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基于16S rDNA测序研究当归芍药散(DS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SAMP8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7月龄SAMP8小鼠分为DSS低、中、高剂量组(14.4、28.8、57.6 g·kg-1·d-1)及模型组,另取6只同月龄SAMR1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给药8周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变化;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能力;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蛋白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β多样性明显改变;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CA1区神经元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Aβ和p-Tau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DSS干预后,各组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均增加,中、高剂量组β多样性与正常组相似、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丰度明显增加(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明显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乳酸杆菌等菌属丰度明显增加(P<0.05),拟杆菌、幽门螺杆菌、理研菌、副杆状菌、萨特氏菌、黏液性菌等菌属丰度明显降低(P<0.05);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加(P<0.05),Aβ和p-Tau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黏液性菌、拟杆菌和萨特氏菌菌属丰度与SAMP8小鼠认知能力呈负相关,乳酸杆菌和Butyricimonas菌属丰度与SAMP8小鼠认知能力呈正相关。结论 DSS可改善SAMP8小鼠认知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群落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文华  李思琦  宋佳  於李龙  沈晓霞  朱波  秦路平 《中草药》2023,54(19):6362-6369
目的 探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对高压灭菌前后的铁皮石斛新鲜榨汁成分进行分析。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铁皮石斛新鲜榨汁组和铁皮石斛高压灭菌榨汁组,抗生素干预7 d后给药14 d,收集粪便,另取铁皮石斛鲜品,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检测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和各组小鼠肠道的菌群结构。结果 高压灭菌前后铁皮石斛新鲜榨汁的共有成分为14种,占总成分的95.84%。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发现铁皮石斛新鲜榨汁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与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更相似,但铁皮石斛高压灭菌榨汁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无明显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新鲜榨汁组优势菌群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丰度显著升高,有害菌群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铁皮石斛通过提高有益菌丰度和降低有害菌群丰度来改善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黄治疗脓毒症模型大鼠的病原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LPS腹腔注射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大黄高、中、低剂量组(150,100,50 mg·kg-1),2次/d ig给药,连续给药3 d,记录各组大鼠病死率情况,采用细菌传统培养法对大鼠膜菌群、腔菌群及肠系膜淋巴结、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同时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2(AQP2)和AQP8。结果:大黄高、中剂量组大鼠病死率降低;各组大鼠膜菌群和腔菌群变化差异大,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较明显,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与脓毒症模型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下降,与大黄剂量有依赖性,同时淋巴结与血标本细菌含量有所降低。结论:大黄可下调AQPs表达发挥泻下功能,减少脓毒症大鼠细菌移位治疗脓毒症,但中剂量大黄在发挥上述作用时有利用平衡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菥蓂不同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揭示其降尿酸活性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88只雄性昆明鼠小鼠分为11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乙酸乙酯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正丁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总黄酮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空白组小鼠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他组小鼠均灌胃氧嗪酸钾(500 mg·kg-1)以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若干小时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蒸馏水,别嘌呤醇组给予别嘌呤醇混悬液(50 mg·kg-1)。各给药组按高、低剂量(5,2.5 g·kg-1)灌胃给药,每日1次,持续14 d后取血,测定血尿酸(SUA)水平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收集新鲜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UA水平和X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别嘌呤醇组SUA水平和XOD活性显著下降(P<0.01),菥蓂给药组干预后,除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和总黄酮提取物低剂量组外,SU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石油醚提取物低剂量组、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组和正丁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可明显抑制XOD活性(P<0.05,P<0.01),其中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组降低SUA水平和抑制XOD活性最显著。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α多样性和菌群丰度变化显著,且发现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与XOD活性显著相关;给药组干预后菥蓂总黄酮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操作分类单元(OTU),ACE,Chao1,Shannon指数明显升高(P<0.05,P<0.01);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组、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组和正丁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乳酸杆菌科相对丰度在正丁醇提取物低剂量组、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组中显著升高(P<0.01)。