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是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所撰,全书六卷,刊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陈氏医道兼修,擅治儿科,对儿科理论及临证颇多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经总结多年儿科心得,并广征博引,撰成此书。后世对该书评价很高,尤以儿科指纹学说和惊风证治最为突出。该书与《幼科铁镜》、《幼科释谜》并称为清代中医儿科学  相似文献   

2.
《幼幼集成》咳嗽证治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幼集成》系清代医家陈复正所著。就其咳嗽论治部分,从3个方面略作探讨:即条分缕晰,辨寒热虚实;证治判然,论他脏兼证;力起沉疴,惟扶正保元。认为陈氏能融汇诸家,多有发挥,许多观点足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幼幼集成》外治疗法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杰 《江苏中医药》2002,23(3):39-39
陈复正 (1736 - 1796 ) ,字飞霞 ,广东罗浮山人。早年学道 ,竹杖芒鞋 ,行踪半宇 ,天真疏放 ,俯仰游情方外 ;精于幼科 ,兼擅外治 ,汲古创新 ,信手拈来 ,无不运用自如。现抉其外治疗法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探讨。1 外治之法 其利无穷陈氏专辟《未轻服药》一章曰 :小儿“未可轻药  相似文献   

4.
对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辨证论治特色作了剖析,指出:《幼幼集成》强调望、闻、问、切,四诊俱备,方能见病知源,认为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望形审窍,简切辨证,自知其病。强调痘疹的辨证论治,提出保元护正,慎施攻伐,顾护元气,扶补脾胃为主,辅以反正逆从之治。重视正方,亦不忽视经验方,疗效卓越。  相似文献   

5.
陈复正《幼幼集成》学术思想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富汉  归永亮 《河南中医》1994,14(5):275-277
本文作者认为《幼幼集成》一书论证条件分缕析,义理明确,论治存精去浮,选取切实用效之方,故书中亦多临证实践心得之言。如对小儿诊断,每重指纹;认为惊风即是痉病,并以搐概之;临证擅长外治,尤崇灯火疗法;重视痘麻诊治,辑录前贤经验,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7.
<幼幼集成>一书对小儿疳证的论治颇精,见解独到.本文从疳证的病因病位、治则分类、方药加减、内外治法四个方面作了探析,并试对其治疗七的特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陈复正的《幼幼集成》在儿科学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及经验。理论方面,对小儿惊风一病独持卓见,反对偏执于惊风,滥投金、石、脑、麝之辈;在诊断方面,对小儿脉诊、指纹辨析等,都有重要发挥;治疗方面,对小儿痉病辨治有独到的理论及见解,阐发仲景伤寒痉病之义,并采王海藏、张景岳、喻嘉言、周虚中等众家经验进行发挥;辨治方法多样,除内治法外,尚有灯火、灸、敷、贴、熏、洗等外治之法;所收之方,既有正方,又附有简便经验之方,颇为实用。  相似文献   

9.
阎琪  丛丽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52-1552
《幼幼集成》是清代儿科名著,对儿科临床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由于自身诸多因素影响,目前诸书的使用率明显下降,故有必要对该书实现电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1,31(11):1311-1311
陈复正(约公元1736-1795年),字飞霞,惠州府人。道士,曾在罗浮山修行。自幼体弱多病,乃留意医学,对《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籍,十分推崇。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陈复正以前人论述为基础,集民间经验及行医心  相似文献   

