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在脑卒中后2周137例患者中检测出抑郁症6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氟西汀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我们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氟西汀治疗组加服氟西汀20mg/d,每日1次,总共治疗8周.在氟西汀治疗前、治疗1周末、4周末和8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脑血管病后神经功能的改良斯堪的纳维亚(S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氟西汀治疗组治疗4、8周末HAMD评分、SDS抑郁量表评分、斯堪的纳维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评分相比病情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8周末评分下降,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评分相比也有明显好转(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8周末氟西汀治疗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安全有效,能加快脑血管病后神经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所有患者分别于1、4、8和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 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AMD、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8和12周,观察组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优于常规护理,其能明显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及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9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于护理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39.5±3.0)分、(39.2±3.5)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56,P>0.05);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均明显改善,HAMD评分分别为(10.0±2.5)分、(19.5±3.0)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514,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兰长安   《护理与康复》2018,17(1):90-93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Ba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价,干预8周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干预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Ba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5.0%、对照组5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分别用抗抑郁药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8周后,经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与心理护理组HAMD评分及AD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促进肢能功能康复,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抗抑郁中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5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耳穴埋豆疗法、音乐疗法综合干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积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4周、8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4周、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膳疗法、耳穴埋豆疗法、音乐疗法等中医辨证施护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伴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及生物反馈治疗等.对每例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同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11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同时配对选择干预组患者的家属5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并接受护理干预,并对干预组的家属进行同步护理干预.干预时间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疗效,并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家属的心理状况.结果 通过8周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HAMD得分(13.74±6.34)分,SDS得分(3.82±1.2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SCL-90评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同步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促进康复,并可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效果。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有抑郁症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0.
刘彩凤  王爱苹 《当代护士》2021,28(11):125-127
目的 探讨正念训练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1日—2019年5月30日,符合CDI10抑郁、焦虑诊断的住院患者154例,按照电脑编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7例.入院后给患者讲解有关正念的相关知识,取得患者同意并坚持做8周正念训练的作为观察组,按照精神疾病护理常规训练的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8周,两组均在训练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HAMA和HAMD量表总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A和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抑郁焦虑患者实施正念训练可以更好地缓解焦虑及改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理情疗法在脑卒中伴心理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脑卒中伴心理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理情行为治疗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焦虑、抑郁负性心理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情行为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维护危重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危重患者121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危重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1周内胃肠功能监测指标异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入院1周内胃肠功能异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  相似文献   

13.
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卒中量表)评分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泌尿系感染、肩手综合征、抑郁症、下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ADL,提高患者肢体、语言、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减少脑卒中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手外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GQOLI-74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在手外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手外伤恢复情况,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68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情志护理,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志护理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促进其心身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患者经评估后,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及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吞咽训练、进食训练。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经比较,x2=4.48,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专科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并采用PHYSIOMED vocaSTIM—Master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增加综合康复专科护理,共治疗30d。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好转(P〈0.05)。结论综合康复专科护理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与临床路径(CP)整合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7例行择期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EBN与CP整合模式护理,出院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负性效应、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低(P<0.05),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EBN与CP整合模式可缩短PCI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17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测试评价吞咽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8%和60.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3.6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