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牙周膜细胞条件培养基促PC12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中是否存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方法采用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的条件培养基与PC12细胞共培养的方法研究hPDLF是否分泌具有活性功能的NGF。结果在hPDLF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的PC12细胞长出突起,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对照组及NGF抗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仅有少量长出突起。结论本研究通过体外研究初次显示培养的hPDLF分泌NGF蛋白,提示NGF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在牙周组织损伤愈合过程中的神经再支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BV2)在骨髓基质细胞(MSC)接受受损的PC12上清刺激后,对其神经营养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MSC),以BV2和PC12细胞株分别代表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凋亡,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神经营养因子。结果小胶质细胞(BV2)和损伤PC12上清同时刺激MSC时,后者分泌的上清能显著降低受损PC12的凋亡数目。结论小胶质细胞的存在有利于接受受损神经细胞上清刺激的MSC发挥神经营养及神经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3.
Nogo-C对PC12细胞分化和突起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肖娜  李容  李静雯  鞠躬 《医学争鸣》2006,27(8):723-725
目的:利用PC12细胞研究Nogo-C和神经元细胞分化及突起生长的关系. 方法: NGF诱导PC12细胞,利用RT-PCR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Nogo-C的表达,并在PC12细胞中过表达Nogo-C,通过细胞计数检测Nogo-C对突起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 RT-PCR检测到NGF诱导的PC12细胞中有少量Nogo-C的mRNA分子表达;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NGF诱导的PC12细胞中有少量Nogo-C的表达;③细胞计数观察到转染Nogo-C后的PC12细胞在NGF诱导后突起增长百分数相对于EGFP组明显增高. 结论: NGF诱导的PC12细胞中有Nogo-C的表达,同时过表达Nogo-C可促进NGF诱导下的PC12细胞的分化以及影响细胞的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条件培养液对PC12细胞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突触蛋白(synapsin)和突触素蛋白(synaptophysin)表达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促神经细胞分化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并纯化OECs,收集培养上清制备成嗅鞘细胞培养液(OEC culture medium,OECCM),与PC12细胞培养24、48、72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PC12细胞NF的表达及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突触蛋白和突触素的相对含量。结果:OECCM培养的PC12细胞长有突起,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酷似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F起初在核周分布,OECCM作用后NF的分布范围逐渐增加,其分布面积与β-tubulin分布面积的比值显著增高(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OECCM组NF、突触蛋白(synapsin)和突触素蛋白(synaptophysi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嗅鞘细胞能分泌一些促PC12细胞分化的因子,这些因子能促进P...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适宜PC12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神经生长因子(NGF)作用下的分化效果.方法:PC12细胞培养于F12K培养基中,传代时直接将细胞吹打下来,并用注射器吹散成单细胞悬液;PC12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并用含NGF 50μg/L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5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PC12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经NGF作用5d后,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突起增多增长,细胞分化率达(72.60±3.61)%.结论:本实验中对PC12细胞培养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PC12细胞的培养;NGF能够诱导PC12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星形胶质细胞(AS)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观察其共育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与了此过程.方法 PC12细胞分别经10 μg/mL Aβ1-40诱导不同时间点(0h、4h、6h、12h、24 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d,收集各组条件培养液;各组条件培养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ELASA法检测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BDNF、NGF、NT-3蛋白含量;将另一部分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对BMSCs进行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BMSC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和计数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结果 在Aβ1-40作用6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与各组比较,与A31-40诱导6h后的PC12细胞共育2d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即C3组)的BDNF蛋白总量明显增高(A=1.87±0.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诱导的BMSCs NSE(A=38.63±2.72)、nestin(A=43.53±5.63)表达和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A=44.62±3.22)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条件培养液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以及对PC12细胞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12细胞与新生大鼠皮层组织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孵育,分为共育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和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共育组培养4d,大部分PC12细胞已具备神经元形态,PC12有突细胞/总细胞数目比率、突起长度和突触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E、突触素和GAP-43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的PC12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  相似文献   

8.
