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1AT)水平与肺损害的相关性,探讨UC肺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将90例确诊为UC的患者,按病变范围、活动度、病情分期及病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变范围、活动度、病情分期及病程的UC患者血清A1AT水平;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UC组及对照组血清肝、肾功能水平及肺功能,并比较两组间肝、肾功能,肺功能及血清A1AT水平的差异。分析UC患者各肺功能指标与血清A1AT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UC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结肠组织A1AT含量。结果 90例UC患者中,伴有肺功能异常者54例(60.0%),伴有其他UC肠外表现者24例(26.7%)。与对照组比较,UC组血清A1AT水平明显下降(P<0.05);病变范围为远端结肠及广泛结肠者血清A1AT水平较病变范围局限在直肠者明显下降(P<0.05);病程≥5年者血清A1AT水平较病程<5年者明显下降(P<0.05);病变范围为远端结肠及广泛结肠者肺功能通气指标中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肺容量指标中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volume,FRV)及肺弥散指标中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DLCO)较病变范围局限在直肠患者均明显下降(P<0.05);UC患者病程与用力肺活量FVC呈直线负相关(r=-0.23,P=0.018);UC患者血清A1AT水平与峰流速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呈正相关(r=0.22,P=0.03)。UC患者结肠A1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UC患者结肠A1AT水平较轻中度患者下降(P<0.05)。UC患者结肠A1AT水平高于远端结肠炎及广泛结肠炎患者(P<0.05)。结论 UC患者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高于UC其他肠外表现,肺功能检测有助于提前筛查UC肺损害。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中A1AT水平均明显下降,提示UC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与A1AT水平下降相关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阻塞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24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检测和肺功能检测。比较观察组不同病变范围、病情程度、病情分期、病程各检测指标的差异性,分析α1-抗胰蛋白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广泛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病程≥5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均明显低于病程5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FEF25%、FEF50%、FEF75%、峰值流速、最大中期呼气流速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α1-抗胰蛋白酶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FEF25%、FEF50%、FEF75%、峰值流速、最大中期呼气流速均呈明显正相关性,与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均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明显下降,α1-抗胰蛋白酶与肺功能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证候分型与病程及生存质量、肺功能、BODE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脾肾气虚证患者各40例,分别检测肺功能(FVC、FEV1、FEV1/FVC),评测生存质量、BODE指数[包括呼吸困难指数(MRC)、六分钟步行距离(6MWT)、体重指数(BMI)]。结果:肺功能:3组证型间FEV1比较,由大到小依次为: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脾肾气虚,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FVC比较,肺脾肾气虚组较肺脾气虚组、肺气虚组下降(P〈0.05,P〈0.01);FEV1/FVC比较,肺脾气虚组、肺脾肾气虚组较肺气虚组显著下降(P〈0.05,P〈0.01)。生存质量:肺脾气虚组日常生活分、抑郁症状分较肺气虚组高(P〈0.05);肺脾肾气虚组社会活动分、总均分较肺脾气虚组高(P〈0.05);肺脾肾气虚组日常生活分、社会活动分、抑郁症状分、焦虑心理分、总均分均高于肺气虚组(P〈0.05,P〈0.01)。BODE评分:肺脾肾气虚组与肺气虚组BM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FEV1评分、MRC、6MWT、BODE指数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评分呈肺气虚组→肺脾气虚组→肺脾肾气虚组逐级升高。结论:从肺气虚到肺脾气虚,再到肺脾肾气虚,其肺功能下降,生存质量不同程度下降,综合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结肠安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并从临床和理论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活动期UC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结肠安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连续治疗60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肠镜、病理组织学疗效及有关免疫学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综合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和67.69%(P〈0.01),结肠安能显著降低患者异常增高的血清IgA、IgG水平(P〈0.01),提高CD8细胞水平(P〈0.01),降低CD4/CD8比值(P〈0.01)。结论:结肠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对渍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白介素一8(IL一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与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MPO)的相关性,以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不同中医证型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肠组织MPO含量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同时观察IL一8及MCP-水平与结肠组织MPO含量的关系。结果:不同中医证型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8及MCP-1水平,结肠组织MPO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P〈O.05);血清IL-8、MCP-1水平与患者MPO含量呈正相关(r=0.7535、0.8266、0.7638;P〈0.05)。结论:维吾尔族UC患者中趋化因子IL-8及MCP-1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损伤过程,血清IL-87LMCP-1水平增高可以做为湿热内蕴证和气滞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肺损害的相关性,探讨UC肺损害的机制。方法选择90例2009年11月-2011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UC患者,观察并比较不同病程、病变范围、活动度的UC患者血清ET-1水平,探讨UC患者血清ET-1水平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包括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 capacity,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EV1/FVC),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aximal mid expiratory flow,MMEF),25%、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aximal expiratory flow in25%,50%,75%vital capacity,FEF25%,50%,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DLCO),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弥散常数(diffusion constant,KCO),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残气量(residualvolume,RV),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volume,F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另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UC组与对照组肺部症状、胸部X线摄片、肺功能、血清ET-1水平及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结果 UC组伴有咳嗽、胸闷等肺部症状10例(11.1%),胸部X线摄片异常25例(27.8%),肺功能异常54例(60.0%);UC组ALT升高2例(2.2%),AST升高2例,对照组ALT、AST均正常。