11.
陈复正《幼幼集成》学术思想及其对儿科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清代名医陈复正,字飞霞,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辑订《幼幼集成》,该书汇集整理古人的儿科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阐明对儿科学的独特见解,是一本对儿科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书。兹将其学术思想及对儿科的贡献作一探讨。 1 《幼幼集成》的学术思想 1.1 重视临床实践 陈复正编纂《幼幼集成》以临床实用为宗旨。认为“盖幼科非方脉之比,以其病因疾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清代中医儿科学代表著作之一《幼幼集成》在治疗小儿发热方面的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性、病位及论治四个方面对医家陈复正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探析。《幼幼集成》将小儿发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认为其病性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其病位涉及五脏,认为五脏均可生热,并根据小儿发热、退热的时间进行辨证,在发热的论治过程中尤为重视对小儿脾胃的顾护,并创立了九条神奇外治法,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幼幼新书》保存了宋以前中医学治疗小儿尿血的方剂16首,注重从"心传热于小肠"的角度治疗小儿尿血。处方药味少,配伍精,剂量准,少用苦味药,具有儿科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幼幼集成》泄泻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杰 《光明中医》2000,15(1):13-15
《幼幼集成》系清代医家陈复正所著,全书共六卷,本文选析卷三之《泄泻论治》篇,认为有以下特点1、审因论证,宜别所泻之色;2、选方立法,尤重扶补脾胃;3、变证虽多,要在守阳护阴。  相似文献   

15.
李春英 《光明中医》1996,11(1):48-51
评介中医儿科专著《幼幼集成》──兼论陈霞飞的学术思想李春英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历代儿科名著也不胜数,然而求得一部简明实用,易读便记的儿科专著,却是较难。现在向读者推荐一部这样的书──《幼幼集成》。全书虽仅24万字,但它...  相似文献   

16.
韩静文  谢静 《江苏中医药》2021,53(10):68-70
《幼幼集成》由清代名医陈复正所撰,其中关于伤食证治的论述居于卷三,陈氏在该篇中提出小儿伤食证病因责之饮食不节和脾胃亏虚,病性宜辨寒热虚实,治疗上用药精简,健脾为主,且结合体质,辨证用药,强调中病即止,慎用消克之药.陈氏关于小儿伤食证的独到见解,为临床诊治小儿伤食证提供了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东方养生》2006,(10):16-17
熊猫妈生的永远是熊猫,刺猬妈生的永远是刺猬。不管是直接生出来还是下蛋孵出来,与人类一样,它们都享受过备受呵护的烂漫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幼幼集成》是集清代以前学术成就的一部儿科专著,陈复正对儿科疾病的治疗有许多独到见解,文章通过对其卷三《咳嗽证治》篇的学习,分析陈复正从五脏角度论治小儿咳嗽的辨证思路及选方用药,确立了以人参败毒散为咳门第一方,清肺饮、葶苈丸治"肺咳",清宁散、集成沆瀣丹治"心咳"方,橘皮汤治"脾咳",集成金粟丹治"肝咳",六味地黄汤加...  相似文献   

19.
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根据《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时段辨证论治规律,结合子午流注理论,将小儿慢性咳嗽分为五更、清晨、午前、午后、黄昏五个时段。治疗应本于肺脾而兼顾他脏,其中五更甚属食积肺虚,方选保和丸合玉屏风散消积益气;清晨甚属痰火升动,方选清宁散合清金化痰汤降气化痰;午前甚为胃火热盛,方选橘皮汤合清胃散清火降逆;午后甚属阴水虚亏,方选清燥救肺汤滋阴生津;黄昏甚为火浮于肺,方选麦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扶阴散热,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病又称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多见于婴儿 ,对生长发育颇有影响。本文所治 5例 ,疗效均较满意 ,简介如下 :病案一 张某 ,女 ,9个月。 1 999— 9— 6日就诊。患儿为第一胎 ,足月顺产 ,家住牧区 ,母乳和羊乳喂养。生后发育一般 ,但佝偻病症象比较明显。近 2个月来 ,患儿精神不振 ,情绪烦躁 ,面色失去红润 ,乳食减少 ,当地用治营养不良药和补钙治疗 ,病情不但未减 ,反而出现肢体颤抖现象。经医院检血诊为贫血而转诊。检查 患儿精神不振呈呆滞状态 ,面色苍黄 ,营养欠佳 ,唇淡苔薄 ,舌质淡白 ,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脉沉无力 ,纹淡。验血 白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