结论 菥蓂降尿酸的有效部位主要为黄酮类成分,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如乳酸杆菌、拟杆菌和厚壁菌进而改善机体SUA水平和XOD活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补中益气加减方对胃癌荷瘤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该中药复方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取24只小鼠采用腋下皮下注射MKN-28人胃癌高转移细胞悬液的方法制作胃癌荷瘤小鼠模型,待瘤块长到5 mm3时视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中益气加减方组(中药组)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中药组按每日25 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灌胃24 d;阳性药物组按每次10 mg/kg,每3 d腹腔注射1次给药,共给药8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每日1次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4 d。给药期间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收集小鼠粪便颗粒,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多样性,随后分离肿瘤并称重。结果:给药期间各组小鼠体质量波动不大,给药结束后各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结束后,中药组和阳性药物组小鼠瘤质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共有17 905个,每组特异性OTUs分布为正常组1309个,模型组6236个,中药组1110个,阳性药物组462个。α多样性方面,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P<0.05),而中药组、阳性药物组小鼠肠道菌群上述指数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β多样性方面,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落构成差异明显,而中药组和阳性药物组与正常组接近。在门水平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rmicutes/Bacteroidetes值(F/B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阳性药物组小鼠肠道菌群中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丰度升高,Firmicutes丰度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B值显著降低(P<0.05,P<0.01)。在属水平方面,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和阳性药物可共同调节胃癌荷瘤小鼠肠道菌群MuribaculumEnterorhabdusAnaerostipesBarnesiellaClostridiumLacrimisporaLactonifactorDoreaStreptococcusMediterraneibacter10个菌属(P<0.05)。结论:补中益气加减方对胃癌荷瘤小鼠瘤体有抑制作用。胃癌造模使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补中益气加减方与PD-1抗体均能有效改善胃癌荷瘤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这可能是两种药物抑制胃癌进展的共同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肾病Ⅱ号方”对IgA肾病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分别予中药“肾病Ⅱ号方”低、中、高剂量进行干预,观察疗效评价、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及PCR方面,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 < 0.05),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正常组和模型组之间的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组成具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组的群落结构介于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群落结构之间,且有向正常组恢复的趋势。在模型组中,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有变形杆菌纲、粪球菌属和拟杆菌属(P < 0.05)。在高剂量组中,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有双歧杆菌属(P < 0.05)。结论 肾病Ⅱ号方具有治疗IgA肾病大鼠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艺璇  姜艳玲  廖镒  王伟  欧儒珍  唐树杰  孙国栋 《中草药》2022,53(22):7121-7128
目的 研究人参固本口服液对椎间盘退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布洛芬(90mg/kg)组和人参固本口服液(3mL/kg),每组7只。采用尾部全层穿刺法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8d,拍摄尾部核磁共振;采用苏木素-伊红(HE)、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小鼠肝、肾、椎间盘的病理变化;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结肠内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椎间盘结构明显破坏;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Chao指数、Shannon指数无明显差异,β多样性PC1、PC2水平均有明显偏移;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巴氏杆菌门(Patescibacteria)、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0.01),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固本口服液组失序的椎间盘结构得到修复;肠道菌群α多样性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升高(P<0.05),β多样性在PC1水平更趋向于假手术组;疣微菌门、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阿克曼氏菌属、回肠杆菌属Ile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0.01、0.001),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01)。结论 人参固本口服液能够修复髓核、纤维环的结构,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小儿迁延性腹泻应用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推拿的效果及其对肠黏膜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07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进行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推拿治疗,研究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贴敷神阙穴,两组均干预7 d。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肠鸣、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脂多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推拿可有效减轻迁延性腹泻患儿临床症状,促使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解郁祛痰化浊方(JQHP)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中药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进而恢复肠-肝轴的平衡。方法 将70只雄性SPF级别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与模型组(60只),正常组饲喂正常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12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血脂康组,立普妥组,JQHP低、中、高剂量组。JQH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JQHP颗粒剂0.4,0.8,1.6 g·kg-1,立普妥组予立普妥2 mg·kg-1,血脂康组予血脂康0.1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同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后收集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行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脂,取肝脏组织及回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见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组、立普妥组TC,TG显著性下降(P<0.01),血脂康组HDL-C升高(P<0.05)。