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揭示血栓性脑缺血时缺血区和血清单胺氧化酶(monoamineoxidase,MAO)活性变化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B,GB)作用机理的探讨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脑缺血模型.用酶比色法测量缺血后4,24及72h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及血清的MAO活性,并用双缩脲法测定上述各区的蛋白含量,观察缺血后树鼠句以上不同时间点肾上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MAO活性均明显下降,半暗区及对侧区和血清的MAO…  相似文献   

2.
树鼠句脑缺血与IL-8的关系及银杏内酯B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细胞因子之一,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树鼠 句血栓性脑缺血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GB)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其对IL-8水平的调节有关.采用光化学反应法诱导树鼠 句[ HT5”SS〗局部脑血栓形成;采用经典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缺血4,24及72?h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和血清的IL-8水平,并观察在血栓形成后6?h静脉注射GB(5?mg.kg-1)对IL-8水平的影响.结果:脑血栓形成后缺血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和血清的IL-8水平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在 72?h时达到高峰,其中以缺血中心区IL-8水平(29.25±9.36)ng/dl最高,与假手术组缺血中心区(1.32±0.22)ng/d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的 IL-8水平(8.21±0.83)?ng/dl与假手术组(1.44±0.21)?ng/d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另外,GB药物组缺血中心区IL-8水平下降到(10.01±1.12) ng/dl,血清的IL-8水平也降至达(6.23±1.04)?ng/dl,显著性差异(P<0.01)存在于GB药物组与未给药组或溶剂组之间.结果表明:(1)脑缺血后IL-8水平升高与缺血状态下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导致脑组织外IL-8的渗入有关;同时,免疫反应性细胞( 如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和血小板在脑缺血后IL-8 mRNA的表达升高也是机理所在;(2)GB能逆转缺血后IL-8水平的升高,是其改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 通透性及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的结果;(3)IL-8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主要起损伤作用,直接作用可能是通过趋化、激活PMAL;间接增加BBB的通透性;(4)GB对IL-8可能有间接影响,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拮抗PAF受体、调节MAO活性与抑制IL-8水平升高等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5(IL-5)经雾化吸入后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于IL-5吸入前、吸入后2、24、48及72h分别收集8例哮喘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sICAM-1水平。结果:IL-5对正常人血清中的sICAM-1水平均无影响。哮喘患者吸入IL-5后2h sICAM-1即明显增高,48h后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陈奕  黄醒华 《中国医刊》2002,37(1):34-35
B族链球菌 (GroupBStreptococcus ,GBS)近年来在国外被公认为围生期严重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 ,但国内母婴发病率均很低 ,多呈亚临床感染。本文主要对GBS带菌孕妇进行白细胞介素 - 6(IL - 6)检查 ,探讨将其作为GBS亚临床感染早期诊断指标的可行性 ,从而早期及时诊断治疗GBS感染。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在北京妇产医院定期产前检查 ,并拟在本院分娩的孕妇 2 0 8人 ,前瞻性地调查孕妇中GBS带菌情况 ,并对其中 80例进行IL - 6检查。所选病例不包括妊娠高…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6与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胞因子最初在免疫系统内被发现 ,目前已知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亦能分泌和表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在神经生长期间及成年神经系统 ,在正常情况和病理条件下均有活性[1] 。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癫痫活动和其造成的脑损伤中具有一定作用[2 ,3] 。作者试论白细胞介素 - 6 (interlukin - 6 ,IL- 6 )在癫痫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与机制。1 IL - 6的理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及机制IL - 6最初由Weissenbach等于 1980年在研究β -干扰素 (β -INF)的cDNA克隆时偶然发现的。其化学本质是一条单链糖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5(IL-5)经雾化吸入后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人痰液和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气道sICAM-1的来源。方法:于IL-5吸入前、吸入后2h、48h及72h分别收集8例哮喘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痰液和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sICAM-1水平。结果:吸入IL-5后24h痰液和血清sICAM-1即明显高于吸入前的基础值;48h后sICAM-1水平达最高值,而这种高水平的sICAM-1至少可以维持72h。对于正常人而言,即使给予IL-5刺激亦不能引起其痰液和血清sICAM-1水平出现任何变化。此外,哮喘患者吸入IL-5后实际增加的sICAM-1远远高于其预计增加值。结论:IL-5可以明显提高哮喘患者而不是正常人的sICAM-1水平;IL-5导致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一个机制很可能是通过sICAM-1而实现的。IL-5引起痰sICAM-1水平增高不可能仅仅是由于血清sICAM-1渗漏到气道的缘故,而更大的可能性是IL-5刺激气道局部产生sICAM-1。  相似文献   

7.
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受体的消长变化,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鼠句脑细胞膜蛋白,并用3H-PAF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检测中枢神经细胞膜不同特性的PAF结合位点(受体),结果:树鼠句脑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亲和性不同的PAF受体,即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受体,其亲和力(Kd)分别为(361±072)nM和(1704±241)nM,相应的最大结合容量(max)分别为(1…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在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林 -巴利综合征 (Guillain -Barr啨syndrome ,GBS)是一种较常见的外周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目前表明 ,细胞因子 (Cytokine ,CK)参与了对雪旺细胞、髓鞘、轴索的损害、修复等病理过程。作者复习近年来的文献 ,综述如下。1 细胞因子对雪旺细胞、髓鞘的损害作用1 1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 :迄今为止 ,已命名的IL有 14个 ,即IL - 1~IL - 14。IL - 1主要来源于激活的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Macrophage ,M ) ,在外周神经系统内还可来源于雪旺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相似文献   