UC组与对照组BUN及SCr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UC组血清E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变范围及活动度组患者血清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UC患者血清ET-1水平较病程<5年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血清ET-1水平与FEF25%及KCO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T-1水平可以更早地反映UC患者肺损害情况,血清ET-1可能是反应UC肺损害的敏感指标。UC患者肺损害可能与肺小气道阻塞,肺弹性功能减退以及弥散膜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UC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纽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大鼠模型。隔药灸组和电针组分别进行隔药灸和电针治疗,每目1次,连续治疗14d。光镜观察大鼠结肠黏膜形态学变化,采用PAS—AB、HID—AB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粘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IGF-1和SOCS2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UC大鼠结肠溃疡形成和炎症,结肠黏膜粘蛋白减少(P〈0.01),IGF-1表达升高(P〈0.01),SOCS2表达降低(P〈0.01);隔药灸、电针治疗后,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粘蛋白增加(P〈0.01),IGF-1表达降低(P〈0.01),SOCS2表达升高(P〈0.01)。结论:UC大鼠结肠黏膜粘蛋白分泌减少,IGF-1表达升高、SOCS2表达下降;隔药灸、电针能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调节结肠粘蛋白的分泌及IGF-1和SOCS2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郑盛杰  戴勇  魏成功 《新中医》2006,38(7):63-64
目的:观察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侧肺俞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肌肉注射喘可治注射液治疗。4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3%,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肺活量比(FEV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VC、FEV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2含量明显升高,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穴位注射通过促进IL-2的分泌和抑制IL-10水平,进而提高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渍消I号方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49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溃消I号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与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纽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65.22%,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消I号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下调IL-6、IL-8、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康胃愈溃汤Ⅱ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外周血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例U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巴柳氮钠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康胃愈渍汤Ⅱ号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并设置同期体检的25例健康人做健康对照组。记录UC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外周血趋化因子CCL20、CC122和炎症因子IL-6、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UC患者外周血CC120、CCL22、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均下降(均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西药联合康胃愈溃汤Ⅱ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灸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结肠损伤的改善作用,以及对Bcl-2mRNA、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UC大鼠模型。造模后采用不同灸法治疗14次,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肠组织Bcl-2mRNA、BaxmRNA表达。结果:(1)各治疗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积分和光镜下组织学损伤积分较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Jp〈0.05,P〈0.01):(2)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Bcl-2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沪〈0.01),而Bax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大鼠(P〈0.01);(3)治疗后,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大鼠结肠组织Bcl.2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隔药灸组、隔姜灸组Bax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温和灸治疗均能有效改善UC大鼠结肠病理损伤,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可不同程度抑制UC大鼠结肠组织Bcl-2mRNA和BaxmRNA的表达,调节Bcl-2/BaxmRNA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的作用。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急性结肠炎,造模成功后连续以清肠温中方高、中、低剂量混悬液及柳氮磺吡啶(salazosulfapyridine,SASP)混悬液灌胃治疗10天,取结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 damageindex,CMD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histological score,HS)评价。结果药物干预10天后,模型组DAI、CMDI、HS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SASP组DAI及CMDI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清肠温中方各剂量组DAI、CMDI、HS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清肠温中方高、中剂量组炎细胞侵润的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且能有效改善结肠组织炎细胞侵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理肠汤口服结合溃疡灵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的IL-6、IL-10的表达情况。