JQHP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对肝脏脂肪样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减轻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JQHP可使回肠结构淋巴组织增生情况好转,且中剂量组疗效最显著。Shannon曲线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JQHP中剂量组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JQHP中、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P<0.01);与JQHP中剂量组比较,其他用药组降低(P<0.05,P<0.01)。主成分多样性分析(PCA)示中药中剂量组多样性和丰度高于其他用药组。线性判别分析(LDA)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纲,瘤胃球菌科,拟杆菌S24-7,瘤胃球菌UCG-005下调(P<0.01),脱硫弧菌目、丹毒丝菌目、毛螺菌科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JQHP中剂量组的拟杆菌纲,瘤胃球菌科,拟杆菌S24-7,瘤胃球菌UCG-005上调(P<0.05,P<0.01),丹毒丝菌目下调(P<0.01)。与JQHP中剂量组比较,其他用药组拟杆菌纲,瘤胃球菌科,拟杆菌S24-7,瘤胃球菌UCG-005中降低(P<0.05,P<0.01),在丹毒丝菌目、毛螺菌科中升高(P<0.05,P<0.01)。结论 JQHP调整肠道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改善肝脏组织和回肠黏膜状态,调节血脂水平,恢复正常肠道生态环境,可能与调节与炎症相关的肠道菌群而恢复肠-肝轴平衡有关,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百药煎发酵炮制前后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探讨五倍子和百药煎治疗UC的作用机制,指导中医临床区别用药。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随机选取1组为空白组,其余4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模型;造模完成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给予美沙拉嗪(0.8 g·kg-1),五倍子水煎液(1.8 g·kg-1)和百药煎水煎液(2.7 g·kg-1)灌胃7 d;运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对比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和ZO-1的表达。结果 UC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较空白组均明显降低,结肠组织充血增厚,出现明显溃疡,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经五倍子和百药煎治疗后,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有提升,门水平主要表现为五倍子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1);百药煎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主要表现为五倍子组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罗斯氏菌属、普雷沃菌属、颤螺旋菌属和帕拉普氏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P<0.01);百药煎组拟杆菌属和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P<0.01),普雷沃菌属、颤螺旋菌属、罗斯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倍子组和百药煎组结肠组织均明显恢复,充血减轻,仅见散在溃疡;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升高,且百药煎组的表达量高于五倍子组。结论 百药煎治疗UC效果优于五倍子,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况,提高ZO-1和Occludin的表达,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起到减轻肠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因氧化应激反应亢进而进一步加重缺血心肌损伤,甚至发生心肌不可逆性损伤的病理过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红景天是颇具潜力的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药,关于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多。本文从红景天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出发,对红景天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包括抗氧化作用、减轻钙超载作用、抗炎症反应作用、减轻能量代谢障碍作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为红景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强吸湿性的红景天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以乳糖为改性剂,考察研磨改性法对红景天提取物吸湿性的影响,并通过粒径分布、微观结构、红外光谱、表面性质等方面对改性物予以表征。结果表明,红景天提取物与乳糖UP2等比例研磨5 min制备的改性物的吸湿初速度、吸湿加速度及临界相对湿度均显著低于原提取物及物理混合物;研磨改性物的粒径小于物理混合物,微观结构也明显不同于物理混合物,其红外光谱及表面性质亦与乳糖UP2更为类似。研磨改性使得乳糖粒子附着于红景天提取物表面是吸湿性显著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及其单味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水煎液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正常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整肠生颗粒组、四君子汤组及各单味药组,连续10 d灌胃给予番泻叶水煎液塑造脾虚模型(空白组给予蒸馏水),再连续7 d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空白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收集造模前(第0天),造模结束(第11天)和治疗结束(第18天)的粪便样品,经硫酸酸化、乙醚萃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样品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利用16S 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造模结束时,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均显著下降(P 0. 05,P 0. 01),表明脾虚模型造模成功。治疗结束时,与模型组比较,白术组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均极显著升高(P 0. 01),四君子汤组、人参组和茯苓组部分指标极显著升高、部分指标显著升高(P 0. 05,P 0. 01);而炙甘草组仅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P 0. 05),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相似性系数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的恢复调节时,白术可能发挥主要作用,人参、茯苓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景天与玄参组合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活性评价,筛选出红景天与玄参组合物最佳配比;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的行为、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的变化;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当红景天与玄参以1:1配比时,综合评分最好;且组合物中剂量组(0.39g/kg)、高剂量组(1.2g/kg)均能显著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梗死面积、降低梗死率,并能减少脑含水量(P〈0.05),同时使脑缺血72h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得到显著改善(P〈0.05),明显提高SOD活性并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红景天与玄参组合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作用明显优于单用红景天或玄参。  相似文献   

15.
