WHO/ISUP分级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经病理确诊ccRCC患者,按照3 ∶ 2比例分层抽样分为训练集(n=78)和验证集(n=53)。根据2016版肾癌WHO/ISUP病理分级标准,以Ⅰ~Ⅱ级为低级别、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训练集55例低级别、23例高级别ccRCC;验证集37例低级别、16例高级别ccRCC。以训练集构建增强CT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RCC级别,于验证集加以验证,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增强CT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预测高、低级别ccR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及0.76,敏感度分别0.83及0.56,特异度分别为0.84及0.87;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98及0.85,敏感度分别0.96及0.91,特异度分别为0.75及0.84。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大于增强CT模型(Z=2.05,P<0.05),验证集中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P=0.34)。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概率阈值为0.08~1.00时,影像组学模型净获益高于增强CT模型。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的效能优于增强CT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肺脏超声与X线胸片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TN)和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120例呼吸困难新生儿于出生后6 h内行肺脏超声和X线胸片检查,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诊断TTN和RDS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临床诊断75例TTN和34例RDS,肺脏超声诊断TT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00%(72/75)、88.89%(40/45)和93.33%(112/120),均高于X线胸片。肺脏超声诊断RDS的敏感度为85.29%(29/34),特异度为95.35%(82/86),准确率为92.50%,(111/120),而X线胸片诊断RDS的敏感度为88.23%(30/34),特异度为89.53%(77/86),准确率为89.17%(107/120)。结论 肺脏超声可准确诊断新生儿TTN和R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随机选择经食管镜或胃镜证实、拟行三野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观察测量MSCT所示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及个数,计算其长短径之比,判断转移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72例患者中,24例(24/72,33.33%)伴有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手术共取两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213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33枚;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与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无关(P均>0.05)。MSCT检测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1.82%(27/33)、86.67%(156/180)、52.94%(27/51)、96.30%(156/162)和85.92%(183/213)。结论 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高,可为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回盲部定位法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测定对儿童的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诊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阑尾炎患儿62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阑尾炎者60例为阳性诊断,术中未发现阑尾有炎症或发现其它病变者为阴性诊断。术前应用高频超声回盲部定位法和FIB测定法两种方法联合进行检查,对患儿病情进行全面评价。采用 Kappa 检验分析超声检查对小儿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别计算各类型阑尾炎FIB水平和联合诊断对小儿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评价联合诊断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62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60例为急性阑尾炎,径超声诊断60例为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总体符合率为100%(60/60),但超声检查对各类型阑尾炎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0.746,P=0.000<0.001);阑尾炎患儿FIB随着病理类型逐渐加重,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阑尾炎患儿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IB诊断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的曲线面积(AUC)分别为0.685、0.743、0.785;FIB对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2.37g/L、3.68g/L、4.72g/L,此时敏感度分别为70.87%、72.59%、83.09%、75.09%;联合诊断时,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的曲线面积(AUC)分别为0.853、0.872、0.895,敏感度分别为87.50%、90.91%、95.45%,特异度分别为:75.00%、61.22%、73.68%。结论:超声技术的应用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正确率,但对于不太典型的阑尾炎还缺乏更高的敏感性;利用高频超声回盲部定位法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小儿各类型阑尾炎的诊断敏感性,有助于进行及时治疗以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综合MRI(1.5T或3T)多种序列与MSCT(16或64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S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且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41例患者(75个病灶)的诊断结果。结果MSCT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0.77%(21/26),特异度为68.42%(26/38)。MRI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97.56%(40/41)。两者敏感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MRI的特异度高于MSCT(P〈0.001)。对于具体的各类病灶,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86.36%,57/66)高于(P=0.004)MSCT(64.41%,38/59)。结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能力优于MS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TE顺序分段诊断法和64排螺旋CT术前诊断肺动脉闭锁(PA)伴室间隔缺损(VSD)的准确性。方法 对45例PA/VSD患儿于术前进行TTE和心脏MSCT检查,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 按心脏及大血管各解剖节段分别与手术所见对照, 分析比较二者诊断效能的差异性。结果 与手术结果对照, TTE和MSCT对腔静脉、肺静脉与心房连接、心室位置与房室连接、心室水平分流、心室与大动脉连接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TTE与MSCT诊断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动脉导管未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在诊断心房水平分流方面、侧支血管及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方面, 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TTE顺序分段诊断法及MSCT均能较准确诊断PA/VSD。TTE在心内分流方面的诊断准确度优于MSCT;而在诊断主-肺动脉间侧支血管及冠状动脉起源方面, MSCT优于T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与声触诊定性弹性成像(VTI)在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二者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对44例肝结节患者(共54个结节)分别进行RTE及VTI检查。对弹性图像分别进行评分,并评价结节硬度。对照临床诊断结果,分别计算RTE和VT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 RTE诊断肝脏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27/33)、71.43%(15/21)、77.78%(42/54)、81.82%(27/33)、71.43%(15/21),VTI分别为72.73%(24/33)、71.43%(15/21)、72.22%(39/54)、80.00%(24/30)、62.50%(15/24)。RTE和VT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和0.722(Z=0.45,P=0.3264),两种弹性成像方法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RTE和VTI对同一病灶的诊断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RTE与VTI对肝内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多层螺旋CT(M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I、MSCT及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MS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计算MRI、MSC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1例;MRI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77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3例,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37;MSCT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524。MR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分别为92.00%、93.67%均高于MSCT的82.00%、83.54%(P < 0.05)。MRI对发病24 h内、发病72 h内检出率分别为89.29%、87.50%,高于MSCT的64.29%、70.83%(P < 0.05)。结论MRI、MSCT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RI诊断优势更加明显,可为临床尽早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EUS鉴别诊断肾脏局灶性高回声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肾脏单发高回声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US)及CEUS声像图资料,对其进行定性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US及CEUS诊断肾恶性高回声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为70.00%(14/20)、75.00%(27/36)、60.87%(14/23)、81.82%(27/33)、73.21%(41/56)和80.00%(16/20)、94.44%(34/36)、88.89%(16/18)、89.47%(34/38)、89.29%(50/56),CEUS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US(P均<0.05)。CEUS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Kappa值=0.761),US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35)。结论 CEUS可提高对于肾脏局灶性高回声良、恶性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