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常用的国产与进口银杏叶片中所含萜类内酯,以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蒸发光散射检测器,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15∶84)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漂移管温度115 ℃,压缩气体氮气体积流量为3.00 L/min,检测国产和进口2种银杏叶片各3批所含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的量,并计算内酯总量。结果/b> 2种银杏叶片每片所含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分别为(1.29±0.05)、(0.69±0.05),(0.83±0.17)、(0.45±0.09)mg,(0.45±0.05)、(0.46±0.02),(1.38±0.15)、(1.26±0.06)mg,内酯总量分别为(3.95±0.11)、(2.87±0.22)mg。结论 2种银杏叶片所含萜类内酯的量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其中二者所含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的量相似,但国产银杏叶片所含银杏内酯A、B的量以及内酯总量明显高于进口银杏叶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银杏滴丸中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方法 样品以甲醇溶解,蒸干后水溶,醋酸乙酯提取处理。采用HPLC-ELSD法测定,ALLtech C18色谱柱(250 mm×45 mm,5 μ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水(35∶10∶65);体积流量:0.8 mL/min;气速:2.85 L/min;漂移管温度:105 ℃;柱温:30 ℃。结果 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103.5%、99.7%、101.6%,RSD分别为25%、1.9%、2.8%、2.0%。结论 建立的滴丸制剂中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定量方法可行性好、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银杏(Ginkgo biloba L.)叶中新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利用UV、IR、MS、1H NMR、13C NMR等色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银杏叶中分离鉴定出1个新化合物:1,7,10-三羟基-3,14-去氢银杏内酯(Ⅱ)和1个已知化合物:银杏内酯L(ginkgolide L)(Ⅰ)。结论: 化合物Ⅱ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银杏内酯N(ginkgolide N);化合物Ⅰ的光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HPLC-ELSD法测定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ODS柱(150mm×4.6mm)为色谱柱,以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15:84)为流动相。结果白果内酯在7.848~39.24μg、银杏内酯A在3.8~19.0μg、银杏内酯B在7.08-35.40μg、银杏内酯C在3.768~18.840μg范围内进样量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线性关系较好,平均回收率依次分别为98.39%(RSD=0.31%)、98.41%(RSD=0.20%)、97.07%(RSD=0.48%)、98.39%(RSD=1.61%)。结论本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HPLC-ELSD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四种萜类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直接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萜类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含量,消除用HPLC-RI方法所得基线难以稳定的不足.方法:银杏叶提取物经乙酸乙酯提取经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经多点校正,自然对数换算以弥补ELSD线性应答的不足,以更好的控制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结果: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96.7%,95.0%,96.70%;RSD1.91%,1.25%,1.80%,1.82%(n=6).结论:用HPLC-ELSD检测法测定银杏萜类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含量,灵敏度、重现性均佳,且稳定性试验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银杏叶以20%乙醇超声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再经酸性氧化铝-活性炭-硅藻土混合柱层析,在100℃以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硅烷化60min后,用HP-5 MS毛细管色谱柱,柱温从180℃程序升温至300℃。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以峰值最高的碎片离子作为监视离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3.7,14.3,15.3和6.8min,特征(监视)离子(m/z)分别为537,625,713及455(2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99.4%,96.0%和96.3%,RSD分别为0.54%,2.40%,1.98%和2.4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作为银杏萜内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纯化白果内酯,提高银杏叶提取物的综合利用率。方法 由银杏叶提取物制得白果内酯初提物,再经硅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质量分数达98%以上的白果内酯单体。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白果内酯的得率为80.32%。结论 该方法得率高,分离效果好,可应用于批量制备白果内酯单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方法银杏叶提取液经醋酸乙酯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和Al2O3柱纯化后得到总内酯提取物,提取物再经两次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4种内酯单体。结果25%乙醇热提取、醋酸乙酯萃取、D-101柱、pH4.0的Al2O3柱对总内酯的提纯最终使总内酯质量分数达到44.98%。经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得到的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98.3%、98.9%、98.8%、98.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为银杏叶中内酯单体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了银杏叶提取物(GBE)、4个萜类成分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对小鼠的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白术内酯Ⅰ、Ⅱ和Ⅲ的量作为指标,考察不同采收期白术内酯量的动态变化,为其标准化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白术中的3种内酯成分。白术内酯Ⅰ和Ⅲ色谱柱:xBridge-C18柱;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20 nm;体积流量:1.0 mL/min;白术内酯Ⅱ色谱柱:Kromasil-C18柱;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76 nm;体积流量0.6 mL/min。