红景天作为一味珍贵的药材,研究发现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老年疾病、肾脏疾病、骨骼肌营养不良、呼吸疾病等方面均有不同功效。而红景天苷作为红景天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抗缺氧、抗炎、抗疲劳、抗寒、强心、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就红景天苷在骨骼肌中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红景天破壁饮片(UGP)、破壁粉体(UP)及传统饮片(DP)的HPLC指纹图谱及其分析方法,为全面评价红景天破壁饮片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HPLC采集10批次红景天传统饮片、破壁粉体及破壁饮片的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建立了红景天破壁饮片、破壁粉体和传统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同一批次的红景天破壁饮片、破壁粉体及其传统饮片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达0.99以上;通过PCA和HCA分析,可将不同产地红景天样品分为3类。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红景天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红景天联合拜新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给予拜新同降血压以降低尿蛋白的排泄,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景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24小时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空腹血糖、Hb A1C、24小时蛋白尿、Ccr、TG、TC及LDL-C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β_2-MG、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及全血黏度低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联合拜新同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七原枝粉、超微粉、破壁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差异,为该药材的原料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法,运用HPLC同时测定肠循环灌流液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及酚红的含量,研究3种三七样品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结果:三七原枝粉、超微粉、破壁粉中三七皂苷R1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分别为0.049 80,0.037 37,0.034 60 h~(-1),人参皂苷Rg_1的K_a分别为0.044 83,0.032 48,0.036 50 h~(-1),人参皂苷Rb_1的K_a分别为0.078 40,0.095 48,0.084 78 h~(-1);三七皂苷R1的吸收率(P)分别为9.543%,7.662%,5.858%,人参皂苷Rg_1的P分别为8.602%,7.154%,6.667%,人参皂苷Rb_1的P分别为14.60%,17.86%,15.64%。对于三七皂苷R1的吸收,三七超微粉、破壁粉与原枝粉相比K_a和P均变小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人参皂苷Rg_1的吸收,三七超微粉、破壁粉与原枝粉相比K_a和P均变小;对于人参皂苷Rb_1的吸收,三七超微粉、破壁粉与原枝粉相比K_a和P均变大且超微粉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三七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存在一定差异,但三七超微粉和破壁粉的吸收情况并不比三七原枝粉好,建议原料选择三七原枝粉。  相似文献   

19.
大黄炮制品各组分泻下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各组分的泻下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各炮制品组.除对照组外,各给药组均给与相应组分生药剂量10 g·kg-1,观察5h内各组泻下只数、各小鼠首次泻下时间、5h内泻下次数和总排便次数;采用炭末推进法,研究各大黄炮制品对小鼠炭末推进的影响;大鼠随机分成13组,除对照组外,其余按生药剂量7 g·kg-1连续给药5d,取结肠组织测定Na+-K+-ATP酶的活性.结果:生大黄组分2和生大黄组分3产生泻下作用,其余组别未见泻下作用;从总排便次数来看,除熟大黄组分2、组分3以及生大黄组分4和大黄炭组分4外,其他各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 <0.05或P<0.01);与生大黄组分2相比,熟大黄组分2的总排便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生大黄组分3比较,熟大黄组分3和大黄炭组分3两组的总排便次数明显减少(P<0.01);大黄炮制品各组分除熟大黄组分2外,均有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的作用趋势,生大黄组分2和组分3小鼠小肠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炮制品组分之间比较,生大黄组分2炭末推进率显著高于熟大黄组分2(P<0.05);生大黄组分3炭末推进率显著高于熟大黄组分3(P<0.05);大黄炮制品各组分均对大鼠结肠Na+-K+-ATP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生大黄组分2,生大黄组分3,大黄炭组分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或P<0.01).组分2各炮制品之间,生大黄组分2抑制作用最强,与熟大黄和大黄炭相比差异显著(P <0.05或P<0.01);组分3各炮制品之间,生大黄组分3的活性低于其他两组,其中与熟大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所有大黄各炮制品组分中,生大黄组分2和组分3的泻下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a+-K+-ATP酶活性、促进小鼠肠推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