9.
小鼠急性肺损伤时IL—6含量升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油酸诱发小鼠急性肺损伤 ,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IL - 6含量 ,并探讨IL - 6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昆明种小鼠 4 2只 ,体重 (2 0± 2 )g ,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油酸致伤后 2h、6h、12h、18h观察组及L -精氨酸组。致伤组经尾静脉注入油酸 0 .15 μl g后 ,在各观察时间先眼球后放血 ,留足血标本后活杀取肺 ,计算肺指数 (肺指数计算方法 :肺指数 =肺湿重 体重 ) ;取右肺下叶组织作病理切片 ,其余肺组织制成匀浆 ,测上清液中IL - 6含量。L -精氨酸组注入油酸后 ,同途径立即注入 5 …  相似文献   

10.
198 5年Rubin等[1 ] 发现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存在于人的细胞表面和体液中来 ,相继发现某些疾病 ,尤其是引起机体免疫平衡失调的疾病 ,sIl- 2R的水平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2 ] 。白细胞介素 6 (IL - 6 )是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 ,它在机体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3] 但sIL - 2R和IL - 6在病毒性肝炎病程中的临床意义仍不十分清楚 ,为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检测了 14 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Wistar雄性大鼠腹腔注射IL-1后短期内(6h内)血清LH、FSH、PRL、TSH、T3和T4水平的变化。其结果表明,注射IL-1后血清LH和FSH水平降低,血清PRL水平增高;血清TSH水平在注射后2h内增高,4h后恢复正常水平,而血清T3和T4水平降低。提示,IL-1在短期内可调节垂体促性腺细胞及甲状腺轴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压素样神经纤维 (VP -IR)在树鼠句、大鼠、豚鼠正中隆起的分布并探讨VP -IR在正中隆起分布的种属差异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树鼠句、大鼠、豚鼠正中隆起加压素样神经纤维 (VP -IR)的分布 .结果 :3种动物正中隆起的内带均有VP -IR纤维的分布并有种属差异性 ;VP -IR样神经纤维除在内带有分布以外 ,在外带也有分布 .结论 :加压素在垂体门脉血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 6 ,IL - 6 )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众多细胞因子中的两个因子 ,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表明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为了探讨IL- 6和TNF -α活性与膀胱肿瘤的关系及其相关性 ,1998年7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用ELISA法[1] 对膀胱肿瘤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的IL - 6和TNF -α水平进行了联合测定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病例选择 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 78例 ,男 6 2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 8.5岁 ,…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注 (BAL)技术 ,观测了支气管哮喘患者AM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 - 6、IL - 8和IL - 10的水平以及脂多糖 (LPS)屋尘螨 (HDM)、人类IL - 10 (hIL - 10 )和地塞米松 (DXM)对其分泌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 :1 哮喘组AM基础分泌IL - 6和IL - 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用LPS刺激后 ,两组IL - 6和IL - 8水平均增高 ,再加入hIL - 10后 ,可见IL - 10明显抑制了LPS引起的IL - 6和IL - 8的产生。 2 哮喘组AM基础分泌IL - 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LPS刺激后 ,AM被激活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皮肌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血清肌酶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皮肌炎患者皮质类固醇治疗前后及28例正常对照血清sIL-2R水平。结果:皮肌炎组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sIL-2R水平变化与CPK、LDH、ALD密切相(P〈0.001),关皮质激光治疗后2月血清sIL-2R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sIL-2R可能在皮肌炎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sIL-2R检测可作为监测皮肌炎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6例结核脑患者及38例例正常对照脑脊液sIL-2R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结脑组治疗前脑脊液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抗痨治疗后脑脊液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sIL-2R参与了结脑患者发病过程,检测脑脊液sIL-2R水平对结判断结脑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IL—1对垂体促性腺细胞及甲状腺轴分泌功能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Wistar雄性大鼠腹腔注射IL-1后短期内(6h内)血清LH,FSH,PRL,TSH,T3和T4水平的变化,其结果表明:注射IL-1后血清LH和FSH水平降低,血清PRL水平增高;血清TSH水平在注射后2h内增高,4h后恢复正常水平,而血清T3和T4水平降低,提示,IL-1在短期内可调节垂体促性腺功能及甲状腺轴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L-10、IL-12、sIL-2R、TNF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观察IFN抗病毒治疗对于上述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检测14例正常人及30例慢性肝炎患者(包括IFN治疗前后)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其值与ALT显著正相关;经IFN治疗后上述在子水平均明显降低,抗病毒无效组治疗前血清中sIL-2  相似文献   

19.
作者观察了9 只树鼠句的卵巢和输卵管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树鼠句卵巢和输卵管除具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相似结构外,尚有其结构特点,如其卵巢被膜向实质呈切迹状凹陷,原始卵泡数目少、在白膜下几乎均呈单排,透明带厚,初级与次级卵泡形成的闭锁卵泡明显的多,间质腺罕见和髓质内有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的管道等。实验结果不但为树鼠句的繁育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为从卵巢等结构方面探讨树鼠句分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IL-2,IFN-γ,IL-4、IL-10、IL-13等Th细胞因子在体外对人体细胞趋化作用的调节。方法 采用48微孔趋化板法观察不同预处理的T细胞趋化作用及Th细胞因子对T细胞趋化作用及Th细胞因子对T细胞趋化作用的调节效应。结果 IL-1能诱导过液培养T儿抗CD3单克隆抗体活化的T细胞的趋化作用,并且其趋化作用可被typhosin23所抑制,IL-8则选择性吸引新鲜分离T细胞并可被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