中药仙茅对骨髓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定向诱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仙茅水提物是否具有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用仙茅水提物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刺激,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使用中药仙茅水提物诱导刺激后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RT-PCR检测有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烯醇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有神经元样细胞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有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着色。结论中药仙茅水提物能定向诱导骨髓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仙茅水提物是否具有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用仙茅水提物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刺激,经RT_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使用中药仙茅水提物诱导刺激后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RT-PCR检测有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烯醇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有神经元样细胞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有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着色.结论中药仙茅水提物能定向诱导骨髓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苯对胚胎肢芽、中脑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及对肢芽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 分离12d龄小鼠胚胎肢芽和中脑细胞进行微团培养,观察肢芽和中脑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结果 随着苯染毒浓度的增加,胚胎肢芽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集落数逐渐减少,中脑细胞形成神经集落数减少、体积小,集落细胞间突起数量减少,肢芽细胞和中脑细胞增殖率下降,均具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苯对肢芽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dID50)和半数增殖抑制浓度(pID50)分别为89.93μmol/L和396.77μmol/L,对中脑细胞的dID50和pID50分别为116.29μmol/L和831.46μmol/L,对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苯对胚胎中脑及肢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可能对胚胎骨和脑具有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茴香根皮提取液对神经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①对未分化的PCI2细胞的促神经生长作用:将未分化的PCI2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分成8组:阴性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阳性对照组、红茴香根皮提取液Ⅰ、Ⅱ、Ⅲ组,以及红茴香根皮提取液Ⅰ、Ⅱ、Ⅲ分别与NGF(50彬L)联合用药组。连续3d(24、48、72h)进行光镜观察,计算突起生长细胞(≥2倍细胞直径)占总细胞的百分率。②对NGF分化的PCI2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取NGF诱导分化的PCI2细胞,分成8组:阴性对照组、NGF阳性对照组、红茴香根皮提取液Ⅰ、Ⅱ、Ⅲ组、以及红茴香根皮提取液Ⅰ、Ⅱ、Ⅲ与NGF(300μg/L)联合用药组。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570nm处的吸光度(OD570),计算增殖率。结果①促神经生长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提取液各剂量组均能显著促进PCI2细胞突起生长,第2天(48h)诱导分化活性最强,提取液各剂量组与NGF联合应用时,对促进PCI2细胞突起生长有明显的协同作用。②促增殖作用:在有血清培养条件下,红茴香根皮提取液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均对PCI2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受试药红茴香根皮提取液各剂量组均对PCI2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茴香根皮提取液可能是神经营养因子样物质,具有促神经细胞生长和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及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考察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工艺,以包合物含油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采用HPLC法考察包合物稳定性。结果石菖蒲挥发油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均为:以1∶10的比例在30℃下搅拌1.5h包合,挥发油包合后稳定性显著增加。结论所得的最佳包合工艺稳定、可行,综合考虑包合工艺、包合物稳定性以及包合物的溶解性确定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包合辅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微乳对低氧诱导SH-SY5Y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低氧处理SH-SY5Y细胞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石菖蒲挥发油微乳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JC-1荧光探针测定法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测定细胞中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石菖蒲挥发油微乳可以显著提高低氧环境下SH-SY5Y细胞的存活率(P<0.01),逆转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并显著降低细胞中Bax mRNA表达(P<0.01).结论 石菖蒲神经保护的机制可能与线粒体保护、减少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石菖蒲的芳香开窍功能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系统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药物以及动物研究,较全面罗列古今理论基础,收集含有石菖蒲芳香开窍药物与西药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献资料。对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病机进行分型,分析石菖蒲在痰瘀阻窍证型中的妙用。结果肾虚髓空、痰浊阻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在补益肾精的基础上,开窍和络可以醒神益智、化痰祛瘀,改善认知功能。结论石菖蒲具有芳香开窍之功效,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对PC12细胞活性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甲基汞作用于PC12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MTT检测PC12细胞活性。结果氯化甲基汞能抑制PC12细胞突起生长,降低细胞活性。结论氯化甲基汞可抑制PC12细胞分化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胎盘免疫调节因子(placenta factor,PF)对PCI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培养PCI2细胞,用MTT法观察PF对体外无血清培养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PF对低血清培养PCI2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对无血清培养的PCI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PF培养44h后,PF在浓度为50、25、12.5、6.25mg/L时可以显著提高无血清培养PCI2细胞的存活率(P〈0.05)。对低血清培养的PCI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PF培养68h后,PF在浓度为12.5mg/L和6.25mg/L时可以显著提高PCI2细胞的数量(P〈0.01)。对低血清培养的PCI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PF培养10d,PF在浓度为3.13mg/L和1.56mg/L作用第6天时,细胞长出突起。结论:PF能提高无血清培养PCI2细胞的存活率,促进PCI2细胞增殖,诱导PC12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苦参提取液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体外培养技术,以K562细胞为实验模型,通过K562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形态、乳酸脱氢酶活性、血红蛋白测定等,观察了苦参提取液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以MTT法结合细胞形态探讨苦参提取液作用K562细胞的有效分化浓度及有效作用时间,研究结果表明:12mg/ml浓度的苦参提取液作用K562细胞二天,从形态到代谢都发生了变化。LDH活性明显降低;血红蛋白生成;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电镜形态提示,细胞向似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单核细胞系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种中药组方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定各组方对B16细胞的增殖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各组方对B16细胞的黑素生成量。结果组方1、2、3水提物和组方2、4、6醇提物具有明显促细胞增殖作用(P〉0.05);水提物中细胞增殖率最高的为组方2(0.625mg/ml),增殖率为22.60%;醇提物中细胞增殖率最高的为组方4(0.078mg/ml),增殖率为11.60%。组方1、2、4、5、6水提物和6种组方醇提物均具有促进黑色素生成的作用(P〈0.05)。水提物中黑素增率最高的为组方1(0.313mg/ml),增率为75.38%;醇提物中黑素生成增率最高的为组方1(1.25mg/ml),增率为88.01%。结论各组方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与组方的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系统水平研究石菖蒲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筛选石菖蒲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活性成分,并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石菖蒲活性成分20种,显示该中药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与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的石菖蒲网络可以将该中药化学成分的聚类、差异以及有效成分与相关靶标及疾病的复杂分子作用机制可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过表达人MIR31HG基因对PC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促癌基因MIR31HG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全长序列,分子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将pcDNA3.1-MIR31HG过表达质粒和对照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人肺癌PC9细胞。采用酶切鉴定法检测MIR31HG过表达载体的构建情况。通过G418药物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MIR31HG的PC9细胞系(PC9-pcDNA3.1-MIR31HG,稳定转染组)和对照细胞系(PC9-pcDNA3.1,空载体组)。采用RT-PCR法检测稳定转染细胞系中MIR31HG基因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PC9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功扩增得到了MIR31HG的特异基因片段;MIR31HG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后分别产生目的基因和载体2个片段。RT-PCR法检测,稳定转染组细胞中MIR31H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5)。CCK-8检测,在培养24、36和48h时,稳定转染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划痕愈合实验,在培养48h时,稳定转染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LncRNA MIR31HG基因的真核过表达载体和过表达MIR31HG的稳定转染PC9细胞系,且MIR31HG过表达能够促进肺癌PC9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