方法将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理肠汤口服及溃疡灵灌肠;对照组给予虎地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IL-6、IL-10在治疗前后的表达。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腹泻、脓血便、腹痛等主要临床症状(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IL-6的阳性表达率、提高IL-10的阳性表达量(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肠汤口服结合溃疡灵灌肠治疗U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肠黏膜炎症,降低肠黏膜IL-6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芪自平肺胶囊,对照组加用安慰剂,30d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观察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更为明显(P〈0.05或P〈0.0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王浩  徐明  王思程 《四川中医》2011,(11):12-14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UC大鼠血清Bcl-2、TGF-β1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药组、葛根芩连汤组;采用免疫诱导法(第1、10、17、24d于大鼠双侧足趾、双侧腹股沟及背部皮下注射抗原乳化液)复制UC大鼠模型;第30d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并评分,ELISA法分析血清Bcl-2、TGF-β1水平变化。结果:UC模型大鼠结肠溃疡形成,可伴有炎症、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UC模型大鼠血清Bcl-2、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葛根芩连汤组血清Bcl-2、TGF-β1升高(P〈0·05)。结论: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葛根芩连汤可改善其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这可能与血清Bcl-2、TGF-β1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咳喘宁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4例,口服该喘宁胶囊,对照组44例,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治疗前及疗程结后检测肺功能及免疫各项指标。结果:2组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的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第1秒时间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时间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与相应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P<0.05)或P<0.01),并能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P<0.05)。结论:咳喘宁胶囊可通过改善机体肺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对慢性支气管炎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临床及动物实验两部分,临床选择90例UC复发患者治疗90d后对完全缓解及有效病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2例)进行为期0.5a的随访。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解毒立法的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并与20例作正常对照。动物实验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抗溃结复发方组、畅关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临床研究治疗前UC组结肠组织P-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复发组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结肠组织P-糖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动物实验在治疗10d和治疗30d时,两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停药10d时,畅美组水平明显高于抗溃结复发方组(P〈0.01)。结论:以益气活血解毒为主的中药汤剂与西药比较,有效地抑制了P-糖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拮抗多药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6例,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Lp—PLA2含量以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并测定心肌酶、肝肾功能、血脂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和通心络组血Lp—PLA2、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升高(P〈0.05),通心络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血清sV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问比较,治疗后通心络组血Lp—PLA2、ET和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降低血gp—PLA2水平,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并且降低血清ET、sVCAM-1水平和升高NO水平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色蒙药材黑冰片对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三硝基苯磺酸钠加50%乙醇,配制成1ml含20mg·mL^-1溶液,每只鼠灌肠0.5ml制成结肠炎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醋酸可的松1mg·mL^-1组、黑冰片2g·kg^-1组、0.5g·kg^-1组。连续ig10d。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WBC、ESR,处死后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并按损伤程度积分;取病变肠组织测定匀浆中SOD、MDA、GSH、NO变化。结果:造模组体重下降,饲料消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体重与饲料消耗无明显差异;肉眼可见模型组结肠黏膜层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生、溃疡,黑冰片高、低剂量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病损抑制率分别为29.0%(P〈0.05)、25.8%(P〈0.05);WBC比模型组降低9.7%、3.7%;ESR降低21.4%(P〈0.05)、11.9%;肠组织匀浆SOD提高14.2%(P〈0.01)、11.2%(P〈0.05);MDA降低25.0%(P〈0.05)、12.5%(P〈0.05);GSH提高17.8%(P〈0.05)、12.5%(P〈0.05);NO降低15.6%(P〈0.05)、6.3%。结论:黑冰片可防治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引起的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COPD合并DM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DM病程长短分为研究组1(≤10a)16例和研究组2(〉10a)15例,选取同期收治的20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进行检测比较。结果研究组1与研究组2患者VC、FEV1、FEV1/FVC、DLCO、DLCO/VA及P(0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尤以FEV1/FVC、DLCO、P(02)最为显著(P均〈0.01);研究组2患者VC、FEV1、FEV1/FVC、DLCO、DLCO/VA及P(O2)、P(CO2)均明显低于研究组1(P均〈0.05),尤以DLCO、p(O2)最为显著(P均〈0.01)。结论DM对COPD患者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病程超过10a的DM患者更为明显,肺脏可能成为DM的靶器官,临床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