结果 白术内酯Ⅰ、Ⅱ和Ⅲ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52%、88.16%和99.61%;RSD分别为0.37%、1.8%和0.16%。不同采收期白术内酯Ⅰ、Ⅱ和Ⅲ量的变化与采样时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白术中白术内酯量最高的时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摘蕾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银杏内酯A、B及钾离子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4-AP)和四乙胺(TE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首先采用MTT法测定不同剂量银杏内酯A、B和4-AP、TEA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于酶标仪测OD值(λ=490nm),计算其抑制率;同时进一步绘制药物作用7天的生长曲线以观察其抗肿瘤作用。结果应用不同剂量银杏内酯A和B48h后测得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μmol/L银杏内酯A和B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5.05%和2.52%(n=6,P〉0.05);不同剂量4-AP、TEA对人肺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1mmol/L4-AP和5mmol/LTE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5.40%和30.69%(n=6,P〈0.001)。不同作用时间的银杏内酯A、B对人肺腺癌细胞生长亦无抑制作用;不同作用时间的4-AP和TEA对人肺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结论银杏内酯A、B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的生长无抑制作用。4-AP和TE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B与C联合应用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离体心脏挂于Langendorff装置,用停灌复灌的方式制备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用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离体心脏心功能各指标: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变化速率(+ dp/dtmax)、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心率(HR),并计算出压力差,分别观察在复灌20 min、40 min时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离体心功能的影响.并测定复灌后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GBC组在20min、40min时对左心室压力差(△LVP)的影响已没有差异,GB组、GC组在20 min和40 min时对+dp/dtmax、-dp/dtmax的影响显著,而GBC组在40 min时已使-dp/dtmax恢复正常;与IR组相比,GBC组在40min时对HR影响显著(P〈0.01).GBC能够降低LDH的释放,并增加SOD的活性.结论 银杏内酯B与银杏内酯C均能增加左心室压力差,增强心肌顺应性.银杏内酯B改善心功能的效果优于银杏内酯B,两者合用对心功能的恢复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以银杏叶浸膏EGb761为原料,通过预处理,制备色谱和重结晶过程,得到纯度达98%以上的银杏内酯A、B和白果内酯纯品。建立了一种较简单的分离和纯化银杏内酯A、B和白果内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亚蓉 《四川医学》2009,30(6):804-806
目的通过有机溶剂溶解和柱层析技术,从银杏提取物中分离纯化银杏内酯。观察和比较银杏叶提取物(CBE)对不同年龄大鼠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方法3种银杏内酯(银杏内酯A、B、C)具有不同的选择溶解性的特点,故通过丙酮,乙酸乙酯与乙醇三级溶解银杏提取物,每一级溶解液匹配合适的柱层析吸附剂与洗脱液,从而达到分离纯化银杏内酯的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对所得银杏内酯A,B,C进行测定。4-24周SD大鼠的胸主动脉环被固定在组织浴槽内,先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稳定后给予各浓度的试验药物,观察其对动脉环舒张作用。结果①有机溶荆溶解和柱层析吸附技术可将银杏内酯的纯度由〈6%提高至〉80%,并可将它们逐一分离;②GBE对不同年龄大鼠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腹主动脉环均有舒张作用,并具有刺量-效应关系。对4-24周大鼠舒张效应,CBE从(1.02+0.21)%(0.01mg/ml)上升到(27.62±3.62)%(1mg/ml);③随着大鼠年龄的增长GBE对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效应逐渐降低。对4-24周大鼠舒张效应,1mg/ml GBE从(27.62±3.62)%降到(14.79±3.67)%,P〈0.05。结论利用有机溶剂溶解和柱层析吸附技术从银杏提取物中分离纯化银杏内酯是一种廉价高效的方法,值得推广。GBE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具有类似的年龄相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李树钧  孙滨 《医学争鸣》1995,16(4):269-271
作利用豚鼠哮喘模型观察豚鼠吸入卵蛋白(OA)或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后引起的气道反应,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溶血-PAF(Lyso-PAF)含量和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0)改变,及PAF拮抗剂银杏苦内酯B(GB)的影响。结果提示致敏豚鼠OA激发和正常豚鼠PAF激发后,与对照组相比,豚鼠血浆和BALF中Lyso-PAF含量增高(P〈0.01),肺组织中E0数增多(P〈0.01),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可用于银杏离体细胞培养物中内酯A含量分析的RP-HPLC方法。样品经低浓度甲醇提取后,用中性或酸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纯化,用示差检测器检测,银杏内酯A的最低检测限为 0,012 μg,方法回收率为(96.0±2)%,RSD为 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对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进行体外实验观察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对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体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IC50在0.24~27.44μg/mL之间。结论: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mPEG-PLA)(50/50)作为载体,制备银杏内酯B(GB)聚合物胶束(GB-mPEG-PLA)。采用乳化-溶剂挥发制备GB-mPEG-PLA溶液,再冷冻干燥保存,并对制得的GB-mPEG-PLA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与分布和胶束形态等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GB-mPEG-PLA的体外释放。所制得的GB-mPEG-PLA载药量为7.5%,包封率为82.2%,平均粒径为74.5 nm;扫描电镜显示胶束为类球形;GB-mPEG-PLA释放曲线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PEG-PLA胶束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纳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